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孩的父母,要让女孩懂得,生命是由时间积累而成的,谁将该做的事无端地向后拖延,谁就会无端地浪费生命;谁重视时间,时间就对谁慷慨;谁会利用时间,时间就会服服帖帖地为谁服务。
佳佳快10岁了,她做事喜欢拖拉,每天作业都要拖到很晚才能做完,上学常常都是赶在关门前进去,迟到的次数绝对是班上第一。
妈妈每次让她做什么她的回答几乎都是“等一下”,然后就是忘掉了。早上刷牙可以刷15分钟,晚上洗澡可以洗一个小时。
最近佳佳决心改掉这个毛病,上厕所的时候竟然跟妈妈说:“妈妈,过10分钟提醒我!”,这句话又把妈妈气的要命!
像花花这样的孩子很多,做事拖拉、慢吞吞似乎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融入集体,进入社会工作后,拖拉的恶习就会暴露出原本的弊端。下面,仔细回想一下你的孩子是否有如下情况,若有则要尽早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
1.做作业时不专心,东看看西玩玩,一个小时可以做完的作业要用二个甚至更长的时间。
2.从早上起床、穿衣、洗漱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内,动作慢吞吞,不紧不忙地,经常导致迟到。
3.吃饭很慢。
4.洗澡很慢。
……
做事拖拉、磨磨蹭蹭是女孩常见的一种毛病。
女孩做事拖拉一般表现在:因怕困难而把艰巨的任务、麻烦的事情拖到最后办理,或寻找借口一拖再拖;一般不善于整理环境,卧室、写字桌上乱七八糟;一般都缺乏进取精神,不愿改变环境,不愿接受新任务;老是不肯做作业,一直拖到每天的最后一刻,甚至点灯熬油开夜车;遇到棘手的事或考试,就装生病、找借口,企图回避;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即使自己有理,也喜欢忍气吞声,以免和别人发生冲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怨天尤人,从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想法很多,但从来不去付诸实施……
如果女孩在中学时期还没有克服掉这种毛病,就有可能形成懒惰的性格,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平庸的一生。父母教育女孩,一定要注意帮女孩改掉这一陋习。
女孩吃饭做事慢吞吞的,最容易令父母心急。早晨时间有限,看着女孩从起床、吃饭到准备上学,样样拖拖拉拉,三催四请还是慢吞吞的,让你忍不住拉开嗓门责备她。结果大人光火了,女孩却泪眼汪汪地站在那儿发愣,坐在那儿发呆。这样会比较快吗?
父母亲气急败坏的呵责,女孩仍然慢吞吞。当心——你的气急败坏造成错误的身教,女孩长大后会变得跟你一样脾气不好。另一方面,女孩的挫折感和当时的惊吓,也会带来更多的抑郁和适应上的困难。
父母要培养女孩绝不拖延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必须让她学会珍惜时间,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青春是最宝贵的,也是最容易流逝的。女孩天真活泼、精力旺盛、记忆力好,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古今中外那些有所作为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一不是惜时如金。要想孩子在未来有所成就,成为强者,父母必须让女孩有明确的时间观念。
对于女孩的拖拉,建议父母给女孩规定一个时间,让她限时完成。同时,父母还可以为女孩准备一个记事本,将要做的事情按重要顺序分类,养成女孩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为了祛除女孩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让女孩自己承担做事拖拉的后果。比如要出门,提醒女孩准备妥当。若不改拖拉,就要丢下女孩,让她独自承担后果。
避免对女孩过分夸奖
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说这样的话,“我的女儿太出色了,聪明绝顶,又那么漂亮!……”
母亲这么夸女儿,一旁的女儿则羞愧得简直无地自容,什么和什么啊!
现在的父母都觉得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不可否认,赞美确实能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不只是孩子,大人也一样,如果在工作中得到表扬和夸奖,积极性也会大增,随之创造的是更多的价值。被夸奖被赞扬代表着被认可,被夸奖的人也更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但是夸奖也要把握适当的“度”,掌握一定的艺术。过分夸奖或者夸奖不当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心理专家马丁认为:过分夸奖同贬低一样,不能帮助人树立自信,还会让人变得脆弱。所以家教中也应当注意避免过度夸奖。正确的夸奖方法应是先仔细观察,了解孩子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在此基础上,审其进步程度,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夸奖这才是正确的夸奖,而过度夸大,吹捧千万不可盲目使用。
有人曾说过,“赏识孩子一定要有限度,惩罚孩子一定要有分寸,并且需要有明确的操作方式。”如果父母过分夸奖孩子会使得他很难正确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潜力有多大。当然,因为父母的过分夸奖,懂事的孩子会去努力但能力达不到就容易产生压力,会有失败感。
还有,如果过分地夸奖或炫耀孩子的长处,时间久了,易使孩子产生或比谁都强的心理,不允许或不能接受别人超过自己的事实。大人在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并在表扬孩子时应给他指出不足之处。
一位母亲忧虑地对老师说:“我们并没有给我的女儿什么压力,也很少责备她,更不会疾言厉色。我们奉行以奖励代替责备,为什么孩子会越来越忧虑呢?”
老师单独和这位念中学一年级的孩子交谈,发现她担忧自己不能名列前茅,所以很用功。她经常失眠,觉得压力很大,甚至想休学。
“我很怕考不好,所以每天读到深夜。”女孩说。
“你觉得学习有困难吗?所学的功课你不会吗?”老师问。
“不是,是怕考不好。如果落到三名以外,我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我就是怕输掉!”
“你父母亲要求你考前三名吗?”
“没有。是我自己粗心考不好,我就是很在意成绩。”女孩哭了起来,“我怕失败,那很没面子。”
“对谁来说,你会觉得没有面子?”
“我怕对不起爸爸妈妈!怕得不到他们的欢心。”女孩泣不成声。
这位名列前茅的女孩,因为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亲人的夸奖之中。由于一直保持好名次,她未曾尝过父母没有夸奖的滋味。她怕失去夸奖,并把这个惧怕当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
可见,过度的夸奖,给孩子带来了心理负担,慢慢地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变得焦虑,遇到容易退却,缺乏信心。所以,千万不要看到孩子有一点小成就常常将夸奖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表扬、夸奖。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请为你的夸奖道歉”的短文,说的是她的一位朋友到北欧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
但这位朋友一进屋,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这孩子长得非常漂亮。
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地对朋友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吃一惊,非常不解地看着教授。
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们两口子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
不过,你不要沮丧,你还有机会可以弥补,你可以夸奖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朋友听后,感觉的确很有道理。
赞美也要把握好时机和度数。在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取得进步的时候、需要鼓劲加油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地赞美孩子。
甚至在指出孩子不足之前,也要先千方百计地肯定她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才有勇气、才能自信改正自己的缺点。
不要认为教授对孩子太严苛,事实上他是非常赞同赏识教育的。只不过他认为,表扬不可过多过高,不能让孩子情绪过热,过多的赞美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要么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出色,要么就逐渐形成压力,为了夸奖而去做。
过多过分的夸奖,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夸奖具有启发性和鼓励作用,但夸奖过多,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焦虑。
所以家长在平时对孩子的夸奖要适可而止,而应用欣赏、交谈、聆听等方式代替过多的夸奖。著名教育家老卡尔·威特给父母们的忠告是: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
女孩的父母对女孩的赞美应该就事论事,不可过分夸大其辞。父母在赞美女孩优点的同时也要适当泼点冷水,提醒女孩改正缺点。最好是了解女孩做事情的过程,把孩子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夸奖女孩。
改掉女孩两面派的作风
有些孩子在学校表现较好,勤快、助人为乐,成了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而回到家中则表现得为所欲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个无法无天的“小公主”;在家里是个“四体不勤”的小懒虫,在学校里却是得了小红花的“劳动标兵”……
女孩居然变成了“两面派”,这可怎么办呢?
7岁的娟娟今年上二年级了,她活泼好动,非常聪明。
平时,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于是爸爸妈妈就让娟娟每天放学后,到同住在一个小区爷爷奶奶家吃饭,写作业。
渐渐地,妈妈发现娟娟到了爷爷家,就只看电视、玩游戏,很晚才写作业,又因为困的原因,作业总是潦潦草草。
于是这天,妈妈忍不住就对奶奶说:“您应该先让孩子写作业,然后看电视,而且电视要少看。”
听这话,奶奶却不同意了,说孩子一天上学太辛苦了,回家得先让她休息好了,吃好了。娟娟的爸爸也为此和奶奶谈了好几次。
在一旁的爷爷看不下去了:“我和你妈这种方式有什么问题吗?你们弟兄三个还不是照样给养大了?看看你们,哪个不像模像样的,我们教育孩子没问题!”
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能暗地里抓紧教育孩子。可是,娟娟一旦在爸爸妈妈那里被批评,就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含冤告状。
等奶奶批评儿子的时候,娟娟就偷着乐。而且,娟娟还特别会哄奶奶,总是让奶奶心疼得不得了,更加卖力给孙女撑腰。
妈妈看到女儿小小年纪就懂得了两面派的做法,这让她特别着急,如果在家里,就这样为人处世,那等到孩子大了,步入社会该如何是好呢?
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女儿是个“两面派”。可事实是,偏偏有许多孩子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了“两面派”:有的在家里是个多嘴的“小八哥”,在学校里却是个闷嘴“小葫芦”;有的在家被家长管得太严格,不准干这干那,一到了学校就成“小霸王”,让别的孩子望而生畏;有的在爷爷奶奶面前是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却成了调皮捣蛋的“小恶魔”……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这些拥有“两面派”的孩子,其实掌握了老师、家长的心理。孩子常常按照老师、家长的喜好来表现自己,希望获得表扬。
当孩子面对的对象改变了,孩子就急于把自己的另一面变本加厉地表现出来。
孩子通过观察,知道老师不能容忍哪些行为,她就会避免做这些讨老师嫌的事情,多做老师喜欢的事情,自然就成了学校里的“好学生”。
同样,孩子也通过观察,知道父母能容忍她的哪些行为,所以她在家里就经常会做这些事情,因为知道你不会责罚她,仍然会爱她。
一般情况下,父母的容忍度要比老师大很多,再加上老师固有的权威性,使得孩子在学校里显得比在家里乖很多。
儿童心理学家说,孩子最要不得的,就是从小“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派”将影响到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如果能把孩子放在同一个位置上,孩子“两面派”的现象会减少很多。
对此,家长可以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一方面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了解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并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大多数孩子都对老师言听计从,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只要是老师说的,孩子都会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