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调皮的孩子问:“老师,这是真的吗?”老师接着说:“当然,而且我要吻的还是你们认为最大的一头母猪。”孩子们都希望老师去吻一头猪。从那天起,课堂纪律变好了,很多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即使有贪玩的,别的孩子也会提醒:“难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师去吻那头大母猪吗?”
半年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在圣诞节前夜,孩子们对老师说:“老师,你可以去吻那头猪了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老师带着这群孩子穿过公路,来到放牧场,轻轻吻了一头最大的母猪。孩子们在猪圈外笑得前仰后合,手舞足蹈。
这种善于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教育方法,是高明的教育艺术。19世纪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指出:“不顾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捶打冰冷的铁。”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完全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寻找学习的乐趣。当一个孩子真正热爱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不觉得苦和累,当然也就谈不上压力了。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指出:“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俭,如草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教育顺应自然天性,其实就是让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不必灌输或压制,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
向儿童强迫灌输知识是摧残儿童天性的做法。当教育使孩子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束缚,以致孩子本应欢乐的时光在哭泣、受惩罚、被恐吓和奴役,这种教育将造就一些老态龙钟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缺乏分辨善恶的能力,缺乏实用的知识。有一位成功的母亲是这样做的:
22岁的夏杨大学毕业之后,一手拿着英国剑桥大学顶级实验室直接读博的通知书,一手拿着世界顶级银行年薪百万的录用聘书,开始他年轻人生的又一次选择。当人们惊叹其传奇经历时,不少人也将视线投向他的母亲——杨文。
幼儿时期的夏杨并不是一个讲卫生和守规矩的孩子,这责任不在夏杨,而在杨文。她认为,一个来到世界不久的小生命,更多的是要享受自然的快乐,这个时候施以太多的规范,会约束他心智自由地成长,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夏杨好动,时常将自己的衣服弄脏,杨文视而不见;夏杨玩起来花样百出,将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杨文也熟视无睹。在杨文看来,将衣服弄脏,把家里搞乱,都是小夏杨在挥洒自己的天性,是在探索新的世界,甚至受点小伤,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
夏杨3岁的时候,信笔涂鸦,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说是鞋垫子,并让杨文为其注明日期,写上“鞋垫子”三个字。杨文听从儿子的指点,且对他大加表扬,称这是儿子的绘画精品。但杨文没有送夏杨参加绘画班,她担心那种临摹会限制孩子海阔天空的想象力。她认为,孩子画得完整与否,钢笔和毛笔字写得端正不端正都不重要,她重视的是隐藏于其背后的那份好奇心与想象力。
夏杨小的时候常常自言自语,杨文认为他在言说一个他感兴趣的世界,这个时候,绝对不去打搅他。非要强迫其停下来去做父母认为有益的事情,杨文认为那是对孩子天性的摧残。
这位成功的母亲——杨文认为,孩子做什么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做的事情是否能够沉淀出对孩子未来发展有益的素质。
有的家长为让孩子通过升学的“独木桥”,往往超越客观地让孩子去拼搏,在时间上不断加码,在作业上不断增量,使孩子不堪重负,疲于应付,这无异于“拔苗助长”,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些不太成功的父母,总是把未了的“成功梦”寄托在孩子身上,却忽视了孩子自身个性的要求,抹杀了孩子自身个性的完善。试想,这样造就出的在心理上极度依赖父母的孩子会从内心百分之百地接纳父母对他的一切安排,如此发展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启发者,而不做灌输者呢?我的建议是: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活跃的学习气氛才能激发学孩子的学习兴趣。经常和孩子做些有趣的游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更可利用家庭的便利条件,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春风化雨,循循善诱。要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根据生活当中的情景和情境,把教育的内容融入亲切的交谈之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引导出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用鼓励、启发的语言让孩子在两者之间作出判断,父母根据孩子的回答,给予正确的解释。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熏陶孩子,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教氛围,根据孩子的性别、性格、思维方式、学习特长等特点,遵守自然教育的法则因材施教 ,对孩子的教育要端正态度,既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父母应采取水到渠成的方法,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把知识和道理灌输到孩子的心中。
掌握“问”的艺术。如怎样向孩子提问、怎样引导孩子提问、怎样让孩子讨论问题等;启发和引导孩子向老师和父母提问题;教孩子发现问题,处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
善于表扬孩子,使孩子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一定进步时,自然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从而更加热爱学习。这就需要教育者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孩子只取得一点点的进步。孩子在学习上,最怕受冷落,如果教育者对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置之不理,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
父母对孩子的几种启发
启发的内容 启发的方式
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父母可以用“假如”为开头的问句去引导孩子,比如可以问孩子,假如你是一朵云,可能会飘到哪里去?可能会碰到什么东西?让孩子随着这个假想的问句发挥想象力。
启发孩子延伸想象力 教孩子认识“=”这个数学符号时,先不告诉孩子这个符号代表的含义,先问孩子这个图形像什么?孩子的答案往往会出乎意料,虽然这些答案可能与其原来的意义没有什么相关性,不过孩子在你问他问题的时候,已经在延伸他的想象力了。
启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父母可以拿出种子、贝壳等东西,问孩子它像什么,它还可以做什么,种子与种子间,贝壳与贝壳间哪里不一样。这样让孩子在思考中学习替代和运用的技巧。
启发的孩子的动手能力 先收集一些使用过的盒子、包装纸等,让孩子做造型,比如在盒子上加一条尾巴变成什么?加上眼睛变成什么?在盒子加小盒子变成什么?原本不相干、不起眼的东西在孩子随意做造型后,说不定会产生令人欣喜的作品。
启发孩子的思维创造力 给孩子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中三只小猪分别用茅草、砖块等东西盖房子,在盖房子的情节部分,可以问孩子,盖房子还可以用什么盖?有的孩子会说用糖果或是饼干,盖成一间糖果屋,自己就可以住进去,尽情地享用点心;当然,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让孩子改编故事的内容,说不定还可以创造一个全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