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56

第56章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11)

当被问话者在所有的生理反应消退后,身体放松成为正常状态。我们就趁他们不注意再次问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回答说:“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这件事了吗?”然后才勃然大怒,这多半是在欺骗。也可能对你说:事情是这样的,我还是对你直说了吧。”这时,他们已经不在说谎的状态中了,他们不是恼羞成怒,就会倾向于坦白。

一旦知道了能够泄漏谎言的迹象,辨别谎言就变得容易多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谎者的描述通常缺少细节;说话时停顿和犹豫不决的情况比较多;为了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指向自己的词语,比如”我”;此外,他们也不会谈及自己的感受。

所以,更为可靠的说谎迹象是人们说话的语气和他们不经意间的遣词造句。只要学会了聆听这些神秘的信号,我们就能够揭开说谎者的面纱。也许有一天,我们突然之间就知道了大家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人们为何说“魔术”是骗人的

在2009年央视春晚中,刘谦以长达八分半的近景魔术《魔手神彩》而红遍中国,一时间国人不仅喜欢上了刘谦和他的魔术,以至于大家都把那当“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当用自己的口头禅。

俗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大家看魔术却不了解魔术,魔术一词是外来语,进入时间很短,而我国古称“幻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亦称“障眼法”,又称视觉错觉。

我们对错觉的了解使我们在观察上能摆脱它而不致将错觉认为是正确的。错觉产生的原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

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魔术锦标赛,在演出“人体腾空”的节目时,魔术师故意在幽深的舞台两侧设置燃烧着的火盆,升起熊熊的烈火,显得耀人眼目,并以柔和的舞台灯光照射着女演员那美丽的身姿,火盆的烈火紧紧地吸引住了观众的视线而把那撑持女演员的黑色支架巧妙地隐蔽在黑沉沉的帷幕之中,使人视而不见。这样观众就觉得演员好像是慢慢地从地面腾空而起,悬浮在舞台的上方。

在这里,魔术师就采用了转移观众视线的方法,在背景中,黑色物体不易被发觉;而在明亮的背景中,白色物体不易被发觉。这里主要是利用人眼分辨物体靠反差和彩色不同的原理。

在表演“推斗式人体三分柜”魔术节目中,让观众看到的情景是魔术师对柜内的女演员拦腰插入两块“钢刀板”,将她截成三段,而演员的头、脚在活动。等到把钢刀抽出后,女演员却安然无恙,真是惊险异常,令人赞不绝口。其实女演员纤细的腰身只占据一部分空间,并且是暗区,其余部分又特别明亮,使人们看不清楚。

人们都有这样的印象,同样大小的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看起来白色物体显得大些,而黑色物体显得小些,这是人眼视觉的错觉造成的。正是如此,在特别明亮的部分下的小暗区,看起来暗区显得特别狭窄,特别暗,好似钢刀真的将人完全截成三段。

当人们在了解了魔术利用转移视线的方法来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错觉时,往往会把魔术称之为骗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利用魔术的效果来行骗。据说曾有假和尚利用魔术骗取人财。

有一天,一位姓贾的农村妇女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是个“和尚”讨水喝。好心的贾女士让其进屋并倒了水。“和尚”见贾女士心地善良、有机可乘,便花言巧语,说贾女士的丈夫和儿子有车祸,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白纸焚烧后给贾女士看,纸灰上果然呈现出“你丈夫和儿子有车祸”的字样,贾女士看后如晴天霹雳,不知所措。“和尚”们见火候已到,便假惺惺地说:“施主不必惊恐,只要您舍得香火钱,我们就替您的丈夫和儿子消灾免祸。”贾女士消灾心切,没有多想就拿出4000元香火钱,“和尚”拿钱后逃之夭夭。

这些“和尚”玩弄的骗术其实是一个魔术小戏法。那些白纸不过是用明矾水事先写好字的纸,焚烧时用明矾水事先写好字的部分不易燃烧,就显出字来。

魔术本是假的,它是人们为了取乐而假戏真做的表演,千万不可信以为真。然而一些人利欲熏心,却用它来引人上当、诈骗钱财,那就变成了可恶的骗术。现在有人把它伪装成科学,到处招摇撞骗、欺世盗名。善良的人们只有用科学的知识和思想来武装自己,才不会上当受骗。

轻信流言的人都去抢盐了

我们也许还清楚地记得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巨大震撼,伴随着地震可能引发核污染的可能,在中国大地也引爆了一场盲目“买盐“的群体性事件。仅三四天时间,事态的发展走向荒诞,盐商们把价格极可能地调高,但一夜之间盐还是没了。一时间,“今天,你买盐了吗“成为网络的频率最高的流行语。

针对这一”抢盐“风波,学者们不禁发出疑问”想不通啊,怎么会抢盐?“事实上,民众之所以会”抢盐“,其主要是心理学上的戈培尔效应所致,受这种心理影响,人们会轻易听信流言,盲目跟风。

戈培尔是纳粹的铁杆党徒,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任命为国民教育部长和宣传部长。戈培尔和他的宣传部牢牢掌控着舆论,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给谎言穿上了真理的外衣,愚弄德国人民,贯彻纳粹思想。他还做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总结:“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这就是”戈培尔效应”。

无论是流言,还是谎言,重复的多了就会使人相信,都是由心理积累暗示导致的。生活中的流言很多,常常令我们身陷被动的境地,古代大学者曾子的母亲也曾过因轻信流言以为自己的儿子真杀了人。

孔子的弟子曾子,是一个有名的孝子,有一天,他说:“我要到齐国去,望母亲在家里多保重身体,我一办完事就回来。”母亲说:“我儿出去,各方面要多加小心,不要违犯人家齐国的一切规章制度。”

曾子到齐国不久,有个和他同名同姓的齐国人,因打架斗殴杀死了人,被官府抓住。曾子的一个同门师弟,听到消息就慌忙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说:“出事啦,曾子在齐国杀死人了。”曾母听了这个消息,不慌不忙地说:“不可能,我儿子是不会干出这种事的。”

那位师弟走后,曾母仍旧安心织布,心里没有半点疑虑。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邻居跑来说:“曾子闯下大乱子了,他在齐国杀死人被抓起来啦。”曾母心里有点慌了,但故作镇静地说:“不要听信谣言,曾子不会杀人的,你放心吧。”

这个报信儿的人还没走,门外又来了一个人,还没进门就嚷道:“曾子杀人了,你老人家快躲一躲吧!”

曾母沉不住气了。她想:三个人都这么说,恐怕城里的人都嚷嚷开这件事啦,要是人家都嚷嚷,那么,曾子一定是真的杀人了。她越想越怕,耳朵里好似已听到街上有人在说:“官府来抓杀人犯的母亲啦。”她急忙扔下手中的梭子,离开织布机,在那两位邻居帮助下,从后院逃跑了。

人们常说,“谎言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的确是这样的,曾子的母亲开始处于对流言的拒绝状态,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但是,当三个人都这样说,她就逐渐认同,甚至最后吓得逃跑了,这是因为心理积累暗示发生了作用。

心理积累暗示有移山倒海的功效,可以改变人的信念,具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世上没有完全不受暗示影响的人,只是程度的深浅不一。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处于疲倦、催眠等状态时,比清醒时更容易受到暗示。

生存于一个团体之中,无论我们如何做人,也无法让每一个人都满意,更何况当有利益纷争的时候呢?出于种种原因,对我们不利的谣言就来了,有攻击我们能力的,也有诽谤我们的信誉和人格的。他人对我们造谣的动机各种各样,但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别的阴谋,我们越在不顺心的时候就越要保持冷静,绝不能被谣言的制造者打倒。

谣言产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冷静思考是我们对待谣言的最好处理办法。对于身陷谣言漩涡中的人来说,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而非沮丧的心情和失望的愤怒。因此,我们要一个不易受心理暗示影响的较为理智的人,让“流言止于智者”。

不要陷入以貌取人的误区

在人际交往,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给人留下了特别突出、特别好的第一印象,就会掩盖他人对我们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事实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喜欢将他人的容貌、言行等外在标准作为对进行评判的标准。我们明知道以貌取人是不对,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专家们通过大量的分析认为,第一印象形成有一半以上内容与外表有关,不仅是一张漂亮的脸蛋,还包括体态、气质、神情和衣着的细微差异。第一印象大约40%的内容与声音有关。音调、语气、语速、节奏都将影响着第一印象的形成;第一印象有10%的内容与言谈举止有关。

良好的形象操纵着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一个良好的印象,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所有这些与第一印象有关的因素都可以从人们初次见面中感知。因此,很多有身份社会人士时刻保持警惕,维护良好形象。比如很多外交家总是穿着都是穿西服系着领带,给人信赖感。当然市场上卖烧豆腐的人经常穿着一件白色的大衫,头戴个帽子,手里拿着一把扇子。

人们的形象总是与自己的身份相匹配,因为做什么就应该要像什么。正如工作就应该有工作的样子。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并不是不无道理的,商业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信任度,是来自语言、语调和形象三个方面。但它们的重要性所占比例是:语言只占7%;语调占38%;视觉(即形象)占55%,由此可见形象的重要性。而服装作为形象塑造中的第一外表,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你的形象就是你自己的未来,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一个人的形象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重要,它的操纵力将超乎你的想象。

第一印象只有一次机会,没有第二次,所以我们要研究自己给人什么样的印象?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别人在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如何谈论自己?把这些仔细规划好之后,我们才能达到给别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多人在参加很某些团体、俱乐部,参加很多协会,甚至不断做一些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事,比如抗洪抢险,捐助希望工程等,他们都是要累积一个良好的形象,在社会上有一个良好的声誉。由于他们的形象与他们的举止是一致的,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认同他们。

我们在交往过程中,晕轮效应无时无刻不在操纵着我们。孤立地以貌取人、以才取人、以德取人、以某一言行取人、以某一长处或短处取人,都是不正确的知觉。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他人,千万不要犯“一美遮百丑”的傻瓜错误。

从前有一个嗜酒如命的大富翁。有一次,他要去办一件非他去不可的事,可是他又担心仆人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偷喝他的美酒。于是,富翁为了安全起见,挑选的长得呆头呆脑的仆人,他认为这样的仆人不会太狡猾,很可能就不懂得偷东西吃。尽管如此,富翁还是不放心。

临出门那天,他对仆人交代说:“你留下来看管房子。厨房里挂了一块肉,要看好,不要去动它;厨房旁边还有一只鸡,不要让猫狗跑进来偷吃;那边有一个密封起来的瓮,里面装的是老鼠药,无论怎样都不能去碰它!”

那个富翁刚走没多长时间,仆人先便把肉拿下来烤吃了,又把鸡杀来吃,还一边喝着酒!酒足饭饱之后,就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起来。

富翁回来看到仆人躺在沙发上睡觉。把这个仆人叫醒后问道:”我让你看的鸡和肉到哪里去了?还有我的酒……还有那边那瓮毒药到底怎么回事?”

那个仆人开始嚎啕大哭,跪在地上说:”主人请饶了我!我确实有遵照您的吩咐,尽力看管您的房子和所有东西。可是很不幸地,有一只小猫跑过来,爬上厨房的屋顶,把那块猪肉叼去吃掉了。狗看到猫的举动后,就把鸡咬到外面吃了。我很担心你回来后会骂我或把我杀了,就想把那瓮毒药喝下去,可却没有死成。”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识人要看内心,不要被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更不要让”以貌取人”来操纵着我们的判断结果。评价一个人,需要多方面考察,从整体上来下结论。

故事中这个仆人虽然外表老实,但其实并非老实之人。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以貌取人,因为有些人尽管看起来笨笨的,但其实并不笨;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很精明,却不见得就会算计人。

形象就决定你成功与否。建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快速提高你的工作品质,不良的形象会立刻让你充满挫败感。但我们不可陷入以貌取人的误区,要看他们做事的方式和结果,才能从内在了解他们,不要光凭外表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

是不是说谎,看表情就可知道

人际交往中,有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说一些谎言。有的人说谎时说话的语气及面目表情很不自然,仔细观察就能看得出来;但有些人说起谎话来“面不改色心不跳”,让人很难以分辨他的语言是真是假?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判断谎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