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Facebook一同成长,经过8年的磨砺,马克·扎克伯格已不复当年的青涩。如今,各大顶级的社交活动中总能看见他的身影。除此之外,他还开始关注慈善事业,投入巨额资金推动美国教育事业。
捐款1亿美元发展教育
2010年,扎克伯格第一次被列入美国《福布斯》富人排行榜,个人资产达64亿美元,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当时年仅26岁的扎克伯格开始投入到他一直关注的慈善事业中。
2011年6月11日,扎克伯格好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接受英国媒体专访时,谈及自己和扎克伯格一直很关注慈善事业,并且对扎克伯格大加赞赏:“我没有对马克说:‘把你所有的钱给我吧!’他原本就有此意,主动来找我。”接着,比尔·盖茨又提到:“他的未婚妻普莉希拉对教育很关注,所以他去年捐钱给了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一所学校)。他们很值得赞扬,我在40岁开始做慈善,而他们才不过20多岁就已经开始了。”
作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扎克伯格捐款并不令人奇怪,但比起一般人关注的慈善领域,他的捐赠对象显得比较特别。
2010年9月24日,扎克伯格在与纽华克市市长克里·布克Cory Booker、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做客电视访谈节目《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时公布将成立一个教育基金,并且首期捐赠1亿美元给纽华克市,用以改善公立学校的条件。
节目中,奥普拉向扎克伯格提问:“美国活跃在慈善界的名流很多,却很少见年轻小伙子,你为什么这么年轻就开始关注慈善事业呢?”
扎克伯格一双绿色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稚气未脱,答话的语气却很沉稳:“关于慈善,我只是觉得无论是我个人,还是Facebook公司,都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这样做。从Facebook公司成立之初,我就一直奉行将其赢利模式发展成为馈赠型,让我们的用户都能使用它、享受它。现在所进行的慈善活动,我们也只是将它看做是Facebook发展馈赠型经济的一种延续,是对用户、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为什么首先选择教育领域呢?”
“现在美国的教育事业已经越来越完善,绝大多数人都能完成基础教育,也有不少能获得深造的机会。但比起相对完善的私立教育体系,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不过,美国很多工薪阶层的孩子仍然在公立学校求学。不够完善的教育资源和相对松散的风气使很多人的起点都相对要低一些。从小,我就一直在学业上追求达到精英的水平,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从小到大,我得到过不少好的机会,而其中好些机会都是拜教育所赐。”说着,扎克伯格一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分力,让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奥普拉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又接着问道:“马克,你知道吗,虽然Facebook如今获得的成就让我们惊叹,但在很多人眼里,也还只是个大男孩。对于年轻人来说,比起把1亿美元花在慈善事业上,不如把它兑现成一栋带有露天游泳池和屋顶酒吧的别墅、一辆最时髦的越野车和一块限量版的劳力士手表。你呢,你为什么要把它投入到慈善中?”
“去过我在Facebook附近租住的小公寓的人都知道,我对物质这类东西一向不大关注。不过,我想这1亿美元能让所有和Facebook一同成长的用户都看到,除了建设网站和应用程序,Facebook终于也干了点不一样的事儿,同样是有意义的事儿。”
话音未落,台下一直安静的观众席响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到2011年9月,负责管理扎克伯格1亿美元捐款的基金会宣布已经启动一个为期两年、规模达60万美元的项目,向提出创新性教学课程的纽华克市公立学校的教师或教师团体提供1万美元奖励,以供科研。同时,纽华克相关教育部门将严格审核纽华克未来基金会划拨的640万美元资金流向,其中就包括新的教师奖励计划,同时还将讨论剩余资金的未来安排。其中一些资金已被用于建设新学校、延长学校教学时间和招募新老师等。纽瓦克学校董事会成员沙瓦尔·杰弗里斯说,上述投资都属于明智之举,他表示:“我认为这些项目刚刚开始启动。它们都非常重要,给教师们创造了各种机会,让他们变得更具创新意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满足学生的需要。”
Facebook:让爱传出去
2010年9月扎克伯格对纽华克市公里教育体系捐赠1亿美元善款以后,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慈善事业中。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个在大众眼里一直羞涩内向的大男孩扎克伯格经过几年的历练,也逐渐成熟稳重。他在考虑,是时候回馈社会了。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以享有“盖茨第二”美誉的扎克伯格为首的16名美国亿万富翁于2010年12月9日正式宣布,他们将加入“捐赠承诺”慈善捐款行动,允诺把自己过半的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此举在美国引起轰动。
美国的富豪阶层一直保持着关注慈善事业的优良传统,不论是白手起家的实干创业家还是世代富裕的富人家族,都把慈善事业当做自己的一份责任。
早在2009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联合美国著名投资商沃伦·巴菲特不断举办晚宴,招待美国“亿万”俱乐部的富豪们,着手讨论发起“慈善誓言”的事情,希望通过美国最富有的一群人的力量,能使美国的慈善事业大大朝前迈进一步。
2010年6月,比尔·盖茨联手巴菲特正式发起了“慈善誓言”活动,旨在劝说美国的超级富翁们在生前或者死后至少捐出一半以上财产,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比尔·盖茨说:“我只是想呼吁美国的超级富翁们作出自己的承诺。这一承诺并不要求有具体的捐赠,对于捐赠行为也不会进行跟踪。它只是要求承诺者允诺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财产,无论是在生前,还是逝世后。我想,这也是我们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自从2010年6月份“慈善誓言”活动开展以来,加入活动的超级富翁人数也在不断增多。2010年12月9日的一次大规模晚宴上,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16位超级富豪也融入了这个热衷慈善的大集体中,他们都签署了“捐赠承诺”,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加入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发起的“慈善誓言”活动,承诺将至少一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除了扎克伯格,Facebook另一位创始人达斯廷·莫斯科维茨也签署了“捐赠承诺”。
晚宴上,觥筹交错,美国许多重量级的富豪都出席了晚宴,美国的各大媒体也纷纷派出记者,对晚宴进行追踪报道。
作为年仅26岁就开始投身慈善事业的年轻富豪,扎克伯格自然受到了媒体的不少关注。晚宴上,向来是T恤和牛仔裤休闲打扮的扎克伯格也难得一次地换上了笔挺的藏蓝色西装和白色衬衣,稚气未脱的脸上一双绿色的眼睛很有神。记者们手里的照相机一次次对准这个年轻人。
作为扎克伯格在业内的好友,比尔·盖茨多次当着众多媒体人的面调侃扎克伯格:“马克,他们看了《社交网络》,都说你是一心钻进了钱眼儿里,为了成功不顾一切的资本家。你喜欢他们给你做的人物设定么?”比尔·盖茨自然不会放过当时正火的《社交网络》,忍不住把这部电影拿出来说上一番。
“说实话,我一直感到有些苦恼,我不喜欢电影里塑造的我的形象。”扎克伯格微微一笑,耸了耸肩,“在过去的6年里,我一直忙于编程,一门心思地扑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我保证,这就是我的生活,它没有那么富有戏剧性。”
“看,正因为现在是在美国现实社会,而不是在《社交网络》。马克也不是电影里冷酷无情的CEO,也不是个只会编程的书呆子。所以,今天他才能这样热情地加入我们的‘慈善誓言’活动。站在我们面前这位可爱的大男孩,才是真实的马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忍不住夸起扎克伯格来,“那马克,你为什么乐意加入这个活动呢?仅仅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我说服你参加的吗?”
“我只是想,早些总比晚些好。”扎克伯格说,“人们总是太晚才想起要回馈社会,但既然有那么多需要去做的慈善,为什么还要等待?作为依靠企业取得成功的年轻一代,如果我们尽早回馈社会,就能尽早看到这些为慈善所作的努力的积极作用。也许因为我们所尽的这分力,会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培养更多能够做慈善的人。”
扎克伯格回答完,一旁的记者都纷纷点头,显然,他们已经从他这里获得了满意的答案。记者们又将兴趣的关注点投向了这次“慈善誓言”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比尔·盖茨。
“美国重量级的超级富豪作出将自己的财产捐出一半来进行慈善事业的承诺,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阻碍吧?盖茨先生,你觉得公众们对此有什么反应呢?”
“这个建议在执行时确实会有很大难度,因为这并不是强制性行为。人们对我们很友好,觉得这是一件很不错的事儿。但有时候还是有某种尴尬的感觉,因为这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需要一个家庭做出决定,一个重大的决定。”比尔·盖茨说,“有时候夫妻双方从来没有就慈善问题上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进行过充分深入的讨论。而且在具体实施中,还会考虑到各自的子女及亲属等问题。确实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不过既然开始了,就要尽力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已经有50多人加入这项活动。新加入者还包括美国在线创始人之一史蒂夫·凯斯、投资家卡尔·伊坎和曾经的垃圾债券大王麦克尔·米尔肯。其他一些富裕个人和家族此前已经作出承诺,他们包括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电影导演乔治·卢卡斯和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然而在这个群体里最受关注的还是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扎克伯格。这次扎克伯格作出“半裸捐”的承诺,引起了美国上下的一致关注,与他的年轻不无关系。但是,这也符合美国经济和慈善事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当今的美国成功商界人士,尤其是创业家们都比他们的前辈捐款数额更大,而且捐款时间也大大提前了。
但诚如马克·扎克伯格所言,早些总比晚些好。这也许正预示着,以扎克伯格为代表的美国年轻人对社会进行回馈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2011年9月9日,美国Peekyou网站评选出了美国科技界十大慈善家排行榜,一直活跃在美国慈善活动中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都榜上有名。Peekyou根据这些致力于美国慈善活动的超级富豪们的贡献程度,为每个人从1到10给分,并且根据分数进行排名。一直是美国科技行业里最活跃的慈善家比尔·盖茨虽然得到了10分,却与榜首失之交臂,排在了第二名。位居榜首的正是刚签署“慈善誓言”不久的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位居第三的是沃伦·巴菲特。保罗·艾伦排名第六,得了7.2分。
新老媒体人的忘年交
唐纳德·格雷厄姆算是Facebook的老用户了,共有4888名好友,分享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包括去除文身、对华盛顿红皮橄榄球队的喜爱以及他最喜欢的木偶歌《Mahna Mahna》。这位66岁的华盛顿邮报公司CEO与其中的一名好友分享的信息尤其多,他就是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虽然Facebook CEO扎克伯格与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兼CEO唐纳德·格雷厄姆年龄相差了足足39岁,而且分属于新旧两大媒体阵营,但他们建立了长期而亲密的私人友谊,并且相互学习、相互支持。
一名与格雷厄姆很有交情的人士透露:“格雷厄姆有什么想法或问题都喜欢征求扎克伯格的意见。同样,扎克伯格也会咨询格雷厄姆。他们的关系很近,重点都在于商业问题和一些两难困境。”
2005年,华盛顿邮报公司一名高管的女儿在哈佛大学就读,在她的引荐下,扎克伯格与格雷厄姆相识了。他们二人都是那种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人:格雷厄姆在继承他的家族1933年创办的这家公司前,曾在华盛顿特区当过高级警察;而扎克伯格则是一名白手起家的哈佛辍学生。
两人首次见面是在华盛顿邮报总部,当时刚刚创建不久的Facebook还处在在宿舍里运营的阶段。
“对我来说,我并不想将Facebook发展成为一家赚钱的公司。比起赢利,我更看重的是如何把事做好,并且有更多人来使用我的服务。”扎克伯格喝了一口水,接着一口气说出了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简而言之,Facebook的诞生,是为了履行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相连。”扎克伯格面对这个比他年长39岁的资深媒体人毫无惧色,详细地为他讲解了Facebook的运营状况和自己的目标。
扎克伯格说话期间,格雷厄姆一直凝神倾听,频频点头。扎克伯格说完以后,他又认真地盯了扎克伯格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很不错!很有感觉!如果可以,我想立刻为你的公司投资。”格雷厄姆是个商场老手,对于资金问题一直非常小心谨慎,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想做风险投资,而且这种愿望非常迫切。因为当时他已经强烈预见到Facebook的前途一片光明。
尽管这笔投资最终未能实现,但两人在未来的业务中往来密切,并且发展了一段被传为佳话的友谊。
到了2007年,Facebook开始扩张,扎克伯格也成为这家年轻公司的CEO。扎克伯格给格雷厄姆发邮件说:“我现在已经是Facebook的CEO了,却不知道一个好的CEO应该做些什么。我想跟随你几天,看你每天都在公司里干些什么。”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扎克伯格到格雷厄姆位于华盛顿的办公室参观了好几次,他多次列席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高层会议、投资者大会和新闻发布会。除此之外,他经常静静地坐在华盛顿邮报公司总部大楼第9层的格雷厄姆办公室里,不算高大的身子深深陷在皮椅子里,孩子气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目光穿过落地玻璃窗前的绿色盆栽,凝视着大厦前繁华的街道。
“很好玩。他做事认真,却又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孩子气。”事后格雷厄姆这么评价。
2008年年末,Facebook公司规模再一次扩大,公司高层重新洗牌,扎克伯格邀请格雷厄姆加盟董事会。从2009年起,格雷厄姆开始正式担任Facebook董事。格雷厄姆说:“从第一次见面,马克就告诉我,他创办Facebook是为了推动社会更加开放,并相互理解,而不仅仅是做生意。如今,他确实做到了。虽然他只有28岁,但他所从事的事业非常值得人尊敬。”
格雷厄姆加盟董事会的Facebook公司处于蒸蒸日上的上升阶段,而他辛苦经营的华盛顿邮报公司却存在着很多困难。美国出台的监管规定已经对该公司的主要赢利来源开普兰(Kaplan)教育业务产生了影响,这一规定旨在限制赢利性高校的广告投放力度。除此之外,该公司的主要报纸发行量也出现下滑,并于2010作价1美元出售了《新闻周刊》。
在过去的40年里,每当遇到难题,格雷厄姆都喜欢向好友沃伦·巴菲特征求意见,年仅28岁的扎克伯格凭着对互联网的深入了解,也已经成为格雷厄姆通往数字领域的领路人。
“巴菲特很独特,但扎克伯格是另一种风格的顾问。”格雷厄姆说。
扎克伯格还帮助格雷厄姆设立过多个网络项目,希望能帮助华盛顿邮报公司充分利用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体网站的力量,恢复到从前的地位。
例如,2010年夏天,华盛顿邮报公司就启动了一个名为Trove的项目,以Facebook资料中的数据作为起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新闻网站。后来又开发了一款叫做Social Reader的应用程序,可以允许用户的Facebook好友看到他们正在阅读的文章。该应用自从2011年9月发布以来,下载量已经超过700万。
然而,这种新技术将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未来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明确——即使是对格雷厄姆而言,同样如此。2011年12月初的一次媒体会议上,他就对投资者们坦言:“未来的收益我也不太明确。”
但是这样的合作无论对于扎克伯格还是格雷厄姆来说,都不是没有意义的。“我在Facebook的董事会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参与了公司很多具体的环节,这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格雷厄姆说,“这样的合作并不只是为了创收,它更像一项实验。”
华盛顿邮报公司首席数字官维贾伊·拉文德兰也表示,Facebook等新兴社交网络对新闻机构的重要性,让人想起谷歌等搜索引擎十年前对媒体行业的影响。格雷厄姆说,当年没有拥抱谷歌,并采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的出版商“都在最近5年付出了代价”。“Facebook很重要,这种重要性只会越来越大。”他说,“我们把赌注压在这上面。”
低调拜访中国同行
2010年底,扎克伯格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一直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高温不下的“Facebook热”又掀起了一次的热潮。2010年12月20日,扎克伯格与相恋多年的女友普莉希拉·陈踏上了中国这片土地,开始了他们备受关注的中国之行。
早在之前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扎克伯格就表示,由于女友家人仍在中国生活,他将趁年底的假期前往中国。
12月20日凌晨,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就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偶遇扎克伯格,黄晓庆称赞长着娃娃脸的扎克伯格“十分酷”。
随后,又有Facebook的粉丝在雍和宫发现了扎克伯格和其华裔女友普莉希拉的身影。两人都穿着简单的加绒T恤、牛仔裤和白色球鞋,一边走,一边愉快地交谈,说到高兴之处,性格活泼的普莉希拉总会踮起脚尖轻轻吻一下扎克伯格的脸,跟所有相爱的年轻情侣没有什么分别。一位Facebook的粉丝还向两人请求合影留念:“他笑起来很羞涩,是个可爱的大男孩,没有架子。”
扎克伯格这次中国之行虽然尽量低调,但他这几天的行程表明,他这次来中国并非“休假之旅”或“陪女友探望家人”这么简单。
12月20日中午,和女友游览完雍和宫后,扎克伯格就突然出现在了北京上地的百度大厦,专程拜会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先生。不过,扎克伯格这次百度之行非常低调,除了李彦宏以外,只有极少数百度员工知道扎克伯格来了。
扎克伯格和李彦宏先是一起在百度员工食堂共进了午餐,随后两人进入了李彦宏位于7楼的办公室内关门密谈。这次谈话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此外,扎克伯格就再也没和百度其他人士有过交流。所以两人在单独会面期间究竟讨论什么问题,到现在都还不得而知。
百度新闻发言人郭怡广表示此次是扎克伯格的私人探访,并非两家公司的商务安排。郭怡广还提到,从2010年7月到12月,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已经是扎克伯格和李彦宏的第三次会面了。2010年7月份,李彦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代表参加美国太阳谷峰会,曾被目击与扎克伯格亲密交谈;此后11月中旬的web2.0峰会中,两人再次聚首。
与李彦宏“叙旧”完之后,扎克伯格又马不停蹄地拜访了中国移动。
12月21日下午2点左右,扎克伯格出现在了位于北京西城区金融界29号的中国移动总部。这次去移动总部,扎克伯格还是非常低调,他并没有乘坐一般人想象中的豪车,而是开了一辆蓝色的别克商务车,除了女友普莉希拉并没有其他随从,他也仍穿着去百度总部时的那件咖啡色帽衫。
这次扎克伯格与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还是一对一的会谈。在接近两个小时的会面中,两人相谈甚欢,不时有笑声从紧关着门的办公室里传出。直到接近下午4点的时候,扎克伯格才和女友一起离开了中国移动总部的大楼。
后来据有关人士透露,在这接近两小时的时间中,扎克伯格与王建宙很可能就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会进行沟通,寻找双方合作的可能。该人士还表示,如果Facebook与中国移动达成某种合作,将很可能是改变行业发展格局的合作。
近两年来,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网络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这阵“微博热”自然也没有逃过扎克伯格敏锐的嗅觉。在李彦宏、王建宙之后,扎克伯格将他中国之旅的第三天行程安排在了新浪。
尽管在以扎克伯格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社交网络》里,扎克伯格被塑造成了一个背叛朋友、霸道偏执的野心家、工作狂,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扎克伯格要亲切随和得多。
22日那天,扎克伯格本来与新浪CEO曹国会上午10点见面,因为担心路上会堵车,扎克伯格提前出发了,但从他暂住的酒店到中关村,一路上路况都很好,结果他九点左右就到达理想国际大厦。
扎克伯格觉得早到不太礼貌,就没有上楼,而是与女友在楼下的咖啡厅里待着。结果被同在咖啡厅里的新浪员工认出来了,就上前请求他合影,他爽快地答应了。“他笑起来很清纯,很羞涩。他是个很守时很有礼貌的好孩子。”事后这名新浪员工在其微博里这样写道。
新浪财经产品总监巫云峰也在其微博中透露“刚刚在理想国际大厦门口看见了扎克伯格,一脸的孩子气,他那个著名的华裔女友也随行,瘦了很多,变成美女了!”
而根据新浪员工的照片显示,随性的扎克伯格那天还是穿着那件咖啡色的帽衫,稚气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曹国伟以及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一同接待了扎克伯格并带其参观了新浪。一行人在阳光敞亮的理想国际大厦里边走边聊,气氛很是融洽。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目前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网民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网络生活中来,他们是中国互联网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曹国伟向扎克伯格介绍。
对此,扎克伯格表示赞同:“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如果不把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考虑进来,互联网要想进军全球就只是天方夜谭。”
除此之外,扎克伯格还对新浪微博这一中国目前最热门的互联网产品做了深入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早在2007年Facebook就注册了.cn的域名,并在2008年推出了简体中文版本,但是Facebook一直未能进入中国市场。也正因为如此,此次的访华之旅,被认为是扎克伯格为Facebook进军中国的“探路之旅”。
《福布斯》杂志指出,仅从扎克伯格拜访了中国搜索引擎老大百度一事就可以看出,扎克伯格的中国之行不仅仅是为了旅游,还肩负了很多商务任务,尽管Facebook发言人一再表示扎克伯格只是在度假,并拒绝对任何猜测置评。
不过可以看得出,扎克伯格对中国感兴趣的地方,远远不止正在交往的华裔女友。他专门请来华人教师,每天都会花一个小时来学习中文,2010年来中国他就可以用还不大流利的中文与中国IT业几大巨头进行交流了。他表示,学习中文不仅是为了能和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的家人进行交流,还是因为“当你失去中国10多亿人后,你如何去连接整个世界”。
扎克伯格日本行
2012年年初Facebook传出即将上市的消息以来,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就连一向低调、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的马克·扎克伯格也变得活跃起来,把自己的社交活动搞得风生水起,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2012年对于Facebook和它的创始人兼CEO都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自2011年就任以来,就先后接见过来自全球各地各个领域的诸位要人。2012年3月29日,野田佳彦又专程会见了一位明星式的特殊人物——马克·扎克伯格。
扎克伯格3月29日到访日本,当天下午就受到了首相野田佳彦的亲切接见, Facebook在日本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天,扎克伯格身着灰色西装,系一条宝蓝色领带,从容淡定,已不复是昔日青涩害羞的大男孩儿。一见到野田佳彦,他就亲切地和这位首相握手,并用生涩的日语寒暄:“首相阁下,你好!”
野田佳彦看着面前这位开朗热情的大男孩,对他说:“能在这里见到你,的确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感觉。我也看过《社交网络》这部电影,但是看见了本人,我觉得感觉完全不同。”
扎克伯格谦逊地笑笑:“这是好莱坞一贯的创作手法而已,并不是完全属实的。与我本人确实很不一样。”
接着,两人还就Facebook在日本的发展规划和前景进行了详细的会谈。Facebook一直非常重视包括中国、日本和东南亚诸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并且早在4年前就开始展开日语服务,希望在日本的社交网络市场开辟一条新道路。
2010年9月,Facebook在东京设立了分部,并且引进了一种名为Connection Search的专门提供搜索招聘岗位的服务。不过,Facebook进驻日本大半年以来,在日本市场的反应一直不温不火,日本用户的增长速度也很缓慢,一直落后于同类网站Mixi。不过这种情况在2012年3月份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2011年3月,日本沿海地区受到了地震、海啸等一系列灾难的重创,很多家庭都在灾难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灾难过后,父母和失散了的孩子们迫切需要网络确定彼此位置以及是否安全。这时,Facebook的一类在线服务派上了大用场,失散的人们只要通过Facebook就可以即时把有用信息分享给外界,而且也可以使日本官方更加精准地统计受灾人数和受灾程度,以便派遣救灾物资。在日本受灾期间,Facebook在家人传递消息、国际交流、寻求国际支援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户数量激增。短短几个月时间里,Facebook在日本的用户增长了约一倍,由原来的600万一下子增加到1000万。
不仅如此,灾难期间,Facebook作用得到极大发挥,日本众多商业企业也将目光投向Facebook。日本的许多商业企业都开始利用Facebook进行宣传,其中就包括优衣库等知名品牌。
对此,野田佳彦也向扎克伯格直言不讳地称赞Facebook:“Facebook非常实用,尤其是在灾难期间。我非常感谢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去年日本大地震和海啸期间为通讯传媒所作的贡献。而且,Facebook这类社交网络还有助于振兴经济,把更好的产品推销给它的用户。”
扎克伯格露出他招牌式的略显羞涩的笑容,谦逊地说:“为社会和用户作贡献这是Facebook一直以来所肩负的使命。去年日本大地震和由此所引发的海啸也给我带来了启示,我需要为Facebook寻找更多的方法来帮助身处自然灾害中的人们。”
在扎克伯格这个思路的领导下,2012年2月,Facebook又在日本市场推出了“灾难信息公告板”服务。此服务可以使人们更加便捷地了解各自在紧急情况下的状况,并且帮助用户寻找家人和朋友。Facebook也计划在其他国家推出类似的服务。
在结束了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会见以后,扎克伯格还接受了日本许多知名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扎克伯格坦言:“日本是Facebook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唯一建立工程办公室的国家,因为我们真正致力于在日本市场打造出优秀的产品。”
不仅如此,Facebook随行发言人德比·弗洛斯特也向媒体称:“在日本这样一个拥有活跃开发者社区的市场上,Facebook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一千万人,另外,日本的移动市场已经较为成熟。总而言之,日本是一个对Facebook非常重要的国家。在未来几年里,Facebook除了在美国本土的发展以外,也会把工作重心放在日本市场。”
2012年年初,Facebook就针对日本人喜欢研究亲友血型的特点,开发了一款允许用户公开自己血型的服务,这样一来,就有助于日本用户通过血型来分析了解自己好友的性格。
而且,扎克伯格在去日本之前,刚刚携女友在中国进行了为期几天的旅行,好好地给自己放了个假。旅行一结束,他就立刻前往日本。根据一些业内人士分析,Facebook现在如此重视日本市场,正是它向庞大的亚洲市场进军的一个策略。Facebook打算先在韩国、日本扩展市场,然后再向觊觎已久的中国市场迈进。“扎克伯格此次拜访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可以说是在为曲线入华作铺垫。要知道,Facebook要成为真正的社交帝国,是不可能绕过中国市场这一环的。”一位业界人士针对此次扎克伯格访日犀利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