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舒心的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
可是,我不知道
当我们想笑的时候
会不会
却是 潸然泪下
——《给友人》汪国真
炎樱说:“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是它羞涩的回声。”
炎樱语录
张爱玲
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
炎樱个子生得小而丰满,时时有发胖的危险,然而她从来不为这担忧,还达观地说:“两个满怀较胜于不满怀。”(这是我根据“软玉温香抱满怀”勉强翻译的。她原来的话是:“Two armfuls is better than no armful。”)
关于加拿大的一胎五孩,炎樱说:“一加一等于二,但是在加拿大,一加一等于五。”
炎樱描写一个女人的头发,“非常非常黑,那种黑是盲人的黑。”
炎樱在报摊上翻阅画报,统统翻遍之后,一本也没买。报贩讽刺地说:“谢谢你!”
炎樱答道:“不要客气。”
有人说:“我本来打算周游世界,尤其是想看看撒哈拉沙漠,偏偏现在打仗了。”
炎樱说:“不要紧,等他们仗打完了再去。撒哈拉沙漠大约不会给炸光了的。我很乐观。”
炎樱买东西,付账的时候总要抹掉一些零头,甚至于在虹口,犹太人的商店里,她也这样做。她把皮包的内容兜底掏出来,说:“你看,没有了,真的,全在这儿了。还多下二十块钱,我们还要吃茶去呢。专为吃茶来的,原没有想到要买东西,后来看见你们这儿的货色实在好……”
犹太女人微弱地抗议了一下:“二十块钱也不够你吃茶的……”
可是店老板为炎樱的孩子气所感动——也许他有过这样的一个棕黄皮肤的初恋,或是早天的妹妹。他凄惨地微笑,让步了。“就这样吧。不然是不行的,但是为了吃茶的缘故……”他告诉她附近哪一家茶室的蛋糕最好。
炎樱说:“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是它羞涩的回声。”
中国有这句话:“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西方有一句相仿的谚语:“两个头总比一个好。”炎樱说:“两个头总比一个好——在枕上。”她这句话是写在作文里面的,看卷子的教授是教堂的神父。她这种大胆,任何以大胆著名的作家恐怕也望尘莫及。
炎樱也颇有做作家的意思,正在积极学习华文。在马路上走着,一看见店铺招牌,大幅广告,她便停住脚来研究,随即高声读起来:“大什么昌。老什么什么。‘表’我认得,‘飞’我认得——你说‘鸣’是鸟唱歌,但是‘表飞鸣’是什么意思?‘咖啡’的‘咖’是什么意思?”
中国字是从右读到左的,她知道。可是现代的中文有时候又是从左向右。每逢她从左向右读,偏偏又碰着从右向左。中国文字奥妙无穷,因此我们要等这位会说俏皮话,而于俏皮话之外还另有使人吃惊的思想的文人写文章给我们看,还得等些时日。
炎樱是孤僻、冷傲的张爱玲的终生挚友,张爱玲一生朋友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炎樱绝对是一位知己,也是唯一的一位。
炎樱是来自斯里兰卡的小个子女孩,她乐观、积极,极富幽默感,当然与张爱玲一样也爱时装。她们曾在上海开过一间服装店。
从张爱玲的寥寥数笔中,我们依稀看到了她这位挚友的可爱、活泼与风趣。
有友如斯,夫复何求?
慧语箴言
友谊是人生最大的愉快。
——休谟
那一刻,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那一刻,我也明白,我收下的,不仅仅是210元钱那样简单。
一张汇款单
孙 光
六年前的那个冬天,我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四个人怀揣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挣钱。
四个人兴奋而紧张,挤成一团,在冰冷的车厢里彼此温暖着。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跟即将开始的打工生活有关,跟蛋蛋远房的大伯有关。因为是他,为我们争取到了一个工厂最后的四个打工名额,他知道,我们是从小一块儿光着屁股长大的最最要好的朋友。
那告别贫瘠山村的路遥远而漫长,整整24个小时,我们都没有合一下眼,那每月二百多块的工资,虽还遥不可及,却如兴奋剂一般撩拨着每个人的心。
终于到了,没有人关心那从没见过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在蛋蛋大伯的引领下,我们来到那家工厂,没料想,我们听到的第一句话便是:四个招工名额只剩下三个了。这句话如晴天霹雳般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炸响,那就是说,我们四个人中必须有一个要打道回府,不容置疑。
蛋蛋第一个站出来,说,你们留下,我走。没人应声。蛋蛋他爹卧床多年,已是家徒四壁,蛋蛋需要挣钱给他爹看病抓药。大碗说,还是我走吧,我是弟兄四个当中的老大。还是没人应声。大碗的媳妇没奶,不能苦了那嗷嗷待哺的娃娃。我说,我走,我没有负担。
我果真就走了,谁也没能留住我。我在那陌生都市的角落里呆坐了一天,但我没有后悔,虽然我的眼里写满了留恋。我知道,他们都比我更需要钱。
我又重新回到了那破落的山村,重新在那干裂的坷垃地里刨着全家人的希望。
转眼间到了过年,我回来也一月有余了,正在全家人为这年怎么过而犯愁的时候,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张汇款单。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写了这样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收下吧,这是我们三个凑的210元钱,算是你第一个月的工资。
那一刻,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那一刻,我也明白,我收下的,不仅仅是210元钱那样简单。
贫瘠的小山村孕育出的几位小伙伴都拥有丰富的心灵,这是整篇文章感动人心的所在。
谁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那么在现实的逼迫之下,又要如何牺牲掉那一个没有名额的朋友?
抉择是痛苦的,也是万分无奈的,但无论怎样总是要有牺牲。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张遥远的汇款单却送来了温暖,那是朴实的兄弟之情,儿时的伙伴,一世的朋友,用行动来证明这一切的珍贵。
慧语箴言
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
——西塞罗
这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心里便有些慌了,忙扶住他的肩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月常在,你何必贪这一点工夫!”
贾平凹的“吝皮”年代
张敏
20世纪80年代初的贾平凹,远没有今日的风采。
那时候的贾平凹,才走出校门,供职在一家出版社,当一名为别人做嫁衣的小编辑,住六楼一间6平方米的小间,抽一毛多钱一包的劣质烟。房间太小,又高高在上,他常为不能接触地气而苦恼,于是便商量搬到我家来住。
我家住在古城之北的方新村。榆钱才败槐花又开,东家鸡叫西家狗吠,很得他的意趣。
找些砖头支了腿儿,寻一块木板放上去,铺了他带来的被褥,房子的一角变成了他的天下。他告诉我老婆,他是不吃粮的,每顿饭多添一瓢水就足够他吃了。因为他只喝水而不吃粮,所以几年来从未收过他一两粮票,一分饭金。而那时的自来水又特别便宜,每月每人只收五分钱。他是临时住客,收水费也不收他的钱,这样里里外外,一份伙食费便省了下来。
存款
那时候,一张方桌摆在我和他的床铺中间。星期日大早,各自在两边坐了,铺开稿纸,说声写,便同时下笔。笔和纸在不停的摩擦中,常发出一种蚕吃桑叶的声音。七八个小时下来,通常是我问一声:“我快结尾了,你呢?”他便说:“我也结尾。”于是两篇万把字的小说便同时结了尾。我那时在工厂当工人,一天能写出两篇小说来,已相当嚣张了。七八个小时的重脑力劳动,手指僵硬,半个身子也有些麻木,该好好歇息一下了。这时的贾平凹却又在嘿嘿的笑声中铺开稿纸说:“我又开始了。”
他作品发得多,稿费自然也多。他的《满月儿》稿费是83元,那是他当时短篇里稿费最高的一篇。我和他一同去北大街青年路邮局取稿费。83元取出来了,他却一定要存个整数。我说你存上50元,33元拿出来庆祝一下行吗?他说,存够一百元就是最大的庆贺。他那时候准备结婚,每一分钱都很重要。于是,我俩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只凑够了15元。他央求存款的办事小姐,能不能把98元的利息先算进去存够100元,到时候少取点利息就行了。小姐鼻子里嗤嗤了两声,平凹便回过头来低声骂了一句。于是他便再翻口袋,终于在工作证里翻出来了2元零3分钱的邮票。他把邮票推到小姐面前,极其大方地说:“3分钱零头不要了,存100元整!”
借钱
几年下来,他已经有厚厚的一摞支票了。那些支票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用皮筋扎起,放在一个注射药剂的空纸盒里,锁在抽斗的最里面。那是他全部的财产。
那年夏天,有位朋友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出手,要400元,我手头只有不到200元,于是便第一次开口向贾平凹借钱。他听我说借钱要买电视机,大吃一惊:“那是咱老百姓也可以买的东西?”我既然开了口,这点面子他总要给的。他显得非常为难,说了一堆谁谁谁来借钱,谁谁谁借了钱到现在也没有还的话。我说我不管,反正我要借钱。
他沉吟良久,觉得不借给我似乎也下不来台。于是心生一计,说借钱可以,但要凭运气说话。他拿了件蓝色的上衣,捂在抽斗上,让我伸进手去,只准摸一张支票出来。摸多少就多少,不够了自己再想办法。
他这一招很厉害,他那支票里,百元以上的没有几张,有许多张都是二三十元的。我知道他有一张最大的是700元。那是《山地笔记》出集子的钱。这已经是他给足了面子,我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贾平凹站在旁边,抽一支烟得意地说:“摸呀,过3分钟摸不出来,宣布协议作废,可别说我不借钱给你。”
以我和他的熟悉程度,我相信这些支票在金额的排列上不可能没有规律。他是个极有心计的人,点这些支票肯定是他的业余爱好。最上边的一张极有可能是金额最大的一张。于是我便抽了最上面的一张。果真不假,是那张700元的支票。
贾平凹傻眼了,我得意了。
买瓜
又一夜,作家王作人在我家闲坐。那时候贾平凹已结婚,带着女儿和俊子住在我家隔壁,是租农民的房子。午夜时分,王作人告辞,路过贾平凹院门,顺便进去问候他一声。俊子正在院里洗衣服,问贾平凹时她说在床上打滚呢,肚子疼。
隔窗子一瞧,贾平凹大虾一样蜷在床上。还不赶快送医院?俊子说,半夜三更的,又没有救护车。我和老王急了,说要什么救护车呀,靠在墙上的架子车就是救护车!于是便抬了贾平凹出来放在架子车上,一人拉一人推,俊子推着老王的自行车跟在后边,走了一个小时,来到中心医院。
医生诊断为消化不良加感冒,打了一针柴胡,便让我们拉着他回家了。出了北门,已是凌晨3点多。天热,路旁的瓜摊上还有生意。我便让平凹请客,买个西瓜犒劳一下。平凹在口袋里摸了半天,只摸出两元钱一张纸币说,那就买个小点的吧。
我把钱扔在瓜摊上说,买两块钱的西瓜!那时西瓜5分钱1斤,2块钱能买40斤。卖瓜人挑了两个最大的瓜搬到架子车上。贾平凹怀里搂一个,双腿夹一个,一路上直嘟囔,嫌瓜买得多了。回到家后,两个西瓜吸了他身上的热度。贾平凹说,早知道买两个西瓜搂一搂,倒能省去打针挂号的钱。如果瓜再是熟的,那就更好了。
第二天早晨,我起床一看,贾平凹一个人趴在小学校操场上的水泥板上又写上了。我走到他身后,一把抽了他的笔说,不要命了!折腾了半夜,病还没有全好,写什么写!
贾平凹一时动了真情,两行清泪一下就滚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心里便有些慌了,忙扶住他的肩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月常在,你何必贪这一点工夫!”
贾平凹那天说了他这一辈子也许再也不会说的一段真话:“我是个山里娃,我凭啥在城里混日月?不就是凭一支笔吗?还要养家糊口,有老婆有孩子。我又吝啬,是有名的吝皮,如果不写文章,谁愿意和我交朋友?其实我也不想吝皮,几块钱多写篇文章也就够了。关键是在我眼里,两块钱不是两块钱,是白花花一堆盐!小时候,母亲让我去买盐,两块钱要缝到衬衣口袋里,到盐店让卖盐人拆线。两块钱的盐是一大家人好长时间的唯一调料,你今后要宰我,就硬宰。我当时心疼一下,过后也就认了,但不能超过5块钱!”
请客
如今的贾平凹,早不是原先模样了,他成了当今中国文坛上少有的几个文学大腕之一。挣下的和省下的稿费怕这辈子早够花了。
但青山依旧,本性难移。有外地朋友到西安会他,到了吃饭的当口儿,他自然是要请朋友们吃顿饭了。通常,他只请朋友们去吃葫芦头泡馍。那饭经济实惠,极容易给客人留下记忆。饭菜端上桌子,他便问:“你们知道葫芦头是什么吗?”然后自己回答:“葫芦头就是猪痔疮!”
一语既出,四座皆惊。记忆深了一层,胃口却倒了。于是便给主人省下不少钱。
作者与贾平凹是多年的老朋友,写起这位陕西作家来自然是信手拈来都成好文。
谁都曾有过囊中羞涩、孤身奋斗的日子,贾平凹也没有例外。
张敏的文字幽默、诚挚,读来似看到了一代大作家的耿直、憨厚、“抠门”。
或许,除此而外,我们还看到了两位老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如黄土高原般深沉、厚重、质朴。
慧语箴言
有知心朋友就是一种幸福。
——武者小路实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