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抱怨,不折腾,不懈怠:你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5291800000027

第27章 不懈怠——带着激情走向卓越(7)

作为波司登集团的掌门人,高德康立意于把羽绒服做到极致,同时用具有鲜明个性的众多品牌去满足大众细分的需求。高德康的未来设想是,将继续收购一批国内、国外的优秀品牌及其优秀团队充实到波司登旗下,集团将拥有一系列由男装、女装和童装组成的品牌群体。

从一个乡间小裁缝到身家过百亿的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用了30多年时间。他常说:“努力只能做对,用心才能做好;努力加用心肯定做得好。”

如今,支撑高德康的依然是他坚守了三十年的创业理念:“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简单的做法,不断地坚持、深化,你就会成功。”

高德康之所以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将羽绒服做到了极致。如果能保持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那么眼中就永远没有极致的状态,自然而然就会想尽各种方法,去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更好。工作中,每次都做到极致,每次都比上一次高出的一小步,就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也是对自己经验的累积。

美国总统麦金莱在得克萨斯州的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尽最大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真正优秀的人总会将事情做到极致,在每一次的极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面对一件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做到极致比较简单,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你手头有十件工作,如何才能让每一件都做到极限呢?

如果你把时间用在一件事情上,即使这一件事做到了满分,其他的九件也依然是0分。就想考试,就算有一门满分,如果其他几门分数低,总分一样会下跌。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在追求极致的同时,树立大局观,将自己完成工作的总体效果达到极致,这就需要与员工能够合理分清这些工作的主次级别,将时间和精力最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任务上,使最终的工作结果达到性价比最高的那个点。

第二十节 激情四射,粉碎“职业倦怠症”

重燃激情,不做“企业睡人”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加拿大著名心理学者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如今,“职业倦怠”在中国流行开来。根据2008年的《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在以100万上班族为对象的网络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并对工作的意义持怀疑态度。

常有人形容公司职员有所谓的“三天”、“三个月”和“三年”这三个关卡。也就是说,上班三天,便会心想:“原来公司不过如此!”原本的幻想在此时几乎烟消云散。三个月时,对公司的状况与人事都已熟悉,被交付的工作也大概都可以应付,便开始进入东嫌西嫌的批评阶段。从上司说话的态度到办公室的布置,每—件事都有能挑出毛病的地方。经过三年之后,差不多也可以独当一面了,如果这时还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那么大可以一走了之。

从以上三个“关卡”可以看出,一般员工在经过最初的摸爬滚打之后,最容易产生消极的思想,认为自己这辈子已经步入一个既定的轨道,不再有种种年轻的冲动与欲望,只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可以了。然而这种斗志与激情的消失是最可怕的,它意味着人们已习惯了自甘平庸与沉沦。不需全力以赴就可胜任工作时,人就容易流于傲慢,对别人的劝告也嗤之以鼻。这样的工作态度是相当危险的,如果缺乏那份热情与目标,就如同帆船失去风力一般,只会离成功愈来愈远。所以我们应该经常保持最初的那份执著与热情,并时时检讨自己,修正方向。

一旦员工失去了激情,那么他们就失去了“作战”的勇气。比尔·盖茨说:“我们公司文化的核心就是激情文化,员工必须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而技巧是可以培养的。”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领导者,他的每次演讲都能引起听讲者的共鸣。毋庸置疑,凭借激情,人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

弗兰克·帕特在做人寿保险推销工作之初,业绩平平。这时卡耐基先生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卡耐基说:“弗兰克·帕特先生,你毫无生气的言谈怎么能使大家感兴趣呢?”于是,他决定以自己最大的激情来做推销员的工作。

有一天,弗兰克进了一个店铺,怀着极大的热情试图说服店铺的主人买保险。店主人大概从未遇到过如此热情的推销员,只见他挺直了身子,睁大眼睛,一直听弗兰克把话说完,而且最终没有拒绝弗兰克的推销,买了一份保险。从那天起,弗兰克的推销工作才真正开始。

“我认为激情是决定我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我以前也曾被人骂成是懒惰的家伙,但自从我决定以超强的激情来对待自己的职业时,事情开始有了变化。” 弗兰克·帕特深有感触地说,“在12年的推销生涯中,我目睹了许多推销员靠激情成倍地增加收入,同样也目睹了更多人由于缺少激情而一事无成。”

弗兰克·帕特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与其说取决于他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他的激情。凭借激情,他在烈日当空的酷热中超常发挥;凭借激情,他感染了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使他们成为他的客户。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热情就如同生命。凭借热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我们更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宝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一个晴朗的下午,美国作家威·莱·菲尔普斯去逛纽约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袜子划破了,需要买双新的短袜。至于买一双什么样的,作家觉得那是无关紧要的。他看到第一家袜子店,就走了进去。一个年纪不到17岁的少年店员,迎面向他走来询问道:“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买双短袜。”作家看到这位少年眼睛闪着光芒,话语里含着激情。“您是否知道您来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袜店?”作家一愣,发觉自己从来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仅仅需求一双短袜,走进这家商店纯粹就是一种偶然。

很快少年麻利地从货架上拖下几只包装不同的盒子,并快速地把里面的袜子一一打开,展现在作家的面前,让他鉴赏。“等等,小伙子,我只要买一双!”作家有意提醒他。“这我知道,”少年说,“不过,我想让您看看这些袜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极了!”

少年的脸上洋溢着庄严和神圣的狂喜,像是在向作家启示他所信奉的宗教教义。作家对这个充满激情的少年产生了兴趣,把买袜子的事情抛于脑后。作家略微犹豫一下,然后对那个少年说:“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如果这份热情不只是因为你感到惊奇,或因为得到一个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这种热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会成为美国短袜大王。”

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的确,拿出100%的热情来对待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事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就会懂得,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然是如此的充实和美好。

热情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是自信与自尊的源泉!热情潜在的价值往往超越金钱,热情还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就能战胜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果你失去了激情,那么你将患上“职业倦怠症”,永远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是离高薪最远的员工之一。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奖赏,你必须像最伟大的开拓者一样,拥有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激情。

给咖啡加点儿糖,化解职业倦怠的苦涩

盖尔柯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的第一任营销总监,他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子产品占领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本人也因此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当记者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他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秘诀谈不上,我从1983年开始在西门子工作,至今已经干了19年。我始终有一个座右铭,即工作要专心致志,要在从事的工作中寻找乐趣,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要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要有实际的行动。近20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我在西门子的市场部和产品销售部都工作过,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其实,人生的价值在于工作,人生的幸福源于工作,没有谁会比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更累、更无聊。

吉拉在担任一个生产性企业顾问时,发现了一个当时令他感到奇怪的现象——有一个车间的工人总是死气沉沉、没精打采。原来,这个车间是整个企业中最脏最累的一个车间,每个到这个车间工作的工人都认为自己很不走运。

然而,在这个车间中却有一个年轻人显得十分愉悦,他充满活力和朝气,时不时地向他人打招呼,甚至还不时地哼哼曲子、吹吹口哨。

“年轻人,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吉拉问道。

“因为我喜欢和热爱这个工作岗位。”年轻人头也不回地答道,说完又哼起了曲子、吹起了口哨。

见到这种情形,吉拉很感动。他也信心十足地认为,即便这位年轻人将来没有得到提升,也没有比任何其他人多挣一分钱,但是他所得到的却远比他的同事多得多。他拥有的好心情,就是他的同事所不具有的,何况好心情还有利于健康呢!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认真对待,真心热爱。只有干好你手头的工作,人生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爱默生说:“一个人,当他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之中,并取得成绩时,他将是快乐而放松的。但是,如果情况相反,他的生活则平淡无奇,且有可能不得安宁。”如果你对工作没有爱,你会快乐吗?你会有更大的成就吗?

现实生活中,厌倦已经和职业病一样流行,并且深入骨髓,长此以往,必然会给你的工作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像世界500强员工那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美,爱上你的工作,走出职业倦怠的怪圈,到达成功的彼岸。

自我革命,跨越“职业停滞期”

在职场中,很多人会遭遇一种“职业停滞期”,例如,有些人因为自身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对接受新知识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结果导致自己的创新能力跟不上新员工,眼看着身边的新员工一个个地加薪、晋职,他们陷入一种深深的“能力恐慌”中。然而面对自己职业上的停滞,他们更多的是埋怨企业没能给他们职位提升的空间。

面对职业停滞,人们通常有两个反应:一个是为改变而改变。一些职业经理人通常在原来企业遇到发展天花板,就匆忙跳槽到别的企业或去读MBA,但每个企业都有自身发展的症结,再次遇到问题或MBA毕业后仍不知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另外一种情况是,因为害怕改变而被动等待,明知道自己已陷入停滞期,却害怕改变带来的风险、不主动改变或争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企业上,希冀企业主动给自己机会或提升空间。

实际上,要跨越“职业停滞期”,首先要清楚自己是真的停留在“停滞期”还是已经脑力枯竭了。对于真正有想法和发展愿望的职业人来说,发展不怕停滞期,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枯竭才是真正值得可怕的。

职业停滞期,从定义来看,可分为暂时的停滞和永久的停滞。一般来说,暂时的停滞有4个原因:

1.是个人主观意愿主动选择,他们不愿意承担的职责和风险而进入职业发展的停滞期,实际他们是享受这个停滞期的,是痛并快乐着。

2是面对新岗位,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积累经验。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发生在迅速得到提拔和信任的职业人身上,因为很快得到一个较高的职位,他们很难一下子把握和很好地掌控。如果不能迅速学习达到这个职位需要的能力,那么他们通常会在这个职位停留很长时间,难以得到更高的发展,甚至还有下滑的危险。

3.是渴望机会。他们通常有意愿转换职业跑道或提升职业级别,比如说原来做人力资源的员工想换去市场部门;原来是普通经理的职位希望提升到资深经理级别等,但由于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围绕某一个员工,因为一时间没有机会或空间,造成了他们的职业停滞。

4.个人能力有限,知识和经验过时无用而造成的职业停滞。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真枯竭”。对个人来讲,每个人的能力和能源是有限的,多大能力承担多大的责任,拥有多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面对职业停滞,职业人首先应该停下来认真地总结一下自己,分析原因,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是假停滞还是真枯竭。

关于如何跨越职业停滞期,我们建议:

1.不要拖延时间,无目标地等待。

2要尽快地、主动地跟人力资源或自己的上司沟通,反映自己向上的意愿。

3.积极留意自己身边的机会。跟猎头交朋友,圈内的沟通,寻找更合适的发展机会等。最后,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不要害怕改变,主动争取。要知道,把握主动永远是最重要的。

4.即使面对真正的职业枯竭,也不必惊慌或有压力。如果还没做到最好的自己,可以通过学习充电继续努力;如果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或跨行业发展自己尚未挖掘的其他潜力,如中途改行等都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