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真诰
4979500000004

第4章

運象篇第三

北元中玄道君,李慶賓之女,太保玉郎李靈飛之小妹,受書為東宮靈照夫人,治方丈臺第十三朱館中。夫人著紫錦衣,帶神虎符,握流金鈴,有兩侍女,侍女年可二十許,夫人年可十三四許。聞呼一侍女名隱暉。侍女皆青綾衣,捧赤玉箱二枚,青帶束絡之,題白玉檢曰太上章,一檢曰太上文。此記織檢上文,亦同前九華也。

夫人帶青玉色綬,如世人帶章囊狀,隱章當長五丈許,大三四尺許。臨去授作一紙詩,畢乃吟歌:

雲塘帶天搆,七氣煥神馮。瓊扇啟晨鳴,九音絳樞中。

紫霞興朱門,香煙生綠窗。四駕舞虎旅,青軿擲玄空。

華蓋隨雲倒,落鳳控六龍。策景五嶽阿,三素眄君房。

適聞臊穢氣,萬濁蕩我胸。臭物薰精神,囂塵互相衝。

明王皆摧爛,何獨盛德躬。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蟲。

八月二十二日夜,靈照夫人授作此詩。此長史書作靈照夫人,而楊君書多其照靈。

臨去吟曰:心勿欲亂,神勿淫役,道易不順,灾重不逆,永喪其真,遂棄我適。

復生許家不,我方當復來,爾勤之而已。

右從北元來八條,有長史寫。

王子晉父周靈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也,是為王子喬。靈王第三女名觀香,自衆愛,是宋姬子,於子喬為別生妹,受子喬飛解脫網之道,得去入外書作維字氏山中,後俱與子喬入陸渾,積三十九年,觀香道成,受書為紫清宮內傳妃,領東宮中候真夫人。此即中候王夫人也。子喬弟兄七人得道,五男二女。其眉壽是觀香之同生兄,亦得道。此似別有眉壽事,今不存,而掾書中有夢見人,云我是王眉壽之小妹,疑此或當是相答也。

右二條有楊書。

駕欻敖八虛,徊宴束華房。阿母延軒觀,朗嘯躡靈風。我為有待來,故乃越滄浪。

右英王夫人歌。

乘飈遡九天,息駕三秀嶺。有待徘徊眄,無待故當諍。滄浪奚足勞,孰若越玄井。

右紫微夫人答英歌。

寫我金庭館,解駕三秀畿。夜芝披華謂應作峰字,咀嚼充長飢。高唱無逍遙,冬興有待歌。空同酬靈音、無待將如何。

右桐柏山真人歌。

朝遊鬱絕山,夕偃高暉堂。振轡步靈謂應作峰字,無近於滄浪。玄井三仞際,我馬無津梁。鯈欻九萬間,八維已相望。有待非至無,靈音有所喪。

右清靈真人歌。

龍旅舞太虛,飛輸五岳阿。所在皆逍遙,有感興冥歌。無待愈有待,相遇故得和。滄浪奚足遼,玄井不為多。鬱絕尋步間,俱會四海羅。豈若絕明外,三劫方一過。

右中候夫人歌。

縱酒觀羣惠,鯈忽四落周。不覺所以然,實非有待遊。相遇皆歡樂,不遇亦不憂。縱影玄空中,兩會自然疇。

右昭靈李夫人歌。

駕欻發西華,無待有待問。或眄五嶽峰,或濯天河津。釋輪尋虛舟,所在皆纏綿。芥子忽萬項,中有須彌山。小大固無殊,遠近同一緣。彼作有待來,我作無待親。

右九華安妃歌。

無待太元中,有待太有際。大小同一波,遠近齊一會。嗚絃玄霄顛,吟嘯運八氣。奚不酣靈液,眄目娛九裔。有無得玄運,二待亦相蓋。

右太虛南嶽真人歌。

偃息東華靜,揚餅運八方。俯眄丘埋間,莫覺五嶽崇。靈阜齊淵泉,大小互相從。長短無少多,大椿須臾終。奚不委天順,縱神任空同。

右方諸青童君歌。

控飈扇太虛,八景飛高清。仰浮紫晨外,俯看絕落冥。玄心空同間,上下弗流停。無待兩際中,有待無所營。體無則能死,體有則攝生。東賓會高唱,二待奚足爭。

命駕玉錦輪,儛轡仰徘徊。朝遊朱火宮,夕宴夜光池。浮景清霞杪,八龍正參差。我作無待遊,有待輒見隨。高會佳人寢,二待互是非。有無非有定,待待各自歸。

右南極紫元夫人歌。按此諸歌詩,並似初降語,而嫌衆真多高唱,上清童紫元太虛未嘗有雜降處,恐或遺失耳。有待之說,並是指右英事,非安妃也。

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儛,紫蓋託靈方。朱煙纏旌旄,羽帔扇香風。電嗥猛獸攫,雷吟奮玄龍。鈞籟昆庭響,金笙唱神鍾,採芝滄浪阿,掇華八渟峰。朱顏日愈新,劫往方嬰童。養形靜東岑,七神自相通。風塵有憂哀,隕我白鬢翁。長冥遺遐歎,恨不早逸縱。

九月三日夕,雲林王夫人喻作,令示許長史。

停駕望舒移,迴輸反滄浪。未睹若人遊,偶想安得康。良因俟青春,以叔中懷忘。

右右英吟此再三。

龜闕鬱巍巍,塘臺絡月珠。列坐九靈房,叩璈吟太元。玉簫和我神,金醴釋我憂。宴酣東華內,陳鈞千百聲。青君呼我起,折腰希林庭。羽帔扇翠暉,玉珮何鏗零。俱指高晨寢,相期象中冥。

右紫微歌此二篇。

超舉步絳霄,飛飈北壟庭。神華映仙臺,圓曜隨風傾。啟暉抱丹元,扉景准月精。交袂雲林宇,謂應作皓鬒還童嬰。蕭蕭寄旡宅,是非豈能營。陣上自擾競,安可語養生。

右玄壟紫微作。

控晨浮紫煙,八景觀振流。羽童捧瓊漿,玉華餞琳腴。相期白水涯,揚我萎蕤珠。滄房煥東霞,紫造浮絳辰。雙德秉道宗,作鎮真伯蕃。八臺可眄目,北看乃飛元。清淨雲中視,眇眇躡景遷。吐納洞領秀,藏暉隱東山。久安人事上,日也無虛閑。豈若易翁質,反此孩中顏。

九月六日夕,雲林喻作,與許侯。

解輸太霞上,斂轡造紫丘。手把八空炁,縱身雲中浮。一眄造化剛,再視索高疇。道要既已足,可以解千憂。求真得真友,不去復何求。

九月六日夕,紫微夫人喻作,示許長史,并與同學。同學,謂郗回也。

晨闕太霞構,玉室起霄清。領略三奇觀,浮景翔絕冥。丹空中有真,金映育挺精。八風鼓錦被,碧樹曜四靈。華蓋應蘭暉,紫轡策綠軿。結信通神交,觸類率天誠。何事外象感,須觀瑤玉瓊。

九月九日雲林右英夫人喻作。

紫空朗明景,玄宮帶絳河。濟濟上清房,雲臺煥嵯峨。八輿造朱池,羽蓋傾霄柯。震風迴三辰,金鈴散玉華。七轡絡九垓,晏眄不必家。借問求道子,何事坐塵波。豈能柄東秀,養真收太和。

九月九日紫微夫人喻作,因許示郗。郗猶是方回也。

二景秀鬱玄,霄映朗八方。丹雲浮高晨,逍遙任靈風。鼓翮乘素颼,竦眄瓊臺中。綠蓋入協晨,青軿擲空同。右揖東林帝、上朝太虛皇。玉賓剖鳳腦,嗷酣飛藥漿。雲鈞迴曲寢,千音何琅琅。錦旌召猛獸,華幡正低昂。香母折腰唱,紫煙排棟梁。總轡高清闕,解駕佳人房。昔運挺未兆,靈化順氣翔。心眇玄涯感,年隨積椿崇。形甘垢臭味,動靜失滄浪。我友實不爾,榮辱昨已忘。

九月十八日夜,雲林右英夫人作喻曰:吾辭訖此。

絳景浮玄晨,紫軒乘煙征。仰超綠闕內,俯眄朱火城。東霞啟廣暉,神光煥七靈。翳映氾三燭,流任自齊冥。風纏空洞宇,香音觸節生。手擔謂應作織字女儛,併衿匏瓜庭。左徊青羽旗,華蓋隨雲傾。晏寢九度表,是非不我營。抱真栖太寂,金恣愈日嬰。豈似愆穢中,慘慘無聊生。

九月二十五日夜,雲林右英夫人授作。

三嘗抓紫軒,傾雲東林阿

右英吟此道。

右從騰躍來,凡十三篇,并有楊書,又雜有據寫。

遣滯恡賴窮行德,不亦甚佳乎,患德之不報,所患種福之不多耳。此一行則似乎福田也,萬事云云盡可觸類矣。

十二月三日,雲林右英夫人告。

右一條有楊書,又有一本小異。

穆惶恐言:仁愛之至,猥惠新詩,雲藻綺絡,金聲玉榮,誠翰林之奇秀,華錦之盛肆也。義類淵微,仰覽無射,佩之丹心,奉以周旋,功德淺陋,冥報已重,福田之喻,敢不自勵,憑託徽猷,情若山海,動靜啟悟,望垂矜錄。許穆惶恐,言詣雲林右英夫人机前。此即答遣滯恡書也,有自起草存。

青童大君常吟詠曰:欲殖滅度根,當拔生死栽。沉吟墮九泉,但坐惜形骸。

太虛真人常吟詠曰:觀神載形時,亦如車從馬。車敗馬奔亡,牽連一時假。哀世莫識此,但是惜風火。種罪天網上,受毒地獄下。

西城真人王君常吟詠曰:神為度形舟,薄岸當別去。形非神常宅,神非形常載。徘徊生死輸,但苦心猶豫。

小有真人王君常昤詠曰:失道從死津,三魂迷生道。生生日已遠,死死日已早。悲哉苦痛容,根華已顛倒。起就零落生,焉知反枯老。

以去月秋分日,於瑤臺大會,四君各吟此言,以和玄鈞廣韶之絃聲也。十月告云去月,如似是九月,南秋分必在八月,則去月自為通乎耳。

十月十五日,右英夫人說此,令疏。

右五條有掾書。

四旍曜明空,朱軒飛靈丘。玉蓋蔭七景,鼓翮霄上浮。九音朗紫空,玉璷洞太無。宴詠三辰宮,唱嘯呼我儔。不覺椿已來,豈知二景流。佳人雖兼忘,而未放百憂。長林真可靜,巖中多自娛。

十月十七日,雲林夫人作與許侯。

左把玉華羞,飛景躡七元。三辰焕紫暉,竦眄撫明真。變踊期須臾,四面皆已神。靈發無涯際,懃思上清文。何事生橫徐,令爾感不專。烏禁反。烏賀反。此應作喑啞,言其速也。夫去機,不覺年歲分。

十月十八日紫微夫人作。

右二篇有楊書。

北登玄真闕,携手結高羅。香煙散八景,玄風數絳波。仰超琅園律,俯眄霄陵阿。玉簫雲上唱,鳳嗚洞九遐。乘氣浮太空,曷為躡山河。金節命羽靈,徵兵折萬魔。齊挹二晨暉,千椿方嬰牙。喪真投兢室,不解可奈何。

仰眄太霞官,金閣曜紫清。華房映太素,四軒皆朱瓊。擲輸空同津,總轡儛綠軿。玉華飛雲蓋,西妃運錦旌。翻然濁塵涯,鯈忽佳人庭。宿感應期降,所招已在冥。乘風奏霄晨,共酣丹琳罌。公侯徒眇眇,安知真人靈。

右二篇,十月二十日授。亦應是右英喻長史也。

右二萬有楊書。

車馬雖重,為路人所略,推分任運,有以招之,不必也。柸子誠小,還為童史所偷,故疾而惜之,今冥鑒即擒。蓋所以懼惡而善者別矣。今雖嘿然不言,小人足知靈驗,有訓在其中,非直區區,若此小小而不能坦也。謹白呈雲林右英夫人。

十一月九日。此所答右英授事,事今不存。

穆惶恐言:沉染鄙俗,流浪塵昧,罪與年長,愆隨日積,幸遭玄運,靈啟其會,披散氛霧,朗然達觀,真靈清秀,並垂戒悟,猥辱文翰,華藻成林,金聲玉振,規矩有章,父子凡微,無以堪荷,夙興策勵,不敢怠惰,顒顒傾注,言不自暢。穆惶恐言。此亦是答右英詩,不審的是何詩,亦似不存。

右二條長史自書本。

靈谷秀瀾榮,藏身栖巖京。被褐均衮龍,帶索齊玉嗚。形磐幽遼裹,擲神太霞庭。霄上有陛賢,空中有真聲。抑我曲晨飛,案此綠軒軿。下觀八度內,俯歎風塵縈。解脫遺波浪,登此眇眇清。擾兢三津竭,奔馳割爾齡。

十二月一日夜,南岳夫人作與許長史。

飛輪高晨臺,控轡玄壟隅。手携紫皇袂,絛欻八風驅。玉華翼綠幃,青裙扇翠裾。冠軒煥崔鬼,珮玲帶月珠。薄入風塵中,塞鼻逃當塗。臭腥彫我氣,百痾今心殂。何不飈然起,蕭蕭步太虛。

十二月一日夜,方丈左臺昭靈李夫人作,與許玉斧。

清晨揖絳霞,總氣霄上遊。徊軿躡曲波,遂親世人憂。辭旨蔚然起,不散三秀嵎。何若巡玄鄉,撫璈為爾娛。君安有有際,我願有中無。

右英作此。

駕景遊賢良,促轡東圃下。

右英吟此道。

咀嚼玄句,柔音蔚暢,曲夾適宣,辭喻摽朗,欽欽之詠,有由然也。玄宗以安,我其會矣。

十二月十四日,雲林夫人作與長史。

此所答長史之詩,詩今不存。

右五篇有楊書。

該清道難,通幽妙達,許侯其人也。方將曜靈方丘,騰躍暉霞,身飛九天,作則羣真,師傳金闕,撫極種人,其德仁以融,其教整以和,可謂天秀標韻,為後民之圓匠也。斧子乃潜晨密煥,秀霄空上,託心玄宅,神栖入領,心摽寂刃,歸形太初,志割姻親於內外,寄幽會於隱觀矣。雖自思入庇重岫,穎翳雲暉,故叛父也。若父愚可也,交當同編雲札,列名靈簡,運會相遇,何以陳之耶。昔薛旅字季和,往學真道於鍾山北阿,經七試而不過,即長里薛公之弟也。不過者,由淫妷失位,鄙內滯,石性不迴,致敗其試耳。然其人好慈和篤,又心愛嘯音鳳響及玄絃之彈,是故虛唱凝神,徽聲感魂,神不遂落,由好嘯唱願鳳嗚之故矣。長里先生燕代人,周武王時人也,先生比乞之於太上,太上故使生謂應作繼字肇阿之陰運,致欲其該微,釋滯於染練,新暉速升虛之超,長里君之願也。若謂應作猶字愆波不激,淫囗謂應作愈字出,雖百過試之,故亦昔之薛旅耶。師宗相期,拂飾盡性,苟能其事,我亦罕勞,賢者之舉,此復宜詳,密告由來,宿命之始,想有應作以字悟也。燕氣內果外柔,沉德樂景,故其人聞北風則心悲,睹啟曜則懷泰,思駿騄以慕聘,嘉柔順以變蔚,彼人之心,曷曾不爾乎。此則本鄉之風氣,首丘之內感也。苟能信之,君其諧矣。如其謂應作壅字秉欲,丹絳不暢,靈人携手而空反,高友歛袂而迴晏,神氣不眄,其宅寂通,不鼓其目,命矣夫,固可悲耶。長里之弟本燕代人,故此稱其谷氣,以喻長皮之心也。

十二月十六日夜右英告。

右二篇有楊書。

太元真人。

雲林右英王夫人。

南岳紫虛元君。

九華真妃。

清靈真人。

紫陽真人。

桐柏真人。

昭靈李夫人。

右八人

十二月十七日夜,方諸宮東華上房靈妃歌曲:

紫桂植瑤園,朱華聲悽悽。月官生藥淵,日中有瓊池。左拔員靈曜,右掣丹霞暉。流金煥絳庭,八景絕煙迴。綠蓋浮明朗,控節命太微。鳳精童華顏,琳腴充長肌。控晨揖太素,乘欻翔玉階。吐納六靈氣,玉嬪把巾隨。彈璈南雲扇,香風鼓錦披。叩商百獸舞,六天攝神威。鯈欻億萬椿,齡紀鬱巍巍。小鮮未烹鼎,言我巖下悲。按楊君記云,東方赤氣中有言曰:小鮮未烹鼎,言我巖下悲。當以此事諮啟司命,故譽稱此詩,仍及後篇也。

太微玄清左夫人北渟宮中歌曲:

鬱藹非真虛,太旡為我館。玄公豈有懷,縈蒙孤所難。落鳳控紫霞,矯轡登晨岸。寂寂無濠涯,暉暉空中觀。隱芝秀鳳丘,逡巡瑤林畔。龍胎嬰爾形,八瓊迴素旦。琅華繁玉宮,綺葩凌巖榮。鵬扇絕億領,撫翮扶霄翰。西庭命長歌,雲璈乘虛彈。八風纏綠宇,藥煙豁然散。靈童擲流金,太微啟壁案。三元起折腰,紫皇揮袂讚。朗朗扇景曜,曄曄長庚煥。超軿竦明刃,下盻使我惋。顧哀地仙輩,何為栖林澗。

十二月十七日夜,太元真人司命君書出此詩,云是青童官中內房曲,恒吟讚此和神。其夜衆真降集,唯有此書存,餘悉不顯。後丁卯年論挺分事,亦是十二月十七日,恐偶同耳,此前一事,不應是卯年也。

右三條有楊書。

玄玄即排起。注之曰:故玄玄以八風為關籥,天地為隄防,四海為甕盎,九州為粃糠,積之以萬殊,蒸之以陰陽。其陶鑄也,充隆炊累,剛柔清濁,象類不同,呼吸吐合。

恭伯榮注之曰:九絕獸神禽也,在乎羣猛之中,猾狡乎激奇之際,千年不足極其變,萬殊不足適其內,日月不足照其眉,八澤不足遊其足,清雲為卑,九垓為淺,八宏為小,四極為近,變動無常,恒入之芥子之內,玉晨之玉寶,太微之威神矣。

此二條是釋神虎隱文中語,不知何真所告,又無日月,是兩手同書。

君惶恐言:仁德流映,高應彌綸,每貽翰音,恩逮譴綣,旨諭有咸恒之順,宗期則玄霄之會,雖欽願榮崇,欣想靈誥,竊懼熠懼之近暉,不可參二景之遠麗,嘒彼之小宿,難以廁七元之靈觀,尊卑殊方,高下異位,俯仰自失,罔知所據。凡善誘者,勤其切磋;忠愛者,憂其怠惰。大易所以乾乾,仲尼所以發歎於不倦者也。自奉教以來,洗心自勵,沐浴思新,其勸獎也摽明得道之妙致,其檢戒也陳宿命之本迹。淫囗所以喪基,鄙滯所以伐德,雖盧醫之貢針艾,扁鵲之獻藥石,無以喻也。子張存聖教於紳帶,西董佩韋絃以自矯,蓋以外戒內,以義規心,仰銜清訓,謹書之丹懷,藏之六腑,奉以周旋,弗敢失墜,庶五難解凍於爐門,七試飈靜於淵谷,方將逍遙東山,考室龍林,靈搆蕭蕭,丘園沖深,庭延雲駕之奇友,堂列羽服之上真,句金錫五芝之寶,滄浪施長年之珍,期實夙夜之乃願,信誓不敢誣於神明者也。唯少鑒之,君惶恐言。此長史答右英前七月二十八日喻詩,世珍芬馥交者,并酬前書論薛旅事,猶恐是十二月中。

右此一篇,長史令乙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