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5281500000080

第80章 身体的守护神就是我们的心意——善养神的人才能长寿(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主要症状为:

1.经常想起、梦见创伤事件。

2.感到十分痛苦、害怕或无助。

3.面对创伤事件的相关情境时会有强烈的生理及心理反应。

4.极力逃避与事件有关的记忆、感受或人物。

5.惊觉性过高、难以松弛等。

身体症状表现为:失眠、头痛、对前景感到悲观、易发脾气、对大部分事情提不起兴趣、觉得与他人疏离等。

一位妇女三年前从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中死里逃生,现在她听到远处救护车的声音,就控制不住发抖、心跳加快、手掌出汗。

一位曾经在黑暗的街道上被别人蒙住头暴打了一顿的男士,变得非常神经质,不愿离开家,尤其是在晚上。

两年前的一场洪水使一位妇女失去了家人和所有的一切。现在她仍然经常做有关洪水的噩梦,而且如果天气预报说夜间有雨,该女士就难以入睡。

突发性灾难发生时间短暂,人们记忆犹新的克拉玛依大火灾,短时间内使几百人窒息而死,汽车事故常在1~2秒钟内发生,球场骚乱时1~2分钟内人已无路可走。

意外事件对人造成的直接伤害性死亡,大家有目共睹,可是对于劫后余波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好多人却忽略了。

某些人在强烈的创伤后会出现一种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状态。创伤事件的急性应激不仅导致躯体症状,还导致脑内化学变化。强烈的创伤事件是指个人经历、看到或者了解到的引起强烈惊恐、生命危险、死亡或者恐怖的事件。这种事件可能是涉及死亡、生命危险、严重伤害的事件,也可能是对自身、他人有危险的事件。例如,某人可能遭遇躯体伤害,如家庭暴力或被强奸;在汽车、飞机或者火车交通事故中受伤害;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或者龙卷风中受到伤害或者创伤;突然被告知亲人非预期的死亡。有这些遭遇的人可能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疾病。一般认为,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临床表现与病程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社会文化特点、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信念以及当时的躯体功能状况等。

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就像糖尿病或关节炎一样。此病并不代表人格弱点,患者的症状也并不是凭空杜撰或者想象出来的。

过去,很多人认为只有士兵或者经历过战争的人才可能患创伤后应激障碍,所以,在几年前,创伤后应激障碍常常被称为“战争疲劳”或“炮弹休克”。然而基于新的研究结果,医生和其他专业性医疗人员已经认识到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各种人都可能有创伤经历,如飞机坠毁、渡船相撞、球场骚乱、车祸、火灾、地震、风暴等,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碰到,从而都有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果你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你的医生或其他专业医疗人员可能让你服药,你必须遵医嘱进行服药。在没有与医生商量之前,请不要自行停用药物。

心理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立足点在于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以及处理方法,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有时,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合并使用。

与其他严重疾病一样,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改善。症状改善可能是人生中重大挑战之一。康复的道路是崎岖的,症状的改善是一点一点发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一定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恢复,这是非常重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是可以痊愈的。

第五节 身神通补,健康如有神助——形神合一养生法

形者,生之舍也——《黄帝内经》中的“身神”大道

现在,得情绪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在这个地球上甚至很难找到不郁闷的人。无论你是明星,还是凡人,心情不爽是常态。

最初得知生活得好好的人竟然有可能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或并不打算接受。可是,智育或道德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因为,我们很快就知道了,自欺欺人也是心理问题的一种,而且有可能是最严重的一种。数一数,看看香港和台湾,有多少影星和歌星,抑郁、酗酒、吸毒、聚赌、跳楼、割腕、飙车、厌食或暴食,或歇斯底里,或癫狂,或妄想症,或迫害狂,凡此种种,都是心理抑郁的表现,也就是说,最初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再看看我们周围,每一年又有多少人跳楼,多少人吃安眠药?别的不说,大学定期都有因心理问题而自杀者,不仅是大一学生,也有研究生,更有博士生。如果这还不算严重,那么,屡见不鲜的小学生约定集体自杀,这可以算是问题严重了吧?总之,从儿童到老年的年龄跨度内,不会再有不出心理问题的“安全”区域了。

比起古人,我们足够年轻、足够鲜活、足够富裕、足够精明,足够……可是我们缘何活得如此不耐烦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轻浮地在躯体和生命之间划了等号。而实际上,躯体和生命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躯体,摸得着,看得见,可度量;生命,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度量。

《内经》说:“形者,生之舍也。”这里的“形”即躯体,只是生命的房子,不是生命本身。医生修理房子是为了使生命住得安适,但是如果心神不宁,生命不安,躯体这座房子再富丽堂皇,也还是无法舒服起来。

同时,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的活着与其他生物的活着不一样,是因为作为人,在信息系统这个层次之上,还同时存在着一个高级的意识系统,是决定生命的价值之所在。这个系统,就使得人的生命与其他生物生命显示出完全的不同。如果说,其他生物生命的健康,是由它们的信息系统来决定的;而人,却更多的是由他们的意识系统来决定的。因此,人的生命包含着信息和意识两个系统。躯体,则是包装和显示生命的物质外壳。

而现代医学只考虑到躯体,而忽略了大脑和精神。这是因为他们过分倚重于躯体的解剖,从物质方面去认知,而不知生命是非物质的。这个误读,导致上个世纪30~50年代,产生了一系列医疗理论和实践的错误,使很多人无辜失去生命。

现在有很多人不理解生命与躯体的不同,把躯体误读为生命,不注意情志养生,放任坏情绪的蔓延和堆积,直到有一天不可收拾。

因此,现代人一定要区分生命与躯体这两个概念。无论治病,还是养生,都应以生命作为治疗的对象,以生命作为保养和治疗的对象,在养好生命的前提下再修“躯体”这座房子,这样才能奏效。

生病是身体和精神的双向选择

西医认为:现在全世界真正的健康者只有5%,找医生看病的有20%,其余的75%都属于亚健康。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经常感觉疲劳、乏力,有时还会失眠、郁闷,眼睛周围经常会出现黑眼圈,身体莫名其妙地不舒服,但是去医院检查,医生却说一切正常,可是不舒服的感觉还是真实地存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生病是身体和精神的双向选择,很多时候,医生会用各种数据和指标告诉你,你哪个部位有问题了,你自己却没有任何不适。比如,正常的高压应该是120,如果超过120医生就会认为你是高血压,但是有人高压140很多年了,并没有觉得不舒服,如果听医生的话把血压降到正常水平反而不适应,这就是他的身体已经习惯了在那个环境下运转,环境一旦改变,就会不舒服。所以说,你是不是生病了,你的身体自己就会有一个判断,然后会将它的判断以某种形式传达给你。

还有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情节,就是一个人昏迷不醒,很长时间都不醒来,医生就会对他的家人或者朋友说:是他自己不想醒来,他对这个世界有所抗拒,你们要帮他恢复信心。其实,这就是精神上的一种选择,我贪恋这种生病的状态,这样会让我得到更多的关爱,这样精神和意识就会停留在那种昏迷的情况下不愿醒来。

所以说,生病是身体和精神的双向选择,能否治好病也是身体和精神的双向选择。同样是得了癌症,有的人很悲观,总觉得自己已经活不成了,那希望肯定就很渺茫了;但有的人就很乐观,照样该吃吃、该喝喝,反而能够活很长时间。中医就有句话,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有治不了的人。个人的精神在这里边就起着很大作用。

“形神合一”的人才能德高寿长

汉语里有个词叫“德高寿长”,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寿命一般都比较长。为什么道德修养良好的人比道德修养欠缺的人更长寿呢?

中医讲究“形神合一”,从这个角度来说,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容易给自己套上名利的枷锁,他们斤斤计较,时刻都在忙于算计别人和防备别人,因此他们整天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而且他们心胸狭隘,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发生冲突,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从而陷入整天担忧的困境中。可想而知,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的情绪下,身体内部功能很容易紊乱,造成免疫力下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而那些道德高尚、品行良好的人,往往什么事都能看得开,豁达乐观、宽厚仁爱,这样的心境不仅可以驱逐烦恼,还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其免疫力自然会增强,不容易生病,自然就更容易长寿了。

生活中,我们常说“心身疲惫”、“心身憔悴”、“神形俱疲”,这不仅是习以为常的百姓语言,还包含着深刻的中医“形神”学问。

如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去看,中医学关于人的形体与精神的概念与关系,就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互依;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肉体与灵魂或灵与肉的不可分。中医学中,所谓的形就是人的形体,所谓的神就是人的精神,形神就是人的形体与精神的简称。

中医学对于人的形与神的关系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这就是说人的精神与形体是不可分离的,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就形成人体“形神相亲,表里俱济”的合二为一,两者相互为用、相亲相济、互为依存,共同维系着人生命体的正常心身机能与健康,形成形与神的存则俱存、伤则俱伤、损则俱损的同一关系。中医学将这二者合而为一的形神关系概括为“形神合一”或“形神一体”。

认识人的“形神合一”,对于人的健康与疾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或器官的健康无病,还指精神情绪与心理素质也正常无问题,即所谓的“心身健康”,否则,就是不健康或亚健康、心身疾病。

当人体不适或者有病时,人的这种不良感受就会影响人的精神和情绪,不良的精神和情绪又会加重躯体的症状,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这种恶性循环过久,人体就会由一两种症状变为众多的症状,由某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失调产生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失调,甚至产生病变,陷入“四面楚歌”的痛苦境地。

中医谨守“形神合一”的互亲、互济、互依、互存,形成形与神、身与心的良性互动,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未病先防的修身养性;对于已病的人来说,防止与阻断精神症状与形体症状的恶性循环,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生活习惯,并进行合理治疗,它将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强调人体要劳逸结合,过度劳累与过度安逸,久而久之都会给人体带来伤害;中医还强调“五志所伤”或七情所伤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对身体的影响,认为那些“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的反应过急、过久的不良情绪,它对人的伤害既是立竿见影的,也是慢性持久的,所以要尽快从这些不良情绪中“移情”出来;中医提出了“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的养生方法,性格认真,不甚灵活的好强者来说,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不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改善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养生只有达到了“形神合一”的境界,效果才会最好,否则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是蹩脚的养生。

形神养生总原则:勤动脑、体,不动心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凡是能够活到100岁的长寿老人,思维大都非常清楚。他们天天都在读书、看报,而且经常出去活动。很多老年痴呆的病人,往往是因为一天天傻吃闷睡,他的脑子越不用,他的记忆力就越差。

《黄帝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就得动,不动就会老化。因为脑袋是用的首领,四肢是用的工具。这些东西,因为它是用的范畴,所以你不用它,它就会坏。所以四肢要经常的用。但是五脏藏精而不泄,心不能动,心要一动五内俱焚。因此养生一定要勤动脑体不动心。

王玉川教授是当代国医大师,他根据“勤动脑、体,不动心”的养生原则,提出了以下几种养生方法:

1.学会科学用脑

勤奋工作,积极创造,可以刺激脑细胞再生,恢复大脑活力,是延缓人体衰老的方法。然而,大脑不能过度使用:一般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在眼睛感到疲乏时,应该停下来闭目默想,然后眺望远景,做深呼吸数十次;另外,连续用脑时,还应注意更换工作内容,如高度抽象思维之后,可替换读外语、听录音、看图像,以利左右脑活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