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5296200000037

第37章 魏夫人

【词人简介】

魏夫人,名玩,字玉汝,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魏泰之姊,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生平不详。诗有《虞美人草行》一首。词多写离情,在当时负有盛名,今存十四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一卷。

好事近(雨后晓寒轻)

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赏析】

魏夫人词多写闺中思妇,其词婉转清雅,其情悱恻真纯。因是自抒胸臆,所以与男子所作闺情词相比,她的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更亲近真切。《好事近》写闺中女子怀人之思,以铺叙手法直笔写出,点点滴滴皆扣人心弦。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雨后清晨,寒意尚未消退,树丛花草间的黄莺儿停止了啼鸣,清冷之气扑面而来。女主人公早早醒来,感觉到寒气侵肌,独自聆听着屋外早莺的鸣叫,直到“隔溪残漏”响起,提醒人们夜晚已经过去,在愁绪万千的女主人公听来,这漏声犹如“一声凄咽”。

漫漫长夜已尽,心中的伤感和孤寂却并未结束。可以想象,当初女主人公和心上人告别时,一定也是在这样一个长夜将尽的时刻。那声更鼓听起来就像在催人上路,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多番提醒她,游子尚未归来。这“一声凄咽”其实是她将内心情绪投射于外物的表现。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字写女子愁思的起伏。因思念深切,所以她忍不住“西望”,却又因为“西望”而黯然神伤,由此生出“不堪”之叹。“去程赊”极言距离之远,“离肠万回结”直言愁思之深。一个“结”字点出愁之纷乱,就像一团乱麻充塞心间,并打上了无数死结,让人无所适从。

此刻女主人公的愁思已达到顶点,再铺叙下去反有拖沓之嫌。因此,结尾转入回忆:“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她想起在海棠花丛的荫庇下,自己和他曾合奏《凉州曲》。这边塞曲听来荒凉悲壮,但二人合奏时却浑然不觉,大抵是当时厮守的时光太过甜蜜,即使听着悲苦的乐曲,也不会神伤。词中并未直接写女子的心情,但从“不似”二字可见今昔的巨大落差,进一步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悲伤。这份深如海的愁思,简直难以言表。

“凉州”一句,给全词染上了萧索荒寂的色彩,巧妙地中和了前文浓烈缱绻、缠绵难解的情思,同时暗合女主人公的心境,作为结句,实是点睛之笔。

【大师导读】

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有妇人作家魏夫人,所作词殊为蕴藉秀媚。

——郑振铎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赏析】

《宋史·曾布传》记载,神宗元丰年间,曾布连续赴任秦州、陈州、蔡州、庆州等地。曾布是魏夫人的丈夫,这首怀念远人的《菩萨蛮》当作于两人分别期间。

起笔的“溪”字是全篇文眼,“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二句,紧紧围绕“溪”字展开描写:夕阳西下,远处的青山,近处的溪水,都被斜阳的余晖笼罩,沉静而美好。一阵微风吹过,水面荡起涟漪,水中楼台的倒影也随之晃动,原本安静浮在溪上的一对鸳鸯,开始嬉闹不止。景物由静至动,动中有静,手法高妙。

“隔岸两三家”仍写溪水,视线转向沿岸。“两三家”与前句中“楼台影”相呼应,宛若水墨风景:几户人家分散在清澈的溪流沿岸,高墙楼阁倒映在水中,黄昏时分,四周不闻人声,静谧祥和。此时正值春浓,岸边的院墙内花草正蓬勃生长,一枝红杏禁不住春的撩拨,从墙上探出头来。“出墙红杏花”这个细节写活了春之生气,给前文所描写的景物注入了活力。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两句引出主人公的行动,词人提及溪边长堤和杨柳,看似无意,实则暗暗点出别离之事。古人常在水边离别,也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由“绿杨堤下路”自然引出其后的“早晚溪边去”。正因这里是词人与夫君离别之处,她才会每天来溪边长堤漫步思人。这两句用语浅白,但怀人之意却含而不露,足见其运笔之功。

最末一句“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紧承上句而来,“三见”对应“溪边去”,“柳绵”对应“绿杨”,杨花已谢了三次,“离人”还未归来,表达了思念之久。

下阕一腔思念之情用浅语道出,且融入上阕疏朗幽雅的景语之中,意在言外,别具韵致。字里行间虽未表现出词人对夫君三年未归的哀怨,但从“早晚”、“三见”、“犹”等字,可见出词人对想念之情的委婉表达。

此词风格温雅清正、语言明白晓畅,情感内敛含蓄,可视为魏夫人的代表作。

【大师导读】

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宋·朱熹

(这首词)深得《国风·卷耳》之遗。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