书城公版祖庭钳锤录
4967900000001

第1章

明嗣祖沙門 費隱通容 輯著

居士 夏春暉 龔士龍 較

靈源惟深禪師曰。今之學者。未脫生死。病在甚麼處。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為師者之罪也。如漢高帝紿韓信而殺之。信雖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學者。言下脫生死。效在什麼處。效在偷心已死。然非學者自能爾。實為師者。鉗鎚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見侯景不動聲氣。而景之心。已枯竭無餘矣。諸方所說。非不美麗。要之如趙冒畫花。花雖逼真。而非真花也。

通容曰。偷心之說。乃學者之通病。從微至著。起倒自存。其於鯁胷之物。未去應事接物。光不透脫。皆是也。具有正知見善知識。為其解粘去縛。抽釘拔楔。固自鉗鎚妙密。令他個個如獅如象。似虎似龍。頓繇自在。曾有恁麼人。試舉似看。

鎮州臨濟義玄禪師。初在黃檗會中。行業純一。時睦州為第一座。乃問。上座在此多少時。師曰三年。州曰。曾參問否。師曰。不曾參問。不知問個甚麼。州曰。何不問堂頭和尚。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便去。問聲未絕。檗便打。師下來。州曰。問話作麼生。師曰。某甲問聲未絕。和尚便打。某甲不會。州曰。但更去問。師又問。檗又打。如是三度問。三度被打。師白州曰。早承激勸問法。累蒙和尚賜棒。自恨障緣。不領深旨。今且辭去。州曰。汝若去。須辭和尚了去。師禮拜退。州先到黃檗處曰。問話上座。雖是後生。却甚奇特。若來辭。方便接伊。已後為一株大樹。覆蔭天下人去在。師來日辭黃檗。檗曰。不須他去。祇往高安灘頭參大愚。必為汝說。師到大愚。愚曰。甚處來。師曰。黃檗來。愚曰。黃檗有何言句。師曰。某甲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過無過。愚曰。黃檗與麼老婆心切。為汝得徹困。更來這裡。問有過無過。師於言下大悟。乃曰。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愚搊住曰。追尿牀鬼子。適來道有過無過。如今却道黃檗佛法無多子。汝見個什麼道理。速道速道。師於大愚肋下。築三拳。愚拓開曰。汝師黃檗。非干我事。師辭大愚。却回黃檗。檗見便問。這漢來來去去。有甚了期。師曰。祇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檗問。甚處去來。師曰。昨蒙和尚慈旨。令參大愚去來。檗曰。大愚有何言句。師舉前話。檗曰。大愚老漢饒舌。待來痛與一頓。師曰。說甚待來。即今便打。隨後。便掌。檗曰。這風顛漢。來這裡。捋虎鬢。師便喝。檗喚侍者曰。引這風顛漢參堂去。

通容曰。黃檗為臨濟徹骨徹髓。向大愚言下識破。始覺秤鎚硬如鐵矣。然臨濟悟道。全得黃檗力。而亦得大愚為其助也。且大愚拓開云。汝師黃檗。非干我事。乃知大愚亦有廓然太公之心。不將臨濟為己胤。直顯黃檗之功。然亦因黃檗鉗鎚嚴辣。使臨濟機用頓發。故大愚不居其功也。臨濟既悟。向大愚肋下三拳。直明恁麼消息。黃檗一掌。逈出一切羅籠。其如太阿劍。不可犯鋒。故臨濟一宗高天下。豈非源深而流長乎。

魏府興化存獎禪師。在三聖會裡為首座。常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頭不曾撥著一個會佛法底人。三聖聞得。問曰。汝具個什麼眼。便恁麼道。師便喝。聖曰。須是汝始得。後大覺聞舉。遂曰。作麼生得風吹到大覺門裡來。師後到大覺為院主。一日覺喚院主。我聞汝道。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頭不曾撥著一個會佛法底人。汝憑個甚麼道理與麼道。師便喝。覺便打。師又喝。覺又打。師來日從法堂過。覺召院主。我直下疑汝昨日這兩喝。師又喝。覺又打。師再喝。覺又打。師曰。某甲於三聖師兄處。學得個賓主句。總被師兄折倒了也。願與某甲個安樂法門。覺曰。這瞎漢。來這裡納敗缺。脫衣痛打一頓。師於言下。薦得臨濟先師於黃檗處喫棒底道理。

通容曰。興化眼空四海。傍若無人。一雙眼睛。被大覺打落。向急急如律令處。與臨濟相見。故得嗣臨濟焉。昨日兩喝。次日兩喝。不為分外。而云學得個賓主句。總被師兄折倒了也。則敗露不少。不因大覺痛與鉗鎚。爭見臨濟於黃檗處喫棒底道理也。

定上座初參臨濟。問如何是佛法大意。濟下禪牀擒住。師擬議。濟與一掌。師佇思。傍僧曰。定上座何不禮拜。師方作禮。忽然大悟。後南遊。路逢巖頭雪峯欽山三人。巖頭問。上座甚處來。師曰。臨濟來。巖曰。和尚萬福。師曰。和尚已順世也。巖曰。某甲三人特去禮拜。福薄不遇。不知和尚在日有何言句。請上座舉一兩則。師遂舉臨濟上堂曰。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在汝等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濟下禪牀搊住曰。道道。僧擬議。濟拓開曰。無位真人是甚麼乾屎橛。嚴頭不覺吐舌。雪峯曰。臨濟大似白拈賊。欽山曰。何不道赤肉團上非無位真人。師便擒住曰。無位真人與非無位真人。相去多少。速道速道。欽山被擒。直得面黃面青。語之不得。巖頭雪峯曰。這新戒不識好惡。觸忤上座。且望慈悲。師曰。若不是這兩個老漢。[祝/土]殺這尿牀鬼子。師在鎮府齋回。到橋上坐次。逢座主三人。一人問。如何是禪河深處。須窮到底。師擒住。擬拋向橋下。二座主近前諫曰。莫恠觸忤上座。且望慈悲。師曰。若不是這兩個座主。直教他窮到底。

通容曰。臨濟一機。傍僧一拶。令上座向剎竿頭上翻身。不存玄解。故擒欽山拋座主。如逆鱗徑尺。不可觸犯。雖然剛刀雖利。不斬無罪之人。如何是無罪一句。

守廓行者。行脚到棄州華嚴和尚會下。一日嚴上堂曰。大眾今日若是臨濟德山高亭大愚鳥窠船子兒孫。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華嚴與汝證據。師出禮拜。起便喝。嚴亦喝。師又喝。嚴亦喝。師禮拜起曰。大眾看這老漢一場敗缺。又喝一喝。相手歸眾。嚴下座歸方丈。時風穴作維那。上去問訊。嚴曰。維那汝來也。尀耐守廓適來。把老僧扭揑一上。待集眾。打一頓趂出。穴曰。趂他遲了也。自是和尚言過。他是臨濟下兒孫。本分恁麼。嚴方息怒。穴下來舉似師。師曰。汝著甚來繇。勸這漢。我未問前。早要棒喫。得我話行。如今不打。搭却我這話也。穴曰。雖然如是。已遍天下也。

通容曰。華嚴龍頭蛇尾。不能令守廓契服。若是山僧。當時見他道。大眾看這老漢一塲敗闕。聲未絕。便連棒打出。不惟兩個作家。益見華嚴令不虗行。而對維那云。待集眾打一頓趂出。可謂當塲不勇。陣後興兵。又納一重敗闕也。

廬州澄心院旻德禪師。在興化。遇示眾曰。若是作家戰將。便請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師出禮拜。起便喝。化亦喝。師又喝。化亦喝。師禮拜歸眾。化曰。適來若是別人。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何故。為他旻德會一喝。不作一喝用。

通容曰。旻德固是作家。風規自見。興化曰。為他旻德會一喝。不作一喝用。且道意旨如何。這裡若具一隻眼。不妨超宗異目。作個當家種草。

汾州太子院善昭禪師。太原俞氏子。剃髮受具。杖策遊方。所至少留。隨機叩發。歷參知識七十一員。後到首山。問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龍袖拂開全體現。曰師意如何。山曰。象王行處絕狐蹤。師於言下大悟。拜起而曰。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有問者曰。見何道理。便爾自肯。師曰。正是我放身命處。

通容曰。首山如此答話。使善昭坐斷乾坤。不留朕迹。蓋師資道契。非偶然耳。看他參七十一員善知識。其披蓁決膜。固亦多多。智窮力盡。故能自肯。不可不知也。

汝州葉縣廣教院歸省禪師。遊方參首山。山一日舉竹篦問曰。喚作竹篾即觸。不喚作竹篦即背。喚作什麼。師掣得擲地上。山曰瞎。師於言下。豁然頓悟。

通容曰。夜來火發裩。烈焰內外紅。遭著燒粉碎。鈍銕化成膿。且道與首山相為。相去多少。

潭州石霜慈明楚圓禪師。聞汾陽道望。遂往謁焉。陽顧而默器之。經二年。未許入室。每見必罵詬。或毀詆諸方。及有所訓。皆流俗鄙事。一夕訴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塵勞。念歲月飄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語未卒。陽熟視罵曰。是惡知識。敢裨販我。怒舉杖逐之。師擬伸救。陽掩師口。乃大悟曰。是知臨濟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辭去。師一日謁神鼎諲禪師。鼎首山高弟。望尊一時。衲子非人類精奇。無敢登其門者。住山三十年。門弟子氣吞諸方。師髮長不剪。弊衣楚音。通謁稱法侄。一眾大笑。鼎遣童子問。長老誰之嗣。師仰視屋曰。親見汾陽來。鼎杖而出顧見。欣然問曰。汾州有西河獅子是否。師指其後。絕叫曰。屋倒矣。童子返走。鼎回顧相矍鑠。師地坐脫隻履而視之。鼎老忘所問。又失師所在。師徐整衣。且行且語曰。見面不如聞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可。嘆曰。汾州乃有此兒耶。師自是名重叢林。

通容曰。汾陽為人。有全機電卷大用天旋。使慈明向機下。脫羅籠出窠臼。知臨濟道出常情。見神鼎有赤手殺人作略。單刀直入。施縱以他出汾陽閫域。故有超方眼目。一等抱柱澡足。把纜放舟。豈能窺其萬一耶。

文公楊億居士。字大年。幼舉神嬰。及壯負才名。而未知有佛。一日過同僚。見讀金剛經。笑且罪之。彼讀自若。公疑之曰。是豈出孔孟之右乎。何侫甚。因閱數板。懵然始少敬信。後會翰林李公維。勉令參問。及繇秘書監。出守汝州。首謁廣慧。慧接見。公便問。布鼓當軒擊。誰是知音者。慧曰。來風深辨。公曰。恁麼則禪客相逢。祇彈指也。慧曰。君子可入。公應諾諾。慧曰。草賊大敗。夜語次。慧曰。秘監曾與甚人道話來。公曰。某曾問雲巖諒監寺。兩個大蟲相齩時如何。諒曰。一合相。某甲祇管看。未審恁麼道。還得麼。慧曰。這裡即不然。公曰。請和尚別一轉語。慧以手作拽鼻勢曰。這畜生。更[跳-兆+孛]跳在。公於言下脫然無疑。有偈曰。八角磨盤空裡走。金毛獅子變作狗。擬欲將身北斗藏。應須合掌南辰後。

通容曰。大年與廣慧。初相見機語。亦是此門氣息。及論至諒監寺答兩個大蟲相齩話。被廣慧奮獅子威。因之狐疑頓息。故偈語山格無依傍。凡在此道者。莫不贊服。大都內因蘊藉之功。外感提掇之緣。故道價傑出。

洪州翠巖可真禪師。福州人也。甞參慈明。因之金鑾同善侍者坐夏。善乃慈明高弟。道吾真。楊岐會。皆推伏之。師自負親見慈明。天下無可意者。善與語。知其未徹笑之。一日山行。舉語鋒發。善拈一片瓦礫。置盤石上曰。若向這裡。下得一轉語。許汝親見慈明。師左右視之擬對。善叱曰。竚思停機。情識未透。何曾夢見。師自愧悚。即還石霜。慈明見來。叱曰。本色行脚人。必知時節。有甚急。夏未了。早至此。師泣曰。被善兄毒心。終礙塞人。故來見和尚。明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明嗔目喝曰。頭白齒豁。猶作這個見解。如何脫離生死。師悚然求指示。明曰。汝問我。師理前話問之。明震聲曰。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師於言下大悟。

通容曰。善侍者固是豪邁之士。觀其可真。亦有大英靈。但意地未徹。故死機下。再見慈明。與他拈却太湖。蓋掇出鄱陽湖。以後竟無人奈何得。吾知出頭須是英靈漢。敵勝還他獅子兒。二公有之。

南嶽雲峯文悅禪師。南昌徐氏子。初造大愚。聞示眾曰。大家相聚喫莖虀。若喚作一莖虀。入地獄如箭射。便下座。師大駭。夜造方丈。愚問。來何所求。師曰。求心法。愚曰。法輪未轉。食輪先轉。後生趂色力徤。何不為眾乞食。我忍飢不暇。何暇為汝說禪乎。師不敢違。未幾愚移翠巖。師納疏罷。復過翠巖。師求指方。巖曰。佛法未到爛却。雪寒。宜為眾乞炭。師亦奉命。能事罷。復造方丈。巖曰。堂司闕人。今以煩汝。師受之不樂。恨巖不去心。坐後架。桶篐忽散。自架墮落。師忽然開悟。頓見巖用處。走搭伽黎上寢堂。巖迎笑曰。維那且喜大事了畢。師再拜。不及吐一辭而去。服勤八年。

通容曰。大愚開示悅公。嚴密無巴鼻。非悅公亦難受教。然亦春回大地。萬象咸新。悅因時令相觸。始覺春風滿袖。今人知見夾雜。說道理禪接人。又以講解為事。見大愚如此作用。亦將為人解說。要人依行。種種施縱。如兵宼作亂。使人終無下落。豈知大愚獨住寰中乎。

節使李端願居士。兒時在舘舍。常閱禪書。長雖婚官。然篤志祖道。遂後圃築室類蘭若。邀達觀師。朝夕咨參。至忘寢食。觀一日視公曰。非示現力。豈致爾哉。奈無個所入何。公問曰。天堂地獄。是有是無。請師明說。觀曰。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空華。太尉就有裡尋無。手摣水月。堪笑。眼前見牢獄不避。心外聞天堂欲生。殊不知。忻怖在心。善惡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無惑。公曰。心如何了。觀曰。善惡都莫思量。公曰。不思量後。心歸何所。觀曰。且請太尉歸宅。公曰。祇如人死後。心歸何所。觀曰。未知生。焉知死。公曰。生則某已知之。觀曰。生從何來。公罔措。觀起揕其胷曰。祇在這裡。更擬思量個什麼。公曰。會得也。觀曰。作麼生會。公曰。祇知貪途不覺蹉路。觀拓開曰。百年一夢。今日方省。既而說偈曰。三十八歲。懵然無知。及其有知。何異無知。滔滔江水。隱隱隨堤。師其歸矣。箭浪東馳。

通容曰。達觀日夕與端愿鋾鑄。使端愿道奧日臻。機緣純熟。於盤桓處。向結角邊一拶。便為碗脫丘。始知貪程不覺蹉路。如孫臏用兵。死龐涓於馬陵。然涓亦技窮計盡。祇知貪程不覺蹉路。

舒州白雲守端禪師。衡陽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禪師披削。往參楊岐。岐問。受業師為誰。師曰。茶陵郁和尚。岐曰。吾聞伊過橋遭顛有省。作偈甚奇。能記否。師誦曰。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鎻。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岐笑而趨起。師愕然。通夕不寐。黎明咨詢之。適歲暮。岐曰。汝見昨日打歐儺者麼。曰見。岐曰。汝一籌不及渠。師復駭曰。意旨如何。岐曰。渠愛人笑。汝怕人笑。師大悟。

通容曰。楊岐在慈明會下。多年作監寺。不入堂儀。而得大悟。恢張臨濟之道。接白雲端公。擒縱出奇。殺活自繇。使端公疑心頓死。及從上尊宿。莫不具擒龍捉虎手段。不昧西來之旨。直顯單傳之妙。真所謂克家兒孫。光裕門庭者。

靳州五祖法演禪師。謁圓照本禪師。古今因緣會盡。唯不會僧問興化。四方八面來時如何。化云。打中間底。僧作禮。化云。我昨日赴個村齋。中途過一陣卒風暴雨。却向古廟裡避得過。請益本。本曰。此是臨濟下因緣。須是問他家兒孫始得。師遂謁浮山遠禪師。請益前話。遠云。我有個譬喻說似汝。汝一似個三家村裡賣柴漢子。把個扁擔。向十字街頭立地問人。中書堂今日商量甚麼事。師默計云。若如此。大故未在。遠一日語師曰。吾老矣。恐虗度子光陰。可往依白雲。此老雖後生。吾未識面。但見其頌臨濟三頓棒話。有過人處。必能了子大事。師澘然禮辭。至白雲。遂舉僧問南泉摩尼珠話。請問。雲叱之。師頓悟。獻投機偈曰。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雲特印可。令掌磨事。未幾雲至。語師曰。有數個禪客。自廬山來。皆有悟入處。教伊說亦說得有來繇。舉因緣問伊。亦明得。教伊下語亦下得。祇是未在。師於是大疑。私自計曰。既悟了。說亦說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遂參究累日。忽然省悟。從前寶惜。一時放下。走見白雲。雲為手舞足蹈。師亦一笑而已。師後曰。吾因茲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載清風。

通容曰。古人不叨濫為人。然亦不埋沒諸方眼目。如浮山遠指五祖演。往見白雲端。真為退己讓人。萬中無一。使演公至彼。傾心其道。一叱之下。便能投機。非遠公吹噓。莫能致也。雖則暫為途路。而端師相為必欲到家。故演公得明下載清風。且道意旨如何。

佛果禪師。最後見五祖。盡其機用。祖皆不諾。乃謂祖強移換人。出不遜語。忿然而去。祖曰。待汝著一頓熱病打時。方思量我在。師到金山。染傷寒困極。以平日見處試之。無得力者。追繹五祖之言。乃自誓曰。我病稍間。即歸五祖。病痊尋歸。祖一見而喜。令參堂。便入侍者療。方半月。會部使者。解印還蜀。詣祖問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讀小艶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原無事。祇要檀郎認得聲。提刑應諾諾。祖曰。且子細。師適歸侍立次。問曰。聞和尚舉小艶詩。提刑會否。祖曰。他祇認得聲。師曰。祇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什麼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栢樹子聻。師忽有省。遽出。見鷄飛上欄干。鼓翅而鳴。復自謂曰。此豈不是聲。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裡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祖徧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禪也。繇此所至推為上首。

通容曰。五祖種種相為。使佛果見色聞聲則不無。若離却藥忌一句。也道不看。試端的看。

臨安府徑山宗杲大慧普覺禪師。師至天寧。一日聞圓悟陞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東山水上行。若是天寧。即不然。忽有人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只向他道。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凉。師於言下。忽然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却坐在淨躶躶地。悟謂曰。也不易汝得到這田地。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須信有這個道理。遂令居擇木堂。為不釐務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悟每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問之。師纔開口。悟便曰。不是不是。經半載。遂問悟曰。聞和尚當時在五祖。曾問這話。不知五祖道甚麼。悟笑而不答。師曰。和尚當時須對眾問。如今說亦何妨。悟不得已。謂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祖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樹倒藤枯是如何。祖曰。相隨來也。師當下釋然。曰我會也。悟遂舉數則因緣詰之。師酬對無滯。悟曰。始知吾不汝欺。

通容曰。大慧初歷洞上諸老宿。不能了其事。在湛堂會下。鋾鑄多年。堂一日為師曰。杲上座。我這裡禪。汝一時理會得。教汝說也說得。教汝作拈古頌古小參普說。汝都做得。祇是有一件事未在。汝還知麼。對曰。甚麼事。湛堂曰。汝祇欠這一解在。[囗@力]。若汝不得這一解。方丈與汝說時便有禪。纔出方丈。便無了。惺惺思量時便有禪。纔睡。著便無禪。若如此。如何敵得生死。對曰。正是某甲疑處。後湛堂疾亟。問曰。和尚若不起此疾。教某依附誰。可以了此大事。曰有個勤巴子。戒亦不識他。汝若見之。必能成就此事。若見他了不得。便脩行去。後世出來參禪。師依其教參圓悟。初於薰風南來殿閣微凉。便爾堂堂坐斷。絕去來今。後於描不成畫不就處。驀面識破分明。懸巖撒手。絕後再甦。固圓悟之鉗鎚也。

平江府虎丘紹隆禪師。謁圓悟。一日入室。悟問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舉拳曰。還見麼。師曰見。悟曰。頭上安頭。師聞脫然契悟。悟叱曰。見個什麼道理。師曰。竹密不妨流水過。悟肯之。

通客曰。圓悟為紹隆。向歷落地。拈出吹毛劒。纖悉俱斬。隆師即得尋避無地。然亦火裡蝍蟟啣月走。

慶元府育王山佛智端裕禪師。晚見圓悟於鍾阜。一日悟問。誰知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却。即今是滅不滅。曰請和尚合取口好。悟曰。此猶未出常情。師擬對。悟擊之。師頓去所滯。

通容曰。圓悟鈎錐快利。用鈎則鈎動筋骨。用錐則錐教血出。以致佛智性命不存。且道如何過日。咄。

平江府南峯雲辨禪師。後參圓悟。值入室。纔踵門。悟曰。看脚下。師打露柱一下。悟曰。何不著實道一句。師曰。師若搖頭。弟子擺尾。悟曰。汝試擺尾看。師翻筋斗而出。悟大笑。

通容曰。雲辨擺尾。則不無。若遇藕孔。尾巴定過不得。

臨安府靈隱慧遠禪師。會圓悟復領昭覺。師即之聞悟普說。舉龐居士問馬祖不與萬法為侶因緣。師忽頓悟。仆於眾。眾掖之。師乃曰。吾夢覺矣。至夜小參。師出問曰。淨躶躶空無一物。赤骨歷貧無一錢。戶破家亡。乞師賑濟。悟曰。七珍八寶一時拏。師曰。禍不入謹家之門。悟曰。機不離位。墮在毒海。師隨聲便喝。悟以拄杖。擊禪牀云。喫得棒也未。師又喝。悟連喝兩喝。師便禮拜。自此機鋒峻發。無所抵捂。

通容曰。慧遠在圓悟會下。能極力參究。故一入門來。便七通八達。圓悟雖種種羅籠。竟難曲折矣。

成都府昭覺徹庵禪師。依圓悟於金山。以所見告。悟弗之許。悟被詔住雲居。師從之。雖有信入。終以鯁胸之物未去為疑。會悟問參徒。生死到來時如何。僧曰。香臺子笑和尚。次問師。汝作麼生。師曰。草賊大敗。悟曰。有人問汝時如何。師擬答。悟憑陵曰。草賊大敗。師即徹證。圓悟以拳擊之。師拊掌大笑。悟曰。汝見甚麼。便如此。師曰。毒拳未報。永劫不忘。悟歸昭覺。命首眾。悟將順世。以師繼席焉。

通容曰。徹庵既徹證。圓悟復擊一拳。不得作勘驗會。不得作腦後一椎會。不得作探竿會。且道如何。咦。

臨安府中天竺[仁-二+(ㄠ*刀)]堂中仁禪師。進具後。往來三藏譯經所。諦窮經論。特於宗門未之信。時圓悟居天寧。凌晨謁之。悟方為眾入室。師見敬服。奮然造前。悟曰。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速道速道。師擬對。悟劈口擊之。因墜一齒。即大悟。

通容曰。拗堂往來譯經所。諦窮經論。成個爛冬瓜。遇圓悟一揑。即粉碎矣。但瓜中蒂。不得動著。動著即禍生也。

眉州象耳山袁覺禪師。一日誦法華經。至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是舍。乃豁然。制罷歸省。性見首肯之。圓悟再得旨住雲居。師至彼。以所得白悟。悟呵曰。本是淨地。屙屎作麼。師所疑頓釋。

通容曰。袁覺於火宅品。脫却身面衣服。於圓悟言下。除去襯裏布衫。山僧如此判斷。於袁覺分上。更有一句未曾道著。且道是那一句。

郡王趙令衿。字表之。號超然居士。公與汪內翰藻李參政邴曾侍郎開。詣徑山。謁大慧。慧聞至。乃令繫鼓入室。公欣然袖香趨之。慧曰。趙州洗鉢盂話。居士作麼生會。公曰。討甚麼碗。拂袖便出。慧趨搊住曰。古人向這裡悟去。汝因甚麼却不悟。公擬對。慧揓之曰。討甚麼碗。公曰。還這老漢始得。

通容曰。超然明剪裁。大慧暗穿針。明剪裁風度可觀。暗穿針縷線撮破。簡點將來。二人俱好三十棒。且道過在何處。

常德府文殊心道禪師。聞佛鑑禪師夜參舉趙州栢樹子話。至覺鐵嘴云。先師無此語。莫謗先師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趨丈室。擬敘所悟。鑑見來。便閉門。師曰。和尚莫謾某甲。鑑云。十方無壁落。何不入門來。師以拳擉牕紙。鑑即開門搊住云。道道。師以爾手捧鑑頭。作口啐而出。遂呈偈曰。趙州有個栢樹話。禪客相傳遍天下。多是摘葉與尋枝。不能直向根源會。覺公說道無此語。正是惡言當面罵。禪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鑑深然之。每對容稱賞。後命分座。

通容曰。佛鑑閉門。深辨來風。心道破牕。把捉不住。祇因識破栢樹子。故眉鬚墮落也。

安吉州何山佛燈守珣禪師。郡之施氏子。參廣鑑瑛禪師。不契。遂造太平。隨眾咨請。邈無所入。乃封其衾曰。此生若不徹去。誓不展此。於是晝坐宵立。如喪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鑑上堂曰。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師聞頓悟。往見鑑。鑑曰。可惜一顆明珠。被這風顛漢拾得。乃詰之曰。靈雲道。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而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處。師曰。莫道靈雲不疑。只今覓個疑處。了不可得。鑑曰。玄沙道。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那裡是他未徹處。師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鑑然之。師拜起呈偈曰。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華爛熳始擡頭。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鑑囑令護持。是夕厲聲謂眾曰。珣上座穩睡去也。圜悟聞得。疑其未然。乃曰。我須勘過始得。遂令人召至。因與遊山。偶到一水潭。悟推師入水。遽問曰。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潭深魚聚。悟曰。見後如何。師曰。樹高招風。悟曰。見與未見時如何。師曰。伸脚在縮脚裡。悟大稱之。

通容曰。參禪能如老珣。無有不悟徹者。然亦依佛鑑明眼宗師印。到不疑之地。故圓悟勘驗。極其艱險。總無變色。

溫州龍翔竹菴士珪禪師。成都史氏子。初依大慈宗雅。心醉楞嚴。逾五秋。南遊謁諸尊宿。始登龍門。即以平時所得白佛眼。眼曰。汝解心已極。但欠著力開眼。且遂俾軄堂司。一日侍立次。問云。絕對待時如何。眼曰。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師罔措。眼至晚抵堂司。師理前話。眼曰。閒言語。師於言下大悟。

通容曰。士珪若於佛眼初一轉語悟去。定成個不走作底宗師。不合向閒言語句下大悟。未免棄溺投火。若遇明眼人。一任舉似。

安吉州道塲正堂明辯禪師。聞僧舉佛眼以古詩發明罽賓國王斬師子尊者話曰。楊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羗笛數聲離庭晚。君向湘江我向秦。師默有所契。即趨龍門求入室。佛眼問。從上祖師冊子因緣。許汝會得。忽舉拳曰。這個因何喚作拳。師擬對。眼築其口曰。不得作道理。於是頓去知見。

通容曰。這個因何喚作拳。覿面相提如箭急。衲僧若解離弦旨。分明勘破維摩詰。

泉州教忠晦菴彌光禪師。謁圓悟禪師於雲居。次參黃檗祥高菴悟。機語皆契。以淮楚盜起。歸謁佛心。會大慧寓廣因。往從之。慧謂曰。汝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看。師舉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總不恁麼來時如何。劈脊便打。從教遍界分身。慧曰。汝意如何。師曰。某不肯他後頭下個註脚。慧曰。此正是以病為法。師毅然無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看。師以為不然。經旬。因記海印信禪師拈曰。雷聲浩大。雨點全無。始無滯。趨告慧。慧以舉道者見瑯琊并玄沙未徹語。詰之。師對已。慧笑曰。雖進得一步。祇是不著所在。如人斫樹。根下一刀。則命根斷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斷命根乎。今諸方浩浩說禪者。見處總如此。何益於事。其楊岐正傳。三四人而已。師慍而去。異日慧問。汝還疑否。師曰。無可疑者。慧曰。祇如古人相見。未開口時。已知虗實。或聞其語。便識淺深。此理如何。師悚然汗下。莫知所詣。慧令究有句無句。慧過雲門菴。師侍行。一日問曰。某到這裡。不能得徹。病在甚處。慧曰。汝病最癖。世醫拱手。何也。別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樂田地。須死一回始得。師疑情愈深。後入室。慧問。喫粥了也。洗鉢盂了也。去却藥忌。道將一句來。師曰裂破。慧震威喝曰。汝又說禪也。師即大悟。慧撾鼓告眾曰。龜毛枯得笑咍咍。一擊萬里關鎻開。慶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千里賺吾來。師亦以頌呈之曰。一拶當機怒雷吼。驚起須彌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却鼻孔失却口。

通容曰。彌光先於四老宿會下。機語皆相契。及大慧言下。又去不得。蓋偷心未死。見影猶存故也。大慧手段高。令他去皮去肉。末後向骨髓裡。深用鈎錐。直得鉢盂向地擎。以他悟處脫略。而大慧喜亦不禁。故說偈特為印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