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珍早年曾教过一个女学生,这个学生的父母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因为一篇作文而被南开大学免试录取,于是,父母便强迫孩子学语文、写作文,不料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的写作能力并没有多大起色。
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孩子的自信心也一点一点被消磨下去,最后彻底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得已,父母把孩子送到了李圣珍老师这里。
在和这个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李圣珍发现这她并不像他母亲所说的“是个笨孩子”,除了有点自卑意识外,并没有其他学习障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这个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圣珍就鼓励她去做实验,去探索、去发现更多的为什么。
这个学生的智慧火花一下被点着了。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一所高校的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又考上了另一所高校的研究生。
家长要包容孩子,包容就是不去指责孩子的缺点,更不要拿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这样做只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要以别的孩子的标准来苛求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老拿自己跟别人比的时候,做家长的应引导孩子做正确的比较,比出动力来。
多给女孩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
许多女孩在演讲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切都准备好了,刚要上台,但看到台下人一多,便乱了阵脚,小手捏得紧紧的,攥出一把一把的汗。
她会不停地张望,像在寻找一个,肯定的眼神,鼓励的手势。
这时,只要台下父母轻轻对她肯定地点点头,或者近距离走过去,拍拍她的肩,说“你能行的”,她原本不敢迈出的步伐就会向前迈进。这是一种多么美妙,多么伟大的心理暗示啊!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父母若以正面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
父母对女孩的期待与评价经常会在言语及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显现出来。积极正面的期待会使女孩感受到爱与支持,从而充满自信,生气蓬勃;相反的,负面的、消极的评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与发展机会。
有一位母亲非常注意对女儿进行心理暗示。
一天晚上女儿下晚自习回来后,一边进卧室一边不经意地说:“妈妈,我终于被评上三好学生了。”
这位母亲立即迎上去笑盈盈地说:“祝贺你!”紧接着母亲又说:“我的女儿这么优秀怎么会选不上呢!”
女儿回答:“好学生也有选不上的啊。”
“是谁啊?”
“我们班长,她好打扮,还处男朋友。”
“我是坚决反对处朋友的,肯定会影响学习,尤其是女孩子,感情太容易投入,分散学习精力,我们莹莹是不会处朋友的。”说着话这位母亲就走上去抱住女儿亲了一下。
这位母亲感觉自己很幸运,女儿从小学到高中从不用操心,无论是学习还是与人相处。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塌实、勤奋、上进。
所以学起来不是很轻松,但还算顺畅。现在上高二,算是学习好的学生。
女儿不小了,但这位母亲还是喜欢把她当小孩子,每天要10点到家,这时家里的窗帘是拉开的,为的是让女儿从外面就看见家里的灯光?,一进家门,母亲总喜欢迎上去,紧紧抱着她,亲亲她,听着女儿嗲声嗲气的说话。
女儿有时候会跟母亲学学学校发生的新鲜事,比如,哪个同学和朋友离家出走了,哪个同学新处个朋友了,哪个同学怕考试失利请假回家了,母亲边认真听着边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适时地插上:“我们莹莹多规矩,多听话。”
如果女儿考试成绩好的话,她会说:“不错,再努力!你还有很大的潜力。”
学校有时补课,要很长时间放假,女儿就会发牢骚:“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假!”母亲就会说:“咳!别人坚持的了,你更坚持的了,学习有时候比的就是毅力!”
通过这位母亲适时地给女儿一些鼓励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女孩充满了自信。
这位聪明的母亲正是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了女儿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使她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一路领先。
萧伯纳在他90岁寿辰时曾说过:“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这种期待心理,浅显的理解便是“心理暗示”。特别是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常常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如果得到的心理暗示是积极的,她就会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更加自卑。
曾经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公园里,两位年轻的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都奔跑着去追赶,却一不小心摔倒了。
其中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
随后,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
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了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
这则故事里的两个孩子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
其实,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嫩,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
有的家长经常骂自己的女儿“笨猪、“弱智”,那么当这个女孩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就会想起这句话,从而怀疑自己,破罐子破摔了。如果听到的是鼓励和表扬,她自己就会相信我能行,就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我们在日常生活应该多给女孩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是一句肯定的言语,还是在关键时刻的大力支持,女孩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力量。比如家长不要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孩子的缺点。每当女孩遇到困难时都诚心诚意地说:“孩子,你能行!”发现女孩的闪光点时,并反复暗示。 教育女孩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可以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女孩。经常这样去做,你会看到女孩越来越出色的表现。
有一位苦恼的母亲问心理咨询师:
我的女儿现在读初中三年级,即将面临中考,这次期末考试考砸了,虽然我也很上火,但并没有批评她。可是,孩子的心理压力特别大,我该如何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呢?
心理咨询师分析说,通常把这类学生的问题称之为“心力萎顿”。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丧失信心,失去对自己情感和思维的控制能力;常常感到被疏远和孤立,不去关注他人,变得专注于自我,看不到长远目标,时刻担心下一次的失败。父母要抓住寒假假期这一良好机遇,学习一些心理疏导战术,进行心理教育,打开孩子的心结。
心理咨询师建议家长学会用“我行”、“我一定能”等心理暗示方法,挖掘孩子内在的潜力,如送给孩子一个微笑,说一些鼓励上进的话,让孩子有信任感,用信念去战胜挫折。
同时,还通过建立学习型家庭,以大人的勤奋学习精神感染孩子,激励学生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鼓励支持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法国有句谚语说:“自以为是鼠辈的人定被他人轻视、欺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心理暗示”给人带来的影响。经常性地给孩子一些积极而正面的“心理暗示”,孩子便会沐浴在自信的光晕之中,产生无比巨大的推动力,瞬时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迈进,为一步步攀向人生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女孩聪明勇敢地说“不”
家长应该让女孩明白,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女孩,是一个懂得如何说“不”的人。只有学会说“不”,才能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展现自己,去尝试改变。
凯梅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她的姑妈来到她工作的城市看她。凯梅陪着姑妈在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当时,凯梅身上只有50元,这已是她所能拿出来招待对她很好的姑妈的全部资金。她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凯梅没办法,只得随她走了进去。
俩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凯梅意见时,凯梅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她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里紧紧抓着那仅有的50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似乎一点也没注意到凯梅的不安,她不住地夸赞着这儿可口的饭菜,凯梅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服务员拿来了账单,径直向凯梅走来,凯梅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服务员,然后盯着凯梅说:“傻孩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这次来,就是想要让你知道这个道理的。”
女孩的姑妈教给了女孩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改拒绝的时候要聪明勇敢地说“不”,尽管说“不”代表“拒绝”,但也代表“选择”,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的选择来形成自我,界定自己。
因此,当家长告诉女孩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你“是”一个不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勇敢说“不”,这并不一定会给女孩带来麻烦,反而是替女孩减轻压力。如果一个人想活得自在一点,原则一点,就得勇敢地站出来说“不”。
家长还应该让女孩记住,她不必为拒绝不正确的事情而内疚,因为那是她的权利,也是她走向成熟必上的一课。
有些女孩,容易对别人有过分的迁就而丧失自我,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她们学会选择和拒绝。
在生活中,让女孩懂得如何委婉地拒绝别人,委婉地说“不”,这样她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自己有能力处理的事情。委婉地说“不”,既不会让女孩自己为难,也能够给别人多一个机会去寻找更适合帮忙的人。
让女孩学会说“不”,无论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工作时,都能在繁复的俗事中将自己解脱出来,从而将精力、时间集中真正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上。
特别是处在青春里的女孩子也要学会怎样正确地拒绝别人。不仅仅学会拒绝别人的索求,更要学会拒绝别人的给予。
家长要让女孩知道,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坎坷之途谁都有。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站起来,越过这个坎,磨难将是女孩的一笔财富。
学会拒绝是一种自卫、自尊;学会拒绝是一种沉稳的表现;学会拒绝是一种意志和信心的体现;学会拒绝是一种豁达,一种明智。学会拒绝,女孩才能活得真真实实、明明白白,才能活出一个真正完美的自己。
不要觉得女孩爱玩就是坏事
在创造快乐的家庭气氛时,父母不要忘记一种重要的方式,那就是游戏。游戏是女孩成长中的“工作”,一个不懂游戏的女孩,成长的步伐就会相对较缓。
游戏不仅能够启发女孩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还可以让家长借此了解女孩的想法、互动模式是否正确安全,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游戏可以让女孩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体验到快乐。
爱玩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曾因为玩耍而闯下大祸、小祸,遭到大人的呵斥与责罚。如果你因为女孩天生俱来的“本事”而大伤脑筋或感到麻烦,甚至担忧她因此而玩物丧志时,家长极有可能弄错方向了。
上天既然赋予每个孩子玩耍的本能,自然有其用意。动物在玩耍的过程中练就捕食、逃生的本领,女孩也会在玩耍中探索世界、学习成长。
女孩借由玩耍,碰触对她而言是陌生且充满各种可能的人、事、物;也借由玩耍,反复尝试和练习。游戏的世界在大人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是对女孩来说,从中却有许多不同的发现和挑战。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不仅可以锻炼一个女孩的思维,而且在游戏中,很多时候会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女孩都喜欢游戏,游戏中的她们是快乐、灵性的。
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女孩放松心情,很好地吸收知识,健康发展。除了避免伤害,家长能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与女孩积极地互动,有意识地引导女孩体验亲情、友谊、智慧等。而这就需要父母重视游戏。
妈妈,我用积木搭出了一座城堡!”如果这时父母忽视了女孩的自信心与创造力,那将给女孩今后的发展留下阴影,让她觉得缺少信心、缺少关爱。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大人就会发现,游戏对女孩来说,不只是游戏,而且是学习和思考的一个过程。如果大人也愿意和女孩一起享受这个过程,不仅有益于亲子互动,而且有益于孩子的情感及其动手能力的提高。
游戏,除了交流感情,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培养女孩的健康心理。游戏的功能不在于让女孩知道多少知识,那是课堂上应该完成的事情,家庭游戏的重要作用在于,让女孩有众多的情感体验:快乐、幸福、激动、紧张、恐惧、同情、宽容等,也就是在模拟的世界中成长,逐渐塑造出丰富、成熟的不同情感特点。
三岁的贝贝喜欢自己玩,她常玩的游戏包括扮家家酒、打扮洋娃娃、学妈妈出门去上班等。
贝贝的妈妈一开始很高兴孩子会自己玩耍,不会打扰大人。但有一次妈妈仔细观察贝贝的游戏模式,赫然发现她反复模仿和演练的竟是妈妈的日常活动:买菜、做饭、梳妆打扮、电话聊天、匆匆忙忙出门去上班等,甚至会边穿衣服边拿东西,嘴巴里还会忙不迭地喊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贝贝再见!要乖……要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