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复者:本月初八日,准贵领事函开,以准台湾总督府后藤民政长官函称:光绪三年间,前福建抚院丁巡视台湾时,奏准无论典契中有无取赎字样,凡出典三十年后,均不得取赎等因一案,请饬检查抄送,以便寄台,使所修台湾旧惯调查册得以完全等因。
准此,当即饬承细心查检去后,兹据覆称:连日查检旧案,因此件系台湾公事,闽省现无存档,莫从抄送。用特函复贵领事,请烦查照是荷!端此顺颂升祺。
名正具二月十二日
第二二典契字
立典契人陈登高,有阄分承父明买过陈朝泽瓦店一间,坐落镇北坊竹仔街,坐南向北,东至黄家,西至蔡家,南至滴水,北至街路,四至明白为界,年带纳地租一间。今乏银别置,将此店先尽问房亲人等不能承受,外托中引就典与陈光霞官出头承典,三面言议估值时价佛银一百五十大元。其银即日同中收讫;其店上至厝盖,下及地基、门窗、户扇、楼楹、楼枋齐全,即付银主前去掌管,收税纳课。明约:此三年以内如有损坏修理者,典主自坐;三年以外如有损坏修理者,银主、典主对半均分。约限至三年为满,听典主备银照数取赎;倘无银取赎,仍听银主掌管。恐风水不虞,听银主起盖收税,不敢阻挡。若取赎之日,照起盖之数清还,不敢异言生端。保此店果系高阄分承父明买物业,与房亲叔兄弟侄无干,亦无重张典挂他人为碍以及交加来历不明;如有等情,高自出头抵挡,不干银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无反悔,令欲有凭,合立典契一纸,并缴上手契一纸,共二纸,送执为照。
再批明:嘉庆十五年以前应纳地租,典主自理,与银主无干,批明,再照。
即日同中收过契内佛银一百五十大元完足,再照。
再批明:带水井一口,批明,再照。
嘉庆十五年五月初一日。
为中人金受观
立典契人陈登高
知见胞兄陈登瀛
代书人林三
第二三典契字
立典契字人锦安号,有明买过张家凝南上坊上横街瓦店一座,并旷埕一所,水井半口,坐东向西。又西定下坊北势街尾三角窗瓦店一座,坐北向南。又镇北上坊竹仔街瓦店一座,坐北向南。其四至俱各分明登载上手契内明白为界。今因乏银费用,将此瓦店三座托中引就典与苏宗面官,着下时价佛头银八百三十大元正。其银即日同中收讫;其瓦店三座,随即付银主前去掌管。其瓦店三座,每年计共纳税银一百十二元,每月就锦安号支取清楚,不敢挨延短缺;其地租,典后系银主完纳。限不拘年月,听锦安备足契面银取赎,银主亦不敢刁难。保此店屋系锦安明买张家物业,亦无交加不明等情;如有等情,锦自出头抵挡,不干银主之事。此系二比两愿,各无反悔,异言生端。今欲有凭,合立典契字一纸,并缴上手契二十七纸,总共二十八纸,付执为照。
即日同中收过契面佛银八百三十大元完足,再照。
一、批明:该店税言议每月向锦安支取清楚;倘有短缺,即听银主向各该店自收,锦俱不敢异言阻挡,理合批明。
一、批明:锦安生理如系闭歇,愿将安店屋随时搬空,听典主别税他人。并将上横街及北势街二店,听典主自向取税,概不敢藉言刁难,理合批明。
又再缴司单印契一纸,连上总共二十九纸。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日。
为中人陈庆、吴世
立典契人锦安号
知见人当事黄献论
代书人陈希杰
第二四典契字
同立典契字人台属保西下里大人庙大学社陈杰、陈明、陈华等,有承祖父邦翰老阄分应得田一所,种一甲四分,大小坵数不计,坐落土名柳仔林洋牛屎潭,东至山顶分水为界,西至本家徐家田,南至本家田,北至大路。又田一所,种六分,大小坵段不等,坐落土名钩钓沟墘,东至沟流水为界,西至大路,南至佃首田,北至沟墘,四至明白为界。又带牛屎潭埤水翻二甲,每甲年纳坡长粟二斗,年共带纳保西下里陈克绍户名供谷十石正,其囗〈勹外云内〉丁银照配。今因乏银费用,托中引就与郡城大西门外顶南河街石荣记出头承典,三面言议着时典价佛银二百大元。其银即日同中收讫;而田即踏明四至,对佃付银主前去掌管,招佃耕种,收成纳课,或原佃,或起耕,听从其便,不敢阻挡。限至四年为满,听田主备足契价银元取赎;至期如无取赎,仍听银主掌管,不敢异言。其所带正供,从道光二十五年起,带付银主完纳;所有道光二十四年起,以前明等应完清,与银主无干。保此田果明等承祖父应得之业,与亲堂弟侄人等无干,亦无重张典借他人财物及挂缺供课交加不明为碍;如有不明等情,明等自出头抵挡,不干银主之事。此系两愿,并非抑勒,口恐无凭,合立典契一纸,并缴阄分一纸,合共二纸,付执为照。
再批明:其上手承祖父所置契券,因遭反乱被失,日后子孙寻出,不得藉此为用。
又牛屎潭田一所,内葬明等仙父坟茔一穴,东西南北四方计六丈;又葬仙母坟茔一穴,东西南北四方计六丈。此两穴风水,原拟要迁。若迁移之日,所伸墓阴当归银主管耕,不敢藉言生端,合应声明,再照。
即日同中收过典契字内来典价佛银二百元,每元厦驼重七钱六分正完足,再照。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日。
为中人刘朝、石侯、陈杰
同立典契字人陈明、陈华
知见人堂侄知
书契人明(自笔)
第二五尽起耕典契字
立尽起耕典契人赵恒闰,同侄妈引等,有承祖父遗下应得月字号阄分物业,座落土名金包里庄万里加投田一段,在水头,东至月字田为界,西至番仔田头为界,并带金面山直透山后中坑仑顶分水为界,南至月字沟漕田为界,北至水沟界。又拨旧厝边田一小段,东至分水山界,西至月字田为界,南至田寮为界,北至山水分为界,并拨北畔番仔田头节一小段,带山在内。又带麻里阿突坑头圳水通流灌溉充足,年配纳大租番口粮粟在内,兹贌小租粟七十五石,带碛地银五十元正。今因乏银应用,情愿将此应份物业出典起耕,先尽问房亲人等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与林本源兄弟等出首承典,当日三面议定时值典价佛银九百大元正。银、契即日同中交收足讫;其田地等物业亦即同中踏明各界址,付与典主掌管起耕,招佃耕作,收租抵利。逐年大租口粮照例抽的,系典主完纳,不干闰之事。其田限典三年:自壬辰年冬起,至乙未年冬止。限满之年,宜于九月间先送回居观定银,其余的冬至前备足佛银清还,赎回原契;如无银清还,依旧听银主招佃耕作,收租抵利,不敢异言生端。保此田业系闰承父应份阄分物业,与别房亲叔兄弟侄人等无干,亦无重典挂他人财物为碍,以及来历交加不明等情;如有此情,系闰与引出首抵挡,不干典主之事。此系二比甘愿,各无反悔,今欲有凭,立尽起耕典字一纸,阄书一纸,共二纸,付执为照。
即日同中收过典价字内佛银九百大元正完足,再照。
批明:永佃字一纸,系三房收执,典与李阳观;若要用,务宜取出,不得刁难,批明。
再批明:总垦一纸及番卖契二纸,共三纸,系长房孙允藏收执,出典缴带林居官收执;要用之日,务宜取出,不得刁难,又照。
道光十二年十一月日。
代书人恒闰
为中人郑用
在场见人三房兄成宗
在场见人大房孙允臧
在场知见母亲胡氏
立尽起耕典契人赵恒闰
侄妈引
第二六找卖杜绝尽根契字
立找卖杜绝尽根契字人范国定,有自己明买过凝南坊三界坛街林勇记瓦店一座二进,坐南朝北,东至许家宅,西至巷,南至后旷埕,北至街路,四至明白为界。因前年乏银生理,将此店屋,于光绪七年八月间,先抽出蔡玉圭上手红契一纸,接造全宗,典过本街蔡猪哥佛银二百元。后因生理不就,将所匿林永记红契一纸,再造全宗,典过林英记佛银一百五十元。迨至本年,国生理倒罢事经发现,二比较掌此店。当时二比投明地保,并公人劝英记再备出银一百二十五元,与国赎回蔡猪哥之契,归英记掌管;而国将此店卖杜绝与英记时价六八佛银二百二十五大元,其余尚欠银五十元,国再立借单与英记收执。其银同公中人即日收讫;其店遂即搬空,踏明界址,上下门窗、户扇、砖石、地基诸物一概齐备,并缴先典蔡猪哥印白契四纸,一齐付其掌管。保此店屋系是国自买林勇记之物业,与别派房亲人等无干,亦再无重张典挂他人财物为碍,亦无来历不明交加;如有不明诸事,国自出首抵挡,与银主无干。此系经公人所处,二比甘愿,各无抑勒反悔生端。恐口无凭,合立找卖杜绝尽根契一纸,并上手印白契四纸,连典蔡猪哥印白契四纸,合共九纸,俱皆付执为照。
即日同公人及中保见收过契字内六八银二百二十五大元,再照。
光绪九年四月日。
为中人地保徐品
知见人范雨
立找卖杜绝尽根契字人范国定
公人徐品
代书人余进成
第二七典契字
同立典契字人高金课、杞柳、松柏等,有承父遗下股份十五股,应得一大股,开垦公田二段,过坑二坵,厝角一坵,共三坵,坐贯南枋寮庄,其四至界址及大租、水圳牛路通行流灌踏明,悉载在契字内明白。今因乏银费用,欲将此田典出于人,先问房亲人不欲承受,外托中引就向典主叶坪观出首承典,即日同中三面言约时值典价佛面银六十大元正。其银即日同中,课兄弟亲收足讫,愿将踏明四至界址明白,付典主坪前去起耕掌管为业,不敢阻挡。保此田业系是课兄弟应得承父之业,与房亲人等无干,亦无重张典挂来历交加不明为碍;若有此情,系课兄弟等出首一力抵挡,不干典主之事。言订五年外冬至前止,限满之日,应备足字内银赎还;如过限无银赎回,依旧照字内耕管行用。此系凭中甘愿,不敢反悔,恐口无凭,今欲有凭,立典契字一纸,付执为照。
即日同中,课兄弟亲收典契字内佛面银六十大元正完足,再照。
再批明:南枋寮庄十五股份阄分约字多载别段,难以分缴,课兄弟承父开垦公田抽出,典与银主叶坪起耕掌管为业,不得异言,存照。
再批明:历年配番租谷三升正,声明,照。
光绪八年十月日。
代笔人赵进兴
中人高士富、高松柏
第二八典契字
立典契人曾奎、曾远、曾华、曾聪、曾居兄弟等,有承父阄分应得水田二所,分为三段,并带竹围、瓦屋、稻埕等项,址在北势湖庄。第一段田四坵,毗连一处,东至牛路为界,西至游家田为界,南至官田并游家田为界,北至公圳沟为界。第二段田,东至游家并简家及官田为界,西至王家田并店仔坡及高家田为界,南至简家、高家田为界,北至公圳沟并许家、游家田为界,内带私坡一口。第三段田,东至周家田为界,西至大路下何家田为界,南至店仔坡及陈家田为界,北至周家田为界。竹围、瓦屋、茅屋、稻埕、菜园等项共一所,东至公坡并周家坡为界,西至周家稻埕为界,南至小圳为界,北至消沟为界。以上水田、竹围、瓦屋、茅屋、稻埕,各东西南北四至界址,俱明白为界,年配纳何业户大租谷二石九斗三升三合,又应纳番口粮谷一石一斗,原带坑水、坡水,有圳路通流到田灌溉充足。并私坡一口,遗下与奎等兄弟掌管收租无异。今因乏银别创,奎等兄弟商议,情愿将以上水田三段,并竹围、瓦屋、茅屋、菜园、稻埕共一所,带私坡一口及坑水、圳水路等项尽行出典与人,先尽问至亲人等暨叔兄弟侄不肯承受,外托中引就与林安邦承典,三面言议照值典价番银七百元。其银七百元即日同中交奎等兄弟亲收足讫;其水田三段,竹围、瓦屋、茅屋、菜园、稻埕共一所,及私坡、坑圳水等项,即照四至界址,同中踏明,尽付银主前去掌管,任从起佃招耕,收租输课抵利,不敢异言阻挡。典限三年为届:自道光癸巳冬至起,至丙申冬至前止,听奎等兄弟备足原典价银七百元赎回田业契字;若无备银取赎,仍将水田、竹围、瓦屋、茅屋各等项,照旧付银主掌管收租,不敢异言。保此水田三段,竹围、瓦屋、茅屋、稻埕共一所,带私坡及坑圳水分,委系奎等兄弟承父阄分应得遗下物业,与别人无涉,并无重张典借他人财物,以及交加来历不明,又无拖欠大租谷、口粮谷未清各等情;若有此情,奎等兄弟自愿出首一力抵挡,不干银主之事。此系现银明典,出自甘愿,并无抑勒,不得反悔,口恐无凭,今欲有凭,立典契一纸,并缴阄书一纸,上手四纸,共六纸,付执为照。
即日同中亲收过典契内番银七百元足讫,再照。
批明:奎等父阄分应得遗下之水田,当日只系分上手契字,所有祖父承买田业契字,系胞伯坤名下分收。现胞伯阄分之水田,杜卖与苏春喜掌管,契亦缴付苏春喜执据;若要用之日,苏春喜应取出,不得刁难,批照。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日。
知见人堂弟曾夏莲
代笔人许国
为中人林基
立典契人曾奎、曾远、曾华、曾聪、曾居
第二九典水田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