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5296200000039

第39章 章楶

【词人简介】

章楶(jié)(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中进士,一生出仕,驻守渭州时曾立战功。《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2首。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①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注释】

①霑:同“沾”。

【赏析】

宋代有学者称,章楶这首吟咏杨花的《水龙吟》,“曲尽杨花妙处”,苏轼的和词“恐未能及”。今人多以为,比之苏词物情相即、浑然如一的艺术手法,章词确有不及,但也自有工巧清丽之处。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上阕起首引出主题,点明所咏对象。“燕忙”、“莺懒”、“芳残”,既指出时令,也为接下来“柳花”的出场做铺垫。已至暮春,词中所咏并非枝头上的杨花,而是“飘坠”的杨花。

杨花已谢,因此才有“轻飞乱舞,点画青林”的描写。“全无才思”出自韩愈《晚春》中的“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说杨花无才思,是以反语赞美杨花的潇洒与高洁。

随着杨花的飞舞,词人的笔触也移至别处。“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杨花被拟人化,它们在熏人欲醉的暖风中,和半空的游丝一起,降落在门扉紧锁的庭院,调皮地想要窥探门内的人。杨花“傍珠帘散漫”,贴近窗前的帘幕,逐渐散开,正要“垂垂欲下”,进到窗内一睹闺人风采,却“依前被、风扶起”——一阵风吹过,它们只能乘风打着旋儿地飞去。以上几句把杨花漫天飞舞、袅娜轻盈的身姿刻画得贴切生动。

下阕转而写院中之人。“兰帐玉人睡觉”引出人物及其状态。落絮进入房中,“兰帐”里的“玉人”因此“怪春衣、雪霑琼缀”。她长日里恹恹午睡,半睡半醒间,发现身上的“春衣”粘惹着柳絮。“怪”字将闺怨情绪一笔点出。女子由此把心中怨情投射到了杨花上,因此词人接下来写“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杨花在“绣床”上滚来滚去,一下子“圆”,一下子“碎”,正像她思念的那个人一般反复无情,不肯稍作停留。

虽被闺中人所怨,蜂儿和鱼儿却因杨花的到来而欢喜:“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思妇不忍见蜂儿与鱼儿的嬉戏玩闹,于是抬头“望章台”,却因“路杳”而望不见“金鞍游荡”,因此“有盈盈泪”。

“章台”指汉时长安的一条街,古人以之代指冶游。唐传奇《柳氏传》中有“章台柳”的典故,由是古人常将章台和柳联系起来,代指离别。此处兼具两种含义。“盈盈泪”既指杨花飘坠,看起来好似泪花一般,也指思妇怀人之泪。词人以此句收尾,将物与人完整地结合起来,运思巧妙。

【大师导读】

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宋·朱弁《曲洧旧闻》

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