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宋诗精品鉴赏
5261800000010

第10章 唐诗篇(9)

注释:[1]将进酒:《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2]青丝:指黑发。雪:指白发。[3]会须:正应当。[4]岑夫子:指岑征君,李白之友。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5]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6]陈王宴平乐:曹植太和六年(232)封为陈王。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平乐,观名。[7]五花马:马之毛色作五花文。千金裘:《史记》:“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

鉴赏:全诗的情感起于一个“悲”字:时光流逝,有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复还;人生苦短,朝暮间,青丝变白雪。生命的渺小,人生的短促,这似乎无法挽回的悲剧让人心生叹息而感伤。但李白毕竟是豪放之人,紧接着便逆转为“乐”:人生得意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理当纵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因为能够解忧的只有这金樽里的美酒。这就是李白式的悲哀: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面是在感叹人生易老,实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人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他无力改变,只能把冲天的激愤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用以发泄内心的不满,排遣忧愁。消极的外衣下裹着的是一颗渴望积极入世的心,然而这颗心怀才不遇。所以诗人由悲愤转狂放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怀才不遇之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置酒会友,乃人生一大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诗人借题发挥,吐尽胸中的不平之气。他放声高歌:既然人生的富贵不能长久,那就姑且及时尽情享乐,但愿永远沉醉不要再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之士无不感到孤独寂寞,惟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恣意畅饮。唱到兴头上的时候,他要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取美酒。与友人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行路难[1]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2]。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

注释:[1]行路难:乐府旧题。《古题要解》:“《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2]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酒值钱十千。斗:古代量酒的容器。珍羞:珍美的菜肴。[3]箸:音zhù,筷子。顾:望。[4]太行:即太行山。《河南志》:“太行山在怀庆府城北。其山西自济源东北接河内,由武辉县、林县至磁州界,绵亘数十里,其间峰谷岩洞,景物万状。虽各因地立名,其实太行一山也,为中州巨镇。”[5]垂钓碧溪:用吕尚遇文王典。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梦日:王琦注《宋书》:“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傍。”[6]安:哪里。[7]长风破浪:《晋书》:“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

鉴赏:诗的前四句描述了这样一番情景:诗人面对斟满美酒的金樽和摆满珍美佳肴的玉盘却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继而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一片茫然。然后,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了;想登上太行山,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不得而过。这两句也解释了前面“心茫然”的原因,点明了题目中世路多艰辛的本意。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诗人引用姜太公、伊尹的故事正是表明自己对前途仍然抱有希望,并未完全对朝廷丧失信心,尚存着幻想。然而,已往的经历和眼前的处境又使他陷入了迷惘之中。只能再三慨叹行路的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不知将如何走。“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节奏短促的感叹真实地展现了诗人的苦闷与彷徨的感情。诗的最后两句,又再一次挣脱精神的羁绊,在苦闷和彷徨中振作起来。诗人借用南朝宗悫的话来形容自己依旧志向远大,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坚信一定会有时来运转、施展抱负的那一天。到那时,他要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关山月[1]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2]。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3]。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4]。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5]。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6]。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7]。

注释:[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解题》:“《关山月》,伤别离也。”[2]天山:甘肃祁连山。距长安八千余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3]玉门关: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边,距长安三千六百里。[4]下:出兵。白登道:指汉高祖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事。《汉书·匈奴传》:“冒顿围高帝于白登七日。”胡:这里指吐蕃。[5]由来:从来。[6]戍客:驻守边塞的士兵。[7]高楼:指高楼中的思妇。未应闲:该是不会停止的。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防将士的困苦处境,谴责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反对战争的主题。

诗的开头四句描写包括关、山、月三种景色在内的辽阔的边塞景象:皎洁的月亮在祁连山上缓缓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长风掀起的尘沙席卷了几万里,玉门关早已被层层风沙所封闭……诗人以这样一幅苍茫的万里边塞图,引发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边塞战争的景象和战争的残酷:白登道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之地。巧妙地点出了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胡汉争夺之地,从而引出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沉痛叹息。自然的过渡到后面的描写: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血雨腥风的现实情况,哪个不是愁眉苦脸思归故里呢?诗人又推想到了,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应该也是在窗前彻夜难眠,叹息不已吧。

长干行[1]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2]。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3]。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4]。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5]。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灏堆[6]。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可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7]。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8]。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9]。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10]。

注释:[1]长干:地名。左思《吴都赋》刘渊林注日:“建业(今南京)之南有山,其间平地,吏民杂居,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大长干”在越城东,“小长干”在越城西。[2]剧:游戏。[3]竹马:以竹竿当马骑。床:庭院中的井床,即打水的辘轳架。[4]始展眉:意谓情感在眉宇间显露出来。[5]抱柱信:《庄子·盗跖》记尾生等侯相约女子不来,坚守信约,抱桥柱被水淹死。望夫台:苏辙《荣城知》:“望夫台,在忠州南数十里。”[6]滟滪堆(YànyùDuī):瞿塘峡口的一块巨大礁石。瞿塘峡口,冬水浅,屹然露百余尺,夏水涨,投数十丈,其状如马,舟人不敢进。谚云:“滟灏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灏大如袱,瞿塘不可触。”[7]蝴蝶黄:据说春天多彩蝶,秋天多黄蝶。[8]坐:因。[9]早晚:何时。三巴:谯周《三巴记》:“闻白水东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华阳国志》:“献帝建安六年,改永陵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安汉为巴西,是为三巴。”《小学绀巷》:“乏巴:巴郡,今重庆府;巴东,今爱州;巴西,今合州。”书:信。[10]不道远:不说远,即不辞远的意思。长风沙:地名,距金陵七百里,水势湍险。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少妇的爱情故事,抒写了少妇对出外经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这是一首闺怨诗。开头六句像一组民间儿童风俗画: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枝花,在门前戏耍;一个头上扎着丫角的小男孩,跨着竹马,在小路上跑跳。接着诗人叙写了这对小儿女结成夫妇的情景。诗人对当时只有十四岁的小新娘的娇憨情态的刻画惟妙惟肖。小新娘长大成人了,“展眉”二字,既是外貌的描写,也是心理的刻画。“愿同尘与灰”的深盟密誓,正是她“展眉”的主要原因。“常存”两句既说明妇人至死不变的坚贞,又祈望夫妻永远厮守,不相分离。进一步表达了妇人的幸福憧憬。

但是,丈夫出门经商了。她的忧虑与挂念可想而知。“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这是只有江南水乡才有的景色。从“行迹”和“绿苔”中,不难想象当时小两口依依惜别的情景。“落叶秋风早”,写的不仅仅是节令,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因为只有深陷离愁别绪中的人,才会对时令如此敏感。接着诗人又用蝴蝶双飞来反衬闺中妇人的孤独。最后一句写思妇“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是富于浪漫主义气息的构想。妇人一个人跑七百里去迎接夫婿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却显得痴情一片,尤为动人。

玉阶怨[1]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2]。

注释:[1]玉阶怨:王僧虔《技录》:“相和歌楚调十曲有《玉阶怨》。”[2]却下:还放下。玲珑:形容空明凄清。

鉴赏:这是一首宫怨诗。首句写玉阶生白露,点出了时间是深秋。在此深秋凉气逼人的时节,伫立在石阶之上的宫女,应该是有无数心事想倾诉的吧。这个立于玉阶之上的女子,应该是一位曾经受到过君王宠幸的宫人。第二句写夜深露重,浸湿了她的罗袜,不单写出了她的服饰华美,点明其身份。更以“罗袜”一词启发读者的联想,暗示这位宫女是一位美貌绝伦的女子。另外,这句中暗藏了一个“望”字。因为在这样深秋的夜里,还不离开玉阶,直至罗袜被白露所浸,必定是有所期待。由她的宫女身份可以推想到,她是在等待君王的到来。可见久待不至,情何以堪!这句让人深切的感受到宫女那望眼欲穿的神态:她多么希望能看到君王身影,但是所有的期盼都落空了。她“却下水晶帘”,仅仅是为了御寒吗?要知道,水晶制作的门帘是没有办法御寒的。宫女只是因久望君王不得相见,故转而仰头远望明月。希望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丝慰藉。因为明月普照大地,也许明月会知道一点君王的事吧。可是仰望的结果却使她十分失望,明月依然无声无语地放射着凄清的光芒。失望之余,她放下门帘不想再看明月。但还是身不由己地透过水晶帘字向明月投去深情的目光。能看出来,她依旧对君王充满着期望,希望君王能像这玲珑的月色一样进入到自己的屋宇之中。

清平调词[1]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2]。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3]。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4]。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5]。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6]。

注释:[1]清平调:《太真外传》:“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今牡丹,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子弟中尤者,得乐一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官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章。白承旨,宿醒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捧词进,上命梨园子弟略约词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之。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辞,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妃饮罢,敛绣巾再拜。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通典》:“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也。”[2]群玉山:《穆天子传》:“天子北征至于群玉之山。”《山海经》:“玉山,西王母所居也”。郭璞注:“此山多玉石,因以为名。”会:应。瑶台:即昆仑瑶台,传说是西王母之宫。[3]红艳:指牡丹花的艳丽。这里比喻杨贵妃之美。露凝香:指牡丹花承雨露而芳香四溢。这里比喻杨贵妃之受宠幸。云雨巫山:用宋玉《高唐赋》中典故,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事。枉:徒然。[4]借问:相当于请问。可怜:可爱。飞燕:《汉书》:“赵成皇后,本长安宫人,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许后之废也,乃立婕好为皇后。皇后既立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工语笑,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宫中。”[5]名花:指牡丹花。倾国:汉李延年《佳人歌》中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之句,后世用来作为美女的代称,这里指杨贵妃。[6]解释:消除。这句是说,对着牡丹花和美人,即使有无限的春愁春恨,都可以消散。沉香亭:用沉香木建造的亭子,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鉴赏:第一首赞杨贵妃的美丽。起句用白云和牡丹两个比喻来描写杨贵妃的服饰和容貌美艳动人。两个“想”字把唐玄宗此时最为得意的“名花”与“爱妃”巧妙地联系起来:天上那曼妙多姿的云彩,就好像杨贵妃翩翩的霓裳;而眼前娇媚艳丽的牡丹,又恰似杨贵妃的花容月貌。在明媚的春风中,亭槛下,那风华正茂、光彩照人让唐玄宗心驰神往的到底是怒放的牡丹,还是貌若天仙的美人呢?也许是两者相得益彰,互相媲美?接着诗人说这样貌似天仙的美丽女子,不是在群玉山中见到,也只应该在瑶台仙境碰上。诗人将杨贵妃比做娇艳的牡丹,又比做瑶池天女下凡,雍容华贵。

第二首写杨贵妃因貌美而倍受恩宠。首句以香艳带露的牡丹花来比喻杨贵妃。牡丹花承露,也如同杨贵妃受唐玄宗宠幸。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的梦境,来暗喻杨贵妃被玄宗宠爱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梦中欢会,而在现实中,杨贵妃则是“三千宠爱在一身”,比之神女 ,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两句又用汉朝宠妃赵飞燕受宠于汉成帝和杨贵妃相比,说赵飞燕美貌还得依靠浓妆艳抹。杨贵妃却不施粉黛,“天生丽质”

第三首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限宠爱。诗人放笔直书:用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和倾国倾城之貌的杨贵妃提并论。“带笑看”三字将唐玄宗也融人其中,使得名花、美女与君王三者合一。如果没有君王的关爱与恩泽,鲜花美人哪来如此的风光体面?“春风”是一个双关语,说君王心中哪怕有再多的烦恼。只要和杨贵妃一起来到这牡丹园中,都会被化解得无影无踪。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

注释:[1]举头:抬头。

鉴赏:夜深寒气逼人,月光照在床前十分的明亮。因思乡而难以入眠的诗人,骤然看到床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以为是秋霜降落。“霜”字不单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描绘出了季节的寒冷。如果不是大半夜还未入睡,诗人又怎会在床上感觉到寒冷。这时,诗人索性起来,隔窗而望,夜空中一轮孤光。这寒月自然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惆怅。使他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也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1]。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2]。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3]

注释:[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征夫所在之地。秦:今陕西,思妇所居之处。[2]怀归:想家。妾:古代妇女自称。[3]罗帏:丝织的帘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