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高手的口才训练
5293200000027

第27章 亲子幽默——家长与孩子笑着说话

幽默教育,触动活泼的天性

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说来,不外乎疾言厉色、心平气和、风趣幽默三种。家庭教育的本质在教育二字,无论哪一种教育方式,都离不开生活理念的灌输,但是不同的灌输形式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疾言厉色的教育可以威慑孩子,但它容易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是一种不得要领的教育方式。心平气和式的教育能使孩子体会到自己与父母在人格上的平等。但由于语言平淡,不疼不痒,无法产生持久的效果。

风趣幽默的教育触动的是孩子活泼的天性,因而更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使他们时刻以此警示自己。

当一家人正在吃饭的时候,儿子突然对爸爸妈妈发牢骚地说:“人家外国人要比我们中国人强得多了,你看,我们吃饭总是要用两根竹筷子,而外国人都是用金属刀叉来吃饭,单单从分量上来说,外国人用的餐具比我们中国的重多了。”

父亲听到儿子这样说本来非常生气,毕竟小小年纪,却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但是父亲忍住了,他故作幽默地对自己的儿子说:“想要用分量重的餐具吃饭太简单了,来用这个吃吧,这个分量足够重了。”父亲边说边把一个夹炭用的火钳塞给了儿子。儿子顿时红起了小脸。

这位父亲对儿子的崇洋媚外思想没有进行直接的批评,而是通过幽默的曲意批评,让儿子领悟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一般倾向于严肃与严厉。在父母的眼睛中,棍棒底下才更容易出孝子。于是好多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并不会建立良好的沟通,殊不知,最好的家教应该是略带一些幽默。幽默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有效方式。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如果是在妙趣横生的前提下进行,那么孩子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

否则,硬要让孩子接受父母的观点,只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亲子之间的关系不和。

一个5岁的孩子对武侠电视剧非常地痴迷,甚至一个人在家天天搞出一种飞来飞去、打打杀杀的情形,对此妈妈非常担心。这天,孩子在商店里又看到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于是缠着妈妈要买下来,妈妈不想纵容他,却又不能严厉批评,怕影响孩子的兴趣。于是妈妈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乖儿子,难道你忘记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和平时代是不能够轻易储存军火的噢,否则会让大家对你很生气的,也不会有人再喜欢你了哦。”

孩子若有所思地思考着妈妈的话,然后回答妈妈说:“那我要乖,我不买手枪了,我要让大家都喜欢我。”

面对孩子的需求,这位妈妈没有反对儿子有自己的兴趣,也没有因为孩子的任性而发怒,她通过幽默的教导,得到了儿子的认同与支持。

孩子具有纯真的心灵,作为长辈,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和理念去酵素自己的孩子。在与孩子的沟通与相处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才会真正做到寓教于乐。那么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

幽默风趣的教育触动的是孩子活泼的天性,所以更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让他们时刻以此警示自己。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

友善尊重,幽默是联结桥梁

若要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母亲,应该学会幽默风趣的教导式风格,它对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非常有好处。作为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也应该懂得用幽默对待父母的关爱。在亲子关系中,幽默的沟通方式不仅仅体现一种深爱,更是一种平等的尊重。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是位画家,由于对绘画艺术事业的崇尚与热爱,他把自己的绘画梦想寄予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将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因为父亲在没有听从孩子的意见的前提下,就让他从小学习画画。所以长时间以来,父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中。直到儿子长到16岁的时候,在儿子幽默的辩解下,父亲遵从了儿子不再学习画画的意愿。

那天,父亲让儿子上交一份画画的任务,不一会儿,儿子教给父亲的竟然是一张白纸。父亲非常不解地问:“你画的画呢?”

“画在纸上”儿子淡定地回答。在父亲惊异的眼光下,儿子继续解释说:“难道你没有看到有一匹马在吃草吗?”

“没有看见草啊”

“草已经被马吃掉了”

“那么马呢?”

“吃完草就走了呗。”

儿子本来以为父亲会因为自己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受到责罚的,没有想到父亲竟然会心地笑了起来。面对幽默的儿子,父亲气不起来,面对儿子无声的反抗,父亲明白了孩子的用意。鲁迅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儿子再不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一味地强忍着父亲的操纵,只会让父子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

儿子幽默的声讨,换来的是父亲的尊重。晚辈对长辈适度的幽默能够帮助双方的互相理解和沟通。

小明的奶奶信佛虔诚,每天都要跪着念佛一小时。一天下午奶奶正在念佛,正好卖冰淇淋的来了,小明拉着正在念佛的奶奶说:阿嬷,我要吃冰。奶奶头也不抬地说:等一下。过了一分钟,小明又说:阿嬷,我要吃冰。奶奶说:再等一下。

小明委屈地说:你等一下再念,佛祖又不会跑掉,可是卖冰的就快要跑掉了。奶奶生气了:你一直叫我奶奶很烦耶,小明说:可是我才叫你两次啊,你就嫌烦,你叫阿弥陀佛几万次,他都没说烦?

这段对话,既增进了祖孙之间的感情,又富有生活气息。长辈与晚辈由于出生年代有别,在知识结构上、年龄大小也存在差异,对事物的看法不太一致,有时候长辈的想法可能也的确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晚辈看待长辈,不能认为他们啰哩啰唆、迂腐可笑、思想僵化。如果晚辈不理解长辈的想法,不同意长辈的观点时,要运用幽默的方式善于表达不同的意见。但不论如何,如果想要处理好与长辈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有一颗尊敬长辈的心。

总之,亲子幽默的运用关键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和观念为前提。平等的幽默能成功地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为一个人在笑的时候是无法同时憎恨或者发怒的。聪明的父母能够在管束孩子的同时传递出爱的温暖。

幽默夸赞,让孩子变“争气”

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因为小时候的教育经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心志,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与成功。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要讲究语言技巧,要顾虑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因此,从孩子们单纯、善良、自尊的心理出发,应对孩子经常说一些明智的夸奖之词,帮助孩子建立起乐观、幽默、自信的心态,方能够成就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作为父母、老师、上司,经常会碰到“不争气”的孩子、学生和下属。这时应该怎么样,横眉怒对吗?这只会增加他的叛逆心理。比较好的一种办法是幽默地告诉他:你很优秀。人们多数时候需要的是激励,而不是责骂。

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位四年级老师鲁丝·霍普斯金太太,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看过班上的学生名册时,她对本该兴奋和快乐的新学期却心怀忧虑:今年,在她班上有一个全校最顽皮的“坏孩子”——汤姆。他不只是做恶作剧,还跟男生打架、逗女生、对老师无礼、在班上扰乱秩序,而且好像是愈来愈糟。他唯一的优点是:他很快就能学会学校的功课。

霍普斯金太太决定立刻面对汤姆的问题。当她见到她的新学生时,她讲了些话:“罗丝,你穿的衣服很漂亮。爱丽西亚,我听说你画画很不错。”当她念到汤姆的名字时,她直视着汤姆,对他幽默地说:“汤姆,我听说你是个天生的领导人才,今年我要靠你帮我把这个班变成四年级最好的一个班。”在头几天,她一直强调这点,夸奖汤姆所做的一切,并评论他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位很好的学生。

令人惊奇的结果出现了,在霍普斯金太太幽默的夸赞之下,汤姆真的变了,他渐渐地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再看一下美国纽约州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东西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幽默而一本正经地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当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相信了它。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却更是充满潜能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人生,也可以成全一个孩子的未来。无论自己的孩子有多淘气、有多不听话,请不要总是给予严厉地批评,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相反,在于孩子的沟通中,多给孩子说一些正面、积极、幽默的激励,会让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而主动的加强自我约束。

锁定欲望,用幽默激将行动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满足自己所追求的欲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甚至有人会为此超越理性常规的束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来。欲望的强弱,是决定行动积极与否的最大因素。所以,在劝说中竭尽全力满足对方的欲望,是提高成功率的切实方法之一。对于孩子的劝导,利用其对欲望的想法,能更快地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路向。

而人类究竟有多少欲望?有些欲望若有似无、含糊不清,但它的确是存在的。因此,在努力成为说服高手之前,必须清楚了解对方有什么样的欲望,在从事具体的劝说行为前,锁定他心中强烈的欲望,再对症下药,进行幽默劝说。

杰里斯有天下班回家的时候,看见最小的儿子提姆躺在客厅地板上又哭又闹。原来提姆第二天就要上幼儿园,而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去。杰里斯的本能反应是把孩子赶到房里,警告他最好乖乖上学去,别无选择。但是,当晚他想到,这并不是叫儿子喜欢上学的方法。

杰里斯想:“假如我是提姆,什么会吸引我到学校去呢?”于是他和太太列出许多提姆会喜欢做的事,如画画、唱歌、结交新朋友等,然后付诸行动。“于是我们都到厨房的大桌上画画——我太太、另一个孩子鲍伯和我,大家画得兴高采烈。果然没多久,提姆走过来看热闹了,并且要求加入行列。杰里斯风趣地说:‘啊,不可以,你得先到幼儿园去学怎么画才行啊,否则你画的画会埋怨你把它们画得太丑了呢’。为了激起他更大的兴趣,杰里斯把刚才列在纸上的项目,逐一用他能够了解的话表达出来去打动他——当然最后告诉他,这些东西幼儿园里都有。第二天,杰里斯起了个大早,一下楼发现提姆坐在客厅椅子上。‘你在这里做什么?’ 杰里斯问。‘我等着上学去啊,我不希望迟到,我还要画出家里最好的作品。’全家人的努力,终于激起了提姆上学的欲望。”

另一位父亲一直为自己的小儿子操心。他的小男孩体重过轻,而且不肯好好吃东西。这对父母亲用的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责备和唠叨。“妈妈要你吃这个和那个。”“爸爸要你以后长得高大强壮。”这个小男孩怎么也听不进去。

这位父亲后来也发现了错误,便问自己:“我的儿子想要什么?我如何能把自己的需要和他的需要联系起来?”

小男孩有一部三轮车,他最喜欢在自家门口附近骑着到处跑。街的另一头住了一个喜欢欺负弱小的大男孩,常常把小男孩从车上拉下来,然后把车子骑走。 自然,小男孩会哭叫着跑回家去,然后妈妈便会跑出来,先把大男孩从三轮车上赶走,再让小男孩骑着车子回家。这事几乎每天发生。

所以小男孩想要什么,这并不需要名侦探福尔摩斯来回答。小男孩的自尊、愤怒和渴望都促使他要采取报复行动,最好能一拳把那大男孩的鼻子打扁。这时,这位父亲就趁机幽默地向小男孩解释,假如他能把妈妈所给的食物吃下去,终有一天能足够强壮得把大男孩痛揍一顿。

此幽默激将法果然奏效,小男孩从此不再有饮食方面的问题。他肯吃菠菜、牛肉——凡是可以让他快快长大的食物都吃。因为他实在太渴望早日把那个大男孩狠揍一顿,好一解长久以来所受的怨气。

哈利·欧佛垂在极具启发性的《影响人类行为》一书中写道:“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不论在商场、家庭、学校或政治上。对那些自认为是‘说客’的人,有句话可以算是最好的箴言:要首先激起别人的欲望。凡能这么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

明天,你也许有机会要求某人做某件事,记住,在你开口之前,先停一下问你自己:“我怎么样才能通过幽默的妙法让这个人想去做这件事?”

美化言辞,孩子才能够听话

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家人,永远是我们最值得依赖的存在。然而,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不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不小心处理将会引发更大的不和甚至家庭的破裂。怎样教育孩子,才会让他们乖乖听话?怎样与父母沟通,才能有效地让他们接受你的想法?怎样在争吵后,使双方尽快和好?

有一种苦味的药丸,外面裹着糖衣,使人先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效用,疾病也就好了。同样的道理,父母要对孩子说规劝的话,在未说之前,先给他一番幽默的赞誉,使孩子尝一些甜头,然后你再说那些规劝的话,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因此,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家长不能够总是过分地责怪孩子的错误,而很少赞扬他的进步,因为这常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引致他们的逆反心而越来越不听话。明智的家长,懂得“裹着糖衣”教育孩子,对孩子多说一些“甜言蜜语”。

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恰到好处的幽默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我们要记住: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指责使孩子落后。

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宏巧用幽默赞美的办法,经常为自己的女儿营造轻松、乐观、自信的学习环境,把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婷婷,教育成了高材生。周宏第一次看小婷婷做应用题,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说该发火了,可是他没有。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红钩,并机智地赞扬她:“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呢。”八岁的小婷婷听了这些话,自豪极了。

在父母的鼓励下,十岁那年,婷婷就写作出版了六万字的科幻童话。消息见报后,不少残疾儿童被送到周宏门下,都在周宏的“赏识教育法”下得到了很大进步。他说:“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周宏巧妙地把赞美运用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赞美开发了孩子内在的潜力,激起了他们学习上的热情,唤起了他们强烈的进取心,使得孩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在心理上彻底解放了孩子。

人都是爱听好话,喜欢受到表扬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在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美。”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好奇心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所以,恰当而不失风趣的赞美往往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孩子的赞美中,不要表现出应付的表情,要让孩子看到你由衷的微笑,同时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尽量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快乐与风趣,这对孩子的风格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你的幽默妙趣的语言,将会帮助他们尽早地培养幽默感。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往往是一个机巧伶俐的好孩子。

幽默说教,切忌说的八种话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虽然亲密,但对孩子说话也不能随随便便。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对孩子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势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应注意自己的措辞。

措辞灵活,说话幽默,则更利于被孩子接受。同时幽默的语言经常刺激孩子的视觉、听觉以及脑部神经的话,会加深孩子对幽默说话形式的印象以及认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幽默口才与淡定的心态。

另外,孩子是最天真的,且最具备好奇的心思。面对孩子的沟通以及教导方面要有耐心,并保持一颗童心。有一个故事能够帮助理解孩子那份真挚的天真。

为了培养儿子的艺术修养,爸爸带他到音乐厅欣赏小提琴演奏会。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台上的演奏者依然在不停地演奏……

最后,儿子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大声问:“爸爸,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个木盒子锯开?”。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爸爸应该耐心的给予说明,而不是指责孩子有多笨。作为爸爸可以这样幽默地回答:“儿子,那个木盒子叫小提琴,小提琴和据它的人是朋友啊,朋友就是要在一起合作的,锯开了不就成敌人了?”这位爸爸真是聪明,在向孩子说明了小提琴之后,还能风趣地提出一些人生的道理。这样的讲话会指引孩子在成长中,能通过一件事物去联想到一些哲理。

概括起来,父母与孩子在幽默对话的忌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幽默不说损伤话

有些性格急躁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动辄就挖苦孩子,孩子耳濡目染,身心定会受到创伤。幽默的讽刺,无疑会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殆尽。因为孩子往往会觉得:第一,觉得自己遭到了贬黜,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希望;第二,想要摆脱人见人爱的姐姐;第三,为没人喜欢自己而愤愤不平。

2.幽默不说吓唬孩子的话

幽默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的沟通氛围,为了让孩子愉快接受自己的批评与见解。幽默的说教,同时也是为了给孩子建立一种健康的心态。如果把幽默用错了地方,只是用幽默来吓唬孩子,那么幽默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教育意义。

3.幽默不说命令话

有些父母爱在孩子面前耍威风,说话也往往是在下禁令。可是长时间处在命令中的孩子往往孩子就会变得迟钝,缺乏创造力。

4.幽默不说气话

有些缺乏修养的父母,稍不顺心就拿孩子撒气。孩子不敢接近,又躲避不了。如:孩子有时问点事情,也没好气地说:“我是先知啊,不知道,问别人去。”这些使孩子横遭冷落的气话,是父母应该忌讳的。

5.幽默不说宠爱话

有些不清醒的父母,溺爱子女。常常听到什么“你是妈妈的心肝儿”、“命根子”。有时孩子撒娇,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这些容易使孩子养成各种各样的坏毛病,幽默与孩子沟通需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理性就应该远离溺爱的话语。

6.幽默不说侮辱话

有的不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端”,则凭主观臆断,认为孩子大逆不道,甚至口不择言地说什么“你这个不要脸的小畜生”、“小流氓”……还有的父母虽然不会正面指责,但也往往旁敲侧击、指桑骂槐,弄得孩子反驳也不是,解释也不是,只好委屈地忍受着。

7.幽默不说埋怨话

当孩子犯错误之后,他会感到很无助,会后悔当初没听从父母的话。就在这时,妈妈最不好不要说一些埋怨的话语。否则,孩子会为了反抗母亲轻蔑的语气,摆脱自视蠢笨的自卑,他开始辩解。要么在绝望中屈服,要么在愤怒中反叛;这两样都不利于孩子成长。

8.幽默不说欺骗话

有些言行不一的父母,言不信,行不果。欺骗孩子的话一般有:“听妈妈话,明天领你去太空赏月。”这些话若无法落实,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信了。这种话造成的后果,比不说还要坏。

接受差异,赢得孩子的服气

孩子是你的开心果——同时也叫你头痛。你常常无法了解他们,也许还会抱怨满腹: “我愈看现在的年轻人,就愈相信我从没有经历过他们这个年龄。”

“无怪乎要跟孩子沟通很难。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中有半数是前所未闻的,另半数是说不出口的。”“现在的孩子真叫人难以了解。不吃菠菜的孩子长得那么大,排着队在买营养药。”“我花了一笔钱在孩子的教育上,另外一笔钱在他们的牙齿上。两者唯一的差别是他们到现在还在用牙齿。”“我们那十几岁大的女儿告诉我们说:‘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过我自己的日子,住自己的公寓。现在,我唯一需要的是多一些零用钱。’”

实际上,这些抱怨与怒气是没有用的,它甚至造成两代人心理上更大的沟壑。你要做的是承认这个事实:你和他们的确在种种方面有些有趣的差异,她们就像另一个人类:

一位母亲想让她16岁的女儿高兴高兴,便对她说:“明天我想给你买几张唱片,不过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

女孩回答说:“这很容易,你到唱片商店,叫他们把最新的拿出来试放一下,您把您觉得最难听的买下来就行了。”

看看,孩子比我们更能理所当然地接受彼此的不同,这就比我们要高明了许多。因为,我们常常在看到他们的奇异服装,听到他们的怪异歌曲时大呼小叫、怒气冲冲、风度尽失。

成功和培育好下一代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责任,特别是为人父母者的责任。而要完成这个教育过程,首先要与孩子做好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与身体状况、需求,帮助他们成长。这种沟通不是简单就能达到的,但运用幽默的手段来和下一代进行交往,往往更易于让他们在思想上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幽默的沟通更易让他们感到坦诚与平等。

有个男孩吵着要爸爸给他买把火炬,爸爸没有马上生硬地训斥孩子,而是温和地说:“不行啊,这个月你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预算了,再买火炬,你妈妈就要发火了。”

这个答话可比严阵以待的否定、批驳高明多了。煞有介事的比喻,让孩子觉得大人们是将他的事情作为一项重要事务,讨论、协商过的,与其他家庭事务一样有预算地位,多么值得自豪!父母以这样的态度与孩子交往,孩子也会以较成熟的姿态代替吵闹。

原因之二:幽默的沟通充满了趣味,丰富和涵养了孩子的心灵。

某女士有四个儿女,来与她同住了一个月。

她告诉朋友说:“孩子们来,带给我双重的快乐!”

“怎么说呢?”

“他们来了,我很快乐;他们走了,我也很快乐。”

真是一位疲惫又快乐的妈妈。

原因之三:幽默的沟通总附带启智的爱意,无形地和对方心灵相融。

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生性豁达,在政界、家庭中都颇得爱戴。1908年,他当选为总统。

有一天晚上,他儿子在餐桌上顶了他一句,场面顿时很尴尬,全家人都鸦雀无声。塔夫脱也不说话。

他太太问:“您不惩罚他吗?”

塔夫脱幽默地说:“他对我说的话,如果是对父亲说的,当然要受罚;如果是对美国总统说的,那是他的公民权利。”

包含着爱意的谅解最能促使孩子反躬自身。惩罚难道会比幽默的爱意更有力度吗?

不论是有意或无心,孩子发现了如何将幽默力量对准我们的兴趣,而且达到他的目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回赠他一份爱呢?

当孩子从认为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到他能以幽默的方式与父母交流,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说明他们成长了。这时,幽默语言,就成了父母和子女之间一种新的共同语言。

幽默引导,亲子沟通更通畅

父母要让孩子敞开心扉和自己说话,就要首先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而孩子内心最大的秘密是情感,或情感的焦虑。因此,父母必须要掌握情感交流的秘方,多给予孩子思想的引导,用幽默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作为孩子如果遭遇了问题或烦恼,首先求助的是父母。如果做父母的不善于与孩子进行幽默交流,从一开始就可能阻断了与孩子之间的融洽关系。

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因为父母吵架,就撑着一把雨伞蹲在墙角,父母又求又哄,孩子都不理不睬。两天过去了,孩子体力极度衰竭。最后,他们请来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狄克森先生。狄克森也要了一把雨伞在孩子的跟前蹲下了,他面对孩子,注视着孩子的双眼,向孩子投去关切的目光。终于,孩子从恍惚中震了一下,像沉睡中被闪电惊醒的人,狄克森继续与孩子对视。

孩子突然问:“你是什么?”

狄克森反问:“你是什么?”

孩子:“蘑菇好,刮风下雨听不到。”

狄克森:“是的,蘑菇好,蘑菇听不到爸爸、妈妈的吵闹声。”这时,孩子流泪了。 狄克森:“做蘑菇好是好,但是蹲久了又饿又累,我要吃巧克力。”他掏出块巧克力,送到孩子鼻子前让他闻一闻,然后放进自己嘴里大嚼起来。

孩子:“我也要吃巧克力。”狄克森给了孩子一块巧克力,孩子吃了一半。

狄克森:“吃了巧克力太渴,我要去喝水。”说着,他丢掉了雨伞,站了起来,孩子也跟着站了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原因就在于,孩子对于友情、亲情的渴望。他们很在意自己的感情需求。然而,成人的世故与冷漠,往往对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很不在乎。这样,就会忽视孩子的感觉,对孩子细小的情感波动表现冷酷。这样一种对待孩子的情感的反应方式显然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事实上,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对他的重视,哪怕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也不严重,父母也不能掉以轻心。或许在故事中的父母看来,孩子不应该因为他们的吵架而如此伤心,但是他们的反应却不应该没有同情。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情况下,应该高兴孩子已经懂事了,应该给予同情的说导,让孩子不要担心,这种反应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亲密的感觉。孩子的内心感受一旦被父母了解了,他的寂寞和情感创伤就会消失。父母对于孩子的了解是情感的绷带,可以治愈孩子受了损伤的自我。因此,要实现和谐美满的亲子交流,做父母的必须要学会情感交流的技巧,给予子女正确的思想引导。

父亲:“拉莎,为什么还不结婚呢?”

拉莎:“爸爸,找了好几个男朋友,都不满意,等我再挑选一下。”

父亲:“你年纪不小了,可要抓紧时间啊。”

拉莎:“放心吧,爸爸,在人生的大海里,鱼多得很。”

父亲:“孩子,钓饵放久了,就没味了。”

父亲没有对拉莎的观点进行正面的评论,而是通过一句“钓饵放久了,就没味了”引导了拉莎的交友思想,让拉莎获益匪浅。

幽默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属于“双连关系”,一旦“话不投机”,关系就会弄僵。而用幽默沟通的方法则是一种至趣、至情、至理、至智的高级手段,双方都能接受。尽可能多的用幽默的方式来代替僵化、直接、乏味的沟通,让爱接近孩子的心灵,呵护着他们渐渐地成长。

和孩子沟通就应该把话语权留给孩子,而家长则需要以一颗童心的姿态,幽默地引导孩子的情感需求。孩童时期,是一个需要关怀、需要鼓励、需要快乐的时代。幽默的引导,让孩子在快乐与释然中学习到生活的美好。

尊重想象,激发孩子创造力

每个人都天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只有很少数的人敢于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实践自己的想象力。多数人不愿意去触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因为他们把想象的东西当做了一种不会实现的“白日梦”。

所谓想象力,即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力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人们带入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感受现实中不能够实现的想法。想象力是创造力的能量来源。

关于创造性,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进行了创造性的测验,测试结果表明:

5岁儿童的创造性 90%

17岁左右的创造性10%

25-45岁左右的创造性 5%

45岁左右的创造性 5%

说明儿童时代是创造性最强的时候,原因很简单,天真的他们对世界万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他们的思维还没有被束缚。倡导与孩子进行幽默沟通与快乐相处,就是为了能够在尊重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下,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美术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鱼,然后让同学们照样子画下来。德里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生气地说:“限你一个星期,画出和黑板上一模一样的100条鱼来。”

到了下个星期,老师叫德里交出画来,德里交出去的白纸上只有一条鱼。老师问:“怎么只有一条呢?”德里幽默地回答:“我画的是一条母鱼,它会产出99条小鱼。”

听到孩子丰富而有趣的回答,我们在笑的同时,更应该觉察出孩子的想象力是何等的出色。想象力是孩子们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善于帮助孩子去挖掘并利用它。因为,对孩子想象力的鼓励会不断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才能。

难怪小孩子杰克可以用言简意赅的方式幽默表达自己的用意: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什么是懒惰?”课后,当老师批杰克的作文本时,发现第一页、第二页一个字也没有,在第三页上老师才找到这样一句:“这样就是懒惰。”

不得不佩服杰克才小小年纪,就拥有如此绝妙、聪慧的幽默思维。对于孩子的幽默思维与想象,家长应该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发智力。

作为大人应该明白,想象力是伟大的魔术师,它让未来的世界进入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突破生活格局。想象力是不跟随,不从众,让我们甩开“不可能”的机制一路前行。

尊重想象就是帮助孩子们想那些不敢想的,做那些不敢做的事情,也就是让他们自由、任意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个缺乏丰富想象力的孩子,他的思想内容是贫乏、平淡无奇的,往往只能从单一的方面去展开想象,而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总能对于同一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多方面去思考。

幽默姿态,赢得父母的欢心

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而人生又是由许多条块集结起来的,因而完美的生活不但包括了要处理好在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系,还应该处理好家庭内部各种关系,特别是和父母或孩子之间的关系。

在良好的亲子沟通氛围中,幽默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世界上有很多人在拒绝悲伤、拒绝痛苦,但却不会有人拒绝幽默的笑声。幽默的沟通让孩子高兴,让大人开怀,幽默沟通的力量在于可以让家庭更加的温馨怡人。

父亲责骂女儿太吵:“你不是答应我要安静的吗?不是跟你说好了,你不安静的话要挨打的吗?

“是啊,爸,”女儿表示同意,“但是我没遵守我的诺言,因为你若不遵守你的诺言的话,也没关系。”

女儿的一句幽默话就把父亲给逗乐了。

年轻的时候,自己的想法与父母总是格格不入。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最恰当的办法是避实就虚,以软代硬。像这位姑娘,即使心里老大不痛快,却没有直接顶撞父亲,而是以幽默的方式来化解父亲的怒气,缓和双方的紧张气氛。

想赢得父母心,就要摆正与父母交流的姿态,彼此以友好、支持的姿态进行沟通。

母亲与儿子正谈他的女朋友。

“她喜欢你哪一点?”母亲问。

“很简单,”儿子谦虚地说,“她认为我英俊、风趣、聪明、能干、舞又跳得好。” “那你喜欢她哪一点呢?”

“喜欢她认为我英俊、风趣、聪明……”

儿子傻乎乎的言辞勾起慈母的多少怜爱!其中的小小机智也避免了母亲的刨根究底,母子之间有一种朋友式的默契。幽默式的沟通,让他的母亲感受到了他的儿子是喜欢他的女朋友的,而他女朋友对他也是真心的。幽默的沟通,可以打消父母的顾虑,给父母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向父母表明自己很幸福。幽默的沟通,确乎赢得了母亲的心。

除了有恰当的与父母沟通的姿态之外,还要运用幽默调和家庭气氛、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心。幽默并不只是为了表面的欢笑,亲子之间的幽默生活,是为了让家庭在乐趣中充满更多温情与爱意,是为了让家庭的责任共同承担,让家庭的欢笑共同分享。

看看这位小伙子做的有多棒:

周末,父子两人结伴到森林里露营。

“好了,很有趣吧?”父亲问。

“我想是吧,”儿子说,“只是下次,我们是不是可以带妈妈和番茄酱来。”

当爸爸听到自己的儿子在挂念自己的妈妈,他一定会感到很欣慰。是的,家庭不是一个人的家,而是由全家人组成的家。真正的一家人既能在困境中相互依附,也能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互相惦念。

尽管父母不会料到孩子竟有如此曲折的心意,但是他们会从孩子的话语中看到自己的处境,并能更轻松、理智地面对生活。赢得父母心,幽默功不可没。

亲情挚爱,幽默感是传送带

要营造两代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首先需要加强彼此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有些父母想要在子女面前保持威严的形象,在生活中他们总是不苟言笑,更不用说向子女表达自己的爱了,事实上,父母应该常常利用诙谐的方式来表达对子女的爱。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是一个善于用幽默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高手。

有一次,斯维特洛夫刚进家门,就发现家人慌作一团,斯维特洛夫的母亲正在打电话给医院请求急救。原来,斯维特洛夫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斯维特洛夫明白,墨水是不至于使人中毒的,所以用不着慌张,而这会儿正是教育舒拉的大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个鬼脸。诗人并没有发火,他从屋里拿出一些吸纸来,对儿子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地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斯维特洛夫的一句幽默给冲淡了。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是未能如愿。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长辈对晚辈除了运用平和的幽默方式,还能够运用一种“打是亲、骂是爱”的幽默方式,这里的“打是亲、骂是爱”并不是真打也不是真骂,而是在笑骂中向孩子传达出的自己的满足。

在里海大学读书时,美国企业家艾科卡在800多个毕业生中的名次是第11名,凭借优异的成绩,他在毕业后就被保送攻读了硕士,在硕士毕业后又成功地进入了福特公司。艾科卡的血液以及事业之路可谓一路绿灯。他的父亲尽管已经对他非常自豪了,但是每每在见到他时,还总是会打趣地说:“瞧,当初念书总考不上第一名的小笨蛋,现在感觉如何啊?”

父亲幽默的一句“小笨蛋”,体现了父亲对他深爱的父子情。父母对子女运用幽默的方式很多,运用幽默体现的感情色彩也是很多。但无论是出于赞美还是出于批评,幽默的本质还是为了凸显对子女的爱。

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幽默感极强,他的女儿也天生具有幽默细胞,还在童年时她就对女大不中留有过一番妙论:我认为女大不中留的意思就是……嗯……就是女儿大了,不在中国留学,要到外国去留学。不料,后来她果然去美国留学了。沙叶新的女儿一次回国探亲,她和父母谈起同在美国留学的弟弟,说弟弟想娶个黑人姑娘。母亲不由大吃一惊。妈妈怎么还有种族歧视?黑人女孩是黑珍珠,身材好极了,长得也漂亮。我倒没有种族歧视,沙叶新插话说,我就担心他们以后给我养个黑孙子,送到上海来让我们带。万一晚上断电,全是黑的,找不到孙子那不急死我们。女儿连忙说:那没关系,断电的时候你就叫孙子赶快张开嘴巴,那不是就找到了。在父女之间这场温情脉脉的唇枪舌剑中,父亲显示了他开阔的胸襟、年轻的心态和幽默的天性,而女儿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机灵的回答、狡黠的反击为久别重逢的父女增添了一份格外的喜悦。

应该说,懂得用幽默来管束孩子的父母才堪称成功的教育家,才能以这种幽默轻松的口气对孩子讲话,多创造一些其乐融融的气氛,使孩子从学校的那种刻板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当然,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长辈对晚辈的幽默都能表达出他们深切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