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疡医大全
5068000000111

第111章

五积当从郁论,《难经》所谓因受胜己之邪,传于己之所胜,适当旺时,拒而不受,因留为积,此皆抑郁不伸而受其邪,故五积六聚,治同郁断。伏梁者心之郁,肥气者木之郁,痞气者土之郁,息贲者金之郁,奔豚者水之郁,郁者气不舒而抑郁成积,不独聚可以气言也。故治积之法,以理气为先,则津液流行,积聚何由而成,然更不可不兼以补也。盖壮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故积之为积,本于气虚血弱之人,故曰壮人无积,虚则有之。善治积者,不必问其何经何脏,必先调其中气,使能饮食,气血即旺,积滞自消,即壮实而宜消者,亦当以补血补气之药兼服。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已。故消积及半,纯与甘温调养,使脾血健运,则余积不攻自退,所谓养正则邪自除,犹满座皆君子,则一二小人,自无容身之地;若欲积尽而后止胃气之存也,无几矣。

积聚痞块之证,皆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致,若以五脏传克成积,不亦求之太过乎!盖气血荣卫一身,上下周流,无时少息,一旦七情感动五志之火,火性炎上,有升无降,以致气液水谷不能顺序,稽留为积也必矣。丹溪曰∶气不能成块成聚,夫块乃有形之物,乃痰与食积死血而成。凡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块,何以明之?夫左关肝胆之位,藏血液,右关脾胃之位,藏饮食,所以左边有积则为血块,右边有积则为食积,而其中间则为水谷出入之道路,五志之火熏蒸水谷而为痰饮,所以中间有积,则为痰饮也。治法因所因从其类以治之。大抵积之初多属寒,而积之久则为热矣。宜知新久之异,以分辛温、辛平、辛凉三者之宜。然人之积块疝气心腹等,痛本多属热,而方中又多用桂附热药,却又不发药毒者,盖因诸积、诸痛喜温而恶寒,热药与病情相和,况积久成郁而火邪深矣,若见寒愈逆,见热愈喜,两热相从,是即所谓亢则害承乃制,从治法也。世人见其投热不为热误,遂以是寒为属沉寒痼冷,恣投热剂,以致真气被蚀,阴血干枯,不可为矣。抑尝论之,医为病所困者,惟阴虚之难补,久积之难除,故玉山自倒,阴虚之谓也,养虎遗患,久积之谓也。人之罹此二者,须节欲以养性,内观以养神,淡泊自如,从容自得,然后委之于医,方能为尔保也。

者,是因饮食得之。痛刺胁肋,心胸烦闷,饮食不下,吐逆恶心,日久不治,渐成 结。又曰∶食结其证属阴,阴主静,故 定于一处而不移。

瘕者,是因伤血得之。其状胸膈烦闷,痛引少腹,时或攻筑上抢心胸,虽不阻食,渐成瘕结,又曰血结。然此与 ,总因荣卫俱虚,风寒袭于外,饮食滞于中,久而不化则邪并于阴而为 ;邪并于阳则为瘕。瘕者假物象形,动而不息,去来无常,或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不按则轻,久而不已,面黄肌瘦,肚硬而胀,腹现青筋,昼凉夜热,食减飧泥,成为疳积。治宜调脾养胃,磨积消疳,非一日一夕可愈也。

痞者,是因伤气得之。其候心腹膨胀,肚大胁满,痛刺往来,住在左肋,面黄肌瘦,倦怠无力,久而不治渐成痞块。痞者,寒也。结者,实也。凡热气蕴于胸膈之间,停饮聚于腹胁之内,于是荣卫不得流行,腑脏不得宣通,而乃成结也,不可迅下,否则邪反坚结,经所谓着而不去,其病为实矣。惟宜安胃理脾,佐以顺气化滞。若胸中气不通泰而如痞者,乃正气不运所致,不可作有形攻治。盖胸为受气之所,虚则受而不能行,实非物也,故曰∶痞者否也。

癖者,是因积得之。其证如肠癖之疾,便利无度,似痢非痢,似虫非虫,或下鲜血,肚腹干痛,心胸满闷,久久不治,则顽结不散,有类痞状。盖由乳哺失调,停滞为积,久则血膜并聚,胁旁结癖,时时作痛,或发潮热,又有食癖乳癖,疳癖惊癖,虚癖痰癖之分,其伤气血一也。若至面色紫黑,肚胀如鼓,凑心刺痛,忽泻鲜血,唇舌皆黑,干呕气促,皮焦斑紫,吐泻出虫,肠鸣自利,体虚发搐,面青流涎,手足心肿,面黑泻黑者,并皆不治。

钱仲阳曰∶癖块者,僻于两胁;痞结者,居于中脘。此因乳哺失调,饮食停滞,邪气相搏而成。医者多用克伐,脾胃必虚,久而不愈,必先以固胃气为主,使养正则结自除。若欲直攻其结,不但不消,抑亦损其脾土,脾土亏损,必变证百出矣。宜朝服补中益气汤,夕服千金消癖丸,间服治之获效多矣。(《幼科痞块论》)酒积 轻者葛根、神曲、黄连,白豆蔻。甚者甘遂、牵牛。

气积 轻者木香、枳壳、浓朴、橘红。甚者枳实、牵牛。

蟹积 紫苏。

痰积 轻者半夏、栝蒌。甚者滚痰丸。老痰海石、瓦楞子。皮里膜外芥子。

水积 轻者五苓散。甚者商陆、甘遂、芫花。

茶积 轻者姜黄、芝麻。甚者茱萸、椒姜。

谷积 轻者麦芽、神曲、砂仁。甚者鸡内金。

肉积 轻者山楂、阿魏。甚者 砂、硝石。

蛋积 白豆蔻、橘红、豆豉、姜汁。

鱼鳖积 紫苏、橘红、木香、姜汁,白马尿专治鳖瘕。

虫积 雄黄、锡灰、槟榔、雷丸、芜荑、榧子、使君子、川楝子。

狗肉积 杏仁、山楂。

血积 轻者干漆、桃仁、丹皮、归尾、赤芍、红花。甚者大黄、虻虫、水蛭、穿山甲、花蕊石。

果积 丁香、肉桂、麝香。

麦积 萝卜子、姜,酒煎。

痞积瘕门主方

化痞膏生大黄(一两) 半夏 荆三棱 苏木 穿山甲 陈皮 当归尾 全蝎 番木鳖红花 陈枳壳 浓朴 蓬莪术 血余 大贝母 川乌 天南星 香附 赤芍药 草乌坚槟榔(各三钱) 蜈蚣(十条) 巴豆仁(五十粒) 大鳖(一个切四块) 桃枝 杨枝 桑枝槐枝(各十寸) 葱(十根) 水红花子(五钱) 白凤仙根(五根)用麻油三斤同煎,药枯去渣再入东丹二十四两收之成膏,取起冷定筛入后药搅匀。

阿魏 苏合油(各五钱) 血竭 真没药(去油) 肉桂 孩儿茶 潮脑 滴乳香(去油)虎骨( ) 青黛(各三钱) 冰片 麝香 干漆(各二钱) 皮硝(一两) 瓦楞子( 三钱)共乳极细末筛入膏内,搅匀摊贴。

净府汤 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等证。

柴胡 山楂肉 猪苓 白茯苓 泽泻 莪术(醋炒) 三棱(醋炒,各一钱) 黄芩 白术(去芦) 半夏(姜汁炒) 人参(各八分) 胡黄连 甘草(各三分)姜枣为引,煎服。

千金消癖丸芦荟 陈皮(去白) 浓朴(姜汁炒) 青黛 广木香 槟榔(各一钱) 麦芽(炒) 神曲 水红花子(各四钱) 使君子(去壳) 胡黄连 香附(水浸) 莪术(醋炒) 三棱(醋炒) 山楂肉 白茯苓 白术(去芦)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一钱)上为末,将阿魏一钱水和面打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克坚膏(《回春》) 专治小儿癖块,发热羸瘦者。

木鳖子 川乌 穿山甲 甘遂 当归 甘草(各八钱)真香油一斤入药熬成黑色,滤去渣再慢火熬,次下黄丹八两,熬至滴水成珠,离火加∶ 砂(三钱) 麝香(一钱) 水红花子 皮硝 硼砂 阿魏 芦荟(各五钱)为末。入内搅匀摊贴。

先用皮硝水洗皮肤,方贴癖处,二三日后觉肚内作痛,四五日发痒。粪后有脓血之物,是其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