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4)
5259700000002

第2章 威廉·杰文斯

威廉·杰文斯(1835—1882年)是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出生于利物浦一个制铁工程师家庭。15岁进伦敦大学学院学校学习,一年之后,进入大学学院学习化学和植物学。1853年至1859年辍学去澳大利亚一造币厂任检验师。1859年返回英国继续在原校攻读文学士和硕士学位。1863年在欧文斯学院(后改名为曼彻斯特大学)取得助教职位,三年后担任逻辑道德哲学及政治学教授。1875年转任大学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82年杰文斯在游泳时不幸淹死,年仅47岁。

杰文斯约从1858—1859年开始对经济学、统计学、逻辑学及社会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留下许多著作。在他所称的“纯经济学”方面主要有《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在应用经济学方面有《黄金价值的剧烈下降及社会影响》(1863)、《煤的问题》(1865);在社会问题方面有《国家与劳工的关系》(1882)等。

在西方学者看来,杰文斯的主要成就是独创了边际效用需求学说,据此重新解释了交换价值或价格理论和分配理论,是19世纪7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说史所谓“边际革命”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另外两位即门格尔和瓦尔拉),他极力倡导数学方法在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运用,成为经济学数理学派的创建人之一;他试图将纯经济理论与统计材料结合起来,为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杰文斯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导论:经济学的方法论

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量,如供求规律考察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的数量及其价格的关系,因而它的性质是一门数学科学;借助于数学符号及数学推导能够比文字更为便利地处理经济学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快乐与痛苦理论

杰文斯说,在计算快乐和痛苦的量时,应考虑感情的强度、持续性、不确定性及远近性等因素。

效用理论

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理论必须从正确的财富消费及效用理论出发。因为,人们为了消费才去劳动和生产,消费的种类与数量决定产品的种类与数量。他认为,商品是可引起快乐或避免痛苦的物理对象或行为,商品能够为人服务的抽象性质称为效用。效用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其产生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一商品的各部分的效用不会是相等的。杰文斯把现有商品量中那个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或可能增量的效用程度,定义为最后效用程度,其变化的一般法则是,随商品量的增加而递减。这就是杰文斯所谓的最后效用程度递减原理。他认为,经济学理论就是设立在这一原理上的。

交换理论

杰文斯认为,交换在效用的增加和劳动的节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他指出,经济学的市场,是指两个以上的人,经营两种以上的商品,他们的商品存量、互相交换的意志及交换率为一切人所知。即无差别法则。他认为,交换比率一词不能完全表明通常价值一词的涵义。即使无交换率的观念,人们对于一物仍然有估价的意思。他批评劳动是价值源泉的论断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成立。他说,劳动在大多数场合是决定价值的条件,其过程是:劳动或生产费用决定供给;供给决定最后效用程度;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交换率或价值。劳动本身是一个变量,其价值由其生产物的价值来决定。

劳动理论

杰文斯认为,劳动是经济学研究的过程的开端,消费是其结局与目的。经济学是要讲明人们如何以最小可能量的劳动满足其欲望的问题。

地租理论

杰文斯指出,麦克库洛赫和詹姆斯·穆勒清楚地表述了另一种意义的地租起源理论。将一定量的劳动或资本投入同一部分的土地中,但生产物却不和投入量成比例增加,而是以递减的比例增加,最后的投入部分,必须提供普通资本的普通利润,其他各部分投入所提供的普遍利润以上的剩余,皆成为地租。

资本理论

他认为,经济学不仅是交换或价值的科学,而且是资本的科学。因为,资本的运用和交换的过程一样,都能增加效用总和,但即使没有交换的利益,仍然可以有资本的利益。

关于工资和利润

杰文斯指出,在工资与利润的关系上,现行经济学将产业的全部生产分为地租、赋税、利润和工资,然后将赋税和地租去除,得到单一的公式:生产物=利润+工资,并由此引出工资若上升利润必下跌的结论。他认为,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两个未知数却只有一个方程式。实际上,生产物的量是一个变量,而利润是首先有待决定的部分,利润又分解为监督的工资、风险的保险费用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