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卡尔威特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斯托夫人的教育大全集
5283500000047

第47章 深刻认识生命之初(1)

选择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

很多事情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人的心里感觉也不例外,它始终是建立在选择的机制上的。在儿童思维形成的过程中,选择就是要走的重要一步。因为在迈出这一步之前,感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筛选,然后通过思维做出选择,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在以上选择活动的基础上,便形成了某个具体的选择。这样,他的注意力才能够集中在特定的事物上,而不是在所有的事物上,然后经过意志的控制,就能从众多可能的行动中选择必须完成的行动。高级智力活动是通过人自身的注意力和内在意志活动,提炼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意象的联想,使之形成意识。这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大脑舍弃那些多余的东西,将独特的、清晰的、敏感的和重要的东西留存下来,尤其会保留那些对创造有用的东西。如果没有这项独特的活动,智力就不能称之为智力了。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处于漂浮不定的状态,他的意志在确定某一行动时,也就会迟疑不决;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的,他就会浮光掠影,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够深入钻研。

我们之所以可以对事物加以区分和鉴别看,是因为我们能够将信息进行接收限制,这是一个神秘的法则,每一个生物都有其形式和范围。我们的内在活动只是使这种限定更加明确、更加集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内在活动才得以挣脱原始的混沌状态,并得到不断地雕琢和改造。毫无疑问,选择就是对事物进行区分和鉴别,然后做出合理的判断。例如,我们通过观察一个圆柱图,可以知道它是一个支撑物。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对它的各种特征进、行选择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选择能力,我们才能够进行推理。通过这种内心活动,才会形成个人的倾向性。

儿童总是会做出一些很有趣的选择。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有时候会毫无原因地去拿一个他们根本拿不动的东西。比如他们总是喜欢帮助成人摆桌子。他们会不停地把东西拿来拿去,直到累了为止。成年人总是怕孩子劳累,但心理学认为,成年人这时对儿童进行帮助会阻碍儿童的行为,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很多精神上有问题的儿童都可能受到过类似的打扰。

一件儿童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爬楼梯。成人爬楼梯是有目的的,儿童爬楼梯却没有任何目的。儿童爬到楼顶之后还没有满足,他们会跑到下面再爬上去,如此循环反复。儿童爬楼梯的目的是在劳累中寻找乐趣。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本身并不是他们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他们只不过是要满足内心的某种欲望。儿童只有完成准备工作之后才能对成年人进行模仿。只有到了那时,周围环境才能激发他。如果他发现有人在清洁地板或做糕点,他就会自己去做。做一些新鲜事可以激发孩子。

在“儿童之家”,一位老师有一天迟来了一会儿,事先她又忘了锁柜子。当她到教室后发现,孩子们已经把橱柜门打开了。许多孩子围着它,还有些孩子正取出教具,并把它们拿走。这位老师立即把这看做是偷窃,并认为他们对学校和老师极不尊重,应该严肃处理这件事,还通过讲一些道德原则来引导这些孩子。事实上这件事恰恰表明了一点:儿童已充分认识了这些教具,并且已经能自己做出选择!这使儿童开始了一种新的、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不同的工作。孩子们所做的这种自由选择,正是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的最佳时机。

在“儿童之家”,老师们做了一个较矮的橱柜,以便孩子们能拿到与内心需要相符合的教具。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这些儿童只选择提供给他们的教具的一部分,而不是所有。他们总是去选择一些同样的东西和一些自己偏爱的东西,而很少去留意其他物件。这无疑表明,对孩子们来说,每一样东西都应适合其内心需要。只要让教具不发生混乱,并且淘汰不需要的用具,儿童的兴趣和专注就会被激发。

另一个有趣而重要的发现是,尽管儿童能玩到十分精美的玩具,但没人愿意去玩。老师们因此决心帮助他们玩这些玩具。她们向孩子演示如何拿小碟子,如何在玩具娃娃的厨房里点火,并且在它附近放一个美丽的玩具娃娃。但孩子们的兴趣只持续了一会儿,就各自走开了。这使老师们认识到,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也许只占很小的分量,他们之所以选择玩具,是因为没有更好的事可做。当儿童感到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时,他们是不会去做那些在他们认为是琐碎的活动的。在孩子们的眼里,做游戏就像下象棋一样,只是闲暇时的消遣。如果强迫他们长时间地做游戏,他们就会痛苦。在“儿童之家”,正是由于手上总有重要的事情,孩子们对游戏就不特别感兴趣了。这正是孩子的心志从较低的阶段向较高阶段迈进的一种表现,由于儿童在不断成长,他们会对所有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着迷。

实际上,孩子智力上的每一个进步都能给他带来快乐。孩子们一旦享受到了这种快乐,就不会再去喜欢蜜饯和玩具,连虚荣心也随之消失了。正是有了这种变化,才使他们在别人眼里显得了不起。而且与我们所见到的那种歇斯底里的傻笑相比,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有别于动物的快乐,一种可以将我们从悲伤与黑暗的孤寂中拯救出来的快乐。

如果有人对我们这种提高孩子快乐层次的方法加以指责,那么受到伤害的将是这些孩子,丝毫无损于方法本身。成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指责,关键就在于他们并不把孩子当人来看待,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的快乐也就只是满足于贪嘴、玩耍甚至其他更溺爱的事情。实际上,这些快乐都不可能使孩子坚持多久,只有当他感受到作为人的快乐时,才会像前面那位向父亲宣布,她已经从多年毫无活力的阴暗生活中走出来的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愉快。

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的这种转折,正是他们智力上的天才表现,也正是他们发现真理之时!难道这不是代表了一种自然的心态生活吗?难道这种天才的表现不是充满了激情的人生的表现吗?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通过自己独特的个性,揭示出入类的真正共性。我们观察到,孩子们积极塑造自己个性的道路与我们所熟知的天才所走过的道路是相同的,他们是那么专心致志,全力以赴,这使他们免遭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且他们付出努力的强度及坚持的时间与精神活动的发展是一致的,正像天才们的努力一样,他们的这种持之以恒也不会没有结果。它是智力升华的源泉,是使思维能力拓展的源泉,同时也是使外部表现张力勃发的源泉。

所以,在我们看来,天才就是将束缚自己手脚的镣铐挣脱的人,使自己享受自由的人,在众人面前坚持他所认定的人性标准的为了培养这种专注的精神,一个人还必须学会陷入沉思。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大量地、连续不断地读书反而会削弱我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地重复着背一首诗,直到将它牢牢地印在脑中,所有这些都不是沉思。培养孩子天性的方法就是沉思,因为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能使他如此持久地专心致志,并且有利于内心逐渐成熟。每一个树立了自己目标的孩子,都有一种强烈的内在活动需要,会努力培养和发展这种内在活动,使其成为习惯。孩子们就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地成长,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协调的发展。因此,当他们学会了沉思之时,就走上了充满光明的进步之路。

正是经过了沉思的锻炼之后,孩子们才会乐于安静地练习。接下来,他们会努力做到在行动时不发出声音,尽量显得举止优雅,使自己陶醉于精神集中后所呈现的愉悦状态之中。这类练习也巩固和加强了孩子们的个性,他们会越来越习惯于用这种正确的方法去认识外部世界,并能自发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观察、推理和判断,用它来修正意识中的错误。从此以后,他们能够自发地活动,主动选择并继续自己的工作,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专注的能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内在动力去活动,而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包括我们以及比他们年龄大的同伴的影响,即便有人恫吓这些刚被引入正途而仍然幼稚无知的学生,学生们也不会因此而害怕。

让孩子由创造者变为劳动者

如前面所说,我们一直在探讨儿童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直到3岁时才告一段落。儿童在该阶段的发展与胎儿在子宫里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阶段——会发生许多重要变化。但是,尽管如此,但这部分记忆终将被忘却。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之为“精神胚胎”,以便于和生理胚胎区分开来。

这段时间内,儿童的各种能力,如语言、手臂动作如腿脚动作等的发展是彼此独立、互不相依的。一些感知觉能力也开始形成了。此即胎儿期的情形。在胎儿期,身体器官正在独立自主、自由自在地发展。因此,我们发现,在该心理——胚胎期,各种控制的心理能力正在独立地产生。因此,倘使我们忘记了所发生的一切,那么请不要感到惊诧,因为人格尚未统一——只有各部分皆已齐备的时候,它才能统一。

正因为如此,儿童3岁时候的生命将重新进入一个新阶段。因为意识在这个时期出现,并开始发挥作用,儿童的心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界限,区分开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阶段。无意识阶段被忘记,成为过去。3岁前的是儿童各种功能的建立时期,3岁后是各种功能的发展时期,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一条遗忘河。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大都记不起3岁前的事情。心理分析专家一直在努力,试图唤起人们3岁前的记忆,但他们的努力落空了,没有入能想起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这是多么富有戏剧性的事情!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却对此完全缺乏记忆。

3岁之前,各种功能尚处于被创造的阶段,而3岁之后,它们即处于发展的阶段。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分界线使我们联想到了希腊神话中的那条遗忘川。我们发现,没有谁能将其记忆推回到比3岁更远的时期。所以,即使某种情境很激动人心,身历其境者也不能告诉我们有关它的任何情况,因为此时造化正在从无到有地创造我们。该潜意识的创造者,即被忘却的生活,恰似从人类记忆中被抹去了,因而我们发现,3岁时来向我们致意的儿童,是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人。把我们与他联结在一起的纽带被本性的利刃割断了。成人摧毁本性正在试图从事的工作之所以极其危险,其原因就在于此。因为我们必须记住,在生活伊始的初期,儿童是完全依附于我们的。他尚不能自我照料、自谋其生。因此,除非我们成人熟知其心理发展方式——无论是由于本性的启迪,还是由于科学的启示,否则我们就可能成为其进步的最大障碍。

儿童在3岁之后,开始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只要他感觉受到约束,就会用语言抗议,或者搞恶作剧。儿童反抗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保护自己,而是要获得自由,以便了解周围的环境,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儿童发展什么呢?儿童所争取发展的,就是前一阶段形成的各种能力。从3岁到6岁,儿童将有意识地介入周围的环境,对它们进行研究,进入一个真正具有建设性的阶段。他们身上的各种潜在能力逐渐展现出来,这些都离不开意识取得的经验,这些经验不再是玩耍或者盲目行为,必须从环境中获得。儿童那双灵巧的手开始从事人类特有的活动。如果说在第一阶段,儿童只能被动地观望世界,只能默默地打好心理基础的话,那么在第二阶段,他就能实现自己的意愿了。于是,儿童那双智慧的手忙开了,他将自己动手改造这个世界。

刚刚开始的另一种发展就是各种习得能力的完善。语言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为它的发展要持续到5岁左右才告一段落。在儿童2岁半的时候它就出现了,但要到此时它才发展成熟,因为儿童现在不仅能构造词语,而且还能使用语法正确的句子。但是,那种特别的敏感性(我们称其为语言的敏感期)仍在驱使儿童去更加准确地掌握语音,尤其是驱使他去扩大词汇量。因而,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通过作用于环境的活动来延伸意识;二是完善和丰富习得的各种能力。这说明,3至6岁是一个通过活动进行“建设性的完善工作”的阶段。

在上一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大脑依靠感觉能力感知周围环境,如今这种吸收、学习的能力还在,当然已经脱离了无意识状态,在主动经验的帮助下发挥作用,因此更加丰富了。儿童不仅感知环境,而且亲自参与其中,手的使用延伸了大脑的功能。以前,儿童只能在成人的带领下接触周围环境。现在,他们能够介入这些事物,并对它们进行鉴别。所以,这个年龄的儿童总是非常忙碌,他们不停地忙碌着,兴奋不已。此时,儿童的智力发展已经走出发生阶段,迈上了形成阶段。由于儿童对世界的强烈要求,这一阶段还将出现进一步的心理发展。人们称它为“幸福愉快的游戏时期”——人们对此已有所了解,但只是最近才开始对它进行科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