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
5293200000012

第12章 处世幽默——柔以避祸,笑以挡灾

幽默话助你轻松做人

白岩松是一个善用严肃幽默的人,他作为央视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不仅采访过别人,也被别人采访过。在答记者问中他以真诚谦逊、质朴自信、机智警策、幽默含蓄的语言风格,展示了央视名嘴的风采。他将说话的圆融“玩弄”于自己的嘴皮之上,他深悟到柔以避祸,笑以挡灾的处世之法。

从白岩松的说话中,我们能深刻地领会到智慧和幽默的魅力,因为智慧性的语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语言强大的震慑力,更有在心理以及心灵上无比强悍的说服力。

以下是白岩松在悉尼奥运会解说工作结束回国后的一次答记者问。从这次的巧答记者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幽默口才的威力以及魅力。

记者(以下称记):有媒体评论说,白岩松是中央电视台最火的主持人。半个月评说奥运,使亿万观众更加认可你了。你如何看待这种评论?

白岩松(以下称白):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把一条狗牵进中央电视台,每天让它在一套节目黄金时段中露几分钟脸,不出一个月,它就成了一条名狗。我在《东方时空》已经待了七年,如此而已。这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相反的给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比如没有随便出门逛街的自由。

记者的话无疑是对白岩松的赞扬,而这种赞扬是高规格的。面对赞扬,白岩松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自鸣得意,他幽默巧借一个比方表明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来是自谦,二来揭示自己的名气与媒体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央电视台这种特殊媒体的关系,从而极其巧妙地把赞扬声指向了给他带来荣光、带来名气,乃至带来些许不便的地方——中央电视台。

记:最近我看到有传媒把你和中央电视台的其他名嘴作了比较,给你的打分是最高的,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你感觉到有对手吗?

白:事业跟百米赛有相似的地方,我跑的时候,眼睛只向着前面那条线,而绝不会去考虑对手。但人生跟百米还不太一样,百米就一条线,人生是你撞了一条线后还有另一条线,你得不断去撞,直至死亡。

记者想以事实说话,用事实来证明白岩松是最棒的,并以此引出他的对手的评价以及面对竞争对手时的态度,而白岩松答得更为精彩,他首先从对方话中引出比方,然后寻找人生与百米赛的相同点,“眼睛只向着前面那条线”,含蓄地告诉世人——自己的心中有恒定的奋斗目标,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在向心中的那个目标迈进,无须过多地考虑对手。短短的一句话,不仅显示了白岩松的自信,而且显示了他看准目标不,孜孜以求的坚韧。接着,白岩松又点出人生与百米赛的不同点:百米赛的目标是单一固定的,而人生的追求却永无止境。语言是心灵的折射,从白岩松的话中,我们能不为他永不停息的精神所感动吗?

记:你到《东方时空》时,只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而且一点电视经验也都没有。第一次面对镜头,你是不是很紧张?

白:不紧张。因为我都不知道镜头在哪里。开拍前,导演告诉我,你要放松,就当没有镜头,于是我就不去想它。现在再看那次录像,还是很放松的。如今面对镜头,我感觉到的只是一种工作状态,比如,它开机了。

这是一个回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白岩松的成长过程。白岩松的回答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风格:实话实说——“不紧张。因为我都不知道镜头在哪里”;称赞他人——“导演告诉我,你要放松”;自信务实——“我感觉到的只是一种工作状态”。整个答问,要言不烦,语言精练,似乎未谈自己的成长,但我们仍然能从“找镜头”到“工作状态”看到白岩松成长的足迹。

记: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你已经是一个明星,一个传媒明星。如何在明星和记者之间摆正自己的位置呢?

白:有一位年轻人曾求教于一位大提琴家:“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大提琴家?”大提琴家回答说:“你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然后会很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大提琴家。”这对我们也一样,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再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或主持人。

记者的问题问得很有价值,因为对于一个明星式的记者而言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白岩松并没有正面作答,他先用类比的手法来引发我们每个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优秀的人——音乐人——大提琴家”的三个阶序列,让我们扩大了对记者所提问题的思考范围,无论是做主持人、记者还是其他工作,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首先要做一个优秀的人。这样的回答充满了睿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白岩松的人生态度,而且也让我们获得了人生的感悟:事业有成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记:我听到的观众对你的唯一的意见是,你太过严肃,不苟言笑,为什么不能在屏幕上露出一点笑意呢?

白:有不少观众说不习惯我老是一副”忧国忧民的脸,可如果我换上一副笑容灿烂的脸是不是就习惯了呢?我以前做的节目大都是一些学生的话题,背后有太多不适于公开的背景,我笑不出来。职业病。我也曾努力笑过,但我一笑就不会说话,平常也是这样,一笑我所有的身体语言就都失去了。因此,我绝对不是故作深沉,而平常就是这样。真实是最自然的。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说它有趣,是因为观众对白岩松的屏幕印象确实如此,许多观众都想知道其中原因,可以说记者问出了许多观众想问而没有机会问的问题。白岩松的回答不但化解了观众之感,而且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既诙谐幽默——“老是一副‘忧国忧民’的脸”,又真挚坦诚——“我以前做的节目大都是一些沉重的话题”,而且机智警策——“真实是最自然的”。这样的回答,不但让我们理解了他的“严肃”,而且在对他的“严肃”深怀敬意的同时,能对自己的生活态度作出正确的定位。

看白岩松主持的节目我们能够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听白岩松妙答记者问我们能够受到他人格的魅力:坦诚、质朴、谦逊、平易。在欣赏白岩松连珠妙语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到说话的艺术、幽默的圆融。当一个人说话能方能圆的时候,距离成功也就不再遥远了。

用幽默钝化他人攻击

古时候,一个雪天的早晨,一个长工披着一张羊皮在财主院里扫雪。财主起床后看见了想趁机挖苦长工。于是大声说:

“喂,穷小子,你身上怎么长出一张兽皮?”

长工笑语以对:“老爷,你的身上怎么也长出一身人皮?”

针尖对麦芒,长工将“兽皮”换成“人皮”,就把老爷放出的恶语射向了老爷自己。这位长工是机敏的,面对讽刺,他能够巧妙的回击,他虽然是一个长工,但是却不允许他人来蔑视自己的尊严。尊严,是他看重的处世之道,而面对老爷的挖苦,长工用笑语反击,寓意犀利但方法却温和,想必老爷也会知趣地把持沉默。

幽默是在关键时候能够为你挺身而出的义气哥们,但是要他出来帮你解围的关键前提是你也会施与义气给幽默。如果一个人连幽默是怎么一回事都不清楚,又怎会在危机时候用幽默为自己助阵呢?

拥有幽默口才的人首先是一种修炼,首先需要对幽默给予适度的重视以及必要的练习,将幽默的处世练习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你将在曲折的生活中真正实现无懈可击。

具有幽默本领的人往往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可以将他人的讥讽幻化成为挡箭牌,钝化了他人的讥讽的同时给予强有力的回击。难怪人们总把激烈的语言交锋称为唇枪舌剑呢,有时候两片嘴唇、一条舌头,比真枪实弹的威力还要大。

人生在世,长在世,活在世,就应该慢慢体悟到圆融的处世之道。面对他人的不敬,应该用智慧、用口才去反驳,这样才能够显示自己而驳倒他人。幽默的口才魅力恰恰在于能将棱角分明的话语表达地诙谐,却不失锋利的语言威力。从以下两则小案例中可以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幽默的魅力与威力。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与反对苏维埃政府的人进行论辩。

反对者问:“马雅可夫斯基,你和混蛋差多少?”

马雅可夫斯基怒而不露,不慌不忙地走到反对者跟前说:

“我和混蛋只有一步之差。”

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位攻击马雅可夫斯基的人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另外,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演员杜罗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时,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在这里杜罗夫却巧妙地把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自己能否拿双薪牵扯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幽默的回击效果,对这位傲慢的观众进行了反讽。

案例中的几位主人公无不在为人处世之道中,遵循笑的智慧,利用幽默冲锋枪将他人的攻击消灭于无形。如果说他人的言语攻击是箭,那么幽默的口才就是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将利箭阻挡在外的盾牌。

顺梯而下,圆融处世

顺梯而下是幽默处世的常用技法。所谓顺梯而下,是指依据当时有利的时机,只要有可能,不可更多地纠缠,应顺势而下,不需要特意地去找,自然而然,做得巧妙,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自己依然保持着主动的局面。顺梯而下的幽默方式是借势就势的一种圆融。

顺梯而下的幽默法主要有两种表现:

1.顺着对方的话题而下

有时候,一个话题要进行下去,可朝着多种方向发展,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话题引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然后顺着话题及时撤出去。

对于那些毫无根据,又极具挑衅性的提问总是会激起人们的反感,但是直接的指责反而会显得自己涵养不够。所以,我们不如根据对方的诘问,为自己编造一个更严重的罪责,嘲讽对方无中生有、不讲礼貌,表达我方对这种无凭无据的问题的极大愤怒和拒绝回答的态度。

一位记者向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0亿美元!”显然,这一提问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来的,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而易动感情的敏感问题。蒙博托听后大笑着反问说:“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吧!”

记者用一句没有根据的传言来质问蒙博托是否廉洁,蒙博托没有被对方刺激得暴跳如雷,反而幽默风趣地编出一个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加重”自己的“罪行”,以讽刺记者所提问题的荒谬与别有用心,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清白,维护了自己的名誉。

家庭生活中,也难免有下不了台的时候,顺梯而下的幽默方法也可适当利用,适当的幽默不仅能够让平淡的生活充满趣味,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小张有一次到朋友家做客,恰巧他们夫妻在挂一幅装饰画。丈夫问妻子:“挂正了吗?”妻子说:“挺正的。”挂好后,丈夫一看,还是有点歪,就抱怨说:“你什么事都马马虎虎。我可是讲求完美的人。”做妻子的有点下不来台,见有人在场便开口道:“你说得对极了,要不你怎么娶了我,我嫁给了你呢!”

这一巧妙的回答,不仅挽回了面子,又造成了一种幽默的气氛,做丈夫的也感到了自己失言,以一笑来表示歉意。

2.顺着他人解围而下

在谈话中,如果因为我们自己的难堪,造成整个气氛的不和谐,可能会有知趣的人站出来,及时替你解围,这时,就应该抓住时机,顺着他人解围及时撤出。

顺梯而下是解窘见效很快的方法之一,它能使人逃脱于无形,而让制造尴尬的人立即停止发话,可谓一箭双雕。

顺梯而下的幽默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应对难以回答的问题、化解尴尬的境地,还可以让自己轻松地摆脱干扰的纠缠。

厨师在烧肉汤,一群食客围上来。

有一个人从锅里取出一块肉,尝了尝说:“盐太少,得加点儿。”

第二个也尝了一块,说:“味精太少,得加点儿。”

第三个也尝了一块肉,尝了尝说:“葱太少,得加点儿。”

于是,厨师从锅里取出一块肉,尝了尝,说:“肉太少,得加点儿。”

食客一听,不禁大笑,谁也不再去干扰厨师了。

厨师根据食客的话语,巧妙地来一句“肉太少,得加点儿。”幽默地暗示出他们已经吃了太多肉,肉都不能够再被品尝了。吃客们在听后,顺梯而下,不再打扰厨师的工作。厨师懂得处世的圆融,一句简短的幽默话,就让自己摆脱了干扰。

人活在世,需要工作、需要生存、需要生活、需要沟通,这些都离不开巧妙地说话气度以及灵活的表达方式。每天让自己抽出几分钟的时候欣赏一下幽默的文字、搞笑的漫画,以及说笑的小品和相声,学会幽默,你将不会被外界的恶言狠狠地攻击到,而是能够轻松地应对他人的质疑。

更重要的是,形成幽默的说话习惯,可以让自己随时保持一副良好、健康、乐观的心态,让生活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沉闷的哀伤,何乐而不为呢?

顾左右而言他的幽默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难免遭遇到一些令自己或者他人尴尬的问话,比如,涉及国家、组织的秘密,涉及个人收入、个人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对待这样一些提问,如果我们只用一句”无可奉告”来应对,那会使我们显得粗俗无礼,如果套用外交用语“无可奉告”来作答,那又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与不快。总之,对待这样一些古怪的问题,我们答得不好,就有可能自己给自己套上难解的绳索,使自己陷入十分难堪的泥淖,不能自拔以致大失脸面。

如处于这样的尴尬场合时,就需要具备“顾左右而言他”的幽默语言艺术,从而能使你面对尴尬而峰回路转,取得柳暗花明的喜剧效果。顾名思义,“顾左右而言他”是指,对着身旁的人,却说别的话,喻指有意避开话题而用其他的话搪塞过去的说话方式。幽默总是让生活充满欢快的情调,让严肃变得和蔼可亲。

在课堂上,老师突然叫起一位学生来回答自己的问题,待该学生回答完毕后,却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哄笑。因为,这位同学回答的是前一道题,与现在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虽然老师也笑了,但是笑过之后,他对这位同学幽默地说道:“辛苦你了,快吃饭吧。”学生们听到老师如此顾左右而言他的幽默,更是笑得开心,连那位同学也不禁笑了起来,只是在接下来的上课时间里,他听讲得更加认真,对自己的老师也更加敬畏了。

这位老师巧妙利用了“顾左右而言他”的幽默技法,让这位同学不至于下不来台面,同时也将自己和蔼的幽默态度感染给了大家。

顾左右而言他的幽默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直接幽默转移法和含蓄幽默言他法又称岔换法。

直接转移法,即“装聋”技巧是幽默处世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毫无疑问,直接幽默转移法可以让你立即摆脱刚才那个令你难堪的话题,然而有一点不足的是,这样显得十分生硬。将话题飞快转向与之毫不相干的地方,看似快速甩开了为难局面,可是心理上仍然是有阴影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更含蓄的幽默言他法——岔换。

岔换幽默法是针对对方的话题而岔换新的话题,字面上看是回答了对方的问题,而实质意义却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它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幽默生动、干脆利落,能显示出一种较为强硬却不失风趣的表达气息。

比如,有个发达国家的外交官问非洲一个国家的大使:“贵国的死亡率必定不低吧?”大使接过话题就立即掷出一句:“跟贵国一样,每人死亡一次。”

这位外交官的问题是针对整个国家说的,而大使岔开话题直言不讳地换用“每个人的死亡”作答,幽默而机智得显示了一种针尖对麦芒的强硬态度。普希金也是这样一个善于玩转幽默的人。

大诗人普希金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舞会,当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时,这位小姐极傲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很礼貌地鞠了一躬,笑着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怀着孩子。”说完便离开了,而那位漂亮的小姐无言以对,脸上绯红。

利用语言的双解,普希金巧妙将话题的针对点从自己身上转到了那位漂亮的小姐身上,不露痕迹地就将自己的尴尬转化为了漂亮而又傲慢的小姐的脸红。所以,我们在采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解围法时,应尽量把它运用得不露声色,婉转巧妙。

在幽默口才的规则中,反讽不是气急败坏的叫嚣,也不是“黔驴技穷”的狂鸣,它应该是偶尔露出的峥嵘,锐利锋芒的一现,是在幽默垫脚石中形成的处世方法。

淡定的幽默调侃自己

人需要一种乐观、宽容的处事态度。拥有了这种处事态度,就不忌讳用幽默的方式来调侃一下自己。

调侃自己需要勇气,需要诙谐,更需要一份能超然物外的心境。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冷静地看待自己,看待以往所发生的事,方能找到那个困扰着我们,却始终无法寻觅的心结。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一次应邀到广播台发表重要的演说。途中车出故障,他只好从路边招来一部计程车,对司机说:“载我到××广播电台。”

“抱歉,我不能去,我正要赶回家开收音机,听丘吉尔演讲呢!”司机说。丘吉尔给了他一笔可观的小费,司机动了心,说:“我还是送您吧,不去听演讲了。”

丘吉尔于是调侃地说:“开车吧!去他的丘吉尔。”

丘吉尔作为首相并没有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去面对拒绝搭载自己的司机,他的谦逊、幽默值得学习。他没有太把自己当回事,甚至趣味十足的调侃着自己。

调侃自己,多数时候是抓住自己的短处。短处如果用正式的口气,谁也不想提起,但如果用幽默方式,则一方面避免了尴尬,一方面还能表明自己的大度,增加亲和力。

某一位矮个子学者被妻子嘲笑身材太短,这位学者笑眯眯地说:“我看还是矮点好,我如果不是一米五七,现在能够著作等身么?如果不是我身短力小,我们的战斗你能场场取得胜利么?如果不是我矮,你能很优越地说我太短么?”话毕,全场叫绝,众人连称海拔不高的人,只是体积小智慧大,浓缩的都是高科技。也有人说:又吹了自己,又捧了对方,自我调侃的作用真不小。

还有一个同样自嘲个子小的幽默故事。

小孙个子比较小,快30了还没找到女朋友。一天午饭过后,办公室里几个同事在一起聊天。同事们没心没肺地说开了:“小孙啊,现在的女孩哪个能相中他!”“话不能说死了,人家武大郎还娶了潘金莲呢!”“哈哈,如果他能去打篮球,那该多好玩……”正在这时,里面办公室的门开了,走出一个小伙子,正是被大家嘲笑的小孙!原来他中午加班,对大家的议论都听到了。一时间,双方都十分尴尬。只见小孙,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嘻嘻地说:

“是啊,我当不了篮球运动员了,可是论打羽毛球你们谁是我的对手?下象棋,全公司谁下得过我?苏联第一个宇航员,千挑万选,还专门挑了个矮个子加加林,高个子还不行呢!再说了,哪天天塌下来,还有你们高个子替我顶着呢……”

小孙幽默的一席话,使自己也使对方走出了尴尬。大家说着笑着,还有人拍胸脯说一定要给这么优秀的小孙介绍女朋友呢。

在这里,针对别人说的对自己不利的话,小孙发表了一番不卑不亢的自我调侃,不仅是对同事们嘲笑的含蓄回击,而且是对自己能力和人格的肯定,幽默话中闪着大度、自信与自尊的光芒,让人不得不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

一个能用幽默调侃的语气把自己的可笑之处公之于众的人,人们不但不觉得他愚蠢,反而觉得这样的人十分地聪明。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个能发现自己缺点和不足的人,必然是能自省的人。能把自己缺点和不足幽默着公之于众的人必然是有勇气的人。总而言之,要敢于用自己的缺点、失误、错误、短处来调侃自己,开自己的玩笑,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非智力高卓者不能”。

懂得用幽默调侃自己的人是淡定的,更是魅力的,受人尊敬的。

用模糊语言说尖锐话

模糊语言作为幽默语言的表达形式,在处世中既能够淡化矛盾又能够保护好自己。懂幽默智慧的人总能够巧妙地用模糊语言将尖锐刺耳的话语表达出来。

卡耐基认为,对于一些话题比较尖锐的事情,最好使用模糊语言,给对方一个模糊的意见,或者多用一些“好像”、“可能”、“看来”、“大概”之类的词语,显得留有余地,语气委婉一些。在幽默说话之道中,懂得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实现对自己的保护,以及对他人的不伤害。

幽默的说话方式在借鉴这种模糊表达的同时,可以令自己的语言更有分量,即在加重幽默效果的同时,能真正达到自己的沟通目的,无论这种目的是反击还是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一些交流场合,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经常可以碰到一些涉及尖锐问题的提问,这些提问不能直接、具体地回答,又不能不回答。这时候,说话者就可以巧妙地用模糊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当事双方都不感到太难堪。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明星迪戈·马拉多纳所在的球队在与英格兰队比赛时,他踢进的第一个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到了他用手拍球的镜头。

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意识到倘若直言不讳地承认“确实如此”,那对判决简直无异于“恩将仇报”(按照足球运动惯例,裁判的当场判决以后不能更改),而如果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

马拉多纳是怎么回答的呢?他很是风趣地说:“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球是手臂打进去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君子风度,又肯定了裁判的权威。

用模糊语言幽默地回答尖锐的提问是一种智慧,它一般是用伸缩性大、变通性强、语意不明确的词语,从而化解矛盾,摆脱被动局面。

一个年轻男士陪着他刚刚怀孕的妻子和他的丈母娘在湖上划船。丈母娘有意试探小伙子,就问道:“如果我和你老婆不小心一起落到水里,你打算先救那个呢?”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回答先救那一个都不妥当。年轻男士稍加思索后回答道:“我先救妈妈。”母女俩一听哈哈大笑,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妈妈”这个词一语双关,使人皆大欢喜。

我们在听政府发言人谈话,或者看一些文件、公报的时候,常常觉得平淡无味。其实这些语言往往蕴涵着非常尖锐的意思,只是用了一些模糊化的词语,让它显得“平淡”了一些而已。比如外交部发言人谈话中提到“宾主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会谈”,这里“坦率”的背后意思就是有很多争议,意见分歧非常大;再比如“应当促进双方的交流”,意思就是双方的共识太少,彼此之间有比较深的成见。这些模糊化的语言既达到了说明问题的目的,又起到了淡化矛盾的作用。

因此,尖锐的话并不一定非要用尖锐的语气来表达,有模糊的语言将尖锐的意见表达出来是一种机智,更是一种幽默的艺术。善于为人处世,必将需要懂得语言的朦胧之美,有时候含糊其辞显示的不是无知,而是难得的大智。

触及他人痛处的转机

为人说话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时不时地拿与话人物的缺陷开玩笑,对亲近的人说话,你常忽略他的感受,批评人的时候,你会专挑对方的缺陷狠说,拒绝别人时,你一定要讽刺一下对方才甘心。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缺少人情味的做法,有悖于道德与美德的处世之道。在与他人的交谈中,应该切记不要触碰他人的伤口,给他人带去愉快的交谈氛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人人都讨厌别人提及自己的忌讳。与他人对话时,必须要看清对方的短处,不要将话题引到这上来,以免招来对方怨恨,特别是在开玩笑的时候。虽然大多时候,人们开玩笑的动机是良好的,但如果不把握好分寸、尺度,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此掌握幽默说话艺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总结,避开别人的痛处,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恰当地与他人沟通。

在某学生寝室,初到的新生正在争排大小。小林心直口快,与小王争执了半天,见比自己小几日的小王终于同意排在最末,便说道:“好啦,你排在最末,是咱们寝室的宝贝疙瘩,你又姓王,以后就叫你‘疙瘩王’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原来小王长了满脸的青春痘,每每深以为恨,此时焉能不恼?

小林见又惹来了风波,心中懊悔不已,表面上却不急不恼,巧借余光中的诗句揽镜自顾道:“‘蜷在两腮分,依在耳翼间,迷人全在一点点。’唉,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小王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小林长了一脸的雀斑。

小林幽默地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其智慧令人叹服。无意中弄痛了对方,那就对着自己的某个痛处猛烈开火,常会使对话妙趣横生,又能化解自己戳到别人痛处的尴尬。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在无意中触及他人的痛处,使谈话或者场面出现难堪,采用幽默的自我调侃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有一次,一群大学同学举行十周年同学会,许多同学都来参加了。聚会上,一位男同学打趣地问一个女同学:“听说你先生是个大老板,什么时候请我们到大酒店吃一顿。”他的话刚说完,这位女同学就十分不自在起来了。这时另外一个女同学悄悄地告诉这位男士真相,原来这位女同学前不久刚和丈夫离婚了。男士知道真相以后,感到无地自容。不过他迅速回过神说:“你看我这嘴没把门的毛病怎么还和大学时一样呀,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不知高低深浅,真是该打嘴!”女同学见状,虽然心里还是感到难过,但是仍然大度地原谅了这位男士唐突的话。这时,男士赶忙幽默地换了一个话题,从尴尬中转移出来。

当我们不小心触及他人的痛处的时候,不妨也像这位男同学那样,不要死要面子,用幽默来调侃调侃自己,有真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歉意。而对方的心里才能感到释然。

如果我们在说话时不小心触到别人的痛处,一定要及时挽回,这才是人际相处之道。

1.事先了解别人的痛处、忌讳在什么地方,切忌将玩笑开在了他人忌讳的头上。

2.幽默说话的时候绷紧一根弦,时刻注意不提到敏感的话题。即使对方提出来了,也只能敷衍两句,不能趁机高谈阔论一番,自以为是地附和对方。一些人在开自己玩笑时,是他的幽默方式,但这个玩笑的附和者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听众。

3.如果不慎戳到了别人的痛处,要赶快不露声色地弥补。其中最好的办法是用玩笑说出自己的类似缺陷,这样大家就“平等”了。

遭遇尴尬时故说痴话

为人处世中,顾全他人的情面是很重要的一项衡量标准。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碍于情面的场面,这个时候你会保持冷静还是委屈地掉眼泪呢?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都会遭遇尴尬。尴尬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应对方式当然也有差别。用幽默语言应对的一种很好方式,就是佯装不知,故说“痴”话,好像这种尴尬从来没发生过一样。这样的幽默糊涂法,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帮助自己实现心想事成的愿望。

一家星级宾馆招聘客房服务人员,经理给应聘者出了一道题目:

“假如你无意间把房间推开,看见女客一丝不挂地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第一位答:“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

第二位答:“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

第三位却幽默地回答:“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

结果第三位应聘者被录取了。

为什么呢?前两位的回答都让客人有了解不开的尴尬心结,唯有第三位的回答很幽默也很巧妙。他妙就妙在假装没看清,故作痴呆,既保全了客人的面子,又使双方摆脱了尴尬,这就是幽默处世的价值所在。

在社交场合,许多人遭遇尴尬以后,即使假装不在意,其实心里面还是会有个疙瘩,因为对每个人来说,面子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时候当别人遭遇尴尬,你的安慰可能只会让对面感觉更没有面子,这时,故作不知、幽默地说一句痴话,让当事人释怀才是最好的方法。

其中,应对尴尬的幽默处世之道主要包括:

1.既来之,则安之。人在尴尬时只要稳定情绪,从容应对,调动自己人生智慧的积累,是会尽快走出尴尬境地的。一定要运用幽默的豁达与淡定的智慧,处之泰然,淡然置之。

2.糊涂到底。在一些尴尬的场合,可以装作糊涂,对于一些尴尬的问题一带而过,幽默的把话题引到别的主题上去,这样可以保全双方的面子。

3.智对左右为难的问题。当别人给你难题让你难堪时,不要紧张,要尝试运用淡定的心态以及灵活的口才表达,以幽默的方式灵活应对别人的奚落,不仅娱乐了别人,也可以幽默自己的心情。

4.可以巧借比喻,以自我解嘲的方式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既可以增加自己谈吐的风采,又可以活跃气氛。

寓理于事,不言自明

寓理于事的幽默处世是种高境界的方法,虽然没有用语言表达,却深谙幽默的真谛与本质。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说话处世的圆融,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诙谐式表达。

中国有句老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一语道破很多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景象和状况。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比如你看到一篇佳作,你被触动了,深深打动了,可是如果有人说,你写篇读后感吧,那你多半要没了兴致,提笔也写不出心中的感受。

不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毕竟只是一个托词,对于朋友家人问的一些问题不好回答了,可以用这句话搪塞过去。然而在公众场合,比如领导提问,记者采访或者像外交官一样代表国家形象去接受问答,这句托词就起不到作用。

如果对方果然问出一个让你非常棘手,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该怎么办呢?你不回答会显得你无知,若是回答又没有贴切的语言可以描述。这时候你可以针对提问讲一个事例,让对方认同其中包含的道理,然后将此道理幽默地应用于对方的提问,使答案不言自明。

如果能反被动为主动,让对方代替自己回答问题,可以说是人际应对中的较高境界了,这就需要在幽默处世中圆融的寓理于事,让他人不言自明。为此,在说话中我们可以针对对方的提问,举出一个类似的事例,反请对方说出其中的道理,然后回到最初的问题上,说明对方的观点正是问题的答案。一个回合下来,对方这个“系铃人”在我方的诱导下不知不觉又成了“解铃人”,使我方得以轻松地摆脱困境。

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都抢着采访他,请他谈谈连任四次的感想。一位年轻记者破例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待。他没有正面回答青年记者提出的问题,而是先请他吃一块蛋糕。

记者获得殊荣,十分高兴,他很快便把蛋糕吃下去了。接着,总统又请他吃了一块。当他刚要开口请总统谈谈时,总统又请他吃第三块蛋糕。青年记者受宠若惊,肚子虽饱了,还是盛情难却,勉强吃了下去。

记者正在抹嘴之时,只见罗斯福总统微笑着对他说:“请再吃一块吧!”

记者实在吃不下去了,便向总统告饶。

罗斯福总统幽默地笑着对他说:“不需要我再谈第四次连任的感想吧?刚才您已经亲身体验到了。”

罗斯福没有直接告诉记者自己的感受,而是让他通过连吃四块蛋糕的感受,体验自己连任四次总统的感想,可谓在幽默的行为中说出了记者要问问题的答案,策略可谓高明之极。

有时候语言确实很苍白,不足以表达你心里的感受,比如当你登上泰山,来到玉皇顶,看见头顶上云雾在太阳的照射下迅速褪去,那种风云变幻的场景令你十分震撼。这时,如果有人在旁边问,谈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吧。你一定会顿时觉得索然无味,连继续欣赏景色的兴致都消失掉。因为那个时刻,不说话只默默欣赏美景才是最好的。

有的话不需要说得很明白,对于不好回答或者不方便说的话,不妨幽默地打个比喻,或者委婉推托一下,彼此也就明白,不会无趣地盘问下文了。

幽默处世的至高境界不是侃侃而谈、极力争辩,而是通过幽默而深刻的行为将自己的道理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尽管不去争辩,却已经将对方的提问给予了最有力的说明。

艰涩问题,避实就虚

试想一下,放在你面前两块石头,一块是圆而滑润的鹅卵石,一块是布满棱角的石头,你更喜欢把哪一块拿在手里玩弄呢?答案可想而知,没有人喜欢将一块棱角鲜明的东西握在手中玩弄,因为那会划破自己的手掌,令自己疼痛无比。鹅卵石则因为其圆滑的表面而让人喜欢。

幽默处世就像这润滑的鹅卵石一样惹人喜爱,可以给人带来很微小的伤害,并在不会伤及他人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保护。因此,幽默的人更受到人们的欢迎,幽默说话更容易为自己解围。

美国前总理里根在访问我国期间,曾去上海复旦大学与学生见面,有一学生问里根:“您在大学读书,是否期望有一天成为美国总统?”

里根显然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这位政治家颇能随机应变,他神态自若地幽默回答道:“我学的是经济学,我也是个球迷,可是我毕业时,美国的大学生有1/4要失业,所以我只想先有个工作,于是当了体育新闻广播员,后来又在好莱坞当了演员,这是50年前的事了。但是我今天能当上美国总统,我认为是早先学的专业帮了我的忙,体育锻炼帮了我的忙,当然,一个演员的素质也帮了我的忙。”

里根这一段精彩的回答自有他独特的魅力,他采取“闪避式”的幽默回答方式,避开了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谈,从其他角度巧妙的回答了难以对答的发问。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对这样的语势“锋芒”,采取断然回避的消极方法固然不行,“意在言外”可以说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表面上答非所问,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因此可以说“避锋”是为了“藏锋”,“藏锋”是为了更好地“露锋”,这样的幽默语言自然会有较强的魅力。

避实就虚的幽默方式体现的是一种迂回的思维方法。迂回思维法指的是在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考活动中遇到了难以消除的障碍时,可谋求避开或越过障碍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对于工作中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口才应用具有有很强的启发作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采用闪避式回答的幽默术,可以让你的周围不再有烦恼围绕,让你的生活充满智慧的火花。

一位记者采访著名影星孙飞虎,对其简陋的住处简直难以置信,脱口而出地问道:“依您的身份、地位、名声,如果在香港,早已是拥有几幢别墅、最豪华的设施、最高级的轿车。可是您为什么会住在这又高又简易的五楼?”

这种涉及隐私的问题,一时很难说清楚,回答不好,反而会使双方都感到尴尬。孙飞虎眉头一皱,幽默道:“夫人,高高在上不正是我身份高贵的标志吗?”

这里,孙飞虎诙谐地将自己住的楼层之高与他曾扮演的蒋介石地位之高连接起来,这一避实就虚的回答,既避免了尴尬,又活跃了谈话氛围,显示了他的机敏与风趣。

人的世界像一片热带繁茂丛林,参差多态,有美有丑。审时度势的圆融,难得糊涂的达观,是聪明人所秉持的一贯态度。

当然,再美好的想法,也仅仅是想法。一个聪明的人,不应该只是个空谈家或者空想家。说话的圆融体现的是避直就曲的幽默语言艺术,通过拐个弯的方法,规避摆在正前方的障碍,走一条看似复杂的曲线,却可以尽快达到目的。这是迂回幽默语言的智慧,也是迂回思维的魅力所在。

谐音巧用,反贬为褒

谐音,是指利用语言的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关系,有意识地使用语句的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谐音的妙用,在于能让人把话说圆而摆脱困境,甚至化险为夷。因为许多字词在特定场合中,用本音是一个意思,而用谐音则成了另一个意思。

谐音是幽默中最常用也是最具有逗趣效果的一种技法。深谙幽默之道的人总是能够轻巧地信口拈来,甚至能够“圆滑”的将贬义转化成褒义。巧用谐音,方可让言辞妙趣横生、妙不可言,给身边的人带来无限乐意。

据传,从前有个宰相,他有一个名叫薛登的儿子,生得聪明伶俐。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薛登的父亲,但苦于无从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童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诡计顿生,喊道:“薛登,你像个老鼠一样胆小,不敢把皇门边上的桶砸碎一只。”

薛登不知是计,一口气跑到皇门边上,把立在那里的双桶砸碎了一只。金盛一看,正中下怀,立即飞报皇上。皇上大怒,立刻传薛登父子问罪。

薛登父子跪在堂下,薛登却若无其事地嘻嘻笑着。皇上怒喝道:“大胆薛登!为什么砸碎皇门之桶?”

薛登想了想,反问道:“皇上,您说是一桶(统)江山好,还是两桶(统)江山好?”

“当然是一统江山好。”皇上说。

薛登高兴得拍起手来:“皇上说得对!一统江山好,所以,我便把那只多余的‘桶’砸掉了。”

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赞道:“好个聪明的孩子!”又对宰相说:“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金盛一计未成,贼心不死,又进谗言道:“薛登临时胡编,算不得聪明,让我再试他一试。”皇上同意了。

金盛对薛登嘿嘿冷笑道:“薛登,你敢把剩下的那只也砸了吗?”

薛登瞪了他一眼,说了声“砸就砸”便头也不回,奔出门外,把皇门边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砸了个粉碎。

皇上喝道:“顽童!这又如何解释?”

薛登不慌不忙地问皇上:“陛下,您说是木桶江山好,还是铁桶江山好?”

“当然是铁桶江山好。”皇上答道。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说得对。既然铁桶江山好,还要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铸一个又坚又硬的铁桶吧!祝吾皇江山坚如铁桶。”

皇上高兴极了,下旨封薛登为“神童”。

谐音是一语双关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薛登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把话说圆了。古人有这样的智慧,现代人也并不缺少。

一日,小君请了两位要好的朋友到家中小坐,几人猜拳行令,好不痛快,谈及三兄弟友谊,更是情深意笃。小君掏出好烟,一一给两人点上,然后又点上自己的。谁知当他熄灭火柴扭头准备劝酒时,却见两位朋友拉着脸。小君一寻思:坏了!三个人不能同时用一根火柴点烟,因一根火柴点三次火的谐音是“散伙”。

面对这尴尬的场面,小君并没有用“对不起”、“请原谅”等客套话解围,他一笑说:“咱们这地方都说三个人用一根火柴点烟的意思是‘散伙’,我感到不对。我的解释是三个人用一根火柴点烟是三个人不分你我,是‘仨人一伙’的意思。所以今天我特意用一根火柴点三支烟,我们三人今后永远是一伙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哥们儿,你们说对不对呀!”经小君这么一解释,两位朋友都乐了:“是!我们永远是一伙的。”

小君面对尴尬的局面,遇事不慌,幽默地用谐音解释了词义,反贬为褒,不仅使误会消除了,而且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有时候出错是不好掩盖的,因为欲盖弥彰。这时候需要的是打破那种不快的气氛,让大家都能够释怀。用谐音幽默地把话说圆,就是让大家释怀的一种最佳方式。

讽刺幽默,机智防卫

如果你是一名美女,你难免会遇到“性骚扰”。随着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许多女性走出家庭,与男子一样,在社会工作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且敢于展示自己的美,这就招来一些好色之徒,使他们有了非分之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对美女的垂涎太过分,就成了“性骚扰”,女性遭到来自于男性的性骚扰,如果太过软弱,就会使好色之徒得寸进尺,如果义正词严怒目斥之,就可能陷入麻烦之中弄得自己不开心。

面对这些色之徒,比较聪明的办法是以讥讽幽默的言辞,使其退却。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讽刺幽默不仅保持了自己的尊严与体面,还能令好色之徒暗自汗颜而选择主动退出。

试看这位漂亮的少妇是如何利用讽刺性幽默抗拒性骚扰的。

一位生性风流的男子,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少妇迎面走过,便跟在她后面,寻找机会和她搭话,但因素不相识,不好开口。忽然瞥见她手上挎了个提包,于是找到了话题,他嬉皮笑脸地说:“请问,您这漂亮的小提包是从哪儿买的,我也想给我妻子买一个。”没想到这位少妇冷冷地说:“你妻子有这种包会倒霉的。”“为什么呀?”少妇幽默地回答说:“因为男人会以提包为借口找她的麻烦。”

这位少妇看穿了这个风流男子的意图,但没有揭穿他,而是接过男子的话头,以嘲讽而幽默、机智的言辞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个男子见难以得手,只得灰溜溜地逃之夭夭了。

年轻漂亮的女性,单身独处的时候,也往往容易受到骚扰,但讽刺性的幽默可你帮助你吓跑好色之徒。

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独自坐在酒吧间里,被一个油头粉面的青年男子瞧见了,于是他走过来主动搭话:“您好,小姐,我能为您要一杯咖啡吗?”

“你要到舞厅去吗?”她喊道。

“不,不,您搞错了。我只是说,我能不能为您要一杯咖啡?”

“你说现在就去吗?”她尖声叫道,比刚才更激动了。

青年男子被她彻底搞糊涂了,红着脸悄悄地走到一个角落坐下。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鄙夷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这个年轻女子走到他的桌子旁边。“真对不起,使你难堪了。”她说,“我只是想调查一下,看看他人对意外情况有什么反应。”

这位聪明女子的做法真让人叫绝,她故意装糊涂,大声叫嚷,引起别人注意,好色之徒只好灰溜溜地躲开了。原来,幽默的口才不只是可以用来玩笑、用来放松心情的,幽默的口才是一种防身术,一种威力并不低于高端武器的防身术。

讽刺性的幽默只是针对不安好心的好色之徒而言的,在爱情的世界中,如果爱你的人正是你所爱的人,被爱是一种幸福。但是,假如爱你的人并不是你的意中人,或者你一点也不喜欢他,你就不会感觉被爱是一种幸福了,你可能会产生反感甚至是痛苦,这份你并不需要的爱就成了你的精神负担。别人爱你,向你求爱,他(她)并没有错;你不欢迎,你拒绝他(她)的爱,你也没错。最关键的是看你怎样拒绝,如果拒绝得恰到好处,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也可以免去许多麻烦。如果你不讲方式,不能恰到好处地拒绝别人的求爱,你就可能犯错误,不但伤害他人,说不定也危害自己。

因此,讽刺性幽默只适用于那些居心不良的人们,对于那些苦苦追寻自己爱情的痴情人,请懂得收起幽默的讽刺,不要伤害一个在爱的世界中善良无比的人。

借人之事,幽默解困

当别人对我们发起语言攻击时,或是提出一些非常无礼的要求,像是我们在众人面前出丑,或是利用这种情况来迫使我们答应他的要求。在这时,想要走出困境,就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转危为安,为自己找出一条出路,来给自己解困。

孟席斯胜利当选澳大利亚总理之后,他举行了第一次记者招待会。

会上就有一个记者这样故意奚落他:“总理先生,听说您在进行内阁重组之前,总是要先听听那些控制你的大老板的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行事,是这样的吗?”

面对这个无礼的记者如此咄咄逼人的问话,孟席斯比没有恼怒,而是淡然一笑,幽默回答道:“或许是这样吧,年轻人,但是请不要把我的老婆也列在当中。”

可以看到,那个记者的问话是多么让人难堪,如果回答不好,很可能给自己抹黑,从而影响在选民心目中的形象。但是孟席斯知道他在奚落自己,把话题巧妙地转移了,把话题的目标转移到了自己老婆身上。这样一来,既否定了别人对自己重组内阁能力的怀疑,也借机秀出了自己幽默的品质。难道他真的怕老婆吗?并不是这样的,他的言外之意是即使连自己的老婆都不可能进行干预,更何况别人呢?他的话使用自嘲的口气来给自己解围,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幽默与智慧,让对方无法再攻击下去。

肖伯纳是英国大文豪,有一回,一个小女孩给他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肖伯纳的崇拜,并说道:“我将以您的名字来给我的小狗命名,以表达对您的敬仰。”肖伯纳看了这封信之后哭笑不得,但又知道这是小女孩的一番好意,不忍断然拒绝,去伤害她。

他想了想,回信说道:“亲爱的孩子,我知道你的心意,但是我希望你能够和小狗商量一下。”

把大作家的名字给小狗安上,这不是对大作家的侮辱吗?不过肖伯纳用婉转的语言恢复了那个孩子,幽默中蕴涵着智慧,既保护了那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使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温莎公爵除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大传奇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有一次,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其实还是“皇太子”的 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

宴会中,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相与甚欢,气氛融洽。可就在宴会结束时,出了这么一件事。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洗手盘,印度客人们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里盛着亮晶晶的水,以为是喝的水呢,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们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主持人。

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客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的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本来要造成的难堪与尴尬顷刻释然,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当然也就使英国国家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不让重要的客人在小事上出丑,是保证成大事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幽默处世的精华所在。

幽默的存在不是因为搞笑而存在,而是为了实现和谐世界的美满而存在。在社交场合,我们总会接触到不同的人,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尴尬。这个时候,无论是面对他人的指责,还是面临拒绝他人的尴尬,还是为他人解困的需求,一句婉转的幽默话或者一个微小的幽默举动都会给他人送去无尽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