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趣说万事万物的起源
5288400000046

第46章 文化宗教(2)

如今研究玛雅文明的学者有很多,对玛雅文明比较公认的历史分期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为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时期,从公元317年到公元889年为古典时期,从公元889年到1697年为后古典时期,也被叫做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

前古典文明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这时,玛雅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出现的城市广场上建立了许多大型的石碑,石碑上雕刻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形象。因为在公元1~2世纪时出现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记述统治者历史的文字。此外,城市里还出现了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大型石铺广场和堤道反映了这时候的建筑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前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和埃尔米拉多尔。

古典时期文明发展的中心在危地马拉一带的蒂卡尔、帕伦克、博南帕克和科潘等地。这时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其中博南帕克壁画是世界有名的艺术宝库。

位于中美洲的玛雅古典文明中心,到9世纪时衰落了,原因却不为人知。此后,玛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合众国的尤卡坦半岛,在那里进入了后古典文明时期。玛雅的后古典文明有奇钦·伊察、乌斯马尔和玛雅潘三大中心。

公元10世纪后,势力强盛的托尔特克人后裔,从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岛,影响了奇钦·伊察。玛雅文化与托尔特克文化相互融合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已经衰落的玛雅文化重新繁荣起来,玛雅历史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后古典文明除了继承南部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外,主要是建立了许多比以前更大和更雄伟的神庙和大型金字塔,并且天文和历法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知识小链接:玛雅人的创造

玛雅文明的发展是从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经济开始的。虽然玛雅人与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师埃及人齐名,但是他们从未逾越石器时代,(他们掌握了金和铜的冶炼方法,但仅用于制作装饰品),因此,他们仅能借助于石器和骨器来雕刻重达三十吨的整块巨石,刻下极为精细的象形文字,并制作了这些既精致入微又优美动人的浅浮雕。他们历史上的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他们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情况下,收集了大量天文资料并创造了迄今为止最为简明的历书。玛雅人最先使用了“零”这个数字。他们已经可以预报日、月食并计算金星的会合周。他们的文字,至今仅有一部分可以译出,那是一种单音符号和表意符号相结合的文字。他们的“书”是用漆上一种涂料的树皮纤维制成的,可惜的是这些书到16世纪时被一个西班牙主教下令销毁,仅有三部得以保存,即德累斯顿药典、马德里药典和巴黎药典(按书的保存地命名)。人们还保存着玛雅人的两本圣经巨著,但都是16世纪的版本:《Popol Vuh》(即《创世纪》)和《Chilam Bal-am》(预言、隐言集)。

印度文明的由来

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印度文明异常丰富、玄奥而神奇,凝聚着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古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史称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古印度人民就有了生殖崇拜和瑜伽观念,在那里盛行着母神、公牛(瘤牛)、男根(林伽)、圣树、蛇神等崇拜。

大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突然衰亡了,但古印度人民创造的印度河城市文明和农耕文化的要素,尤其是生殖崇拜的文化基因并没有没落,而是在整个印度文明的深层结构之中沉淀积累,继续生长发育,逐渐升华为宇宙生命崇拜。

知识小链接:印度数学文明

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就有了数的记号。公元2世纪到12世纪之间,古印度人就学会了应用数字符号和0,并且已十分类似于现在的数字。后来,印度引进了十进制的位值制,大大地简化了数的运算,计数也更简洁了。

印度人很早就会用负数表示欠债和反方向运动,他们也接受了无理数,他们知道具有实解的二次方程有两种形式的根。他们用熟悉的配方法统一了二次方程的代数解,这种方法如今常被称为印度方法。

印度人对几何学并不精通。他们的几何学多半是凭经验,并且一般与测量相联系。和希腊人一样,把三角学当作他们天文学的工具。他们用我们熟悉的度、分、秒划分法,制作了正弦表。在天文学中,他们解平面的和球面的三角形,所以,他们的三角学不是从几何上而是从算术上描述的。

古巴比伦文明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的时候),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巴比伦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

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古巴比伦王国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较发达。

公元前689年,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公元前605年,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公元前538年,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宣告结束。

知识小链接:《汉谟拉比法典》的来历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它原置于巴比伦马都克神庙,约在公元前12世纪,被埃兰人作为战利品带到苏撒,1901年,由法国、伊朗考古队发现,现存巴黎卢佛尔博物馆。石柱上端是浮雕,沙马什(日神)端坐右边,将法典授予汉谟拉比。浮雕下面布满楔形文,共四十九栏,三千六百行,八千余字,可分为序、本文、跋三部分。序言和跋将国王描绘成神圣君主,尽情称颂他的文治武功,宣扬编法目的在于发扬公道,铲除邪恶。

印加文明的由来

印加文明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地区的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国的广大地区,形成于13世纪,15世纪末是它的鼎盛时期,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印加国,占领首都库斯科,1533年杀害印加王阿塔瓦尔帕,宣布印加国灭亡。

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国王在政治、宗教和军事上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下有贵族、祭司充任各级军政、宗教职务,组成严密的行政体系和统治机构。印加社会的基层结构是“艾柳”,相当于氏族公社。古代印加人有发达的农业,培育了玉米、马铃薯等40多种作物。印加人在深谷陡壁、气候干燥的安第斯山区修建了庞大的梯田系统和引水工程;用巨石建成雄伟的宫殿和城堡,石块之间结合紧密,以致刀片也难以插入。此外,在冶炼浇铸、纺织制陶、天文历法、外科医术、文学音乐等多个领域,印加人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印加人还创造了被称为“基普”的结绳记事法。

知识小链接:印加文明的文化

印加人文化上的成就突出表现在雄伟的巨石建筑方面。为了治理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印加人修建了两条大道,一条称“海岸大道”,一条称“高原大道”,形成贯穿南北全境总长1.8万千米的道路网。沿途设有驿站,供信使传达信息。

阿兹特克文明的由来

阿兹特克文明以墨西哥高原盆地为中心,它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阿兹特克人有比较发达的农业,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南瓜、马铃薯、棉花、龙舌兰等。阿兹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湖等湖泊发展人工灌溉系统。他们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一年为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医学方面,他们懂得利用各种草药治病,并已使用土法麻醉。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知识小链接:阿兹特克国的经济生活

阿兹特克国有比较发达的农业,其中龙舌兰是其特产,饲养火鸡、鸭、狗等禽畜。据说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的索奇米尔科(Xochimilco)有1.5万条人工渠道,至今仍存900条。手工业相当发达,有金、银、铜、宝石、皮革、纺织、羽毛、陶器等各种工艺品。首都特诺奇蒂特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城内街道、广场设置整齐,全城有10余公里长的防水长堤,并有两条石槽从陆地引淡水入城。城内有神殿、王宫、行政官署、贵族邸宅、游戏场、学校等建筑。城北的市场是国内贸易中心,据记载可以容纳6万人交易货物,比西班牙的市场还大。

第二节 人种姓氏

人种的由来

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和猿有一定的近亲关系,人和猿的共同远祖是3000~3500万年前生活于埃及法尤姆洼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由这个共同远祖分成两支:一支成为猿类,一支发展为人类。至于“人科成员”是怎样变为人的,一般认为,是由一支古猿从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等进化而来,最后演化为现代人的。这个结论,是比较了人类与猿类在生理特征、社会性特征上的异同点之后得出的。关于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的起源问题有两种理论。一种叫“单一地区起源说”,认为现代人是某一地区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这个地区过去认为是亚洲西部,近年来则改为非洲南部。另一种叫“多地区起源说”,认为亚、非、欧各洲的现代人,都是由当地的早期智人演化而来的。

知识小链接:人为什么会有黑、白、黄之分

简单地说,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即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完成的自然选择。

黑种人皮肤黑是适应非洲环境的必然结果。因为要保护皮肤内部结构免遭损害,所以需要提高黑色素含量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白种人起源于较为寒冷地区,该地区阳光斜射,光线较为微弱,紫外线也弱,当地居民体内黑色素含量低,皮肤呈浅色。

而黄种人则介于中间,是一种过渡形态。

西藏人的由来

藏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的古老民族。在西藏地区的多次考古发掘,充分说明了在2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生活,并经历了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他们就是今天藏民族的祖先。

藏民族一直坚信这样一个西藏人种起源的神话:相传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给一只由神变来的猕猴授戒律后,命它从南海赴西藏雪域高原修行。这只猕猴来到雅隆河谷的山洞中潜修慈悲菩提心,一个女魔施尽淫欲之计,引诱它说:“我们两个结合吧!”猕猴回答:“我是观音菩萨的徒弟,受命来此修行。如若与你结合,就会破了我的戒行。”女魔说:“你如果不同我结合,我就只好自尽。因为我前生注定要降为妖魔,你我成不了恩爱夫妻,日后我必定成为妖魔的妻子,并生下无数魔子魔孙。那时,雪域高原将成为魔鬼的世界,万千生灵将遭残害。所以,希望你答应我的要求。”与女魔结成夫妻会破戒,若不与女魔结合又会造成大的罪恶,内心矛盾的猕猴返回普陀山,请示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说道:“这是上天之意,是吉祥之兆。你能她结合,在雪域高原繁衍后代,是莫大的善事。作为菩萨,理当见善而勇为,速与女魔结成夫妻。”猕猴与魔女结成伴侣后,生下了6只小猴,它们性情与爱好各不相同,在果林中各自寻食生活。3年后,当猕猴前去探视子女们时发现,它们已繁衍为500只,林中果实即将枯竭,生活凄惨。老猕猴便再度返回普陀山求助于观世音菩萨,并遵圣者之命从须弥山取出天生五谷种子,撒向大地,大地不经耕作便长满各种谷物。猴子们因为得到充足的食物,尾巴慢慢地变短了,也能说话了,逐渐进化成了人,这就是雪域高原上的先民。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远古的传说竟能与达尔文的猿猴变人的进化论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