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燃情岁月里的青春密码:当代青少年情感与情绪读本
5269500000005

第5章 你心中有这么一个人吗(5)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男孩把那只手表神圣地递给女孩。手表已被黄黄的泥水掩去了光泽,男孩的手臂也正向下淌着污水。

女孩感到很恶心,撇撇嘴说道:“扔了它吧。”

男孩怔了怔,怀疑地问:“干吗要扔呢?你看这针还在转哩。”

女孩扑闪着那美丽的大眼睛说:“太脏了!”

“洗洗就干净了。”男孩说着转头努力四顾,寻找水龙头。

女孩摇摇头:“我回家跟我爸说一声,就会有一只更新更好的了,干吗费那劲儿呢?”末了女孩又说,“你要是喜欢,就留着它吧。”女孩说完就走了。

那雨不知什么时候又下起来了,斜斜细细地交织在女孩离去的方向。男孩忽然想起,冬天快到了,怎么还能看见蝴蝶呢?

女孩第二天傍晚在老地方没有见到男孩。女孩停下脚步细细地打量了许久,才发现那棵树其实已是一幅很残破的风景。

不久,学校阅报栏里贴了一则招领启事:无名同学捡到发夹、手表各一,请失主速来认领。

女孩拨开人群,发现男孩也站在阅报栏前。男孩看见女孩,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那天男孩穿的仍是一身平常衣服,奇怪的是,男孩的身影却飘然如蝶……

本来是暗生的美好情愫,一幅绝美画卷在男孩心中铺展,一切是那么美好。

如果没有第二次相遇,如果那女孩没有说那一句“你要是喜欢就留着吧”,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同样的一句“你要是喜欢就留着吧”,却有着非比寻常的迥异。前一次让男孩心中一动,让女孩像个花蝴蝶一样美丽;后一次却使她的美好形象消失殆尽。

文章虽短小,但两位主人公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笔简练、含蓄,但结尾处稍显刻意而为的痕迹,总体来讲是篇不错的文章。

慧语箴言

人的品格总会被别人知道。哪怕最诡秘的言行,最不可告人的目的,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

——爱默生

歌德一生到底经历了多少次失恋,我们无法确记,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他终于顽强地走完了人生的道路,成就了不朽的事业。

歌德失恋以后

佚名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进?

……

这首诗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他经历了至少是第七次的失恋之后写的。当时,他只有29岁。这位才华盖世、风度翩翩的诗圣,却有着坎坷的恋爱史。

还是在歌德十四五岁的时候,一个名叫格兰脱欣的小姑娘和他很要好。在一种莫名其妙的好奇心驱使下,有一次他起草了一封想像中的格兰脱欣写给他的情书,拿去叫她签名。小姑娘感到有趣,开心地应允了。少年歌德立刻欣喜若狂,坠入情网。

不久以后,格兰脱欣因受一起案件株连而离开此地,刚刚编织的虚渺浪漫的爱情网就这样被撕碎。歌德悲痛欲绝,饭难咽,睡难眠,泪湿枕席。

很明显,歌德的第一次失恋是必然的,他盲目地闯入情场,和自己的感情开了一个幼稚而又庄重的玩笑。

歌德的第二次恋爱是在他医好了初恋的伤痕离家到大学求学的时候,那时他爱上了一家酒馆老板的女儿。然而当他看到那姑娘在戏院中和别的男子谈话时,非常气恼,以至发狂。爽直的酒家女受不了这种感情的折磨,便抛弃了他。

多疑、猜忌,是情人间的常见病,最容易伤感情。恋爱需要虔诚,忠诚是相互的,自己多心、猜忌,首先是对别人不信任的表现。正如英国俗话所说:疑来则爱去。

23岁的歌德再次离家,西行到梵次赖去攻读法律。在那里,他与年轻的法律家凯史脱南结为挚友。有一次他在舞会上被美丽可爱的姑娘——绿蒂迷住了,那个19岁的活泼大方的姑娘,也喜欢这位青年诗人。当天下午,歌德去拜访绿蒂,出乎预料地得知她就是好友凯史脱南的未婚妻。这回歌德踏入三角区,在一种新的烦恼中不能自拔。对多情的诗人来说,这可以说是爱情的第五次打击了。尽管他的朋友没有怨恨,那位碧眼姑娘亦对他很热情,但是面对这不能生效的爱情,他想到了死,在床前悬了一柄剑,几欲自尽……

在生活中,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同时爱上一个人的事并不少见,一旦发现自己成为“多余的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急流勇退,抽身却步。这样做不是窝囊、没本事,而是明智的抉择。在这一点上,歌德是清醒的。当他结束了这场毫无意义的恋爱以后,仍然对绿蒂和凯史脱南满怀感情,在他们结婚时,他送给绿蒂一个精致的戒指以示祝贺。

失恋是痛苦的,然而泪水、怨气于事无补,反而会伤害自己。冷静地回顾恋爱经过,客观地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或者把痛苦化为成就事业的力量,也许会找到打开爱情之门的钥匙。

歌德一生到底经历了多少次失恋,我们无法确记,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他终于顽强地走完了人生的道路,成就了不朽的事业。

在他第五次失恋之后,他从爱情焚烧的灰烬中得到了灵感和激情,写出脍炙人口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作品中的维特就是歌德的化身,只是在最后,他让维特以反基督教义的行动而饮弹自尽了。作品出版后受到热烈的欢迎,但同时也有点副作用——有的青年男女每因婚姻不圆满即以自杀表示抗议,一时间形成“维特热”。为此,4年后歌德做了一首诗《绿蒂与维特》印在该书卷首。本文开头引了诗的前半部分;下面,就以诗的后半部分作为结束吧: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首救起他的声名,

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

做个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诗人的感情总是较之常人更加浓烈,但也会因此而显得不够稳定。所以,歌德,这位文坛上的巨匠,一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恋打击。但是无论怎样,他总能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并用心去迎接下一次更加美好的爱情。

绿蒂本是个平凡的少女,但因为有了歌德,她的人生也显得与众不同,人们开始关注她的生活。《少年维特之烦恼》让无数的少年,在遇到情感挫折时,学习维特,身穿燕尾服自杀。

但艺术与真实是不能够完全画等号的,虽然它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拙劣的照搬。

因此,我们都需学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失恋。

慧语箴言

失恋时,与其颓丧灰心,不如在心中埋下另一颗期待的种子。

——藤本义一

安宁有时会以为和林涛的认识是上帝的一个春梦,因为她对他的记忆永远只限于一双手,其他都了无痕。她渐渐地忘记还有林涛这样的人存在。于是,安宁的心就特别地安宁,她对自己说林涛消失了。

林因

他们一生中最近的距离是彼此的双手交叠。第一次是他匆匆地抓住她的手,又仿佛出错了一般松开;第二次是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但是他已不再感觉到那双手的温度。

安宁是如何认识林涛的,安宁想她会永远记得,因为他那时爱说当一个人已不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是不要忘记;不过她忘记问林涛是否还记得了。一直想问他的一些话,竟然渐渐地成为心中的负担,被不明所以地搁浅着。

安宁后来跟她的好友秦琴说:“我第一次看到他时,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有种奇怪的预感:这个人会短命。”

至于怎么会有这种特别的感觉,安宁自己也说不清。到后来她和林涛已经非常熟悉了,也再没有提起这个荒诞的念头,她怕一说出口就会变成现实。

安宁大一时,一个春日的午后,懒洋洋的太阳让人昏昏欲睡。4月的京城还有点微凉,但早春的柳条,正一条条柔媚地向人们招手。

林涛对安宁说:“这个周末我们一起骑车出去玩吧。”

安宁说:“好啊。”她回答得一脸诚挚,一束耀眼的阳光照进林涛那双时常忧郁的眼睛。

“那能带上秦琴一起去吗?”她没有心肺地问他,因为她怕她走了秦琴成了一只孤独的小猫。“行。”林涛向来说话简洁,但有时简洁到让安宁不知道他的心,就像此刻她就猜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安宁也会想她和林涛的关系,比如这样的邀请是不是一种特别甚至暧昧的宣示?但很快,安宁就自我否决了:因为对于秦琴的同行他欣然同意。她下意识地摇了摇头,像是要甩掉这一切。安宁并不知道,此时的林涛也和她一样苦恼,他在揣摩她要秦琴一起去的暗示。

想得头痛,安宁的心也就不安宁了。她说这就对不起爸爸妈妈给的美名了。她往心口上按了一下,笑了,仿佛一颗跳跃的心就此被按了下去。按得狠了,又沉到底。

大一的那个暑假安宁没有回家,一个人独自住在空荡荡的四楼。

林涛找了份家教,就住在她对面的那栋男生楼,也是四层。421,安宁多年后还能记得。

后来她常想,为什么那个时候不多找些机会与他相处呢?

然而生活从来就是现场直播,没有假设。这一点她知道,他也知道。

一天林涛打电话来,要她去他的宿舍看《大话西游》。多好啊,她兴奋地奔下楼。那时她感到电影的魅力要大过他吧?

在看到至尊宝不认紫霞的时候,安宁突然就哭了起来,那低低的哭泣声听起来如泣如诉。林涛靠近她,试探性地握了一下她的手:“别哭了。因为你哭起来实在太难看了。”安宁于是就不再哭泣,那一刻她才注意到他的手——那是一双怎样漂亮的手啊!白皙、修长、干净……安宁奇怪自己怎么从来就没有在意过他的手呢,那是她第一次觉得一个男人的手也可以用漂亮来形容的。

她多么希望他能一直这样握着她的手啊,但是由于惊喜,她早已没了先前的眼泪。林涛又坐回原来的位置上。

在以后的梦里,安宁常常温习着那双手的温度。

时间就像长了翅膀般飞逝,林涛要走了。毕业前夕的校园里到处充满泪水的味道,随处可见拥抱的情侣,谁都知道一分开就是永远。

安宁想再不说也许就没有机会了,那一刻她已顾不得所谓矜持。但林涛没有给她这样表白的机会——他悄悄地溜走了!没有让任何同学知晓他离开的消息,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没有了踪影。

安宁得知后,放纵地大哭,仿佛要把几年的委屈一并倾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