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准备——知识是幽默前提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30年之久的叶洛特博士,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仅承认一件事,受过教育的男女们,在知识上所应得的收获,就是能够正确地、优美地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能够运用好本民族的语言,正是拥有幽默口才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在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时,需要先增进自己的知识。
要增进自己的知识,书就是真正的秘诀所在,多阅读书籍,不断地充实你讲话所用的词句。英国的约翰·伯莱特说,他觉得每逢走进图书馆,就愤恨人生太短促了,使他不能够将心爱而珍贵的书去遍览一次。
对讲话者来说,知识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要求;不同的人,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作为讲话者,应当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有以下几方面:
1.处世知识
处世就是指处理人情世故、社会活动、与人交往。每个人与社会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没有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要想使自己的言语达到彼此交流沟通的目的,要想让自己的幽默口才发挥得恰如其分,就必须掌握交际应酬的起码知识,这样,才能说出与当时的情境适宜的言辞。如果不懂得这些知识,在当众讲话过程中,就会因某一细微疏忽讲错话而造成不良后果,导致讲话失败,甚至闹出笑话。
2.世事知识
世事知识指的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经验,教训、风土、人情、习俗、掌故等等。这种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无须潜心去学;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在实践中都能逐步体会、感悟得到。人们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修养,锻炼出恰如其分的幽默口才,实现当众讲话的沟通目的,必须具备这类知识。曹雪芹就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不谙世事的人,所发言辞要么造成笑话,要么酿成苦酒。
3.文化知识
文化是指大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经济、法律等等。这些知识往往以成语、典故、佳作、名言、警句为载体,最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从而使表达者的幽默言辞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这种知识不能从实践中获得,需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在人生路上,不断积累学习,施展幽默口才之时便会充满活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
4.专业知识
所谓“术业有专攻”,人一生精力有限,不能做一个博学家,就要精于本职工作,熟练掌握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的获得,一是靠学习,二是靠实践。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疾,一个好的专业人员不关注本领域最新进展,就无法发现自身的知识盲点,既不利于工作进行,更不利于说话水平的提高。
除了从这4个大方向上把握知识面的拓展以外,我们应该使自己具备多方面的常识。这里有一个小笑话:
某君以口齿伶俐而见长,有人向他求教有什么诀窍,他说:“很简单,看他是什么人,就跟他说什么话。例如同屠夫就谈猪肉,对厨师就谈菜肴。”那位求教的人又问:“如果屠夫和厨师都在座,你谈些什么呢?”他说:“我就谈红烧肉。”
由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要应付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运用幽默口才应付各种人物自然就得心应手了。虽然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如何运用全在自己。
知识是任何事业的根本,你要使谈吐能适应任何人的兴趣,更要多读一些书刊杂志,把天地间的知识储存在你脑海中,一旦到应用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地打开话匣,与人对答如流了。
其中,丰富知识的主要途径有:
1.读书看报是充实自己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每月所出的各类书刊杂志越来越多,经常阅读书刊,是最低限度的准备工作。如果想在幽默口才的表达上出人头地,国际和国内的动向、一般的经济发展趋势、科学上的新发明和新发现、世界所关注的事件和新闻人物,以及艺术名作、电影戏剧等内容都要予以关注。这些都可在每日的报纸和每月的杂志中看到。
2.图书馆和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要善于利用它。
几乎每个图书馆都有定期文献、读者指南。这个来源列出了杂志文章的作者、题目和主题,多年成卷,存于图书馆的参考资料部分。
3.网络是目前发展迅速的电子产物,只要轻轻点击几个著名网站,就可以获得大量资料;也可以随意进入世界著名的图书馆浏览。利用互联网能够更快、更迅速、更便利地获取材料。
博学多才——胸中有墨不卡壳
如果我们能和任何人谈上十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那便是很好的交际人物了。因为人的交往范围很广,也许对方是个工程师,也许是个法学家,或者是个教师,或者是个艺术家,要么是个采矿工人。
总之,无论三教九流,各种阶层的人物,若能和他谈上十分钟使他感兴趣、让他发笑的话,真是不容易。不过不论难易,我们都要设法打通难关,常见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肯下功夫,这种不幸情形就可减少,甚至于做个不错的交际家也并非难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是一句老话,但直到现在仍然适用,所以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当然不能希望他在说话中应对如流、妙趣横生。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利器,一切皆可迎刃而解。我们虽不可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是所谓的常识却是必须具有的。有一般的常识,倘若能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应付任何人作十分钟的兴趣谈话,应该是不难的。我们须多读书多看报,世界的动向,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和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的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的内容等,皆可从每日的报章和每月的杂志中看到。诚能如是,则应付于各种人物,自然轻松愉快。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乘车到某大学去讲授相对论。他的司机对他说:“博士,我听您讲过相对论已经有三十多次了,您说的那些话,我都能背下来了……”
爱因斯坦笑着说:“那太好了!今天,我戴上你的帽子充作司机,由你自称是爱因斯坦去讲课吧,反正这个学校的人都不认识我,我正好休息休息。”
于是,司机果然出色地讲了课。正当他要离开时,一位教授请他解答一个复杂的问题,司机想了一下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连我的司机都会解答,您不妨向他请教吧……”
这个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然而,单纯分析这位司机的表现对我们认识口才与学识的关系很有启发。这位司机的“口才”幽默大概是不错的,所以,他能模仿爱因斯坦的言辞、语气,“出色地”代替爱因斯坦讲课。但是,这位司机并不具有爱因斯坦的学识。所以,当那教授向他请教一个新的问题时,他“卡壳”了。可见,口才是要以学识为基础的。
学识渊博者能在大事的决策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而在民间交往中,博学多才者的言辞也往往能博得“满堂彩”:
有一次,林氏大宗祠建成,举行隆重的庆祝典礼,著名的幽默大师林语堂在主持人千方百计的邀请下也欣然应允。
庆典仪式举行当天,林语堂翩然而至,主持人十分高兴,在隆重接待的同时,也请他作一次演讲,并且希望他在演讲时多介绍林氏家族的名人。
在掌声中林语堂登台。他说:“林氏家庭有很多名人,早已载入史册。在《水浒传》里有个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在《红楼梦》里,有个女才子黛玉。在《镜花缘》里,有个旅行家林之洋。还有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美国的大总统林肯。”话刚落,台下鼓起了一阵阵掌声,发出了一阵阵笑声。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林语堂对各部名著如数家珍。尤其对世人知之甚少的《镜花缘》中的那位配角林之洋,也熟悉到一个非常的程度。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唯一存在的那位林肯,也跟林姓毫无瓜葛。林语堂一本正经地将他们当做林姓家族的名人来介绍,幽默效果呼之而出。对于听众的感染力之强,已经无须赘言。这就是学识渊博在幽默口才中所带来的作用。
鲁迅先生在给一位青年的信中说过这样一段名言:“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连常识也不懂,研究文学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有志于提高自己幽默口才的人,读了这段话后应有启示吧。
厚积薄发——欢笑中呈现理智
幽默口才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光靠技巧是不够的,一味地追求技巧而忽略自身的素质培养只能是舍本逐末。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技巧的同时,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将这种修养展现于我们的说话当中,从而体现出话语中蕴藏的智慧。
“才”是智慧型幽默口才的核心,有这种口才的人不仅掌握了口语表达的技巧,而且更具有记忆才能、观察才能、思维才能、想象才能、创新才能和应变才能等综合才能。
再者,“学”是智慧型幽默口才的基础。人的才能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才,是知识的产物,是知识的结晶。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同样,一个人智慧型幽默口才的好坏,也与其学识是否广博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大学者无不以其智慧型幽默和渊博的知识而著称。
要想让别人与我们交谈起来时觉得言之有物,不空不泛,就要多加注意知识的积累,才能智慧过人。否则,智慧型幽默口才技巧就是空谈。
所谓“厚积薄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有生活,有实践经验,才有谈话的内容;有丰富的生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谈话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因此,对于家事、国事,都要经常关注,以吸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对于所见所闻,要加以思考、研究一番,尽量去了解其发生的过程、意义,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这些都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机会。我们要随时计划、安排、改进生活,不能随意性太强,让机会白白流掉。
我们若不安于做一个井底之蛙,就应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我们若不想说话空洞无物,就应下决心积累大量的、雄厚的、扎实的本钱,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说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总之,想要练就一身幽默的口才,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反应要敏捷。幽默不是天生的,平时要多加练习,通过网络、媒体、平面等各种途径多多汲取知识的滋养,更重要的是学到知识后多多独立思考,思考会让反应越来越敏捷。
2.多多进行逆向思维的发散练习,挖掘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幽默口才的潜力来源。
3.多加练习。幽默感是在实践中得来的,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请记得在表达方面多给他人带来点笑料。而笑料的来源可以从相声、小品、漫画书中学习。
多听后练——用心去体会幽默
没有人天生就有一副幽默口才,而想要自己这样的能力,只有先多听别人的幽默,才能从中接收到我们所需的信息,了解很多幽默的方式,而这些信息正是我们幽默口才所需的材料。比如说,在听演讲时,在听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那些妙语连珠。把这些抄在纸上,记在心里,久而久之,谈话的题材和素材就越来越丰富,口才也就越来越纯熟,甚至可以语惊三座,随便说什么都可以有条有理、生动活泼,成为广受大家喜爱的幽默者。
这些幽默、精辟的言辞不胜枚举,只要用心听、善收集,在发表意见的时候就可以顺手拈来,使运用幽默口才的技巧事半功倍。
不过,这只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获取和运用,对于别人谈话中所发表达出的幽默效果,一方面要懂得去吸收,另一方面要懂得灵活地应用。懂得如何去应用,一句普通的话,也往往会得到惊人的效果。
有一个发明家想研究一项发明,他和他的助手们已经进行了1642次试验,却没有成功。他的助手说:“你看,试验了1642次,一点用也没有。”
这个发明家说:“为什么没有用呢?这使我们知道了这1642次的方法是不能成功的,要成功就必须在这1642个方法以外去找。”
在一千多次的失败面前,发明家并没有心灰意冷,更没有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是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决心。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一颗个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呈现于世人眼前。
有很多幽默故事都值得一提,主人公们都是用心收集幽默且善用幽默的人。在美国有两个邻居为了一条狗通了两封信。
艾德先生写出的信:
亲爱的约翰:
在过去整整四个或五个星期里,我记忆犹新。你的狗普林斯非常了不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噢,是这样的,它几乎天天在读我的《纽约时报》。遗憾的是,这几天它索性把我的《纽约时报》拿到池塘边阅读了。
我不知道你能否为普林斯准备一个日历,我和它商量一下,每天夜晚我在外面给他留张旧报纸。我希望它拿走的报纸是昨天的,而不是今天的。这样,它所获取的新闻也只是晚了一天,它仍比别人家的狗博学多闻。
你忠诚的艾德
约翰先生的回信:
亲爱的艾德先生:
自从我把你的信拿给主人看后,他再也不让我早晨在你家附近转悠了。你应感到欣慰,长耳朵的狗不再喜欢看《纽约时报》了,因为上面所有的新闻都没提到普林斯!
你最好的朋友普林斯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天所听到的各种信息都可以作为幽默口才的材料,每一件事实、每一句话,都在向人们说明着什么,都向我们提供了一些对人和事物的看法,都在影响我们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不过,我们在吸收它们的时候,不能毫无主见地去吸收;在应用它们的时候,也不能毫无目的地去应用。
在吸收它们的时候,我们要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去衡量一番。耳朵听到一句话,脑子里立刻对它表示了态度:喜欢它,或是不喜欢它;同意它,或是不同意它。
同样,在应用幽默的过程中,也必须带着自己的看法。所以说出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像背书一样,把记得的话像鹦鹉学舌一样重述一遍,而是利用这句话说明对人和事物的看法、观点,支持别人,或证明认为对的道理,赞美认为美的事物,或是驳斥认为错误的观点,攻击认为坏的人物。
这才是“耳朵是嘴巴的师傅”的全部解释。听到谈话,学到了技巧,才是幽默口才的完全修炼过程。
克服紧张——幽默需要淡定
真正懂得幽默的人是一个可以轻松驾驭紧张情绪的人。紧张会让一个人的淡定与智慧在瞬间就荡然无存。幽默说话的本事需要雄厚的前提积淀,需要用心地学习、认真地练习,有了足够强的内存,才会坦然应对多种场合中的各种事情。
然而,懂得幽默说话的人不仅能够克服自己的紧张,还能控制住场面的紧张情势。
在一次董事会上,卡普尔任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负责人,众位董事对他的领导方式提出质疑,会议充满了紧张的气氛。人们似乎都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一位女董事发难:“公司去年的福利你支出了多少?”
“九百万。”
“噢,你疯了,我真受不了,我要发昏了。”
听到如此尖刻的发难,卡普尔轻松地回了一句:“我看那样倒好。”
就在他说出了“我看那样倒好”之后,会场爆发了一阵笑声,就连那位发难的女董事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使得随后的会议进程在一种比较平和的氛围中开展。
卡普尔就是一个从容面对紧张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难免遇到令自己非常重视的场合,这个时候或许会出现紧张的状况,那么为了保持好自己的风度与气质,这里将介绍以下几种方法帮我们克服紧张与恐惧:
面对紧张,不退缩,反而会让自己兴奋起来,利用对这种情绪的把握,可以使自己达到最完美状态。
在克服紧张的练习法:
1.要树立足够的自信心。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事业成就的大小往往与自信心的强 弱有直接的关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幽默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自卑,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有位演讲家曾这样告诫讲话怯场者:上台时,要“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全场只有我一人对这讲题最有研究,最有发言权,最能讲成功”;下台时,要“目中有人”,虚怀若谷,谦虚地听取意见,不断改进。
2.追蝴蝶练习法。在讲话前最后一刻做,效果最好。把双脚开立,与肩相齐,膝微屈,挺背,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不必刻意呼吸,边叫“呜”边做蹦跳,一共10次,尽量用力,“呜”声要短、急、用力 。每次做完“呜”,双拳向下猛砸;放松闭嘴,缓慢深呼吸,嘶嘶吸气,微张嘴,弯腰至膝,蹲于地,重复3遍,做缓慢深呼吸。紧张感会减轻很多。
3.劈柴动作练习法。两腿分开约40到45厘米,脚尖向前,两膝轻松放直,攥紧双手;吸气,摆动紧握着的手,高抬过头;把举起的手摆下来,猛向前屈,吐气。手下来时,大叫一声“哈”(屈膝);吸气,再举手;重复上述动作,做上10次或20次。
4.蒸汽机练习法。双脚与肩齐,站在那里,屈膝,将头抬起,闭嘴,右臂后拉,左臂前伸,尽量用力。同时深呼吸;左右臂换个方向,节奏要平稳;开始要慢,随后要越来越快,持续做3至5分钟。记住:闭着嘴。
5.心怀世界练习法。吸气,感觉像是在扩张,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世界。伸展四肢,感觉心脏是世界的扩充与展开,个人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生命体;至少坚持一分钟以上,让世界置于怀抱中,手放胸前,双手轻抵;如此做上4次,把消极的意念都去除掉。努力去喜欢它,把它容纳进来,把它放在心上,化恨为爱。
6.减压练习法。站在门槛上,手掌挤着两边门框,鼓气用力。面部、头部、脖子会有热血上涌,尽量多坚持一会;突然完全放松,深呼吸,重复三遍。
长期坚持做这样的练习,会让我们在运用幽默口才时,日渐减少紧张的心情,最终达到轻松驾驭情绪的目的。
即席演讲——幽默“七要”
即席演讲要取得较好的效果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即席演讲不容演讲者深思熟虑、字斟句酌,这就需要演讲者具有敏捷的思维、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记忆、严密的逻辑、高超的临场发挥才能,以及幽默的随机应变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即席演讲要做到“七要”:
1.发言要扣题
演讲者要根据自己参加会议的内容、场合及自己的身份,选择确立自己发言的题目。当题目确立后,要围绕主题进行构思。表达幽默口才时也要紧紧围绕主题,离题万里、海阔天空会降低演讲效果,引起听众的反感。
2.内容要新颖
即席演讲要有见地、别具一格,使听众能感受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使演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内容要力求创新,论理要深入浅出,启迪听众心灵,幽默更要推陈出新,不能用大家熟知且已经失去了笑点的幽默来反复提及。尤其是多人演讲,切忌重复别人已讲过的话,如果没有更新的话题就不要重复论述。
3.构思要敏捷
要使即席演讲围绕主题的主旋律分层次展开,要围绕主题确定从几个方面剖析;要讲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要说明几件事;说明一件事要引用什么例子,运用什么样的幽默口才使演讲能够引人入胜。经过构思后,要打好“腹稿”,做到心中有数,临场不乱。
4.语言要简练
即席演讲要做到言简意赅。对渲染主题有用的话就说,与主题无关的话就坚决不说,哪怕再有幽默效果的话也要憋在肚子里,切忌画蛇添足。
5.表达要准确
即席演讲中,幽默口才的表达一定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或者说错了话,就会引起与会者的反感或嘲笑。所以,即席演讲的观点要准确,讲话要有政策观念和法律依据,不能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这就要求即席演讲前要在自己脑子里反复酝酿一下,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不能把不扣主题的所谓“真谛”,在不适当的场合讲出来。
6.对象要分清
即席演讲要根据听众的身份确定演讲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对象是工人或农民,幽默口才的运用方式要热情奔放、淳朴豪迈,甚至要通俗一些;如果对象是知识分子,幽默口才的运用方式要流畅入理,而且绝不能低俗;如果对象是干部,语言表达要准确认真,尽量少开玩笑,更要把握好幽默的度。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幽默口才的运用方式,即席演讲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7.心绪要平静
即席演讲时,演讲者如果是面对数以千计的听众,或面对高层次的上级时,未免有些紧张。如果精神紧张,即席演讲思路就会被打乱,讲起话来就会语无伦次。为此,即席演讲时,演讲者要稳定住自己的情绪,树立即席发言要驾驭听众的信心。当出现口误引起会场骚动时,也不要紧张,要采取订正或补充说明的方法,缓和会场气氛,消除即席演讲的尴尬局面。
另外,即席演讲的关键在于讲什么,即如何组织讲话的材料。即席讲话的结构一般比较短小、简明,因此,其材料的组织也应简洁、明了。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将谈资组织得有思路、有章法、有趣味,一直需要人们用心在实践当中去体会与运用。
建立自信——幽默演讲的技巧
在前面的内容中已谈到,恐惧是许多人不能较好地进行幽默演讲的主要心理障碍,那么,如何搬掉这块“绊脚石”,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使我们精彩的演讲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呢?这就是建立自信的技巧问题,我们不妨试用以下方法:
1.自我鼓励法
演讲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演讲充满信心,在精神上鼓励自己成功。演讲者可用如下语言反复鼓励自己,比如“我的演讲题材很有吸引力,听众一定会喜欢”、“我的幽默感很强,口才也很好,我一定会成功”、“我准备得很充分了”,等等。
演讲者在演讲前不应过多考虑演讲失败的后果,如“我演讲差了怎么办?”“听众乱起哄怎么办?”这种负面的自我暗示往往会影响演讲效果。应努力做到“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现代心理学实验表明,若由自我鼓励、暗示产生了学习及工作的动机,那么即使这动机是强装的,也是学习、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有效措施。自信心能够帮助我们在演讲的时候消除紧张,即兴地发挥幽默口才。
2.要点记忆法
初学演讲者往往把能够背诵演讲稿认为是充分的准备。熟读记忆,对于初学演讲者来说可能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手段,但如果只是机械记忆,那么不仅会耗费演讲者大量时间,而且容易形成演讲者的心理疏忽。实际演讲时,如果因怯场、听众情绪波动、设备故障等突发事故打断演讲者的思路,机械记忆的链条就会被截断。于是演讲者便会处于记忆的空白状态,或者思维短路,导致演讲无法继续下去。此外,单纯的背诵,还极易形成机械的“背书”节奏,并且不能灵活运用恰当的手势语,不能根据观众情绪适时调整自己的节奏、情绪,使演讲呆板、乏味,而丧失了演讲应该具有的战斗性和幽默味。
在演讲中,以采用提纲要点记忆法为宜。首先,就有关演讲的主题、论点、事例和数据整理成翻阅方便的卡片,然后针对演讲稿进行比较和适当的补充,整理出一份简略的提纲,并在提纲里注明各段的小标题,最后在各段的小标题下按序补充重要的概念、定义、人名、地名、数据和关键性词语。
至此,一份演讲提纲即算基本完成。在整理和编排的过程中,演讲者应反复思考和熟悉自己的演讲内容,而演讲时仅仅需要将该演讲提纲作为提示记忆的依据即可。
3.试讲练习法
试讲练习可纠正语音,矫正口型,锻炼遣词造句能力,又可训练形体语言。演讲者可以自选一个演讲题,或模仿名家的演讲,在静僻处独自练习。著名演讲家,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年青时代经常独自一人对着森林或空旷的原野模仿律师、传教士演讲,并反复练习。
在参加正式的演讲或比赛规格较高的会议上发表讲话之前,也有必要进行试讲。这种试讲最好请一些朋友同事充当听众,一是可以增加现场气氛,二来可以听取接受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试讲练习可以帮助演讲者拥有充分的自信心,避免因准备不充分或不适应演讲环境而引起的惊慌失措。
4.情绪调节法
适度的深呼吸有助于调节紧张、烦闷、焦躁等情绪。当演讲者在临场时出现怯场反应,可以运用深呼吸法进行调节。即:使全身放松,双眼望着远方,做绵长的腹式深呼吸,同时,随呼吸节奏心中默数1、2、3……
5.目光回避法
刚学演讲的人往往害怕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因为一看到听众的眼神于自己不利,就会心慌意乱,而无法继续演讲下去。于是出现了侧身、仰望、低头等影响演讲效果的不正确姿势。因为,演讲要求演讲者正视听众,这既是出于一种礼貌,又是演讲者与听众全方位交流的需要。拉近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是演讲成功的必备条件。刚学演讲的人不妨采用虚视方式处理自己的目光,将视线移至演讲场后排上方,以回避听众的目光,让目光在会场上方缓缓流动。这种方式既能避免演讲者与听众目光对视所产生的局促和窘迫,又能给听众留下演讲者稳重大方的印象,使演讲获得成功。
练智增智——提高沟通的智慧
幽默的才能不是天生,而是需要后天的练习。当一个人意识到幽默的可贵之处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进行有意识的运用与练习。练习幽默是一件称不上很难的事情,只要有心,只要拥有不错的修养,只要敢于开口,那么幽默的魅力指数就会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幽默的开口练习还能够提高智商与情商。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幽默一把,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个总经理脾气非常暴躁,对部属要求十分严苛。有一天,部属拿了一份公文进去,只听见总经理大发雷霆,骂道:“你写的是什么东西,我看只有初中程度!”
不久,那位部属快步出来,居然还面带笑容。他对一脸错愕的同事解释:“你们看我进步多快,昨天总经理才骂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今天我就有初中程度了。”
这是一位懂得隐忍的部属,更是一位懂得宽心与快乐的下属,他不会因为批评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抱怨上司的严厉,相反,他坦然接受批评,甚至能在批评中找出令人开心的调料。这就是一位懂得幽默的人,懂得幽默可以让自己摆脱不顺心,珍惜幽默带给自己不断提升的智力与能力。在学习和生活应时不时地来点幽默以作调剂,淡化消极情绪,消除沮丧和痛苦,让我们的身心在沉重的压力下得到松弛和休息。
但是我们仍然不可否认,沟通的环境是错综复杂的,交际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交际内容是千变万化的。想要在大大小小的交际场合中应对自如,还是要努力提高自己幽默的沟通智慧。
1.要对沟通中的信息有敏锐的感知能力,绝不能“慢半拍”
一个“愣头青”看见一位女士在哄一个小男孩,又温柔又亲昵,他脱口而出:“您的孩子真可爱!”那位女士立刻面带愠色——那不是她的孩子,她还没有结婚。幸亏“愣头青”的同伴很会说话:“对不起,他不知道……不过您不必生气,这也说明以后您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妈妈,要不他怎么会误会呢?”一席话竟说得女士转怒为喜。
这个事例中说的是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转化情绪的机会是转瞬即逝的,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更大的尴尬。所以,对沟通的信息的感知要敏锐、迅速,这样,才能抓住消除危机的契机。
2.要能找到沟通的切入点,破除最关键的沟通障碍
有一次,一个外国旅游团刚到达目的地,便遇上了滂沱大雨,客人们感到十分扫兴。我国接待人员立即满面春风地向客人问好,说:“中国有句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看,连老天也来为各位‘洗尘’。”听了这话,客人们不快的心情立刻烟消云散了。
看,接待人员随机应变,妙用“洗尘”,真是耐人寻味。他并没有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既然关注雨,那咱们就从这个点谈起。不过,要以完全不同的心态、角度去阐述遭遇大雨这件事情的意义。经他一说,非但是扫兴,反而是助兴。这个切入点找得颇有智慧,既体现出言者心思的敏捷,又展示了他对文化、心理诸因素的驾驭能力。
3.要有举重若轻的精神,有技巧的应对
在美国历届总统中,里根被公认为是最富有幽默感的总统。他曾说过:“在生活中,幽默促进人体健康;在政治上,幽默有利于自己形象的得分。”
里根在他就任总统后第一次访问加拿大期间,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不时打断这位总统的演讲,陪同他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双眉紧蹙,很难为情。而里根却面带笑容对他说:“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紧皱双眉的特鲁多听了这话,顿时眉开眼笑了。
对沟通中要练的“智”进行条分缕析,实在是一件愈说愈不像、挂一漏万的事。因为,这是一种由综合素质、能力形成的智慧,很难进行物理式分解。
所以,要想达到幽默沟通内功的高境界,除了敏锐的感知、准确的切入这两个现场反应的基本原则之外,我们还需要广而又广的努力方向,也许会涉及天文、地理、人心、历史,千万别叫苦。
练在当下——不放过任何机会
幽默口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会从天而降,就像庄稼需要施肥、道路需要整修,口才也需要培养。有人曾对丘吉尔的口才进行各种分析,他的儿子却一语中的:“我的父亲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用在写演讲稿和背诵演讲稿上了。”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毫无疑问,丘吉尔被誉为“世纪的演说家”是当之无愧的,但人们可能忘了,他是完全靠自学成才的演说家,他原先讲话结巴,口齿不清,根本就不是当演说家的材料。他本人身高约1.65米,没有堂堂的仪表和风度,那难听的叫喊声又不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或是马丁·路德·金那样洪亮。丘吉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他曾经在下院最初的一次演讲中,讲了一半便垮下来了……然而,就是这个丘吉尔,却成了举世皆知的雄辩的演说家。
先天不足后天补,完全是做得到的。丘吉尔的成功,除了刻苦、勤奋、坚持不懈的努力,别无他法。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结晶。先天的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刻苦的锻炼更为关键。在实践中磨炼幽默口才,以坚强的意志作为通向成功的基石,用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勤奋的苦练加上技巧,一定会成功。
有的人想练习幽默口才,但苦于找不到机会,其实路就在脚下。练习幽默口才的机会处处都有,不仅很多,而且方便省事。我们每天都要见人,都要说话,所以到处都是练习的机会。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日常的说话不需要什么幽默口才。其实,练习幽默口才的人应该把每一次对话都加入幽默的味道,幽默口才好的人一开口就能说上一句让人忍俊不禁的话。这恰如练习书法的人一样,必须首先练好每一个字。一个书法好的人,一动笔就能把一个字写好。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视那些日常生活对话。就是这些极简单抽象的日常对话,幽默口才好的人和不好的人,说起来都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哼”一声也迥然有异。
1.家庭是练习幽默口才的第一个场所
当在家里的时候,能够用幽默的语言给自己的孩子讲清楚一个让他听得进去的寓言故事吗?如果不能,就得去找一本儿童文学看看,再来训练,并夹些有用的趣味知识讲给孩子听,使其觉得有趣而想听。这样便会渐渐了解孩子的语言,懂得如何并敢于与他们交谈了。另外,家庭不免会有些经济收支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卫生保健问题、饮食起居问题,能平时就这些问题用幽默而不伤和气的方式与配偶好好谈一谈吗?如果能时常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或帮助他(她)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困难,那说明幽默口才练习有了明显进步。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组成的,男女间的相互交往、夫妻间的良好相处,都是练习幽默口才的极好途径,而且最方便训练说话胆量。
2.广结良友
与朋友频繁往来,是练习幽默口才的又一途径。无疑,我们每个人都多少会有一些朋友,这些朋友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处于不同的年龄,属于不同的阶层,从事不同的工作,因而与他们相处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比如:小张近日要结婚;老李的儿子考取了大学;阿王的小商店近几个月没什么起色;赵某最近被查出有经济问题;某某家中昨晚被盗……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快乐和苦恼、失败与成功。我们为了练习好自己的幽默口才,训练自己的说话胆量,最好去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好好找他们谈谈,尽量想出如何帮助、开导、启发他们的谈话内容来。这样,无形之中,我们拥有的朋友,了解的谈话内容,都会渐渐地增多起来,说话的胆量也会渐渐大起来。
3.多让自己开口
想让自己能够流利地表达意见,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习惯开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练习才会进步,说话也是如此。通常我们无法自在地与陌生人交谈,假如能鼓起勇气和超市店员或不太熟识的邻居说声“你好”,就会发觉自己越来越习惯面对陌生人发言了。所以在任何场合,都要积极把握和别人交谈的机会,试着与他人闲聊、寒暄,从中学习说话技巧,建立自信。
有时陌生的场合反而是练习的最好机会。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如果我们参加的社交活动是陌生者的聚会,又要我们尽量去寻找与人说话的机会,那可以说是训练说话胆量的很好机会。在这种陌生者聚会的场合,我们想与人说话的机会和方法是很多的。
4.把握主持会议的机会联系
主持会议或在会议上发言也是练习幽默口才的绝好机会。会议语言是一种很好的磨炼形式,能迅速促进你的提高。
5.多参加社会组织
说话的机会随处皆是,如果有可能,不妨参加一个社会组织,志愿从事需要讲话的职务。在公众聚会里,要勇敢地站起身来,使自己出个头,哪怕是附议也好。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千万别去敬陪末座,而要洒脱一些。
6.多参加相应的团体活动和各种聚会
我们只要多留心我们周围的事情,便会发现,没有哪种商业、社交、政治、副业甚至邻里间的活动是不能举步向前、开口说话的。如果我们不去主动地开口说话,并且抓住一切机会不停地说,我们永远不会有进步,也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进步。
成功的推销员、演说家并非一开始就非常出色。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很可能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才明白说话的技巧,著名的演说家也是从无数次演说经验中才掌握演讲的技巧,才赢得满堂彩。第一次的尝试总是比较艰难,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熟悉之后就能生巧。只要不断尝试,谁都可以成为幽默的健谈者。
心理共鸣——演讲与听众对味
精彩的演讲往往能符合听众的口味,因此明智的演讲者会在演讲之前就已经了解到自己的听众对象是什么类型的,欣赏什么的演讲风格,进而可以选择相对应的幽默语言。
从参加演讲会的目的来看,听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慕名而来
一般群众对各类名人都怀有一种敬仰、钦慕之心。因此,当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演讲家、体育明星、影视明星等发表演讲时,往往有大批听众慕名前往。此类听众的主要目的大多是为了一睹名人风采,他们一般不太计较演讲水平的高低、演讲口才的幽默与否。同时,潜在的崇拜心理,往往使名人们的演讲在听众中激起异乎寻常的热烈反响。
2.求知而来
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听众会自觉选择那些满足自己求知欲的演讲。学术讲座、技术辅导、国外见闻等演讲能够吸引大批听众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演讲满足了听众的求知欲望。此类演讲只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听众一般不会过于挑剔演讲技巧。
3.存疑而来
听众对自己渴望了解的演讲话题总是抱有极大的兴趣。例如,调整工资、保健回答、产品介绍等演讲,如果关系到听众的切身利益,听众会十分主动地参与演讲交流过程。此类听众只要求演讲者把演讲内容交代清楚,他们对演讲者的身份、地位和演讲水平不会有太苛刻的要求。
4.捧场面来
有某些演讲、特别是命题演讲比赛中,往往有一些演讲者的同学、同事和亲属前来助威和捧场。这类听众的人数虽少,但在渲染演讲会场气氛、调动其他听众情绪方面却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比赛和体育比赛一样,东道主往往因“地利、人和”而占据优势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拥有自己的捧场者。
5.娱乐而来
青年人喜欢演讲比赛,是因为演讲场上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热烈的气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仅仅“看热闹”这一条理由就已经能够吸引许多热心的听众。不过,在为娱乐而来的听众的潜意识中,隐藏着他们对高水平演讲者的崇拜和学习演讲的欲望。这是一批公正的听众。
6.不得不来
工作报告、经验交流、各类庆典的会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听众是由于纪律约束或出于礼貌而不得不来的。这类听众对演讲内容不甚关心,演讲过程中心不在焉,反应冷漠。要征服这类听众,演讲者必须具有较高超的演讲技巧,更要具备出色的幽默口才,方能够抓住听众的心。一般来说,只需将主旨说透,略显生动即可。
针对各种类型的听众,采用有特色的形象化语言。因此在说话时,要注意使用形象性的语言,因为形象性的语言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要让听众“看见”你的话,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技巧,这就是景象描绘。景象描绘就是使用能造成图画般景象的字眼。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演讲者,都是能塑造景象于你眼前的高手。
卡耐基总结他的成功之道说:“景象!景象!景象!它们如同呼吸空气一般,是免费的呀!把它们撒在演讲里,你就更能欢娱别人,也会更具影响力。”
一个知道怎么把话说到位的人,会使他说的景象浮现在听众的眼前,而那些不会讲话的人,只是笨拙地使用平淡无味的语言,结果让听众昏昏欲睡。因此,我们应该把景象幽默地描述于在演说中,这样,就更能感染听众,让听众接受自己的观点了。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多用具有视觉效果的语句。具有视觉效果的语句最能唤起人们脑海中的景象,甚至可以牵引出观众的想象,达到一种互动的作用。
法国哲学家艾兰说:“抽象的风格总是差的,在你的句子里应该充满了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
因此,只有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与听众的口味吻合,在登台演讲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欲此说彼——含蓄迂回的表达
“劳驾,请问去警署的路怎么走?”一个行人停步问路人。
“很简单,你用石头把对面商店的橱窗给砸烂,十分钟后你就到了。”
路人似乎是答非所问,他没有具体回答去警署的路线,却提示了去警署的一种可行的办法:你只要制造事端,自然有人送你去警署。这就是声东击西法的幽默。
同样是曲意嘲讽主人的吝啬,下面这个幽默似乎技高一筹。
有一客人见主人招待他的菜肴里连根肉丝也没有,便自称视力不好,跟主人要来副眼镜。带上眼镜后大谢主人,连称主人太破费,弄这么多菜。主人道:“没什么菜呀,怎么说太破费?”客人说:“满桌都是,为何还说没有?”主人问:“菜在哪里?”客人指着盘子说:“这不是菜,难道是肉不成?”
此则笑话一语多关,客人嘲讽主人手段之高明令人叫绝:既把不满说出了口,又能将自己置身事外,正是欲此说彼的典型运用。
欲此说彼是声东击西幽默法的一种,也就是明骂桑而实骂槐。巧妙运用此法既可达到己方目的,又不授人以柄,避免了正面冲突,可谓是一箭三雕。此法的运用技巧主要表现在应对语的选择上,要让“槐”听明白是骂“槐”,但又抓不住把柄,叫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欲此说彼是人类的语言的精妙体现。语言功能变化万千,同样一个词语,只要换一种语言环境,意思和味道就大不相同。不懂得这门道的人,是很难利用语言的这种灵活性来开拓他的幽默途径的。指着槐树骂槐树,不可能幽默;指着桑树而实际上骂了槐树,才有幽默的可能。指桑骂槐法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把词语的针对性转向谈话对方,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欲此说彼的特点就在于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双关性等特点来做文章。说话者说出的话语,从字面上的意思看似乎并不是直接针对对方,但话语中却暗含了攻击对方的深意,使对方虽有觉察却又抓不住把柄,只好自认倒霉。
从前,有个瞎子被无辜地牵涉到一场官司中,开堂审判时,他对县太爷说:“我是一个瞎子。”县官一听,立刻厉声责问:“混账!看你好好的一只清白眼,怎么说没有眼睛?”瞎子接过县官的话说:“我虽然有眼睛,老爷看小人是清白,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的。”
这里,盲人采用的就是欲此说彼法。他所说的“清白”和“糊涂”,实际上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现象而造成的一语双关的修辞效果,从而达了“指桑骂槐”的目的。
表面上看,他说的“清白”是指盲人的眼睛是清白眼,而实际上却是暗指人自身是清白无辜的。“糊涂”一语,貌似指盲人因眼睛看不清县官,但实际上却是说县官说话做事糊涂,是个糊涂昏官。所以,整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小人看不清老爷”,而实际上却是“我看老爷是个糊涂官”。
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是“指桑”,即回答老爷的回话,从内容看却是“骂槐”,即暗中讥骂昏官。盲人巧妙利用指桑骂槐法,痛快淋漓地嘲讽了昏官,又使县官抓不住什么把柄。
装傻充愣——迂回之中显理智
装傻充愣的幽默法有两种,一种是装聋作哑,沉默不语;另一种则是答非所问,模糊应对。这两种方式都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体现。
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无法做到的要求,或自己不愿意允诺的要求,本来是应该拒绝的,只是由于人情关系、利害关系等,很难说出一个“不”字。这时就需要我们装聋作哑。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沉默来表示拒绝。狭义的沉默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即缄口不语。广义的沉默则是不通过言语,而是综合运用目光、神态、表情、动作等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拒绝艺术中一种最常见的手段。
在处理问题时,沉默具有丰富的内涵,作用也十分明显。
其一,沉默可以用来避免冲突升级。当人们被拒绝时难免会产生不良的情绪,甚至会与拒绝人产生激烈冲突。当一方怒火冲天,严厉责备时,另一方应保持沉默,即使有理也暂时不争,以免火上浇油,使冲突进一步升级。这样既维护了对方的颜面,又避免了矛盾激化,还为进一步向对方陈述自己的观点留了余地。保持沉默,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保全对方面子,同时也可以显示出你的豁达大度和良好修养。有时,面对一些难处理的问题,如果保持沉默,并伴以严厉的目光、严肃的神情,就可能会产生一种威慑作用,使对方迅速警醒,从而很快明白自己的要求不够合理。
其二,沉默可以用来做暗示性表态。沉默在有时候是模糊语言,不置可否,但在特定的背景下,其实就是明确表态。如果对方提出一种意见或处理办法,而你却不敢苟同,但出于全面平衡关系考虑,你又不能明示反对,这时的沉默看似不偏不倚,但聪明人却可意会神通,知道自己的要求令你为难,十有八九办不成,其实沉默就是不同意、不支持。此时彼此心照不宣,也不用固执己见,伤了和气。
在某些场合,对对方的提问不管做出怎样的回答,都于己不利,这时不妨佯装没有听见,没有看到,不作任何表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装聋作哑式的幽默口才虽然在某些时候颇有良效,但也容易被人所轻视;有的时候采取一种答非所问,话不投机的做法,比光是沉默来得更有效。
一位名叫宫一郎的青年去拜访广源先生,想将一块地卖给他。
广源听完宫一郎的陈述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宫一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宫一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明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一种汽车的外壳。”广源详详细细地向宫一郎讲述了一遍。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诚恳恳地讲了他明年的汽车生产计划。广源谈的这些内容宫一郎一点也听不懂,摸不着头脑,但广源的情绪感染了宫一郎,他感到十分愉快。在广源送宫一郎出门时,他顺便说了一句:我不想买那块地。
广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一开始就回拒宫一郎。如果那样,宫一郎就一定会滔滔不绝地劝说他买那块地。而广源采取了答非所问的做法,装作没有听见宫一郎的话,把话题引到其他地方,没有给他劝说的时间,在结束谈话时时才拒绝,这不失为拒绝他人的好方法。广源的说话看似是一种糊涂的幽默,但正是愚中蕴藏着大智慧。
另外,还有一种更为高明的答非所问。它是采用一些与问题有关但是非实质性的答案来应付对方,巧妙避开问者的话锋。
建国初期,在一次答记者问上,一位外国记者向周恩来总理提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请问,中国银行发行了多少人民币?”对这一数字,周恩来自然不能正面回答,于是他幽默地说:“一共壹佰捌拾捌元捌角捌分。”
当记者感到诧异的时候,他解释说:“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加在一起不就是这个数吗?”
使用答非所问的方法能轻松搞定一切,因此我们常会用上它。然而,虽然它用法简单,但如果仔细想想,这招实在不值得推荐。这招容易使对方不悦,甚至会被人认为是一个“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人。再说,别人会请你帮忙做的事,多半都是非做不可的事,因此在他对你死心,转而去找其他人帮忙之前,要“一直”忘记,似乎也不太容易。不过,不管是真忘还是假忘,在社交场合里,像这种“忘记委托”的人,其实还真不少。
总的来说,装傻充愣是最常见的拒绝的办法之一。“傻”所掩盖下的是一种圆融大智,迂回之道,我们在社交中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幽默口才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