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5282600000142

第142章 与五大洲的朋友做生意(16)

随着以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创意产业等为主干,以高知识含量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愈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小,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而缺乏知识产权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抵御危机能力较弱。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引导和帮助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强抵御世界经济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那么在2009年困扰美国和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到底具有什么内涵和特点呢?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商标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等方面组成的工业产权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的版权(著作权)两部分。

从知识产权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具有如下特点:(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2)知识产权具备专有性的特点。(3)知识产权具备时间性的特点。(4)知识产权具备地域性的特点。(5)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版权的获得是自作品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的。

国家知识产权局不久之前公布了2009年我国专利申请以及授权情况。2009年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97万多件,授权58万多件,同比增长了41%。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专利授权总量达到308万326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占19%,使用新型专利授权占44.4%,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占36.6%。在所有授权的专利当中,其中最能够代表专利质量的就是发明专利,在我国去年授权的国内专利当中,发明专利是占到了13%,同比上升了40%左右,同时我国的企业去年申请的专利是达到了近40万件,同比上升了33%,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虽然在逐渐增强,但仍远远不够,境外申请专利及商标注册数量还很低,包括中华老字号在内的知名企业的著名品牌在境外注册商标比率不高。据世界品牌实验室调查显示,在“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中,有近50%未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注册,在欧盟未注册的品牌的比率高达70%以上。由于企业对海外商标注册的忽视,中国知名商标海外遭抢注问题接踵而至: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桂发祥、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抢注;同仁堂、杜康、一得阁在日本被抢注;阿诗玛、海信、红塔山、康佳、竹叶青等也都没有幸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5%的内地企业商标已被境外恶意抢注,这已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不仅体现在对品牌和商标缺乏保护上,还表现在我国企业没有申请专利的意识。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所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目前,我国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山西老陈醋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发生;景泰蓝、宣纸等民族绝技的泄密,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因此,在大力保护国外的驰名商标时,应加强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突出大中型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以知识产权战略引领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努力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创造价值,加快企业从以出口为主向增加内销、从单纯贴牌加工向自主品牌生产销售的发展转型进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品牌,增强意识。知识经济时代,品牌之“名”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高,企业应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掌握了过硬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自己叫得响的民族品牌,更应该树立品牌保护意识,洞悉跨国集团在我国运用的品牌战略,以品牌的国际化带动知识产权战略。不仅要利用国内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更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使我们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

第二,加强申请,促进保护。据报道,仅加入世贸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因此我们应从多个角度、立体地实施专利保护战略。实施专利保护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护身符已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专利信息中心收集信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通过专利信息中心,对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专利作分类管理。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表明,每年新技术发明创造的90%以上都会在专利文献中检索到,所以我们可以不断地更新我们的专利资料库,对相似技术进行排查并通过专业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侵权分析,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使企业的研发人员了解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为创新项目提供方向,保持研究开发中的合法性。

提高专利申请率,设置专利网战略。对每一项创新方案都申请一项专利,并在基本专利的周围设置大量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权利,并且技术开发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因此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专利权时,应通过不断改进原有技术而获得网状的专利保护范围。

第三,加大创新,提高效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量,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一要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确立知识产权的概念,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文献,注意发现、申报和形成知识产权;二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使技术中心成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载体,成为吸引、凝聚科技人才,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平台;三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共同培养技术人才。

自主创新才能有发展——中国创造

2009年,有一个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热议。“钱学森之问”其实就是科学界泰斗钱学森提出的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与钱老发出的这一问相似,同样的问题亦困扰着中国企业,即为什么我们如此庞大的企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却如此之弱,自主创新成果又如此之少(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这就是我国企业的“钱学森之问”。

一位长期从事国有大企业审计工作的官员曾感慨地说:一个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如同建在流沙上的高楼,规模再大,即使进了500强,也有可能在合作方撤出技术和品牌后数个月内就烟消云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年来“中国制造”在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一丝阴影和一份尴尬。

“中国制造”正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这一现象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高和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然而,如果细加透析,我们就可以发现,不少标以“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却依然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品为主。一味依靠质量低劣、价格低廉的加工产品,想要跻身于国际市场,是不可能取得赢家“席位”的。21世纪的世界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只有具备创造精神的企业,才最有可能成为国际竞争的赢家,企业也最有可能得到永续发展。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曾经进行过的一次调查中,全球有近千位企业高管都表示,在他们所处的行业中,通过创新来增加收入,已经成为企业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据称,与20世纪90年代不同的是,那时的企业注重宏观层面的创新,但今天,企业更注重微观层面的创新,尤其是一些著名企业。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说的是许多人按常规习惯用拖把拖地板,然而,宝洁公司开发的电除尘拖把,却打破了人们惯常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光这一项“原创”产品,价值就超过了数亿美元。创新,使宝洁公司从一个停滞不前的企业转变成为了一家高效创新的企业,从而超越了它的竞争对手。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不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国家国力的提升也依赖于创新。我国早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期间,就对工业创新体系问题做过专门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一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成为国家创新体系趋向完整化的软肋。目前,按照国际上对49个主要国家的综合评价,我国的创新能力还处于中下水平,我国的创新体系还是以高校研究所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大量创新活动游离于企业之外。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才确定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应当有好的氛围、环境、体制和政策来支持企业的创新,如果缺少这些方面的支撑,企业永远以经济利益为重,没办法承受失败,那么就很难长远地投入研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企业化解竞争压力的需要,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如果企业最终不能走“中国创造”这条路,它在国际市场上是不可能有存身之地的。

在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非常重视在科技创新、在推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遭受日本的挑战,一度有被超过的危险,美国很多专家认真调研、仔细研究比较了“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不同,后来发现其差距就在创新能力上,而创新的关键又在企业,究竟该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呢?美国政府进行了很重要的税制改革,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当时美国国内对这一税改政策存在诸多异议,认为它影响了国家税收,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美国制造业又恢复了强劲的势头,美国制造再次在全球保持着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做得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这个能力,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产品的研发设计能力。近些年来,通过大量引进先进设备,企业的制造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只能做到“中国制造”,还做不到“中国创造”。而做不到“中国创造”,就很难说中国的工业创新能力强,也很难说中国是创新型国家。企业在“中国创造”中应做些哪些工作呢?

第一,要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共识。企业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管理、法律、经济等多层次人才,需要技能型人才。可以说,人才是决定“中国创造”的关键。

第二,企业应建立适合自己的商品研发机构。商品是否创新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原始创新,即别人没有的商品,你首先研发出来。二是学习创新,在别人已有的产品上增加功能,或将数个产品合并成一个产品。三是民族创新,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许多东西可以介绍到国外,或者适当改变后介绍到国外。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求与世界经济同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输出“中国制造”的同时,也已开始认识到,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原创”精神,是何等的重要。应该说,“中国制造”大量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国力大幅提升的表现,更可以说,这是“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前奏,但这决不等于说,我们的企业就此可以止步。恰恰相反,对于一个具有优秀历史传承的民族来说,“创新”永远是一杆不断跨越的标尺。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具有民族创新精神的“中国创造”也一定能令人瞩目地登上国际市场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