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希利尔讲世界史
5290100000013

第13章 天翻地覆——驶向近代的世界

第一回 法国路易国王的统治

现在,让我们暂时离开英国,到其他国家看一看。先到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法国去。

当英国由斯图亚特家族统治的时候,法国的国王来自路易家族。历史上有一个圣徒也叫路易,但是他和我们现在要讲的路易国王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路易家族有很多国王,而我将介绍给你们的这两位国王是第十三个,和第十四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让我们按顺序来,先来讲讲路易十三时期的法国都发生了什么。

路易十三虽然是法国的国王,但是,他却没有什么权力。这个国家里有另外一个人比他更有权势。这个人很好认,如果你看见一个穿着红色长袍戴着红帽子的教徒,那便是他了——黎塞留。

黎塞留是当时法国教会的最高管理者,也就是所谓的红衣主教。他的权力很大,大到连国王路易十三都要听他的指令。黎塞留是天主教徒,法国也是个天主教国家。但是,黎塞留却在一场战争中支持了新教徒。

又是战争,是的,又是战争。我知道你已经听了太多关于战争的事,但是,这场战争我无论如何都要告诉你。因为它与我们先前讲过的许多战争不同——它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战争。那么,天主教徒黎塞留为什么要站在新教徒那一边呢?原来,他和新教徒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奥地利。

这件事情不难理解。就像你正和一个人打架,这时候,有个你们两个人都讨厌的人过来要打你们,那么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和你的对手一起把这个讨厌的人赶跑。所以,尽管黎塞留并不喜欢新教徒,但是为了打败奥地利,他决定先与新教徒合作。黎塞留又为什么一定要打败奥地利呢?虽然奥地利也是天主教国家,但是黎塞留认为,只有法国才是天主教国家的真正统治者,所以,他一定要让奥地利服从自己的管辖。

当时参与这场战争的国家很多,而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出到底是新教还是天主教占统治地位。在当时,北欧有个国家叫瑞典——我们从来没有提到过这个国家——也参加了这场战争。

这时的瑞典国王名叫古斯塔夫·阿道夫。由于瑞典的气候十分寒冷,因此他被称为“雪王”。阿道夫骁勇善战,人们十分崇敬他,因此又称他为“北方雄狮”。阿道夫是当时参战的欧洲统治者中最优秀、最正义的国王。

英勇善战的阿道夫亲自率领军队南下,直抵当时的战争中心德国,全心全意地帮助新教徒作战。阿道夫不像其他多数参战的统治者那样,只想利用这场战争为自己谋取利益,他是为了自己心中所坚信的正义而战。由于阿道夫英勇善战,瑞典的军队最终也获得了胜利,然而不幸的是,这位正真的国王却在一场战役中英勇牺牲。

新教徒与天主教一共打了三十年战,最终,新教徒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这个结果让战争双方缔结了一个标志着战争结束的和约——《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这个和约承认了新教的合法地位,并且它规定每个国家的国王都有权利自己决定国家的官方宗教是新教还是天主教。

路易十三和黎塞留下台之后,性格强势的路易十四登上了法国的王位。他即位以后,执政手段非常强硬。他不愿意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任人摆布。路易十四觉得国王必须把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他声称自己就是国家,就是法国最高权力的代表。

所以,当英国人把权力交给议会的时候,法国的路易十四一个人拥有着至高无尚的权力。路易十四当了很久的国王,他一共在位70年。这个数字让他成为法国在位时间最久的国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骄傲的孔雀。它总是昂着头,挺着胸,踱着步子,仿佛自己是世界上最高贵的生物。路易十四就跟骄傲的孔雀一样,喜欢炫耀。那时候,法国人总是能看见他们的国王手握权杖,走起路来昂首阔步,趾高气昂,好像戏剧里面的人物一样。路易十四还经常戴着散发出浓烈香气假发,穿着紧身衣,脚上蹬着红色高跟鞋到处检阅游行。

我们总说,爱炫耀的人显得很愚蠢,路易十四的这些举动,让他看起来像个小丑一样蠢极了。可是,在当时没有哪个人敢说他们的国王是个傻瓜,因为正是这个骄傲爱炫耀的国王,带着法国与其他国家不断作战,最终让法国代替西班牙和英国,成为当时的欧洲霸主。

国王总是要有一座豪华的宫殿,路易十四为自己在凡尔赛修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据说,这座宫殿的礼堂由大理石砌成,宫殿的墙上画满精美绝伦的画。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同时欣赏自己的身姿,路易十四在他的宫殿里悬挂了许多面大镜子。

凡尔赛宫极尽奢华,就连宫殿的周围都美轮美奂。那围绕着凡尔赛宫的大型花园里设置了许多喷泉。可别小看这些喷泉,里面的水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到凡尔赛来,喷几分钟就要花掉几万美元。这些喷泉每天按时喷洒。每当此时,阳光透过重重水雾,将整个凡尔赛宫照得晶亮。如果你对这些喷泉感兴趣,可以到那里去看看,凡尔赛宫的喷泉现在还在按时喷水,如果你看见了,相信一定会被它们吸引。

路易十四是一个善于给自己找乐子的人。他喜好笼络人才,只要有人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无论绘画还是歌唱,哪怕仅仅是因为他长得十分漂亮,路易十四就会把他邀请到宫殿里。他们以路易十四的侍臣为命,呆在凡尔赛宫供国王差遣。这些侍臣们由路易十四供养,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侍臣的日子过得舒心,惬意,相比之下,百姓的日子过得可就痛苦得多。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还得上交大量税金为路易十四和侍臣们的玩乐买单,否则路易十四哪有钱来举办各式各样的聚会,显摆自己的荣耀。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会有反抗,我们几乎可以预见到法国人民最后一定会抗争。

【藏宝箱里的日记】—— 凡尔赛宫

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来到了财政大臣富盖的沃子爵城堡里。路易十四没有想到,沃子爵城堡竟然如此宏伟,国王所有的行宫没有一座能与它相比。路易十四因此十分生气。他认为,富盖一定贪污了许多钱才能修建出如此豪华的城堡,于是,他把富盖投进了监狱。与此同时,路易十四也决定为自己修建新的行宫。经过一番考察,路易十四决定,把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改建为新行宫,于是,他请来了设计沃子爵城堡的设计师勒诺特和当时的著名建筑师勒沃为为他工作。

同时,为了保证在建设凡尔赛宫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材料,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不许在新建筑上使用石料。1667年,勒诺特设计凡尔赛花园及喷泉,并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1674年,建筑师孟莎接过了勒诺的工作,增建了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

直到1710年,凡尔赛宫才完全建完。在当时,它是欧洲最大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吸引了众多欧洲贵族来这里参加聚会。

第二回 爱当学徒的王子

每个美国孩子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谁是美国国父?我想孩子们会争着回答:乔治·华盛顿。如果你问俄国孩子谁是俄国国父,他们会告诉你:“彼得大帝。”

如果我要你在地图上把美国的国土涂成红色,或许你得用掉半根蜡笔,因为美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但是,你非得用一整根蜡笔,才能把俄国的国土涂满红色。因为俄国的领土差不多有两个美国那么大。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彼得,生活在1700年之前。那时,俄国虽然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并没有多少人了解它。为什么呢?我这么跟你说吧,如果你家附近有一所大房子,但是那里被高高的篱笆墙围住,而且房子每天都房门紧闭。房子的主人也极少出门,他不参加聚会,从不邀请邻居到家里去做客,那么虽然他的房子是整个街区里最大的,但是你除了这一点,却一点儿也不了解房子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当时的俄国就是这样,那里的人们生活得相对封闭,与其他欧洲国家很少交往,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它。

在公元十三世纪时,俄国曾是成吉思汗的管辖之地。你还记得成吉思汗吗?我们在讲到中国时曾经提到过这个伟大的统治者。那时,俄罗斯人学到了许多东方人的习惯。所以,你见到当时的俄国人,一定会觉得很奇怪。这个信奉基督教的民族,虽然是斯拉夫语系的成员,但是他们却跟中国人一样,男人留长胡子、穿长袍;而且,他们竟然跟中国人一样使用算盘算数。这些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都跟东方人一样,如果他们不是长着一张欧洲人的脸,你一定会误以为他们是东方人。

当时的俄国比其他欧洲国家都要落后。尽管那时其他西欧国家已经不再实行农奴制,俄国也已经废除了农奴制,但是俄国的贵族却仍然在使用农奴。俄国,就像一座巨大却破败的房子,虽然看起来很宏伟,但却并不结实,它急需修缮。

在公元1672年,俄国有位名叫彼得的小王子出生了。作为一名王子,有一件事情让彼得觉羞耻——他怕水,即便是站在水边,他都吓得直冒冷汗。如果你害怕一件东西时会怎么做呢?离它远远地,再也不靠近它,还是想办法战胜它?彼得选择了克服自己的恐惧。他可是个王子,是个男子汉,不能害怕任何东西。于是,彼得逼着自己接近水,每天都到水边去玩各种与水有关的游戏。彼得依靠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他终于不再怕水,甚至还喜欢上了游泳和划船。

在听了这么多伟大君主的故事之后,我想你一定也猜到了,彼得一定是个雄心勃勃的人,拥有伟大的理想和抱负。的确如此,理想是成就一个伟大君王的必要条件,彼得当然也不例外。他看着面积辽阔,但是并不富强的俄国,很想让它变得强大起来。但是,要怎样做呢?

当时的俄国人与外界交流很少,自闭愚昧,因此要想转变俄国的面貌,就得先学习西欧先进的技术。但是,彼得发现整个俄国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当他的老师,于是,他毅然决定到国外去学习。

此时的彼得,就像童话故事里寻访仙人学习魔法的学徒一样,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当然他学习的是先进的文明。

彼得的第一站是荷兰,没错,就是那个曾经盛产海盗的国家。彼得要来这里学习荷兰人的造船技术。在这里,彼得同其他学生一起,亲手制造了一只三桅战舰;然后,他去了英国,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当了一段时间的船长;接着,他到普鲁士学射击。彼得花了16个月,走游遍了西欧的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出席了国会的会议,参加了王宫的化装舞会。在这期间,彼得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是王子。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工人,饿了自己做饭,衣服破了自己补,成了一个自力更生的王子。

很快,彼得就掌握了先进的造船技术,还学会了打铁、修鞋,甚至拔牙等工艺。最后,彼得带着丰富的知识回到了祖国,开始改造俄国的面貌。

彼得想,俄国必须要在军事上强大起来,因此他开始在俄国推行义务兵役制,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然后,彼得想和其他欧洲强国一样,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支属于彼得自己的舰队。

拥有自己的舰队,这是个多好的想法啊!可是,彼得看着俄国地图,深深皱起了眉头——俄国位于内陆地区,没有港口。彼得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他必须要找到一个临水的地方,建立一个属于俄国自己的港口。最终,彼得的目光落在了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瑞典。那里有长长的海岸线,又和俄罗斯接壤。当然,瑞典人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土地白白送给彼得,一场战争又是免不了啦。但是彼得根本不担心,因为当时瑞典的统治者查理十二只是个少年。

彼得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战胜年轻的查理十二。不过彼得似乎忘记了这个男孩的绰号——“北方狂人”。查理十二可不是平庸的男孩,他一点也不比彼得逊色。查理十二同样少有为,天赋极高。听说他四岁时已经学会了骑马、射箭,少年时期就已经精通兵法,懂得如何行军打仗。跟他打过仗的国家,几乎都吃了败战,当时人们甚至将查理十二与亚历山大相比,认为他们一样勇猛。

所以,骄傲的彼得被查理十二打败了,他从未想过自己竟然会败给一个男孩。彼得吃了败仗以后,回到国内仔细思考,认真练兵。最后,他终于打败了查理,攻破了查理不败的神话,得到了他想要的海滨。接下来,他踏上实现梦想的道路,组建了一支筹备多年的舰队。

彼得就像是父亲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自己的舰队。为了能挨着自己的舰队,方便看到舰队的操练情况,所以,尽管现在的都城莫斯科的环境还不错,但彼得仍然决定要把俄国的都城迁到离舰队近一些的地方。经过仔细挑选,彼得最终将都城选在了一片沼泽地上。当然,沼泽地上不能建城市,于是彼得便找来30多万工人,将这个地方填平,并在上面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个地方就是圣彼得堡。圣彼得,这个名字对你来说一定不陌生。圣徒彼得也叫“圣彼得”,没错,这个城市正是为了纪念圣彼得而取了这个名字。当然,你也可以说,彼得大帝是用自己的名字来给城市命名。

从彼得大帝开始,直到近代都城迁回莫斯科之前,圣彼得堡一直都是俄国的首都。只不过它的名字一改再改,它曾经叫过圣彼得堡,然后叫彼得格勒,接下来叫列宁格勒,最后又改回圣彼得堡。这么多名字,可别记乱了。

迁都以后,彼得开始着手治理国家,在这一阶段,他除了重视发展经济,创办了许多工厂之外,还非常注重教育,开设了许多学校。同时他还进一步完善了俄国的法律,建立了许多医院。彼得在这一时期做了许多对俄国人民十分有益的事情。

在所有这些治理手段中,彼得还下达了一个强制性命令,让俄国人剪掉长胡子。300多年以前,长胡子曾经是俄国人最自豪的东西。许多俄国人认为,胡子是“上帝赐予的饰物”,身体的灵魂全部凝聚在胡须之上,所以,当时的俄国人把刮胡子视为异端。但是,彼得却认为这些胡子代表了俄罗斯的守旧和落后。贵族们不明白彼得为什么这么做,因此吓得号啕大哭,直呼“成何体统”,但彼得根本不予理会,反而下令全体男性居民必须剪掉胡子,不剪就得交重税。

虽然俄国人是胡子剪掉了,但有些人却把剪下的胡子保存下来,准备死时一起葬在棺材里,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在升天堂后体面地见上帝。

彼得思想先进,对婚姻的态度也很开明,没有所谓的门当户对的观念。他爱上了一个名叫凯瑟琳的穷苦农家女孩,并且准备娶她为妻。但是,彼得的爱情遭到了许许多多人的反对,他们觉得彼得的行为太荒唐。但是,这些阻力并没有让彼得退缩,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与凯瑟琳结了婚,并且坚定地册封她为王后。

这位让彼得大帝如此钟爱的凯瑟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性格温婉,聪慧异常,是彼得的好帮手。她与彼得结婚后,帮助彼得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夫妻二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彼得去世后,凯瑟琳继承了丈夫的遗志,登上俄国的政治舞台,同样为这个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彼得的改革政策使俄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俄国真的变成了一个强大的欧洲国家。1721年10月,俄国枢密院尊称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

【藏宝箱里的日记】—— 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涅瓦河纵横的水道把这里分隔成了40多座小岛,于是,人们修建了400多座桥梁来连接这些小岛。所以,圣彼得堡有了“桥城”的美誉。

今天,这里仍可见俄罗帝国时期留下的古典建筑,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宫与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圣伊萨克大教堂、驷马桥等等

圣彼得堡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景观——白夜。圣彼得堡地处北纬60度,每当仲夏时节,日光仿佛特别偏爱这里,于是这里便得到了20个小时的日照时间。每到此时,夕阳似乎才刚刚落下,旭日便在东方升起。而这之间的间隙,人们不需要点灯就可以读书看报。黑夜仿佛永远不会降临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

第三回 “不务正业的”国王

彼得大帝是个了不起的君主,幅员辽阔的俄国在他的手中变得强大。当时,欧洲还有一位了不起的人,他与彼得大帝一样,让自己的国家由一个弱国变成了强国,但是,他的国家领土要比俄国小多了。这个人叫腓特烈,他的国家名叫普鲁士。

普鲁士的王子名叫弗里茨,他就是腓特烈。腓特烈长着一头卷曲的头发。他的父亲是普鲁士的第二任国王。腓特烈的父亲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收集”巨人。只要他听说哪里有个子特别高的人,他就用尽各种办法把这个人给弄到手。他用这些巨人组成了一支军队,还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军队而感到骄傲。

老国王的脾气非常古怪、暴躁。他对自己的孩子也缺乏耐心。老国王一心想让腓特烈变成一个英勇的战士,因此对他的要求严苛异常。但是,腓特烈却非常热爱音乐和写作。老国王因此责骂腓特烈不顾正业,只懂得唱歌,写诗这些没用的东西,却从来不去加强自己骑马、射箭、带兵打仗的能力。

脾气暴躁的老国王并不是和蔼的父亲。只要儿子一犯错,他就很生气地拿起藤条抽打他,有一次,他竟顺手抓起碟子向着毫无防备的腓特烈丢去。有时,为了惩罚腓特烈,老国王还会把他关进屋子里,只给他面包和水。

终于有一天,腓特烈再也无法忍受父亲的严厉管制,他离家出走,逃出了宫殿。可怜的腓特烈还是被父亲抓了回来。他的行为惹恼了父亲。父亲一气之下竟然要处死自己的儿子。幸运的是,周围的人连连求情,父亲才罢休,否则普鲁士会失去一位英勇的国王,普鲁士的历史或许就会因此改写。

人们以为,这位喜欢诗歌写作的王子长大后应该不会成为战士,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长大后的腓特烈真的长成了一个英勇的战士。他仍然热爱诗歌,仍然喜欢音乐,但他有了更远大的志向,他要让普鲁士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要想让国家强大,大多数国王的会选择向外扩张,腓特烈也不例外,那么,他的目标是谁呢?

在腓特烈登上普鲁士王位的同时,他的邻国奥地利正由一位名叫玛丽亚·特雷西亚的女国王统治。虽然我们知道女人统治国家并不一定会比男人差,但在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女国王的能力。许多人都觉得一个由女人统治的国家肯定很容易被征服,腓特烈就是其中一员。为了扩充自己的地盘,腓特烈像当时的许多国家一样,对奥地利发动了战争。

其实腓特烈这么做违背了他父亲的意志。因为腓特烈的父亲在位时,曾经与奥地利女王有过一个约定:普鲁士不会攻击奥地利。而此时,一心想要成就霸业的腓特烈早已将这些陈年的约定抛到了九霄云外,他的大手一挥,普鲁士的军队便向着奥地利直扑而来。

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战争开始后不久,其他欧洲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加入了这场战争。他们有的支持腓特烈,有的帮助奥地利女王抗击着腓特烈。最终,奥地利无力抵挡腓特烈的进攻,腓特烈成功扩大了自己的版图。

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也是个女中豪杰。尽管她的国家在战争中失败,但女王并没有放弃,她准备重整旗鼓,把奥地利从腓特烈的手中夺回来。于是,她秘密地操练军队,暗地里联络了一些国家形成联盟。

然而,特蕾西的运气不太好,她的敌人并不是一般的国王,腓特烈太强大。在特蕾西女王有所行动之前,腓特烈就已经探听到了她的行动。为了使玛利亚·特蕾西亚彻底死心,腓特烈又向奥地利发动了一场战争,这就是欧洲史上著名的“七年战争”。这场战争时间拉得很长,最后完全将奥地利的政治和经济拖垮。腓特烈牢牢地控制了奥地利,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将普鲁士变成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七年之战进行的同时,遥远的美洲殖民地上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打了起来,成为七年之战的“分战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英国人在七年之战中支持菲特烈,而法国和其他国家支持奥地利,所以他们在美洲也打了起来。最终,支持腓特烈的英国人取得了胜利。如果我说,英国人的这场胜利对现在的美国人而言,有重大的意义,你一定会觉得我糊涂了,英国人的胜利跟美国有什么关系,那时候美国还没有建立呢。

我并没有糊涂,因为英国人的胜利,决定了英语成为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语言。如果当时要是法国取得胜利,那么,今天的美国人就说的是法语,而不是英语。

既然我们提到了语言,那么我再告诉你一个关于腓特烈大帝的语言习惯。腓特烈是普鲁士人,他本应说德语。可是腓特烈却认为德语不好听,只有那些粗鄙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才说德语,所以,除非跟仆人或是不懂法语的人说话时,腓特烈才用德语,其他时候,无论写字还是说话,腓特烈用的都是法语。

虽然腓特烈为了从别的国家得到好处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但是他对自己的子民却十分宽厚。他为国家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子民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为了使他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算让他与全世界为敌,他也在所不惜。。

腓特烈究竟有多爱护自己的子民呢?或许从下面的这个故事里你能有所了解。在腓特烈的宫殿附近有个磨坊。因为这个磨坊实在太旧又破,腓特烈每天看着它觉得非常心烦,因为它与自己的华丽宫殿放在一起实在不谐调,影响了宫殿周围的风景。但是直到现在,这个破旧的磨坊却仍然矗立在腓特烈的宫殿附近。

原来,当除腓特烈大帝想花高价买下磨坊,然后把它拆掉。但是,无论他出多高的价钱,磨坊主也不肯将磨坊卖给他。要是其他国王,或许早就命令士兵把磨坊拆掉。但是,腓特烈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觉得无论谁都有权利保留自己的财物,别人无权干涉,即便是国王。所以,直到今天,你还能看到这个磨坊。

【藏宝箱里的日记】——七年之战

玛丽娅·特蕾亚的名字又被翻译成“玛丽亚”,姓氏又译作“特里萨”、“特雷萨”、“特蕾萨”、“特雷西亚”、“特蕾莎”、“泰勒莎”、“杜丽莎”、“特瑞莎”。

在七年之战中,特蕾亚女王与法国、俄罗斯结成了同盟。当时,普鲁士曾一度陷入苦战。腓特烈腓的三个元帅都在战争中战死。腓特烈也曾经绝望过,他甚至将毒药带在身边。但是,腓特烈最终却死里逃生。原来,特蕾亚女王的同盟,俄国的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病逝。俄国的新皇帝与腓特烈结成了同盟!就这样,腓特烈终于在苦战中等来了希望。而长期的战争使奥地利国内的财政状况恶化,特蕾亚女王不得不停止战争。最终,普鲁士成为了奥地利的一大威胁。

第四回 新大陆的暴风雨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新大陆,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先来讲讲美国的国王。美国也曾经有国王,他与美国国父的名字一样,也叫乔治。不过,他是个德国人,后来当了英国的国王。这跟美国又有什么关系呢?别急,听我慢慢告诉你。

英国的斯图亚特家族在1600年到1700年间一直是英国的统治者,然而到了1700左右,英国再找不到斯图亚特家的后裔。国家不能没有主人,英国必须找个人来做国王。于是,他们便千里迢迢从德国找到了一个皇室的远亲来统治英国。

这个新的英国国王叫做乔治,英国人称他为“乔治一世”。想想看,乔治是个德国人,他一点都不了解英国,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说。这样的人要怎么管理英国呢?他的儿子乔治二世也一样,对英国毫无贡献。

不过,老乔治的孙子乔治三世可不一样。乔治三世在英国出生,又在这里长大。自小受英国文化的熏陶的他,俨然成了土生土长的英国人。美国人要记住这位英国的乔治三世,因为美国就是在他统治英国的时候成立的。

当时,英国在美洲有许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也称作居留地。詹姆斯敦和普利茅斯是那里最早两块殖民地。后来,随着来到新大陆的人越来越多,美洲大西洋沿岸殖民地范围也越来越大。当时,居住在那里的大都是英国人。除了英国人外,还有德国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在这里居住。另外,由于殖民者从非洲贩卖人口,把黑人运送到美洲当奴隶来使唤,所以美洲有了不少黑人。

回过头来,我们要说一说英国对美洲的统治情况。

大西洋沿岸的这些人都由英国国王统治,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在开头说美国曾经有个国王了吗?既然美洲的英国人到英国国王的统治,那么,英国的国王便要这些人交税给他。这其实是个过分的要求。通常来说,一个国家的税款要用在修建基础设施建设上,例如修建道路、桥梁、房屋,或者用来建设学校。可是,美洲人所交的税款都被进了英国国王自己的腰包。生活在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殖民者总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辛苦钱被别人白白拿走。不仅如此,这些远离故土,身在美洲的的人非常不满,他们辛辛苦苦地劳动,如期交税,就连选举权和投票权都没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接受英王的统治呢?为什么要给英王交税呢?

于是,他们找了一个人出面到英国去和国王乔治三世谈判。人们选出来谈判的人叫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就是你在100元面额的美元上见到的那个富林克林。或许你小时候已经听过很多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但是我愿意再给你们讲一次这个人,因为他对美国人而言,意义非凡。

富兰克林是一个蜡烛工人的儿子,身世贫苦。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却使他做出了很多伟大的成就,成为美国人最尊敬的人。富兰克林是个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外交家。他还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当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称谓出现在同一个人的名字后面,我们便能知道,富兰克林的一生有多丰富。富兰克林曾经创办了美国第一份报纸,发明了新式火炉、油灯等,在暴风雨中放风筝捕捉闪电。在美国人心中,甚至世界人民心里,他都是一位伟大的智者。

富兰克林与英国国王谈判时,希望能与国王在美洲人民缴纳税金一事上达成一项公平公正的协议。但是,富兰克林没有完成这项任务,乔治三世坚定地拒绝了他。谈判破裂。既然和平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美洲人民决定用武力反抗。那么,谁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呢?

这个人一定要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他必须诚实勇敢,有领导能力。于是,一个人走进了大家视野。他就是后来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曾经是测量土地的土地测量员。在他16岁的时候,由于他聪明能干,受到雇主的赏识,被派去给勋爵的农场测量。后来,华盛顿参军,参加了在法国和印度之间的“七年战争”,期间他表现英勇出色。不久,华盛顿就成为了殖民军军官。作为一名出色的战士和军队的领导者,乔治·华盛顿表现出超乎常人的作战能力。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乔治·华盛顿被选为美军的统帅,指挥军队对抗英国。

本来,美洲人的英国殖民者只是想和在本土的英国人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后来他们发现,除非摆脱英国国王的统治,独立建国,否则他们的愿望根本不可能实现。

美洲人一再商量,最后让一个叫托马斯·杰斐逊的人起草了一份名叫《独立宣言》的文件。在这份文件里,殖民地人民宣布独立,不再服从英国的统治。当时,有56个人作为美洲人民的代表,在这份宣言上签了名。

这简直就是一场生命的的赌博。如果美洲在战争中失败了,那么这56个人就会被当作叛国者,死在英国国王的铡刀下。但是,就与所有追求自由的人们一样,他们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地在宣言上签了字。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776年7月4日。

当然,乔治三世不可能让美洲这样容易地就独立,他派了军队来到了美洲。

双方实力悬殊。英国的军队都是正规军,又有充足的弹药和粮草储备,但华盛顿的兵力很少,粮食备品十分短缺,军费也少得可怜,作战时连子弹枪药都不够。有一年冬天,华盛顿的士兵只有胡萝卜可吃,他们的衣物也很少,几乎就被冻死。虽然华盛顿一直在鼓舞士兵的斗志,可要是没有援助,这支队伍迟早会失败。看来,是时候去请救兵了。

于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再次被委以重任,前往海外寻求帮助。这次他去了法国。

富兰克林选择法国,是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法国与英国一向不和。还记得那场与普奥七年战争时,发生的美洲之战吗?英国与法国在美洲开战,法国战败,并因此失去了在美洲的殖民地——加拿大。法国人一直记着这笔帐。不过,在富兰克人找到法国人时,乔治·华盛顿在战场上的形势不被看好。法国人考虑了很久,认为如果帮错的人,结果又一次被英国打败那可就糟了。所以,法国人并没有立刻答应富兰克林的要求。不过,后来法国人改变了主意,因为1777年,华盛顿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法国国王一见,觉得华盛顿似乎有胜利的希望,就同意给华盛顿提供一些援助物资。同时,法国还派出贵族拉法叶协助华盛顿。

法国出手帮助美洲人以后,英国人觉得局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于是他们就开始考虑和美洲人议和,承诺给美洲的殖民者和英国人一样的权利。但是,太晚了,美洲殖民者人现在想要的是独立,英国国王所谓的权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自由的渴望。由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最终只能以战争来解决问题。

在萨拉托加吃了大败战后,英国政府派来了康华利勋爵去同美洲的格林将军作战。本来康华利勋爵想速战速决,但是格林将军却带着自己的队伍跟他打起了“游击”。终于,康华利勋爵被耗得筋疲力尽,士气衰退。最后,康华利的部队,在约克镇被格林将军所带的队伍和法国援军包围了。自知抵挡不过的康华利部队只好投降。这下,乔治三世只能提出议和。1783年,战争开始后的第八年,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战争正式结束。终于,美洲摆脱了英国的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美国。这场战争就是“美国独立革命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至今,他在美国人民心中都拥有很高的地位。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国旗上有13条横条纹,你知道这些条纹代表什么吗?这13条横纹代表美国建立之前的13个殖民。最初,美国就是由它们组成的。我们都知道,13在西方人眼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但是,建国之后的美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旗上的“13”条横纹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幸。

【藏宝箱里的日记】—— 美国国旗

美国国旗被称为星条旗。旗上有13道条纹,七红六白,并在旗帜蓝色的一角分别用一颗白色的星来代表一个州。由于每增加一个州,就会在国旗左上角上增加一颗星星,因此今天美国国旗上共有50颗星,代表了50个州。但最开始,美国的国旗并不是这样。

美国第一面非正式的国旗,是在1776年1月1日,查理斯敦的普罗斯佩克特丘陵升起的。当时,这面旗上也有13条红白横条,代表着北美最初的13个殖民地。另外,在旗杆一侧,还画有英联旗。有人把这面旗称为大陆彩色旗。

第五回 不再沉默的拉丁美洲

直到现在,墨西哥、南美海岸和加勒比群岛的沙滩,还是很多人向往的度假胜地。不过,这些地方可不只有美丽的景色而已。它们还有很多值得当地人骄傲的地方。比如墨西哥就有北美创办的第一所大学,南美也有像西蒙·玻利瓦尔这样著名的英雄人物,他在南美的地位与华盛顿在美国的地位一样。

北美的墨西哥与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群岛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过,因为相隔距离遥远,美国人对这些地方并不了解,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些地方的样子。所以如果你掌握关于这里的知识,你所懂的东西就会比其他人多许多。故事的开始,还是先让我们回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

哥伦布代表西班牙到达美洲之后,加勒比海的大部分土地就逐渐被西班牙征服,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墨西哥也未能幸免。西班牙人夺去印第安人的土地,美洲当地的资源也被西班牙人掠夺一空,比如金矿银矿。更过分的是,西班牙殖民者还让土著人在金矿和银矿上做工,然而开采出的矿产非但不给印第安人,反而运回西班牙,满足西班牙王室的花销。

西班牙的富裕让其他欧洲国家眼红不已。逐渐,欧洲其他国家也到美洲拓展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美洲就像一块巨大的蛋糕,被欧洲国家分食。

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北美洲东部的土地也被英国和法国瓜分;中美洲、南美洲沿岸的一些岛屿和陆地也到了英国、法国、荷兰和丹麦的手里。虽然,西班牙的殖民地在缩小,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掠夺财富。

现在你到南美洲的话会发现,那里的大多数居民讲西班牙语。西班牙语不仅在南美洲拥有众多使用者,它甚至已经成为整个拉丁美洲的通用语言。南美当地人也像西班牙那样信仰罗马天主教。这是因为西班牙统治美洲的时间很长,西班牙的语言与风俗便渐渐地渗透了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

当年,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多为男性,他们大多数是水手或和士兵。这些远离家乡的男人有一些娶了印第安女子为妻。经过几代的繁衍,美洲常住居民中的大部分人便是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混血后代。这些人被称为“麦士蒂索人”,相对的,纯欧洲血统人为“克利奥尔人”。当然,这里也有殖民者从非洲购买的黑人奴隶。他们也与麦士蒂索人和克利奥尔人结婚,生下了混血儿。就这样,整个拉丁美洲人的肤色各异。

由于受到殖民者的盘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殖民地的人都觉得自己受到了压榨,无法再生存下去。克利奥尔人、美洲印第安人和麦士蒂索人都认为,他们应该有权利管理当地居民,并占有当地财富。就连奴隶们也忍无可忍,他们渴望自由。

一时之间,中南美洲和加勒比的所有殖民地都在准备反抗。整南美洲就像一个火药桶,一旦有人来点着引线,就会炸开。而就在这时,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让拉丁美洲深受鼓舞。于是,引线被点着,拉丁美洲炸开了。

第一个举起抗争旗帜的是岛国海地——法国的殖民地。1789年,法国暴发了一次大革命。这场革命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海地当地富有的克利奥尔人把这些口号理解为:他们应该和生活在法国的法国人那样,拥有同样的权利;而海地土著人及那些混血者认为,他们和当地富有的克里奥尔人享有同等地位;奴隶们则认为是时候该获得自由了。

于是,海地北部的奴隶起义了。这次起义的领袖是杜桑·卢维图尔。杜桑是奴隶出身,但他满腹才学,深受被压迫者的爱戴,是当地有名望的人。杜桑了解法国革命自由平等的理念,并向无知的民众传达了自由的理念,鼓舞他们不要甘于做奴隶。

杜桑·卢维图尔和伙伴们并肩作战,终于成功迫使法国政府废除了海地的奴隶制度。除此之外,他还为海地人民争取到了参与管理海地事务的权利。在他管理下的海地,黑人和白人共同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家园,海地开始慢慢复苏。不过,法国的拿破仑并不喜欢这个杜桑。或许是因为拿破仑嫉妒杜桑,也许是拿破仑想要重新收回海地的殖民权,不管他的想法如何,他最终向海地派出了军队。

狡猾的法军将领并没有在战场上与杜桑对决,而是运用了险恶的阴谋来对付杜桑。一天,法军将领假意邀请杜桑参加宴会,等杜桑一到,就将他抓了起来,然后把他关进了大洋彼岸的法国监狱。一年后,杜桑死在了那里。

杜桑死后,让·雅克·德萨林接替了他的领导位置,继续领导海地人民与法国战斗。经过无数次艰苦的斗争,海地终于获得了独立。不过,独立后的海地并没有迎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安定,因为独立之后的海地爆发了激烈的内部斗争,很多年都没有恢复平静。

现在让我们看看西班牙殖民地上人民。

跟海地人民一样,西班牙殖民地上的人们同样过着不快乐的生活。他们所有人都被西班牙的高额税金压得喘不过气来。另外,克利奥尔对于西班牙国王派来的那些人拥有各种权利而感到不满。同是西班牙人,为什么国王派来的人在这里拥有各种权利,但自己却没有?为此他们满腹牢骚;麦士蒂索人的怨言也一点儿不少;印第安人也痛恨杀死自己同胞的西班牙凶手,他们无法忘记,正是这些凶手夺走了他们的家园,奴役他们。

同样,受到美洲和法国的革命的鼓舞,西班牙殖民地的人民举起了反抗的旗帜。最先反抗西班牙的起义国家是秘鲁。一个叫做图帕克·阿马鲁的印加国王后代领导了这次起义。不过,秘鲁的起义军没有海地军顺利,图帕克·阿马鲁的军队全军覆没。但是,这场失败的起义并没有让人民反抗西班牙的决心削弱。

1800年,这在拉丁美洲的历史书上值得用黑体字标出。这一年,法国的拿破仑在欧洲打败了西班牙。或许你会认为这件事情跟拉丁美洲的人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但是拉丁美洲的人民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既然西班牙国王已经失败了,那么西班牙就没有资格统治拉丁美洲,拿破仑更没有权利统治他们。这是独立的最佳机会。但是,拿破仑不会同意拉丁美洲的人这么做。于是,这片土地上从未熄灭的战火,燃烧得更加猛烈。

最初,阿根廷在著名的领导者圣马丁的带领下取得了胜利。接下来,他有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他要领导一支队伍,由阿根廷开始进入智利、秘鲁,他为解放这些国家,让他们取得独立。如果你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国家的位置,了解了他们的地形的话你会发现,圣马丁的计划不但宏大,而且很危险。

接下来我们要来讲讲拉丁美洲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是西蒙·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的一个克里奥尔人家庭。这是一个富裕的家族,玻利瓦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本来他可以过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很不幸,在玻利瓦尔3岁时,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是孩子,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于是他们被不同的人家收养。

玻利瓦尔被一个叔叔收养。这位叔叔对小玻利瓦尔很冷漠,于是玻利瓦尔常常会想起远在异乡的哥哥姐姐。不过,冷漠的叔叔给玻利瓦尔请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家庭教师——西蒙·罗德里格斯。

也许是罗德里格斯和玻利瓦尔的名字相同,都是“西蒙”,他们两人无话不谈。罗德里格斯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倾囊相授,玻利瓦尔因此了解了美国和法国的革命,又深刻地了解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的残酷。这一切在玻利瓦尔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罗德里格斯引导他走向了改变时代的道路。

1811年,委内瑞拉的克利奥尔人宣布独立。西班牙不肯善罢甘休,便出兵委内瑞拉,阻止独立势力抬头。玻利瓦尔担任了这场战争中的义军首领。正在双发打得不可开交,战争陷入焦灼状态时,一件不幸的事情拖住了起义军的脚步。拉丁美洲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特别是拉丁美洲的西海岸线。1812年,一场大地震震动了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上万名起义军在地震中丧生。

这场大地震不但震倒了许多建筑,就连许多人起义军的信心都被它震倒了。但是这其中不包括玻利瓦尔。他没有放弃,而是重新组建了一支队伍,继续与西班牙军队对抗。终于,玻利瓦尔和他们一起努力,连续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这四个国家。

摆脱了殖民统治的委内瑞拉欢腾了,玻利瓦尔众望所归,被选为国家总统。为了纪念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玻利瓦尔将这个国家命名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然,只有几个国家独立还远远不够。玻利瓦尔希望将整个拉丁美洲带出殖民地的氛围,让拉丁美洲全体独立。但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却没有实现。

那些刚刚独立的国家中的富人不愿与平民共同享有权利,富人也不想把土地还给印第安人。所以,在独立后,拉丁美洲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能够像玻利瓦尔那样想要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富人就更少了。

不过,这些问题不会妨碍人们铭记玻利瓦尔,在南美洲和中美洲人民的眼中,玻利瓦尔就是他们的英雄,当地人尊称他为“解放者”。拉丁美洲有一些地方就是用玻利瓦尔的名字来命名的,为的是纪念玻利瓦尔的伟大功绩。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美国的邻居墨西哥的反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墨西哥被叫作新西班牙。你一听便知道,这是一个西班牙的殖民地。当时的新西班牙的面积较大,包括了今天的德克萨斯、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地方。

一名叫做米格尔·伊达尔戈墨西哥人领导当地人反抗西班牙统治。米格尔·伊达尔戈是名神父,他领导印第安人起义军从少数富人手中夺取土地,然后将这些土地还给当地人,或者分给穷人。但是,起义军被西班牙和克里奥尔人打败了。之后,一个名叫何塞·玛丽亚·莫雷洛斯继承了伊达尔哥的遗志,领导人民继续战斗。但这一次胜利女神仍然没有眷顾墨西哥人,他们的反抗又一次以失败告终。

接替何塞·玛丽亚·莫雷洛斯的是克里奥尔人,这一次,引导墨西哥独立的领导权落在了富人手中。1821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德·伊图尔比德的将军登上了墨西哥皇帝的宝座,墨西哥正式独立,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藏宝箱里的日记】—— 巴西

提到拉丁美洲,我们必须要说说巴西,不论是热情洋溢的桑巴,还是华丽精致的化装游行,这个国家用它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人们目光。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因为一种叫做“巴西红”的染料而得名,世界上著名的亚马孙河就流经巴西境内。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宽的河。它由来自安第斯山脉上流水会聚而成的。当你站在亚马孙的河岸一边,你甚至眺望不到河的对岸。宽阔的亚马孙河流域是著名的热带雨林区,这里不仅有茂密的丛林、沼泽和树林,还有品种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热带雨林里有一种树,它的汁液是橡胶的原料,你一定猜到了,这种树就是橡胶树,橡胶是巴西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巴西也因其丰富的橡胶产量被称为“橡胶之国”。

除了橡胶,巴西还因为咖啡闻名。但是,咖啡是由欧洲人带来种植的。不过咖啡在这里扎根后,生长得甚至比在欧洲更好,所以,巴西成为世界咖啡产量最多的国家。到了咖啡成熟的季节,低矮的咖啡树上会结出一个一个类似樱桃的果子,这种果子叫咖啡果。咖啡豆就是咖啡果里面的两个种子。将咖啡豆烤熟再磨成粉,然后进一步加工就能变成我们喜爱的各种各样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