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贝贝的房间,贝贝的妈妈轻松了很多,不过也很纳闷:贝贝才11岁,小小的年纪,怎么就有了虚荣心呢?幸亏发现得及时……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虚荣心是一种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虚荣心强的人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企图通过贬损别人、打压别人的方式来获得成功。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虚荣心对一个女孩的影响远大于男孩。虚荣心往往使女孩失去清醒的头脑,分不清眼前事情的轻重。发展到以后,在恋爱和选择配偶时,会更加看重对方的容貌、物质条件等外在因素,而非人品、修养、才华、脾气性格等内在的条件。
用跑步比赛来做一个比喻,那就是虚荣心强的人并不愿意真正与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展开一场较量,他总是企图通过一些不可告人的方式让自己的对手因为“这样”和“那样”的意外原因而无法参赛。
当然,人不可能一点虚荣心都没有,但是当虚荣心超出了一定限度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时时流露出来,如果父母能够及时捕捉到这方面的苗头,那么就可以立刻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开导。
孩子虚荣心的形成主要跟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让人家比下去。于是在家长无意识的纵容下,孩子的欲望无限地膨胀。
另外,现在的很多父母,总爱讲孩子的优点,掩盖他们的缺点,甚至在亲朋好友面前经常夸耀自己的孩子,孩子听到的都是赞美的声音,很少有人指出他的缺点,而父母又常常对别的孩子妄加指责。
孩子对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再加上父母的夸耀,就认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孩子就从家长心中的“十全十美”变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别人超越自己。
孩子一旦有了虚荣心之后,就喜欢和别的孩子进行攀比: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就要家长给自己买件更漂亮的;别人上下学有爸爸的开车接送,我也要爸爸开车接送;看到别人夸别的孩子聪明,心里就很不舒服,动不动就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会。”……
这样的孩子,只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大哭大闹,失去心理平衡。
一般来说,虚荣心过强的女孩多半是家中的“小太阳”,全家人都围着她转,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滋长了她的自我中心和自夸欲。家长对孩子提出的在合理范围内的要求可以答应,对于无理的要求应断然拒绝。
这事,父母应为女孩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喜欢炫耀和挥霍的母亲,可以想象她教养出来的孩子也一定爱慕虚荣。朴实谦逊的家风可以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要客观地评价孩子。有一些家长常喜欢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孩子。家里来了客人,总要让孩子表演一番,背诗、画画、唱歌等。虽然客人的赞扬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但时间一长往往会使孩子失去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仅仅对赞许给予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客观地评价孩子,不仅要表扬优点,同时对孩子的缺点也要及时指正。
让女孩从小体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女孩优秀的品质只有从小加以培养,才能持久而坚定。
甚至有专家建议,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应该开始让孩子与人交往,学习礼貌举止才能培养好孩子优秀的品质。
想让女孩有一个好的举止文明就要先让她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孩子在没有学会说话之前,是用动作和表情与别人交往的,许多孩子在十个月时就已学会用两个小手作揖的动作表示“谢谢”。
或许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明白“谢谢”是什么意思,但是随着语言和动作逐渐成熟,养成习惯后,当她得到别人的礼物或者帮助时,就会很自然的表示感谢。
但女孩学会礼貌用语,懂得文明礼仪的时候,是最让家长舒心的,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一个语言文明且又懂礼貌的女儿必将受到别人的夸赞与喜爱,与人相处就相对容易得多。
一位母亲非常注意培养女儿文明礼貌的习惯:
我家女儿刚生下来几个月我就有意识地教她说谢谢了,可是她好像不感兴趣。在她九个月的一天,她坐在床上玩,当我随口说了一句“谢谢”后便往外走,没想到平时不会有反应的她竟举起小手边作揖边说了一句“谢谢”。
这时,我惊喜得刚迈出的脚步又退了回来,从那以后孩子就学会了“谢谢”!这是女儿学会的第一个礼貌用语。以后每当别人给她物品时我一定会要求她说出“谢谢”,如果不说就不允许她得到东西。
当我喂她吃奶时,要她说“谢谢”;当晚上要睡觉时,我要求她和爷爷奶奶说“晚安”,慢慢的女儿养成了习惯,现在一周岁半的女儿已经能够自己说“谢谢”“晚安”“不用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了,虽然现在她也许不明白这些礼貌用语的意思,但是随着她的长大她一定会正确的使用它。
像这位母亲对女儿的培养一样,文明礼貌的种子应该从小播种在女孩心中。如果一个没有修养的女孩长大后,会以冷淡、不关心他人、言语不文明等方式伤害他人,毁坏自己的形象,相信这是每个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
纽约人事介绍所主管康伯特先生从多年的人事管理中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礼貌在任何场合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康伯特曾替某大公司招考推销员,有200多人投考,但康伯特没有进行任何笔试,只是把报考者依次叫入面试室面对面地交谈,当场便敲定了五人。
康伯特先生说,根据投考者最初会见时的言谈举止,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对文明礼貌毫不在意。“有的一进门连招呼都不打就拉椅子坐下,好像准备由我请他吃饭;有人边说话边把唾沫喷到你脸上而他自己毫无察觉;更有人一坐定便两腿抖动个不停,使人浑身不自在。”
如果一个人以文明礼貌的方式与人打交道,自己和别人都会愉快的。敬爱的***主席虽然日理万机,但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
1959年10月1日,是建国10周年纪念日。
当时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在其女儿平平参加向国庆观礼的外宾献花活动结束后,与女儿同车回家。
一上车,***就问:“平平,你跟老师说过跟爸爸一块儿回家了吗?”
平平红了脸,赶紧下车跟老师报告。
上车后***又问平平:“跟老师说‘再见’了没有?”
平平又跳下车去,向老师行队礼告别。
可***还不让开车,又问平平:“你跟同学们说‘再见’了吗?”平平只好第三次下车,向同学们一一道了别,这才上车与爸爸一起回家去。
通过这一故事的真实再现,我们看到了***对女儿文明礼貌培养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我们家长对女孩进行教育时,告诉女孩要以善良之心看待与他人的摩擦,让她明白谁都有冒犯他人的时候,而且随时都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使她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不要为小事而生气、赌气。家长可以与女孩谈心,明确要求她成为有教养的好女孩,告诉她哪些言行是文明礼貌的、哪些言行是粗鲁无礼的。要求孩子礼貌用语。对女孩不愿主动向老师、长辈、同学问好,要及时给予纠正,告诉女孩:“您好。”、“请”、“谢了”、“对不起”等日常礼貌用语。培养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孩子在一夜之间就变得彬彬有礼。
给荣誉一个完美的定义
作为女孩,从小就把荣誉当作目标去追求,喜欢追求表面上的东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父母要帮助女孩正确认识荣誉对个人的意义,不能以华而不实的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13岁女生何翠青、11岁女孩康洁……这些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小英雄。她们被授予一个个荣誉称号,她们常常被置于闪光灯下、天天被记者包围,她们被视为孩子们学习的楷模……
我们无法预知这些小英雄的未来,不知道她们在这份荣誉面前作何选择。究竟荣誉是动力还是阻力,是嘉奖还是包袱,不得而知。
荣誉感是一种促使人努力向上的道德情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能使人产生履行道德义务的巨大精神力量。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认为:“荣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要是没有它,肉体虽然很美,但不应该认为美。”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过:“荣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它是一种指导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
可是,荣誉还有让人负重的一面,有多少年轻人在荣誉的压力下自毁青春;有多少成年人,在背负荣誉的光环时承受着更重的责任。这个时候荣誉已经不再是一种可以让人羡慕的声望,而是一种压在心里的沉重的包袱。
让世人敬仰的居里夫人因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而闻名天下,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多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此全不在意。
有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来访,忽然发现她的小女儿正在玩一枚金质奖章,而那枚金质奖章正是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给她的。
朋友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够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的做法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在培养孩子荣誉感的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荣誉是一种肯定,但你若总关注于它本身,那只会感觉到它的沉重。还不如将它视为身外之物看淡些。”
然而,我们周围仍有着许许多多只看到荣誉的光彩面而忽视了荣誉背后沉重面的人。
这里还有一个女孩的故事:
小小是一个初二的女孩,在学校里可以算是一个好学生。
优异的成绩经常会被老师们津津乐道。因此,她平时的一举一动,老师都分外关注,稍不留神就会遭到“没有带好头”之类的训斥。
哪怕在课堂上自由地讨论问题,小小稍微表达一点叛逆的观点,都会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生怕小小的优秀模范作用发挥不了正面影响。因此,小小都不敢随便发言了……
类似的故事在生活中经常发生。荣誉其实只是以“善意”之虚,行“伤害”之实。这不仅是孩子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动不动以荣誉相压,就等于把荣誉神化了。假如有了这样的意识,一旦得不到荣誉,或者失去,孩子就会无法承受,产生心理障碍。事实上,荣誉是不可能永远光顾同一个人的。
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的荣誉感、激励孩子进步且不让压力压垮孩子,是家长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下面有两则真实事例:
一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平时成绩不怎么好的芳芳这次考得不错。
老师为了鼓励芳芳,评她为“进步学生”。发成绩单那天,芳芳兴奋极了,从来没有得过奖状的她举着那张来之不易的奖状,一路小跑着回到家。
还在门口,芳芳便大声叫嚷:“爸爸妈妈快来看呀,我得奖啦!”没想到,她的爸爸妈妈对这件事却很漠然。
爸爸接过奖状,只冷冷地看了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便把它放在了一边。妈妈说了一句:“评到个‘进步学生’就得意成这样,啥时候有本事捧回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让我们瞧瞧!”
看着,听着,芳芳的笑脸消失了,泪水悄悄地滑落下来。这个假期里,芳芳总是闷闷不乐的,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二
芳芳的同学娟娟这一回也被评为“进步学生”,她回到家后,妈妈拿着成绩单和奖状,左看右看,开心地说:“真好,我家娟娟开始有出息了!”爸爸呢,则找来胶水,把这张珍贵的奖状端端正正地贴在了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娟娟的爸爸一边贴,一边意味深长地说:“以后这面墙就留给我女儿贴奖状了……”为了庆祝娟娟的进步,爸爸妈妈特意到新华书店帮娟娟选了一套她喜爱的书,还在扉页上写了许多鼓励的话语。
通过这两个事例,父母应该明白,对于女孩通过不懈努力得到的种种荣誉,父母应该珍视,同时又要掌握分寸,就如开头提到的娟娟的父母一样,既给予一定的奖励(精神的和物质的),又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取得新的成绩。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不断获取前进的力量,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