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5288400000029

第29章 节日民俗(5)

禁忌数字“13”的由来

欧美一些国家,十分忌讳“13”这个数字,门牌号码、楼层以及各种编号,都不使用13这个数字。在西方人眼里,“13”是个很不吉利的数字,这源于基督教的一个传说: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吃饭,其中的第十三个门徒叫犹大。他因为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当权者,并为捉拿耶稣的人带路。结果,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圣经》上的故事广为流传,使西方人禁忌“13”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知识小链接:欧美国家的颜色禁忌

欧美许多国家平时忌讳黑色,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

土耳其人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禁用茄花色,民间一向认为茄花色是凶兆。

巴西人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忌讳棕黄色。

埃塞俄比亚人当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时穿淡黄色服装。因此,出门做客时不能穿淡黄色的衣服。

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祥之事,都用蓝衣作为标志。

泰国忌红色,认为红色是不吉利的颜色,因为写死人姓氏是用红色墨水。

埃及人的丧服是黄色的。

印度视白色为不受欢迎的颜色。

伊拉克讨厌蓝色,视蓝色为魔鬼,在日常生活中忌讳使用蓝色。

乌拉圭人忌青色,认为青色意味着黑暗的前夕。

摩洛哥人一般不穿白衣,忌白色,以白色为贫困的象征。

“正”字计票法的由来

在一般的选举中,投票表决的现场监票、唱票和计票人,通常用“正”字记票数,以此排出醒目的先后顺序。这个简便易懂的办法,是由戏院司事记“水牌账”演变而来的。

清末民初,上海的戏园俗称茶园。它的舞台为正方形,楼上叫“花楼”座位,左右偏座称“包厢”。楼下正厅为达官贵人等预先包下,他们携带娇妻艳妾来看戏,不与“下里巴人”混杂。这些人的坐席前设有八仙方桌。下等坐席是条凳长桌,看客可边品茶边看戏。那时剧院还没有门票,由“案目”(服务员)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每领满五位入座,司事(记账先生)便在大水牌(似黑板)上写出一个“正”字,并标明某案目的姓名。稍后,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到散场结账时,准确无错。

这种记“水牌账”的方法,后来随着戏院门票的实施而废弃了,但它作为一种简明、易懂和便于众人监督的记数方法,一直流行于民间,并被引入选举计票中。

知识小链接:“不记名投票”小介

“不记名投票”是一种政治选举制度。在各种选举中,“不记名投票”是一种常用的选举方式。因为它既可以发扬民主,又可以保住个人隐私,所以受到国内外选民的赞同和认可。

献哈达的由来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表达友情及敬意的传统方式,洁白的哈达是藏族人最珍贵的礼品。但关于献哈达这一礼节的起源却说法不一。

传说,黄教祖师宗喀巴时代已经在青藏高原形成了以互赠哈达表示敬意的习惯。还有一种说法,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路过西藏,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古代汉族以帛为贵,象征纯洁无瑕的友谊。后来,藏族部落认为这是一种表示友好、祝福的礼节,而且是从中原兴盛之大邦传来的礼节,所以就沿用至今。

此外,也有人认为,哈达是古代西藏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带回西藏的。当时帛上有万里长城图案和“吉祥如意”字样。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做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知识小链接:“哈达”的意义

“哈达”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特定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百年好合;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裹脚缠足的由来

据说,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但是金制的莲花太小,故正常大小的脚无法站在上面,舞女便用白绸将脚裹起来使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的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裹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但是那时的妇女,为了自己女儿的婚姻、前途和命运,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双脚进行摧残了。直到百年前,这种陋习才被废除。

知识小链接: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链?

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之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作为一种美好、高洁、珍贵、吉祥的象征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为中国百姓所接受。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莲花占有相当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故而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是无疑的。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当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

天葬的由来

人们总是觉得天葬有一种神秘色彩,其实天葬是藏族同胞最普遍采用的丧葬方式。简单地说,天葬,就是把死者的尸体送到特定的地方处理后喂秃鹰。

一个人死后被背上天葬台,把身体的全部奉献给大自然中的秃鹰才算是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

有关西藏天葬的由来,说法很多:一种说法认为西藏一年内大部分时间为冻土层,坚硬难掘且又因树木稀少难以棺葬,便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天葬形式。另一种更为可信的说法是天葬与佛教教义相吻合。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况且,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鹰,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

知识小链接:天葬的程序

人死后,天葬师首先要将死者脱掉衣裤,把死者的头部弯到膝盖处,使之蜷曲如初生婴儿状,再用白布包裹尸体,放上一条哈达,这样做的意思是:生如斯,逝如斯,使死者以新生儿的姿态进入新的轮回。星期天是不能上天葬台的,那样会被认为是很不吉利的,一般送死者上天葬台以星期一、三、五、六居多,时辰多择在清晨4~8时太阳未升起之前。一个天葬台每天约天葬1~2具尸体。

泰雅族文面的由来

文面的由来,说法很多,其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在山上有一个巨石突然崩裂开来,姐弟二人由此而生,姐姐为了繁衍人类,建议和弟弟结婚,以便传宗接代。可是弟弟认为姐弟是不能结婚的,于是拒绝了姐姐的建议。

姐姐很无奈,只好骗弟弟,她向弟弟说:“明天下午,在山下有一个女人在等你,她就是你未来的妻子。”弟弟信以为真,高兴地准备明天的赴约。第二天约定的时辰前,姐姐用黑灰涂于脸颊,这便是最原始的文面。

过了一会儿,弟弟终于来了,他认不出眼前的女人是他的姐姐,于是与她结婚生子,人类也就繁衍下来。而事实上,泰雅族人兄弟姐妹是万万不能结婚的,任何亲近的结婚都会受到祖灵严厉的惩罚,但是当时人类只有两个人,为了传宗接代,为了拯救人类,不得不姐弟结合。

知识小链接:早期泰雅族文面情形

泰雅族人大约在5~15岁左右必须完成文面礼俗,男子必须狩猎多次成功后,才可以在额头上及下巴刺青,女子则须学会织布才得刺脸纹,主要的是传承妇女纺织的责任,所以完成文面以后,才能论婚嫁,当然未曾文面的女子,就很难找到理想的配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