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敬业、执行
5284600000017

第17章 糊弄工作,个人埋单(2)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完成分配的任务就可以了,工作只不过是用来换取薪水的一种方式。果真如此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必将使个人的发展陷入瓶颈。

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思想的员工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状态。公司没有规定、领导没有安排的,宁可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对着电脑发呆也绝不肯主动地去想一想:我还能够做些什么工作?有没有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公司的运行流程是否有问题?如果有,该如何进行优化?不过,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对工作、流程有些想法和意见,但往往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后就会被自己给否定掉:“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实际上,当“明哲保身”的人在角落里犹犹豫豫的时候,其他人对工作却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他们却能够从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接触到更多新的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和学识,从而促进个人能力的横向、纵向发展。而抱着“但求无过”思想的人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走,停滞不前。当他人不断进步的时候,他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人了。

盛夏的一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一节特制的并且带有空调的车厢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传了出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工人的主管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激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其中一个下属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你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

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注定只会将完成工作流于形式,工作自然也不会有大的成就。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司绝不会认同一个工作长期表现平平、不求进取,工作没有亮点的员工,这样的人是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最终也将会被企业淘汰。只有敢于开拓进取,不断追求进步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味蛮干,不知巧干

曾有过这样一个比喻:老黄牛,终日吃草,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久而久之,它习惯了低头拉车,很少抬头看路。有些人正如“老黄牛”,常常陷入传统定式思维之中,自设陷阱、自设障碍,不懂得变通地、创造性地工作,就像老黄牛一样“一根筋”地坚持到底,迷迷糊糊地转不过弯来。

这种老黄牛式的员工总是费力不讨好,做工作只知一味苦干,最终的结果是荒废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汉斯是一个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5年却从来没有被加薪。这家公司又雇用了杰克,杰克只工作了1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老板仍然没有给汉斯加薪,这引起了汉斯的愤怒,他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很高兴地给你加薪。”

汉斯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他听。

老板让汉斯去跟杰克谈谈:“可能他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汉斯就去问杰克:“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杰克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头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汉斯红了脸,一言未发。

事实上正如汉斯一样,工作中的“蛮干”也是随处可见,他们挥洒汗水,埋头苦干,但是到最后还是没什么业绩成果。

敬业往往需要吃苦耐劳,但敬业更需要能干,也就是说更需要能力,需要对工作胜任的能力。而要做到如此,必须学会与时俱进。

在20世纪90年代初,电脑刚刚在我们国家兴起的时候,年轻人很快接受了这一新兴事物,并且运用到工作中。在财务计算方面,电脑有着独特的优势。有一个老会计,因循守旧,算盘打得非常好,习惯于用算盘计算,结果他没日没夜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好账目,结果却出了错,而年轻人使用电脑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账目算清了。

这个老会计的辛苦自不待言。但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老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多么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结果,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事实上,只知道蛮干的员工并不能算做是敬业的员工。

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面临着多变的环境和更高难度的挑战,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高的成效,更需要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让好的创意、好的思路一一跃出。能否选择一个好的方法,往往决定了你的工作是轻松还是辛苦,事业之路走得是远还是近,最后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

杰瑞是一个新的证券经纪人,和所有新手一样,主管给他一个电话号码簿和一部电话,让他开始工作。如果他想干好,就要尽可能地多打电话。杰瑞拥有超人的毅力,他每天会打上几百个电话,忍受不断的拒绝,然后再排除大量障碍寻找到新的客户。

很快其他经纪人被他甩在了后面,杰瑞开始受到上级的重视,最后成了管理层中的一员。但是他还要在这种广种薄收的销售环境中顽强苦干,用漫长的时间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们不妨来为杰瑞设计一个小型的经营系统,通过廉价的报纸广告和推销信向客户发送信息,这样,杰瑞就不用再拨打电话了。他只与那些看到自己发布的信息后给他打电话的人谈生意即可。这样,杰瑞的交易量提高了,就不会像从前一样忙得不可开交了。事实上,“巧干”可以让自己有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做不但不会因为偷懒而被否定,反而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干加七分的巧干才能完美。”意思是行事时要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用巧妙灵活的思路解决难题,胜于一味地蛮干。“苦”的坚韧离不开“巧”的灵活。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功,则易走入死路,若只知用巧,则难免缺乏“根基”,唯有三分苦干加上七分巧干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因此,一味地埋头苦干并不是敬业,真正的敬业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其关键不在于苦干,而在于巧干。

只出勤,不出力

有一类员工,他们每天总是准时上班下班,有时甚至还主动加班,在很多人看来,这应该算是最敬业的员工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汤姆逊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员工。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才华横溢。但是他在这家公司工作很长时间了,并且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兢兢业业的人,但是久久得不到提升。问题究竟在哪呢?用上司的话来说,汤姆逊看似勤奋,实则懈怠。

汤姆逊整日坐在办公室,但更多的时候都在考虑如何消磨时间,以及思考怎样逃过一项艰难的工作和应付上司的监督上。在工作时间,他虽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但他的心却不在此,他在想着昨晚的球赛或今天晚上下班后到哪里去玩。一旦工作推不过,不得不做时,他也是应付了事,根本不会考虑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或给公司造成怎样的损失。

虽然在几年的工作中,他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但也没做出什么成绩,公司渐渐把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才“遗忘”了。所以,他一直还在做着平凡普通的工作。

出勤不出力,这是很多员工的通病。事实上,在老板眼里,衡量员工是否敬业的标准并不仅仅取决于“出勤率”。在任何一家企业里,最受企业欢迎的永远是那些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员工。管理专家认为,老板在升职和加薪时考虑最多的,是考虑一位员工对于企业的未来有没有帮助。

所以,任何一名员工都应该常常这样问自己:“如果企业现在解雇我,对于企业来说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损失?自己的潜力、价值能不能够大到让老板在任何时候都不舍得放弃?”如果你的回答是不确定或者是否定的,那么你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在你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增加你对企业的价值。

全勤并不完全代表敬业。敬业往往需要坚守工作岗位,甚至加班加点,但敬业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敬业更需要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发现问题并探索求解的方法。

何欢是一家公司的前台,负责接待来公司的客户与回答客户的来电咨询。工作很轻松,她只要给来电咨询的人们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就行了。何欢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份稳定而又轻松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也比较重视:每天早到晚回。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决定开除她。她很不服气,觉得自己如此敬业却还会被开除,于是找到部门经理质问。

部门经理说:“客户们都反映,我们公司接电话的那个小姐态度冷淡,对业务知识不熟悉,工作态度不认真。你知道吗?因为你的原因,公司丢了多少客户?”

何欢觉得十分委屈,反驳道:“我怎么态度不认真了?我是按照公司规定的去做的啊。”

部门经理回答说:“没错,你背熟了产品介绍,可你并不理解它,遇到客户提问,你总是把他们推给销售部门。你与客户交谈时,确实使用了公司规定的礼貌用语,可你的口气中没有一点儿对客户的亲切和热心。”

由此看来,只出勤不出力的员工算不得敬业的员工,早到晚回并不是衡量敬业的唯一标准,每个员工都应该清楚这一点。

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员工确实存在出勤不出力的情形,他们从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更善于在老板面前装装样子。他们看上去忙忙碌碌,却并不是真正在用心,只是用这种忙碌的假象来欺瞒众人。他们见了责任就躲,不肯多做一点分外事。于是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再重复老样子,上班,下班……

事实上,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有所投入才能有所收获。如果在自己的岗位上出勤不出力,最终将只会收获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