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5264300000015

第15章 李济仁:治疗时间也是治病的分

李济仁,原名李元善,1931年出生于安徽歙县,7岁入私塾,喜读经史之书。1943~1948年,师从新安名医张根桂研习中医,并更名“济仁”,成为新安名医世家“张一帖”的第14代传人。学成之后,李济仁开办了联合诊所,并于1955~1956年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的师资班学习,1958年调入歙县人民医院工作,现为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行医60余年,李济仁教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诊疗特色。在治疗外感病、急症方面,他继承“张一帖”心法,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常一剂奏效;对于疑难杂症,则参合新安汪机“培元派”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思想,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针对世界性顽疾系统地提出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法;在痹症诊治上提出寒热辨治、气血并举、痹痿同治的“三期疗法”,创立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方”、治疗慢性乙肝的“乙肝转阴方”等验方,并总结出“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等精辟论见,对中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服药时间是一个大问题

大师手记

服用方药亦应结合人体之动态和药物作用之特点,选择最适宜时间,以充分发挥其功效。

——摘自《李济仁 张舜华》

国医释读

李济仁教授认为,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随时处于动态之中,所以服用方药也应当结合人体动态和药物作用的特点,选择最适宜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药性,使疾病好得更快。

李老以肝病为例,认为治疗肝病的药物最好在睡前服,或药后即卧,宜静不宜动。这是因为“人卧血归于肝”,药物有效成分吸入血中,流入肝中,肝血流量愈大,药物在肝内有效浓度相应增高,疗效也就越好。

另外,对于排石方药,李老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其作用主要在于松弛、扩张结石所在的管道平滑肌,使管腔增大,利于结石下移外排的机理,提出白天服药,药后宜动少静的主张。这是因为,白天活动较多,有助于药力推动结石,并且白天还可给予大量饮水配合排石。

除此之外,在服药时间上,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

2.病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

3.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早饭前1小时或晚饭后1小时),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

4.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攻下药在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

健康回音壁

正确服药,还应注意温度。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凡属理气类药,热则易舒,凉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寒则淤滞,热则沸溢。凡解毒剂,俱宜冷服,这样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会导致毒物扩散。凡热性病宜冷服,而寒性病宜热服,发散攻下,以助药力。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宜热服,收涩固精止血之剂则宜冷服。除烦止渴祛暑之剂宜热服,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热服;清热药和消暑药宜冷服。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对于不应冷服的汤剂在服用后会引起胃肠刺激,出现腹痛或呕吐,可用生姜擦舌即止。

冬病夏治,让你的冬天不再寒冷

大师手记

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功能。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摘自《李济仁 张舜华》

国医释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的目的。

在这里,“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主要包括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慢性腹泻、部分虚寒妇科病引起的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具有阳气虚损,遇寒发病的特点。“夏治”则指这些病情到夏季一般会有所缓解,所以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对“冬病”进行辨证施治,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可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在治疗方法上,冬病夏治包括针灸、擦浴、拔火罐、按摩、理疗、食疗、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等多种疗法,其中穴位贴敷最为常用。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贴敷验方:

1.哮喘患者

用白芥子、苏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每次用1/3的药粉,加生姜汁调成膏状,分别摊在6块直径5厘米的塑料布上,贴在背部的肺腧、心腧、膈腧(即第3、5、7胸椎棘突下旁外开1.5寸),用胶布固定,约3~6小时去掉。在头伏、二伏、三伏,共贴3次。

2.“老寒腿”患者

用川乌50克,吴茱萸30克,艾叶、透骨草各9克,细辛6克,研为细末。把药末用纸包好后,外用纱布重包,用线缝好,垫在脚心上。从初伏开始使用,二伏换一料药,三伏再换一料。

3.风湿性关节患者

用肉桂、干姜各50克,白胡椒、细辛各50克,公丁香20克,乳香30克,黑老虎50克,共研为细末,再将200克蜜熬成膏,将药末纳入蜜膏内拌匀,摊在白布上,在初伏第10日开始贴患处,每天贴6~8个小时,到三伏末日为止。

4.肩周炎患者

可取桂枝10克,透骨草20克,清风藤、豆豉姜各30克,伸筋草、片姜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羌活12克煮成药汁,再用麦麸皮300~400克放锅中炒黄,趁热加入药汁和一匙陈醋,拌后盛入纱袋内热敷肩关节痛处,每袋可用1周。从初伏起,每日1次,每次6~8小时,一直敷到三伏末。

5.易发冻疮者

可用桂枝25克,红花、紫苏叶、附子、荆芥各10克,生姜30克,加水适量浓煎,取药液熏洗冻疮好发部位,每天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

健康回音壁

许多人都认为人人都可“冬病夏治”,其实不然。专家明确指出:“冬病夏治”并非包治百病,有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下人群都不适宜敷贴治疗:

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对贴敷药物成分过敏的人。

4.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

5.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6.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

不打针不吃药,调好时差病就跑

大师手记

所谓时差治疗法就是利用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节律制定的一种不用任何药物、针刺等,仅仅通过改变作息、进餐时间来调整人体节律从而愈病的方法。

——摘自《李济仁 张舜华》

国医释读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李济仁教授提出了“时差疗法”,即利用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节律,通过改变作息、进餐时间来调整人体节律,达到治病的目的。在临床上,他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减肥、失眠、预防心脑血管病变发作、消化道溃疡等多种疾病,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1.利用时差疗法减肥

李济仁教授认为,吃饭时间的选择对体重的影响,甚至比人体摄入热量的数量及质量还重要。因此,调节吃饭时间,对减肥是极有帮助的。

由于人体生理活动节律是早晨强于下午,下午又比晚上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峰值时间在上午7时至中午12时。因此,肥胖者将进餐时间避开新陈代谢高峰就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具体方法为:早晨可在5~6时左右吃早餐,午饭可推迟到下午1~2时左右,晚饭可在傍晚5~6时。将吃饭时间提前或推迟,可在进食量减少的同时,降低人体对食物的吸收与利用,达到减肥的目的。

2.时差疗法治失眠

失眠是人体睡眠节律周期的紊乱,通常失眠患者为使自己有更多的入睡机会,常常提前睡卧,以求延长睡眠时间,但往往事与愿违,越早就寝越难以入眠,并且心烦不安、思虑焦躁等。根据人体生物节律,时差睡眠疗法有利于失眠患者入睡,方法为:将就寝时间比平时向后顺延2~3小时。

3.利用时差疗法预防心血管病发作

心血管病变多在夜间发作,如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研究发现,晚餐进食量过多、油腻物过重是本病诱发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晚餐时间提前在下午4~5时进食,结合量少、油腻物少,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变发作。

健康回音壁

配合时差疗法,失眠者还可以做一些具有催眠功能的小药膳,效果会更好。方法如下:

1.猪心枣仁汤

【材料】猪心1个,酸枣仁、茯苓各15克,远志5克。

【做法】把猪心切成两半,洗干净,放入净锅内,然后把洗干净的酸枣仁、茯苓、远志一块放入,加入适量水置于火上,用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改小火炖至猪心熟透后即成。

【用法】每日1剂,吃心喝汤。

【功效】此汤有补血、养心、益肝宁神之功用。可治心肝血虚引起的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

2.天麻什锦饭

【材料】取天麻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竹笋、胡萝卜各50克,香菇、芋头各1个,酱油、料酒、白糖各适量。

【做法】将天麻浸泡1小时左右,使其柔软,然后把鸡肉切成碎末,竹笋及洗干净的胡萝卜切成小片;芋头去皮,同水发香菇洗净,切成细丝。粳米洗净入锅中,放入上述食料及白糖等调味品,用小火煮成稠饭。

【用法】每日1次,作为午饭或晚饭食用。

【功效】此饭有健脑强身、镇静安眠的功效,可治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神志健忘等症。

学按摩,先掌握穴位“开、闭”时间

大师手记

由于穴位是按摩作用的部位,穴位的状态如何对按摩效果影响较大。根据子午流注学说,穴位的气血旺衰有时间变化,不同时间按摩可借助穴位“开、闭”的不同变化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摘自《李济仁 张舜华》

国医释读

按摩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对人体穴位施以按、揉、摩、点等各种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与针灸相比,按摩的技术要求比较低,危险性比较小,因此被普通群众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问题也出现了,很多人觉得按来按去效果却不明显,从而失去了对按摩的信心。

李济仁教授告诉我们,穴位的气血旺衰有时间变化,许多人不遵循穴位的开闭变化,胡乱按摩,自然疗效不显著。一般来说,按摩需要用子午流注纳子法开穴,然后结合疾病变化的周期选取按摩的最佳时机。

子午流注是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子午流注纳子法则指,用干支顺序表示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以对应相关的脏腑经脉腧穴进行针灸、按摩的一种方法。

根据子午流注,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为:

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

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

10.子时(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有利于养血。

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

健康回音壁

按摩的几种常用手法:

1.按法。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秒),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2.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

3.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4.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5.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的推进。

6.搓法。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

7.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8.刮法。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9.掐法。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李济仁五脏保健操中的长寿密码

大师手记

运动养生没什么高深的东西,关键在于坚持。从头到脚的一套动作要天天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并逐步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国医释读

李济仁教授已经年近80,依然思维敏捷,步履轻盈,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他就把自己揣摩总结的一套运动养生保健的方法教给对方。这套养生法以心、肝、肺、脾、肾五脏保健入手,我们称之为“五脏保健操”。

其实,李老的这套养生操不仅包括运动,还包括心理、饮食、工作、睡眠等多个方面,可谓对五脏的全方位呵护。具体方法如下:

1.首推养心

(1)每天晚上临睡前经常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可以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2)养心主要是养神,在平时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不计较得失,以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

(3)在食物补养方面,常用西洋参泡水喝,常吃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等,以益心气养心阴。

(4)重视中午的休息。心在午时活动最为活跃,而且这时也是阴阳交合的时候,休息能保住心气。

2.注意调肝

(1)过度疲劳会损害肝,平常应尽量做到既不疲劳工作,也不疲劳运动。

(2)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上床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3)饮食清淡,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肝气。

3.重视养肺

(1)早晨起床后经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4秒。这种方法可以养肺。

(2)运用闭气法,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先闭气,闭住以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18次。

(3)平时多吃一些有助于养肺的水果,如玉米、黄瓜、西红柿、梨等。

4.注重健脾

(1)平时多做一些运动和按摩,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然后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的膻中穴120下和脐下的丹田穴100下。

(2)脾胃共为气血生化的来源,是后天之本,健脾往往与养胃结合起来。在饮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饱。平时尽量多吃一些利脾胃、助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山药等,夏天可常吃一些香菜、海带、冬瓜等养脾开胃之品。

5.不忘补肾

(1)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同时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有助于养肾。

(2)常吃核桃、枸杞、黑豆、芝麻可以保肾。

(3)排小便时尽量前脚趾用力着地并咬住牙齿,可以助保肾气。

李老指出,养生关键在于坚持,特别是要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逐步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健康回音壁

五脏保健不仅是养生长寿的诀窍,同时也是美容养颜的法门。专家指出,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慢慢出现面色无华等容颜衰老之症,这是机体老化的外在表现,但为什么有的人更显苍老,而有的人更显年轻呢?除了先天遗传等因素外,导致个体健康状况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至为重要。一个看起来更为衰老的人,也就是容颜更加黯淡的人,往往是五脏功能长期失调的人,对这样的人,再高明的美容师恐怕也难掩其憔悴之态。因此,要想养颜美容,首先应增强五脏的生理功能,这样才能使容颜靓丽,青春不衰。

小贴士

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之分。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阴交、石门等穴。一般所说意守丹田,指的是下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