魄户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附分二穴(在第五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各三寸。)会阳二穴(在阴尾尻骨间两旁,督脉所发。)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挟脊陷中。)次 二穴(在第二空,挟脊陷中。)中 二穴(在第三空,挟脊陷中。)下 二穴(在第四空,挟脊陷中。)白环俞二穴(在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中膂内俞二穴(二十椎下,相去一寸五分。)膀胱俞二穴(在十九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大肠俞二穴(在十六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小肠俞二穴(十八椎下两旁,相去一寸五分。)肾俞二穴(第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三焦俞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半。)胃俞二穴(第十二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胆俞二穴(在第十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膈俞二穴(在第七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心俞二穴(在第五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厥阴俞二穴(第四椎上两旁各一寸五分,出《山眺 经》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各挟脊相去一寸五分。)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大杼二穴(在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下同。)玉枕二穴(在络 后一寸五分,挟脑户旁一寸三分。)天柱二穴(在颈大筋外廉,挟项发陷中。)络 二穴(一名强阳,一名脑盖,通天后一寸五分。)通天二穴(一名天伯,在承光后一寸五分。)承光二穴(在五处后二寸。)五处二穴(侠上星旁一寸五分。)曲差二穴(侠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攒竹二穴(一名员柱,一名始光,一名光明,在两眉陷中。)睛明二穴(在目内 ,手足太阳少阳五脉之会。)
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歌曰∶手厥阴心包之络,计有九穴之奇,中冲劳宫与大陵,内关间使 门窍,曲泽天泉各二门,天池与天会,总是一般名。
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善笑不休,目黄。是主心包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也。
手厥阴心包经中冲二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劳宫二穴(在掌中央,屈无名指取之。)大陵二穴(在掌中后,两筋间陷中。)内关二穴(在掌后去腕二寸。)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门二穴(在掌后去腕五寸。)曲泽二穴(在肘内廉陷中,屈肘得之。)天泉二穴(一名天湿,在曲腋下,去臂二寸,举臂得之。)天池二穴(一名天会,乳后一寸,着胁直腋撅肋间。)
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歌曰∶手少阳三焦之脉,二十三穴之中,关冲连开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会肩 相连,天 处天牖之下,翳风让螈脉居先,颅囟定而角孙近耳,丝竹空而禾 倒悬,耳门既辟,夏蚋闻焉。
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偏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却出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耳鸣嘈嘈,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 痛,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也。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液门二穴(在手小指、次指陷中。)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阳池二穴(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外关二穴(在腕后二寸,别走心主。)支沟二穴(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会宗二穴(在腕后三寸,空中一寸。)三阳络二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四渎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天井二穴(在肘外大骨之后,肘上一寸陷中。)清冷渊二穴(在肘上二寸。)消泺二穴(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行。)会二穴(在肩前廉,去肩头三寸。)肩 二穴(在肩端 上,举臂取之。)天 二穴(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中。)天牖二穴(在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翳风二穴(在耳后尖角陷中。)螈脉二穴(在耳本鸡足青脉中。)颅息二穴(在耳后青脉中。)角孙二穴(在耳郭中间上,开口有空。)丝竹空二穴(一名目 ,在眉后陷中。)和 二穴(在耳后兑发陷中。)耳门二穴(在耳前起肉当耳中缺者。)
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歌曰∶督脉督脉在背之中行,二十七穴督脉,下极之 兮上巅,循素 水沟兮兑端,在于鼻唇龈交,神庭兮通于上星,囟会兮前顶,百会兮后顶,强间脑户风府, 门大椎陶道,身柱须论神道,灵台兮至阳之经,筋缩脊中兮悬枢命门,阳关与腰 ,长强脊 寻,中行二十七,干道海中行。
督脉起于下极之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其见证也,脊强而腰厥。
督脉,都也,行背部中为阳脉之都纲,乃奇经脉也。
鼻柱下∶素 一穴(在鼻柱上端。)水沟一穴(一名人中,在鼻柱下人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交会,直唇取之。)兑端一穴(在唇上端。)龈交一穴(在唇内齿上,督、任二脉之会。)额上行∶神庭一穴(直鼻上入发际五分,督脉、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上星一穴(在神庭后入发际一寸。)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五分。)前顶一穴(在囟会后一寸五分。)百会一穴(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容豆,督脉、足太阳之交会。)顶后至项∶后顶一穴(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强间一穴(一名大羽,在后顶后一寸五分。)脑户一穴(一名匝风,一名合颅,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风府一穴(一名舌本,入项发际一寸,脑户后一寸五分,项大筋内宛中。)门一穴(在风府后五分,入发际五分,系舌本,阳维之会,伸头取之。)背脊下∶大椎一穴(在第一椎上陷中,三阳督脉所发。)陶道一穴(在项大椎节下间,督脉、足太阳之会,俯而取之。)身柱一穴(在第三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神道一穴(在第五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灵台一穴(在第六椎节下间,俯而取之。)至阳一穴(在第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筋缩一穴(在第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脊中一穴(在第十一椎节下间,俯而取之,令人伛偻。)悬枢一穴(在第十三椎节下间,伏而取之。)命门一穴(在第十四椎节下间,伏而取之。)阳关一穴(在第十六椎节下间,伏而取之。)腰俞一穴(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长强一穴(在脊 端。)
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歌曰∶任脉二十四穴,任脉起中枢,循腹上关元,承浆与廉泉,天突璇玑转,花盖与紫宫,玉堂不可缓,膻中名元儿,中庭膺 纂,鸠尾巨阙由上脘,中脘建里又下脘,水分到神阙,阴交气海须不舛,石门与关元,中极曲骨亦不远,循腹而中行,会阴两阴显。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其见证也,若内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
任脉,妊也,行腹部中,为生养之本,乃奇经脉也。
任脉颐前∶承浆一穴(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下陷中,足阳明之会。)颔下∶廉泉一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仰而取之,阴维、任脉之会。)膺 ∶天突一穴(一名五户,在项结喉下四寸宛宛中。)璇玑一穴(在天突下一寸陷中。)华盖一穴(在璇玑上二寸。)紫宫一穴(在华盖下一寸六分。)玉堂一穴(一名玉英,在紫宫下一寸六分。)膻中一穴(一名元儿,玉堂下一寸六分,两乳间。)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腹中行∶鸠尾一穴(在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形,故名。臆前蔽骨下五分,人无蔽骨者,从歧骨之际下行一寸是也。)巨阙一穴(在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上脘一穴(在巨阙下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任脉、手太阳、足阳明之会也。)中脘一穴(脐上四寸,胃募也,谓上纪也。)建里一穴(在中脘下一寸。)下脘一穴(在建里下一寸,足太阴、任脉之会,为幽门。)水分一穴(在下脘下一寸。)神阙一穴(在脐中。)阴交一穴(在脐下一寸。)气海一穴(一名脖 ,一名下肓,阴交下五分。)石门一穴(在脐下二寸三分,三焦募,女子禁灸。)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小肠募,谓下纪也。三阴、任脉之会。)中极一穴(脐下四寸,一名气原、玉泉,三阴会。)曲骨一穴(一名回骨,在横骨之上陷毛际中,动脉应手,任脉、足厥阴之会。)会阴一穴(在大便前、小便后,一名屏翳,两阴间是也。)冲脉冲者,通也。言上至头,下至足,通十二经之气血,其脉起于气冲,并阳明经夹脐上行,至胃中而散,即脐之动气脉也。其见证也,气逆而里急。
带脉带者,束也,总束诸经之脉也。其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见证也,苦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按∶季胁在肋下,接髋骨之间是也。又曰即胁下肋骨之尽处,短骨间是也。
阳跷脉跷者,健也,是人动足之所由也。其脉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而止。其见证也,阴缓而阳急,阳跷得之,太阳之列。
两足跷脉者,有阴有阳,犹圣人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泛滥之患。故人身之有经络,犹天地之有河道,血脉之营运经络,犹源泉之传流河道,河道壅塞,则水势之泛滥无拘,源泉枯涸,则地道之脉气闭塞,人身血气之于经络,亦然也。
阴跷脉义与阳跷同。其脉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而止。其见证阳缓而阴急。阴跷本诸少阴之别。
阳维、阴维脉维者,维持之义,为诸脉之纲维。阳维之脉,起于诸阳之会,阴维之脉,起于诸阴之交。二经之见证也,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持,惊则痴愚,喜则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