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5288400000020

第20章 邮政交通(1)

第一节 邮政通讯

邮票的由来

关于邮票的起源,有一段小故事:

1840年的一天,罗兰·希尔爵士在乡间散步,看到邮递员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年轻的姑娘,那姑娘接过信只看了一下信封就又塞回给邮递员,执意不肯收下。希尔十分好奇,于是走过去问其究竟,姑娘尴尬地告诉他,这是她远方的未婚夫的来信,因她付不起昂贵的邮资,只好将信退回。

这一偶然的事件,令希尔意识到邮政制度需要改革,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今后凡寄信,须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英国政府决定采纳希尔的建议,并于1840年1月10日实施新邮政法。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收费1便士。所谓“1便士邮政”就此开始。

1840年5月6日,在罗兰·希尔的提议和促进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正式发行,5月6日开始使用。

知识小链接:中国第一套邮票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橘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之为“海关大龙”,又称“大龙邮票”。

邮政编码的由来

邮政编码是邮电部门为实现邮政现代化而采取的一项措施,源于英国。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就开始研究邮政编码,并于1959年在诺威治邮区试行,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和效仿。西德于1961正式公布4位数的邮政编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的国家。紧接着,美、英、法、澳、瑞士等国陆续在全国推行。1965年后,随着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邮政编码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故日、意、加、荷和瑞典等国也相继实行了邮政编码。至1988年初,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邮政编码制度。

邮政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代表投递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邮局投递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通信的代号。我国于1974年开始研制邮政编码,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行。

知识小链接:信封上“缄”字的来历

在往来信件中,不少人都习惯在信封的落款处写上“××缄”,这是沿袭了我国古代的用法。“缄”,原来是捆箱子的绳子。缄由“捆”引申为“封”,这和古代的公文书信有关。东汉以前公文书信多写在木板或竹筒上,并用绳子捆上,叫“札”。用绳子捆叫“缄”,解开绳子叫“开缄”,“缄”的目的是为了保守“札”中的秘密。现代人们借用“缄”字,就代表某人封的意思。

邮筒的由来

相传在1488年,由葡萄牙一位名叫迪亚士的航海家率领的船队在海上遇险,除了他本人乘坐的那只船得以幸免外,其余船只全部沉入大海,船员也下落不明。迪亚士返航前,命令部下给可能生还的同胞写了一封信,放在一只靴子里,挂在距遇险地不远的一个海岛的树枝上。一年后,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途经此地,意外地“收”到了“邮筒”里的那封信。为纪念遇难同胞,他便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教堂附近兴起了一个村镇,靴子“邮筒”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此后,利用邮筒投寄信件这一方法就被人们确定下来,并相沿至今。

知识小链接:邮戳的起源

现存世界最早的无日期邮戳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邮戳,使用时间约在1435年,这种邮戳不是用印油盖在封上,而是在封泥上压印出来的。

世界上第一枚有日期的邮戳是1661年由英国亨利·比绍普创制的。亨利·比绍普曾任邮政总局局长,由于当时英国邮政管理混乱,积压和延误邮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维护邮政信誉,查处积压邮件的渎职行为和考核邮差投递邮件的时限,比绍普设计了一个有日期的邮戳。

电报的由来

电报是一项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发明,它是由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发明的。莫尔斯原本是学绘画的,但他对电学也很感兴趣。他偶然观看了一次电磁实验,当电流流过电磁线圈时,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将旁边放置的弹簧片吸了过来。电流被切断后,磁力就消失了,弹簧片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莫尔斯由此联想到,如果使用一个电键,断断续续地接通或切断电源,弹簧片就会时吸时放。他考虑,若以弹簧片被吸的次数来表示信号,就可以制出精确的电报机。莫尔斯从此投身于电报机的研制。1835年,莫尔斯的有线电报机在实验室架设成功。为了解决远距离通信时信号衰减的问题,莫尔斯又发明了继电器。1838年,莫尔斯终于制成了实用型的单线电磁式电报机,并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知识小链接:“世界电信日”的由来

1844年电报正式用于公众通信,1850年,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在英法两国间铺设成功,从而为开辟国际电报通信创造了条件。为了使电报发挥更大的作用,欧洲几个国家先后成立了“德奥电报联盟”和“西欧电报联盟”。1865年3月,这两家电报联盟合并成“国际电报联盟”,5月17日,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俄国等20多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国际电报公约”,宣告“国际电报联盟”,即后来的“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正式成立。国际电信联盟现有188个成员国。

为了纪念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1968年国际电联决定将原“国际电报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从1969年开始确定每年的主题。

电话的由来

电话诞生于电报机试验中的一个小插曲。1873年6月2日下午,贝尔和他的助手托马斯·华生两人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联合试验他们的电报机。华生房间里电报机上的一个簧片被吸在磁铁上了,当华生拉开这块簧片时,贝尔发现他这边房间里电报机上的簧片自己颤了起来,并发出了声音。这一发现使这位善于思索的学者产生了兴趣,并有了新的构想。他想,人说话的声音是一种空气振动,如果对着一块薄铁膜片说话,会使膜片颤动,如果在膜片的后面放一块电磁铁,膜片振动会改变与电磁铁的距离,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电磁铁线圈中就会感应出相应的变化电流。这电流顺着电线传送到对方同样装置的电磁铁线圈中,就会使电磁铁的磁力线发生变化,吸动它前面的膜片,从而发出声音。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华生。华生,这位电气工程师很同意贝尔的看法,于是开始研制。

1875年6月3日终于制成了“电话机”,这种电话只能传递单音,还不能传送人的完整的话。但他们已经对获得的初步成果感到十分高兴。之后,他们又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遂于1876年2月14日向美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1876年3月7日,专利局批准了贝尔的专利权,确定了他们的发明。

知识小链接:接电话的学问

人们在接电话时,往往不等电话铃声停止,就急忙拿起话筒,久而久之,电话受话器的灵敏度就会降低,杂音会很大,从而影响电话机的使用寿命。正确的接听方式应是在电话铃响的间隔拿起话筒,以延长电话的使用寿命。

传真机的由来

1883年,在英国一所大学读书的保尔·尼勃科夫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电报能传送人的意图,电话可传送人的声音,能不能发明一种传送图像,并在远方能够留下这种图像的装置呢?

一天,课余时间,尼勃科夫看见两位同学正在做一种游戏,他们各自在桌上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纸上写一个字,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告诉对方哪一个小格是黑的、哪一个小格是白的;对方同学将全部小方格按指令处理后,纸上便出现了与另一位同学所写的相同的字。

一直在琢磨设计一种传真装置的尼勃科夫看着看着,不禁脱口而出:“太妙了!”

“任何图像都是由许多黑点子组成的,如果把要传送的图像分解成许多细小的点子,借助科学手段把这些点子变成电信号,并传送出去,而接收的地方只要把电信号再转化为点子,并把点子留在纸上,不就实现了图像的传真吗?”

尼勃科夫决定实施这一方案。

经过长期的研制,尼勃科夫做成了一台圆盘式的传输装置,并申请了专利。此后,美国的格雷、英国的考珀,也在传真装置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吸取众多科学家研制经验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于1925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

知识小链接:传真机的工作原理

传真机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即先扫描需要发送的文件并转化为一系列黑白点信息,该信息再转化为声频信号并通过传统电话线进行传送。接收方的传真机“听到”信号后,会将相应的点信息打印出来,这样,接收方就会收到一份原发送文件的复印件。

电子邮件@符号的由来

@符号在英文中含有“在”、“单价”两种意思。它的前一种意思是因其发音类似于英文at,所以常被作为“在”的代名词来使用,因此“今天晚上在家里等你”英文便条就成了“wait you@home this evening”。另外,它还有each的含义,故“@”也经常用来表示商品的单价。

真正确立@在电子邮件中地位的是美国一位计算机工程师汤林森,他赋予符号“@”新的意义。为了方便用户在网络上自由收发电邮,1971年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的BBN计算机公司的汤林森,根据上级的命令寻找一种电子信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选中了这个在人名中根本不会出现的符号“@”并取其前一种含义,可以简明地传达某人在某地的信息,于是“@”就这样进入了计算机网络。

汤林森设计的电子邮件的表现格式为“人名代码+计算机主机或公司代码+计算机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际代码”,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其中用“@”符号把用户名和计算机地址分开,使电子邮件能通过网络准确传送到收信人那里。

知识小链接:电子邮件的收发原理

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与普通邮局收发信件相似。邮件并不是从发送者的计算机直接发送到收信者的计算机,而是通过收信者的邮件服务器收到该邮件,将其存放在收件人的电子信箱内。对于拨号用户,ISP(网络服务供应商)的主机负责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工作,此主机就是上面所说的服务器。通常收件者的服务器在其主机硬盘上为每人开辟一定容量的磁盘空间作为“电子信箱”,当有新邮件到来时,就将其暂存在电子信箱中供用户查收、阅读。

蓝牙的由来

“蓝牙”一词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的说狼牙在黑夜里会发出蓝光,因此得名“蓝牙”。但权威版本的解释是说,“蓝牙”是取自丹麦一个伟大的君王Harald Bluetooth的名字,他统一了丹麦和挪威,因为他爱吃蓝梅,牙齿被染蓝,因而得此“绰号”。“蓝牙”技术出现后,需要一个极具表现力的名字来命名这项高新技术,行业组织人员在经过对欧洲历史和未来无限技术发展的讨论后,觉得用这个名字来体现和映衬蓝牙技术统一无线技术领域的前景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命名为“蓝牙”。

知识小链接:什么是蓝牙技术

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简单地说,就是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便于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接入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产品,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