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就是养阳气:男性健康的革命
5266800000007

第7章 托起体内的“太阳”,男人生命之火更旺(4)

我在走访一些偏远农村的时候,看到那里的人们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养生小方法。那会儿是冬天,当地的老乡们都穿着大土布棉袄,厚厚的袖子,双手互抄在一起,窝在胸前。我一直以为这只不过是为了防寒取暖,不想在一个乡村老中医那里得知原来古人流传下来的这个动作是有着养生意义的。

看似随意一抄,两手一窝,其实是双手手心的劳宫穴护住了手腕内侧的内关穴。这个内关穴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它是一个保养要穴,经常按揉,可以养心安神、缓解疲劳,还能增强免疫力,对男人尤其有养生效果。

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心包经保护心脏不受外邪侵扰,同时它又能反映头脑的供血状态,所以常刺激此穴有护心养脑的效果。劳宫穴也属于心包经,它是五腧穴之荥穴。五行属火,具有温养的效果,所以常以手心劳宫穴去护住内关穴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之法,可以调心脏、安睡眠、强体质。

平时,您只要一坐下来就可以双手一抄,来个“温关通窍”。在公车上、地铁上、办公室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温通心阳、安神补脑。经常做一做,能让您情绪安稳,保持喜悦平和的状态。

俗话说,偏方治大病,土方法未必不科学。养生的秘诀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

最简单的修阳真方——经络导引养生功

经络导引养生功把小周天和大周天结合起来,从而起到通经活络、通畅气血、引气归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气、元神充沛,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延年的目的。

最近在看贺普仁教授的中医著作,发现了贺教授研究的一套气功养生法——“经络导引养生功”。这是一套祛病升阳的功法,是贺老根据气功原理,在经络运行的基础上自创的,功效非常显著。1976年,贺老在赴非洲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时患上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由于坚持练习经络导引养生功,至今身强体健,精力充沛。

贺老的经络导引养生功把小周天和大周天结合起来,从而起到通经活络、通畅气血、引气归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气、元神充沛,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延年的目的。贺老认为,这套功法最适合无暇锻炼的成功男士和活动不便的患者。因为它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只需坐姿即可,时间1~5分钟,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经络导引养生功共分为六步:

第一步:练功前的准备,采取端坐式,项挺直,目向前平视,闭口、舌抵上腭,全身放松,思想安静、洒脱,自然呼吸,气要均匀。

第二步:以意领气,先由会阴(在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开始上入发际,沿任脉的关元、神阙、膻中、天突、廉泉到头顶;沿督脉由头顶下行至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至尾闾骨(即尾骨),归会阴,再上入小腹。

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气冲、髀关,沿足阳明经直下到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走足心涌泉,再从足三阴(大腿的内侧)由下向上行经阴廉(气冲穴直下二寸,大腿根部)到气冲穴,右侧运行路线与左侧运行方向相同。

第四步:由气冲穴到任脉的曲骨穴经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到天突。

第五步:由天突向右经俞府、中府到肩井、巨骨、肩髎穴,沿手阳明经向下到阳池,再分别下行至大、食、中、无名、小指之后,从手三阴由下向上到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经中府、俞府,到天突穴,再向右行与左侧运行路线相同。

第六步:由天突向上到廉泉穴,因舌抵上腭,使任督相通,经气到头顶,再向下到风府,沿督脉直下至尾闾,回归会阴,再上行至丹田到终止。

男性健康小贴士

经络导引养生功的常见问题

1.练过其他功法,能不能练习“经络导引养生功”?

答:可以。只要求在功法上不要混淆即可。

2.性生活对练功有影响吗?

答:通关前要节制,以免延误通关。

3.练功主要有哪些禁忌?

答: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练功。风雨雷电时也要暂停练功。

八卦连环掌,唤醒体内沉睡的阳气

八卦掌全称八卦连环掌,是由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的一门拳术。

八卦掌传承弟子众多,其中属尹福和程庭华最有名气,分别开创了尹式八卦掌与程式八卦掌。

贺普仁教授积数十年的练功经验,总结了修炼尹式八卦掌的许多法门,下面我把我学来的一些简单实用的基本功法跟大家一起分享。

1.站桩

站桩是八卦掌的基本功,桩法有很多种,这里只介绍一种常用的“乾卦狮形桩”。

【预备式】

身体面南背北,两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垂于两侧,平心静气,全身放松,精神集中。

【起式(左式)】

左脚向左侧横开三足步幅,重心放在两脚中间,同时两手从体侧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手上升时有提物感,用意念使两手的劳宫穴采气,双脚下踩,涌泉虚空,足趾抓地,呼吸细长、慢匀。

身体下沉,双掌下压,双腿微弯,成半马步,两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内扣劳宫穴,成牛舌掌形。

【定式(左式)】

向左转腰,左手由肩平向下过胸向左侧甩出,手心向上,左手与眉同高。右手向左上方探出,肘与头顶齐,右大臂距右耳一拳许。双臂成狮子张嘴之式。

【收式】

身体右转,面向南方,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双手自然向胸前呈十字交叉,左搭右,双手手心向内,随双手呈分手式由下经外向上向内画弧,下落至胸,掌心向下,掌指向内相对,同时左脚回收至右脚处,两膝相贴,两手慢落于身体两侧,两眼平视,调整呼吸,身体逐渐直立还原成预备式。

右式反向做,要领同上。

练习狮形桩可健脑益智,强筋壮骨,通经活络,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身体的触感(听力)。站桩要左右换练,每天须练习一小时左右,习者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设定时间。

2.蹚泥步

蹚泥步也是八卦掌的一种入门功法,它的动作要领如下:

(1)身体保持中正、放松,同时要沉肩坠肘、含胸拔背。

(2)双掌下按至丹田处,意如按水中浮木。

(3)屈膝下蹲至适宜高度。

(4)重心放于左胯,右脚蹬地,向前蹚出。

(5)左右两胯重心相互转换,向前直行。

(6)摩膝蹚胫(小腿),脚掌平起平落。

3.走圈

走圈是八卦掌特有的劲力与身法相结合的方法。初练走圈可以转树,即用蹚泥步法以树为圆心不断走转。刚开始先走大圈,脚微微内扣,上身拧转不要过大,否则腰不活,硬往里拧,走转不稳,就会内气不调,五脏受损。等身体完全变稳,再拧腰转树,不断收缩。

初练时走转要慢,由慢到快,不可操之过急。呼吸任其自然,气自然往下沉,意念上有“松沉”的意境,日久气沉涌泉,乃至地心。待丹田气足,催动全身,则走转会越来越快。

另外,八卦掌根据身体重心高低不同,将身体分为上、中、下三盘,由此演化出了三种走圈方法。

(1)练上盘:身体直立,走转时重心与平常走路一样,不向下坐胯或稍向下坐胯,重心的高低与走路时相同。

(2)练下盘:腿极力弯曲,使膝和胯相平,重心下降的距离与大腿长度相等,走转时好似蹲着走一样。

(3)练中盘:腿弯曲,介于中、下两盘之间,走转时重心在上盘至下盘的中间过渡段。

一般来说,老年人或体弱者以走上盘为宜,不用花费很大力气就锻炼了身体。中盘一般人都可以练习,也是现在最普遍采用的一种。下盘是最困难的,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之后,才能从中盘走到下盘。如果能走到下盘,下肢就会有超乎寻常的力量。

八段锦,为阳气不足者开通“阳光大道”

八段锦一共包括八段,其中前四段的功用在于治病,后四段的功用在于强身。邓铁涛教授提到八段锦的功效时说:“八段锦简单易学,经常锻炼,对增强体质,提升阳气,调节人体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均有显著的功效。”

八段锦是古代导引功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起源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宋代,发展于明清。我今天在这献给大家的是,中医大家邓铁涛教授归纳整理而使之臻于完善的养生功法。

顾名思义,八段锦一共包括八段,其中前四段的功用在于治病,后四段的功用在于强身。正如邓老所说:“八段锦简单易学,经常锻炼,对增强体质,提升阳气,调节人体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均有显著的功效。”下面,我就介绍邓氏八段锦的具体锻炼方法。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

【起势】直立,两臂自然下垂,手掌向内,两眼平视前方,舌尖轻抵硬腭,自然呼吸,周身关节放松,足趾抓地,意守丹田,以求精神集中片刻,两臂微曲,两手从体侧移至身前,十指交叉,掌心向上。

【动作】

1.两臂徐徐上举,至头前时,翻掌向上,肘关节伸直,头往后仰,两眼看手背,两腿伸直,同时脚跟上提,挺胸吸气。

2.两臂放下,至头前时,掌心由前翻转向下,脚跟下落,臂肘放松,同时呼气。

3.如此反复16~20遍,使呼气吸气均匀。

【收势】十指松开,两臂由身前移垂于两侧。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起势】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跨一步,两腿屈膝成马步,上体直,同时两臂平屈于两肩前,左手食指略伸直,左拇指外展微伸直,右手食指和中指弯曲,余下手指紧握。

【动作】

1.左手向左侧平伸,同时右手向右侧猛拉,肘弯曲与肩平,眼看左手食指,同时扩胸吸气,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势。

2.两手回收,屈于胸前,恢复起势,但左右手指姿势相反,同时呼气。

3.右手向右侧平伸,同时左手向左侧猛拉,肘屈与肩平,眼看右手食指,同时扩胸吸气。

4.如此左右轮流进行开弓16~20次。

【收势】还原预备姿势。

第三段:调理脾胃须单举

【起势】立直,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脚尖向前,双眼平视前方。

【动作】

1.右手翻掌上举,五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头向后仰,眼看右指尖,同时吸气。

2.复原,同时呼气。

3.左手翻掌上举,五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右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拇指展开,头向后仰,眼看左指尖,同时吸气。

4.复原,再呼气。

5.如此反复16~20遍,运动时宜注意配合呼吸均匀。

【收势】恢复起势状态。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势】直立,两臂自然伸直下垂,手掌紧贴腿侧,挺胸收腹。

【动作】

1.双臂后伸于臀部,手掌向后,躯干不动,头慢慢向左旋转,眼向左后方看,同时深吸气,稍停片刻,头复归原位,眼平视前方,呼气。

2.头再慢慢向右旋转,眼向右后方看,吸气,稍停片刻,再旋转复归原位,眼平视前方呼气。

3.如此反复16~20遍。

【收势】恢复起势状态。

第五段:攒拳怒目增气力

【起势】自然站立,两腿分开屈膝成马步,两侧屈肘握拳收于腰间,拳心向上,两脚尖向前或外旋转,怒视前方。

【动作】

1.右拳向前猛冲击,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2.右拳收回至腰旁,同时左拳向前猛冲,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

3.左拳收回至腰旁,随即右拳向右侧冲击,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右虎视。

4.右拳收回至腰旁,随即左拳向左侧冲击,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左虎视。

5.如此反复进行16~20遍。

【收势】注意配合呼吸,拳出击时呼气,回收时吸气。最后两手下垂,身体直立。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

【起势】两腿直立,两手自然垂于体侧,成立正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