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中国牛市80年
5274800000010

第10章 牛市论VS泡沫论,五千点之上谁能笑到最后(2)

“泡沫论”难以改变长牛市的趋势

随着股指的不断上升,中国股市泡沫论甚嚣尘上。2007年8月26日,在深圳举行的“2007年下半年证券市场投资策略报告会”上,来自各方的金融证券专家认为,股市泡沫虽现,但中长期牛市格局将不会改变。专家同时指出,开放港股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开始,将会长远、深刻地影响A股市场。

“破了5000点中国股市是不是有泡沫?毫无疑问,泡沫已经比较大了!”博时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高阳表示,蓝筹股的泡沫还相对较小,他指出,中国股市的整体市盈率已经超过50倍,而国际市场上正常的市盈率在20倍左右,这说明股市的泡沫已比较明显。但是,“泡沫论”将难以改变长牛市的趋势。

“很多投资者有一个善良的愿望,希望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市场的泡沫减少,但实际情况可能事与愿违。”东莞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李大宵分析认为,现在新上市的股票的价格奇高。更大的问题是,新股认购的资金已经达到2万亿,比彩票还低的中签率使得他们要翻一倍以上才肯放出,上市后上涨100%、200%甚至300%的情况都不意外,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却并不畏高奋勇接住再往上前进。这样,随着新股票不断流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泡沫不减反增,这是风险的根源。

当然,我们现在的泡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股市的基本特征,而且存在一定的泡沫也是一个股市体现竞争力的核心价值表现。从2007年上半年的情况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可能比预计的还要好,类似招行、工行业绩同比增幅超过100%、50%,是比较普遍的。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也就降低了市盈率,缩小了泡沫。

另外,不同的泡沫对经济的影响不同。以史为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元以及东亚地区货币的升值所带来财富效应,导致股市、房地产全面泡沫,一朝破灭后,经济一蹶不振。而90年代的美国,更多体现在股市泡沫,房地产没有出现泡沫,而且股市泡沫也主要集中于科技股泡沫。科技泡沫帮助美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向高科技产业的升级,促进Intel、微软、Dell电脑、思科等公司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催生了网络新经济时代。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而那些优秀的网络公司也靠着在泡沫阶段筹集的资金,逐步从“概念”转向盈利,比如,Yahoo、亚马逊书店等。

中国目前正处于财富效应释放的时期,财富效应的路径是“经济增长、转型→本币升值→资本市场繁荣→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实体经济增长”。从内在、外在原因来看,财富效应的释放远没有到达高潮。本轮财富效应的内在原因是经济转型、储蓄分流。经历近30年快速发展后,中国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东部地区突破了3000美元,民众逐步富裕。以“和谐发展”为特色的经济转型,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导致理财需求大爆发。再加上目前处于负利率时代,储蓄存款释放仍将继续。从居民所持有的证券资产占居民金融资产的权重来看,中国依然偏小,仅约17.7%,比起美国居民的相关比例为36%,德国的相关数据为28%,还有提高的空间。本轮财富效应的外在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及其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资产重估。由于人民币升值还没到位,资产重估的过程还将继续。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如果不站在中国特殊背景的条件下,股市确实是过快了。但如果你考虑到998点的不合理,以及中国宏观经济的背景,GDP在近7、8年以来持续上涨的实情,就会看到今天5000点的内在合理性和从未来中国发展的使命看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牛市将继续前行,沪深股市的长牛趋势不会改变。但是,这种长牛不能转变为“疯牛”。如果股价在短期内涨幅过大,股市吸引社会资金过多,将会引发社会资金分布格局的不平衡,也会提前吹大泡沫,引发动荡。这就需要股价一次次调整。

【股市箴言】

财富效应带来的股市泡沫难以避免,与其造就垃圾股泡沫,不如选择成长性的蓝筹股。

经济长周期和我们生命同步:80年

一般说来,每两代人会出现一次新经济,也就是大约80年的时间。这同今天人的平均寿命基本一致。经济也有分明的四季:革新期(发生通货膨胀)、成长期繁荣、调整期(发生通货紧缩)和成熟期繁荣。这很像人生中的青年、成年、中年和老年,也像春夏秋冬四季。

自从1978年以来,体制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赋予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牵引中国经济列车在高速路上一路疾行。1978~2005年中国年均GDP增长为9.7%,在2002下半年以来的新一轮增长周期中,年均GDP增速高达9.8%,2006年一季度GDP增长10.2%。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奠定了中国在金砖四国中的龙头地位,中国经济奇迹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买进中国”成为全球跨国公司和资本大鳄们的首要目标。

事实上,“人口正效应”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原因。1962~1971期间中国持续十年超过3%的出生率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婴儿潮,此后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仅用30年就进入了人口红利阶段。中国目前以及今后10~15年处于“人口正效应”的黄金时期。计量分析表明,在中国,总抚养比(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1个百分点,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提高0.115个百分点。1982~2000年中国总抚养比下降了20.1%,带来经济增长速度2.3%,同期的人均GDP增长速度在8.6%左右,相当于人口转变对人均GDP增长贡献在26.8%。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中国人口的正效应至少还将持续10年以上。

人口正效应将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婴儿潮人口消费高峰期的到来将使得消费逐步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为到2010~2015年,婴儿潮人口(对应45~49岁)将达到其收入和消费的高峰阶段,目前中国的人均GDP为1700美元,届时人均GDP将在2500~3500美元,正是大规模消费升级的机会窗口。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处于创新高峰期人口数已经走出低谷,第一波婴儿潮的子女,即1981~1990年的新生代,已经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达到创新高峰期,这个过程有望持续十年,并与父辈的消费高峰期同时发生。由于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阶段,新生代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为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劳动力。总体而言,婴儿潮的消费高峰期和新生代的创新高峰期的同时到来,两者的共振以及前后的延展效应,有望引领30年的经济增长。

此外,中国储蓄率已超过40%,巨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巨额企业留存利润、快速增长的国家财政收入,共同造就了较高的国民储蓄率。高储蓄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来源,支持了大规模的投资,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引擎。“人口效应”和高储蓄的状况至少可以维持25~30年。

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2035年之前都不会衰退,甚至将延续更长的时间。这也为证券市场的长期牛市提供原动力。

【股市箴言】

人口激增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们的消费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一时期,中国股市也将保持长期上升的趋势。

5000点之上操盘攻略

5000点,这个年初连想都不敢想的点位,在2007年8月23日被轻松跨越,面临如此的历史高位,不少散户又犯了“恐高症”,选择卖出手里的股票。5000点之上大盘会怎么走?大的调整会来吗?5000点之上,我们该如何操作手中的股票呢?

1.在5000点区域的震荡拉锯战中,主流蓝筹热点作为行情领涨主线,将进入全面扩散和深度挖掘阶段。

在5000点区域,蓝筹股这一主流热点炒作将会进入全面扩散和深度挖掘阶段。在金融、地产、钢铁等大蓝筹前期轮番大涨之后,美国次级债风暴、港股自由行等重要因素出现之后,使基金等超级机构短期采取主动蓄势的操作策略,一方面来消化市场的获利盘,另一方面重新调整手中蓝筹股的持仓结构,这意味着蓝筹股阵营的阶段性分化将会慢慢出现。那些未来业绩增长预期良好、估值合理、不会受到海外股市动荡等不利因素影响的蓝筹股,可能会在5000点之后迎来更多大涨表现机会。

2.前期银行、地产、钢铁等大蓝筹轮番大涨带来的强大示范效应,给造纸、供气、供水、高速公路以及酿酒等滞涨蓝筹带来较为强烈的上攻欲望,比如五粮液8月22日能大幅上攻并逼近涨停,一个最简单的因素就是,在贵州茅台已经超过150元,两者价差超过110元;中期业绩和市场品牌均不如自己的庐州老窖价格也高达59元,很显然五粮液在行业内价值“洼地”效应极其突出,受到增量资金抢购自然在情理之中。再如供气、供水类公用事业蓝筹股,在中国天然气和水资源价格已经步入上涨周期,天然气更是受益于消费升级、全国天然气需求强劲等短、中期积极支撑下,这类权重蓝筹股受到大资金积极增仓青睐,反映了机构仓位增减变化的又一新动向。

3.近阶段2000亿新增机构资金逐步进场建仓,也推动了蓝筹股扩散效应的蔓延。从蓝筹热点的扩散脉络看,从上证50和两市权重蓝筹股,开始向沪深300蓝筹股中的潜力优质品种扩散趋势较为明显。这就提醒投资者短期应及时把握蓝筹股新的大幅轮动特点,及时提前参与可能将大幅轮涨的蓝筹股,分享蓝筹牛市盛宴。总体看,煤炭股、本地供气能源型优质蓝筹股短期大幅轮动领涨的可能性增大,其次,高档酒、造纸、高速公路也存在一定机会。

与前期蓝筹股一枝独秀不同,在5000点区域震荡向上的多空拉锯战中,蓝筹股的大幅轮动与题材股的活跃将交织进行,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个股参与到大幅上攻的行情中来,对于市场健康震荡向上将是较为有利的。而且,随着2007年8月底两市个股公布完中报,业绩因素不再冲击绩差题材股走势,对于调整较为充分的各类绩差股,无疑也将迎来新的走强契机,尤其是一些低价题材股相应活跃程度有望大大增强。但是,对于各类非主流题材股的再度活跃,在操作中应注意把握两点原则:

(1)短线操作原则。很多品种缺乏业绩和基本面内在因素支撑,股价走强更多属于技术层面超跌后补涨;如果没有内在重大重组或其他实质题材,本次阶段性反弹幅度和高度可能将均为有限。从中期角度看,各类题材股新的重大炒作机会可能会在2008年上半年出现,现在爆发大行情的时机显然未到。

(2)快进快出原则。由于市场主流机构资金均屯兵在蓝筹群体,而且,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以及香港自由行试点推出之后,这种投资蓝筹的趋势还会加强,加之近阶段众多散民变基民,题材股炒作力量同2007年上半年显然无法同日而语。因此,在题材股操作中,一旦持续跟进量能难以有效放大,适当见好就收,波段换股不宜为稳妥投资之道。

【股市箴言】

站在5000点,唱空的声音降低了许多,好像5000点是一个关口,突破了市场就会一马平川往上冲,但在上涨的背后,还有一些不可忽略的风险,投资者操作也还是以谨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