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目标需要积极的行动
确立目标的首要目的是确保你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确立一些无法付诸行动的目标是毫无意义的。“我要减肥”并不是一个目标,“今后每天下午慢跑3公里”才是一个目标。每个目标都应该能付诸行动,只有这样,你才能一步步地接近梦想。当目标确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采取行动去实现它们,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取得进步,而且可以增强你实现梦想的决心。
8.目标不应该孤立自己
我认识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从高中开始,他就确立了这个目标,并且一直为之努力。但是他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于这个目标,以至于忽略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每天他都埋头于那些法律书籍中,从不交朋友,也不参与同学们组织的活动,因为他觉得那样会影响学习。
后来,他通过了司法考试,获得了在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实习的资格。但是,由于他不善于与人交际,实习期还未满就被辞退了。
目标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方面,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各个方面的事情,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当你确定目标后,你就确定了前进的方向,就好像在乘船航行的时候选择了目的地一样。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也许你不能克服所有的障碍,但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努力,你就可以实现梦想。
兴趣是追求目标的动力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毕业于国内一所名牌大学数学系。毕业时,他放弃了保送本校数学系的机会,因为一直以来,尽管他的数学成绩不错,但临到大学毕业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他的兴趣所在。于是他听从家人的建议,报考了国外某著名大学的金融专业。到国外后,他一心扑在学习上,由于本科时所学的专业跟金融专业几乎没有关联,所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他学得很费劲,但是好在他自小养成了勤奋的学习习惯,一年后,他把落下的所有课程都赶了上来,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
但是他渐渐发现,原来金融也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除了机械地学习,他对金融方面的内容并不感兴趣。
这时,他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然后按照家人的意愿,去大型的金融机构任职。在外人看来,他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内心却充满了矛盾。
显然,故事里的那个人是很失败的。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通往成功彼岸的艰苦过程中,兴趣不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更是我们前进中不竭的动力源泉。在做选择时,如果我们选错了方向,每天做着自己讨厌的事情,那么成功很难会找上门来。
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人一定对孙悟空印象深刻,其中的配音是由著名配音员李杨配的。除了孙悟空,还有广受大家喜爱的卡通形象唐老鸭也是他配的音。
李扬初中毕业后参了军,在部队当一名工程兵,他的工作内容是挖土,打坑道,运灰浆,建房屋。可是李扬明白,自己身上潜在的宝藏还没有被开发出来,那就是自己一直喜爱的影视艺术和文学艺术。在一般人看来,这和他的本职工作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李扬却坚信自己在这方面有潜力,应该努力把它们发掘出来。于是他抓紧时间工作,认真读书看报,阅读众多的名著剧本,并且尝试着自己搞些创作。
退伍后,李扬成了一名普通工人,但是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没过多久,大学恢复招生考试,李扬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成了一名大学生。从此,他用来发掘自己身上宝藏的机会一下子多了起来。经几个朋友介绍,李扬在短短的五年中参加了数部外国影片的译制录音工作。这个业余爱好者凭借着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声音,参加了《西游记》中的美猴王的配音工作。1986年年初,李扬迎来了自己事业的辉煌。
李扬的兴趣在配音,你的兴趣是什么呢?你会把自己的兴趣设定为以后追求的目标吗?有一次回母校作演讲,我的老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白洋,他酷爱音乐,而且是重金属的摇滚音乐,发誓要成为摇滚巨星,并为此苦练吉他、架子鼓等乐器。
可是,他的父母都是大医院里有名的外科大夫,夫妇俩立志要把儿子培养成一流的外科医生,因此在白洋18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到了美国一所著名的医科大学深造。
被父母安排好前途的白洋对医学一点兴趣也没有,并对父母申明自己喜欢的是音乐,但是父母对他的兴趣不屑一顾,认为那只能用来作为业余爱好,而不能成为他以后的职业。白洋对父母的态度深感气愤,但是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承受。后来,不知为什么,他一见那些被尖利的手术刀划开的五脏六腑便禁不住要呕吐,以至于最后得了手术恐惧症:只要是做手术,先是哆嗦,后是打战,再然后便是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父母看到白洋如此不争气,感叹家门不幸,只好让他放弃了学医。
白洋如蒙大赦,回国后,便开始联络曾经跟他一起练习音乐的那帮朋友,很快,白洋就跟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成立了一支摇滚乐队。
多年以后,这个城市里出现了一支名叫“手术刀”的重金属乐队,乐队的主唱正是白洋。虽然他外形纤细、苍白、弱不禁风,可他的音乐却像手术刀一样锋利地划过人们的神经细胞,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痴迷。
白洋的父母看到儿子在舞台上气定神闲、指挥若定、热情奔放、自在投入,他们真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在手术台前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的儿子吗?
把梦想和兴趣联系起来,梦想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上面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将兴趣和目标结合起来。这样,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你也会想办法克服,你也就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目标明确,才有实现的可能
一天,我跟一个家长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我们竟然是同龄人后,他感慨地跟我说:“崔老师,你看我跟你同龄,如今你是一个成功人士,而我现在却还要为生计奔波。人生真是无奈啊!”听完家长的这番感慨,我心里颇有感触。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不算是成功人士,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并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我们每个人今天的生活状态不是由今天决定的,而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而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
这天,我在公司开完一个研讨会后,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在通过一个地下通道的时候,一位流浪汉打扮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我面前,对我说:“好心人,我已经一整天没吃饭了,请给我几块钱买几个馒头吧。”
我考虑了一会儿,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个人的生活方式,但还是决定给这个人钱,于是我掏出钱包,从中拿出几张十元的钞票,数了数,原本我打算是要把这些钱都给他的,并想劝他找点事情做,毕竟他身材魁梧,应该能找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见我在思考,那个男子以为我犹豫了,赶紧跟我说:“哎,我只要几块钱买几个馒头填饱肚子就可以了。”听他这么一说,我拿出一张五块的纸币,递到流浪汉的手中,然后匆匆离开了。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只会给你想要的。”的确是这样,人生对你的回报,不会超出你对人生的要求。生活中,因为自己想要的太少,或者不知道想要什么而把自己贱卖的大有人在。
你对人生有什么要求呢?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呢?下面的这个故事或许对你有所启示。
静雨不到14岁的时候,曾和父亲一起去香港游玩。父女俩一起乘坐有轨电车,观看街景,游览码头。后来,他们来到一家店,静雨看到了一架有趣的电子琴。她拉着父亲看了看,告诉父亲:“爸爸,我喜欢那架电子琴,我想拥有它。”
这种电子琴价格不菲,静雨的父母都是教师,以父母的工资是无法负担那架价格不菲的电子琴的,最后只好作罢。父女俩从店里出来,继续旅行。
两年后,父女俩再次到香港,这次静雨对父亲说:“爸爸,我们去买那架电子琴吧。”
“你说什么?”
“您还记得以前游玩时见过的那个电子琴吗?”
说着,静雨从口袋里掏出购买电子琴的钱。原来,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她一边学习一边抽时间打工,最终攒够了买电子琴的钱。
静雨具有很强的目标意识,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一直以来,那架电子琴都放在静雨的房间,成为她通过自己努力实现梦想的象征。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那些占3%者,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都朝着同一个大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的有清晰的短期目标者,25年后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实现,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为生,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现在你可以暂停阅读下面的文字,先花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目标?目标是否清晰?是多长时间的目标?自己过去属于27%、60%、10%、3%中的哪一类?现在又属于哪一类?或者现在决定将来属于哪一类人?
世界上许多成功人士都不是那些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人。我们也常常会见到一些年轻人取得了远远超过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里排名中等的学生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看似资质平庸的人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耕耘不辍,最终到达了目的地。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仍在四处涉猎,没有明确的目标,最终一无所获。
英国人有一句谚语:目标刻在水泥上,计划写在沙滩上。现在,请你确立好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不懈地努力吧!
成功的关键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成功的关键是施展天赋、发扬长处,还是克服缺点、弥补缺陷?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扬长避短,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是做出正确决策、获得成功的前提。记得有一位成功人士说过,成功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帕瓦罗蒂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但是他一开始是一名教师。帕瓦罗蒂的父亲是个歌剧爱好者,常把卡鲁索、吉利、佩尔蒂莱的唱片带回家来听,耳濡目染,帕瓦罗蒂也喜欢上了唱歌。小时候的帕瓦罗蒂就显示出了唱歌的天赋,但是他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选择了做一名教师。不幸的是,初执教鞭的帕瓦罗蒂因为自己的个性和缺乏经验而没有权威,学生们就利用这点捣乱,最终他被迫离开了学校。
后来,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1961年,25岁的帕瓦罗蒂在阿基莱·佩里国际声乐比赛中,因成功演唱歌剧《波希米亚人》主角鲁道夫的咏叹调,而荣获一等奖。同年4月,他首次在勒佐·埃米利亚歌剧院登台演出《波希米亚人》全剧,从此开始了他光辉灿烂的歌剧生涯。第二年,帕瓦罗蒂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他被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
从此,帕瓦罗蒂声名大振,成为活跃于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找到了自己的强项,也就找到了通往成功的大门。帕瓦罗蒂的优势不是教书育人,而是唱歌,在经历了挫折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国际最佳男高音之一。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中学期间就显示出了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在哈佛大学时,他经常逃课,自己学习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但每当考试的时候,他都能拿到第一。在学校的时候他就有了开办一家软件公司的想法,到大三的时候,他毅然辍学,开始创办微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尔·盖茨是较早发现自己的强项,并果断地将自己的目标与强项结合的人,因此,他的成功就不足为奇了。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成功的人生就是充分发挥了自己优势的人生。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你如果站错了位置——用自己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你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富兰克林说的“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