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景象让作者觉得自己正如陷于风浪的老者。由此,他又想到战国时楚人宋玉关于“风”的议论。宋玉在《风赋》中将风分为两种:一种是“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的“大王之雄风”,另一种是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的“庶人之雌风”。苏轼写道:“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庄子在《齐物论》中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分。籁为古代乐器,天籁即指大自然的乐曲,在这里作者用来专指“风”。天籁施化万物,并不以人的贵贱高低就有不同的表现,可笑宋玉竟然偏偏这样来区分。
驳斥完宋玉的观点后,作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认为,但凡胸中存有浩然之气,不论境遇如何,都能安之若素,坦然自适,享受千里快哉风。借着对“风”的议论,苏轼表明了自己做人处事的准则,即胸怀浩然之气,身处逆境却坚守气节,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豁达从容的本色。
写景则动静结合,如泼墨作画;发议则高瞻远瞩,如逆水探源。本词以议论入词,结构精致、语句雄奇。全词引人入胜,能使读者与作者心灵共舞;立意高远,读来令人备受鼓舞。
【大师导读】
子瞻佳词最多,“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凡此十余词,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前阕从“快”字之意入,次阕起三语承上阕写景,“忽然”二句一跌,以顿处末二句来,“快”字之意方足。
——清·黄苏《蓼园词选》
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气,便流粗豪一派。妙能写景中人,用生出无限情思。
——清·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
词中描写快哉亭风光,归结到只有自身有“浩然气”,才能享有“快哉风”,这跟后来苏辙所写《快哉亭记》中的“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用意是完全相同的。
——刘乃昌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清代先著《词洁》评价这首《浣溪沙》曰:“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觉不凡。”
上阕写暮春时节雨后兰溪清幽俊美的景致。“山下兰芽短浸溪”,山下小溪潺潺而流,两岸刚露出嫩芽的兰草微微浸于水中,愈发娇嫩。“松间沙路净无泥”,溪边松林中的石道光滑洁净,仿佛似被清泉洗刷过一般,没有一丝泥土。“萧萧暮雨子规啼”写暮雨潇潇洒洒,雨声中不时传来几声杜鹃的鸣叫声。空山寂寂,泉鸟相和,简寥数笔,勾勒出了一幅幽静而清新的山水画,使人心旷神怡。
下阕由上阕之状景而出,直抒胸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说人生不能重新具备年轻的心态和追求呢?这清泉寺门前的兰溪尚且能够向西而流,不要因为即将老去而悲叹时不我待。白居易诗《醉歌示伎人商玲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此处以“黄鸡”指代时光的流逝。作者在自问自答中,表现出自己在面对人生的蹉顿困苦时,旷达从容、遇挫弥坚的志趣。此三句既是作者自勉,又借以勉人。
此词写游赏之乐,然而却落笔于探讨人生之意义,情趣盎然、意蕴丰富,读之令人深感作者之旷达从容,愈觉应发愤而起,把握当下。
【大师导读】
徐公师川尝言,东坡长短句有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白乐天诗云:“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净、润两字,当有能辨之者。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则反用太白“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也应西北流”之意。
——冯振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①,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①缫(sāo)车:煮茧抽丝用的工具。
【赏析】
这是苏轼在徐州所作《浣溪沙》组词中的第四篇,描述了在谢雨归途中的见闻,与其他四篇一样,乡土气息浓郁,感情真挚朴实。
上阕由所见写起。首句中,“簌簌”表枣花纷纷飘落的样子,词人当是行于枣林之中,所以有枣花落在衣巾之上,可见词人主动与自然相亲近。“枣花”也一并交代了时节,久旱逢甘霖之后,早树终于花开满枝。接下来“村南”一句写所闻,词人听到从村南到村北,也就是整个村中,都有缫车纺动的声响,一来表达愉悦的心情,二来也暗表春雨后蚕茧终得丰收,家家户户都忙于煮茧缫丝,呈现出一派农忙的欢悦景象。这两句声情并茂,用两处代表丰收的细节言出久旱逢雨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牛衣”一句颇有画面感,勾勒出一位穿着粗布衣服,在古老的柳树下卖黄瓜的农民形象,有黄瓜卖售,还是言丰收。
上阕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开了一幅欣欣向荣的初夏画卷,景物鲜活,流露出词人的欢愉。
过片写回词人自己,“酒困路长惟欲睡”,由于酒后的困倦之意,再加上路途尚远,词人的困意渐浓,这时日近中午,天气也越来越热了,故又口渴难耐,“日高人渴漫思茶”,想要饮茶解渴醒神。这两句所描述了词人因酒意与日近正午的困乏,究其深意,当是说词人上任徐州太守一年来,先遭洪涝,又遇大旱,如今雨后的乡野重见生气,词人终于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人倦口渴,只好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人身为一方父母,却以“试问”之礼,往叩“野人”之门,“野人”即乡野贫薄之家,徐州太守到这样一户人家讨水喝,此为亲民之举,可见其平易谦逊之态,也表现出词人与平民百姓没有隔阂。
全词洋溢着淳朴的乡间气息,表达了词人轻松释然的心情。
【大师导读】
“牛衣古柳卖黄瓜”,非坡仙无此胸次。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
夫写春而写暮春,写花而写落花,诗人弄笔,成千累万,老苏于此,有甚高特?试参他第一句“簌簌无风花自堕”,“簌簌”字、“自”字,真将落花神理写出,再不为后人留些儿地步。尤妙在无风,便觉落花之落,乃是舒徐悠扬,不同于风雨水中之飘零狼藉。及至“堕”字,落花乃遂安闲自在地脚跟点地了也。“簌簌无风花自堕”之下,而继之曰“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澹沱之春光已去,清和之初夏将临。一何其神完气足?
——顾随
在他以前的文人词中,有时也偶有农村题材的作品,但那里的渔夫、浣女、莲娃实际上是隐士的化身或浸透文人情趣的民间仕女。苏轼的这类词却呈现出有泥土气息的乡村风光。这是他所开创的豪放词派的一个重要成果。
——王水照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被任命汝州团练副使,在由黄州赴汝州的途中,路过小序中所提的泗州,曾在此小住。这篇作品就是苏轼初到泗州时,与新近交识的刘倩叔游于南山所写。
上阕写前往南山一路上看到的风光,从出发时写起。“细雨”一句即是说出发时的天气。小序中记载具体写作时间是“十二月二十四日”,寒冬腊月,风裹挟着细雨,倾斜而下,即便不是寒冷刺骨,定也不会像词人所言只是“作晓寒”,词人借此表达与友人出游,对此寒冷满不在乎,豪放之情怀初见。“晓”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清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淡烟”句换作另一番风景,应是二人抵达南山脚下,这时天气也转晴了,朦胧的水雾笼罩着冬日枯瘦的垂柳,与水边沙滩相谐,词人情致别开,由“媚”字可见。“入淮”一句当是居高临远所见的景象,故推断二人以达山顶,看到运河之水浩浩汤汤流入淮水,澎湃汹涌。
上阕中,词人沿着时间与地点的变化,分别将途中三处景物截取入词,起笔虽是风雨天气,却无落寞凄冷,继而云开日出,心情也明媚,直到山顶俯察鸟瞰,意境一处较一处开阔,词人豪迈可窥。
下阕写二人郊游之余的野炊一事。“雪沫”句中“午”言明野炊是在午饭的时间,“雪沫乳花”是指茶水上漂浮的白色泡沫,称为“茶乳”,很有雅趣。这里言二人于山巅烹茶弄盏,别有一番韵致。“蓼茸”句说的是午餐的内容,“试春盘”言明并非立春时令,效仿而做,“蓼茸蒿笋”均为蔬菜,正与“春盘”所指相符,同时且为野生之物——词人游于野、食于野,而食物也来源于野,足见其畅游于天地之间,融身于自然之中的闲适心情。
“人间”一句以抒怀,所谓“清欢”既是针对前文“春盘”的素食清寡而言,更表达了词人纵情山水,以自然为乐的心理感悟,为本词关目。
通览全篇,词人一者言闲,二者言乐,正与“清欢”二字相契合,未至春时而行春令,也看出词人内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师导读】
因东坡在性格方面所嗜好的,是明月,是清风,是山色,是湖光,是小桥,是流水,是如茵的绿草,是野生的杂花,所以他尝说人间有味是清欢。
——曹树铭
“雪沫乳花”和“蓼茸蒿笋”,一白一绿,使人感觉轻松、鲜明,为下句“有味”、“轻欢”设色。
——陈迩冬
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
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赏析】
梅庭老生平不详,但根据词中所言“三吴”(今浙东、苏南一带)之地推断,其人应是离乡远徙,到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去赴任。上党地势险要,《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国策地名考》中则说“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北宋时,此地位于宋辽边界,而梅所赴任的“学官”一职也不是显要官职,故心中难免愁苦,词人作此篇,当表宽慰之意。
上阕前两句为送别情景的描写。“门外”一句点出了时间与地点,寒风凛冽,雪花飞舞,任其洒在衣襟之上,开篇即见豪气,奠定了全词放达的情感基调。“山头”一句写梅庭老对故乡的眷恋,如此回望乃是人之常情,总有失落感伤都在所难免。“望”不仅仅是一个饱含着深情的回眸,更是词人对友人心理的揣摩,自此一别,今后真就要望乡了。基于此,词人开始宽慰友人。“不应”句引战国冯谖“弹铗而歌”的典故,原典中冯谖因不受重视以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表达不满情绪,这里则是劝慰友人不要太过怨愤,随遇而安就好。
下阕继续作开导之语,意境开阔旷大。“上党”句是对上党一地地势的描写,词人有《雪浪石》诗说也说“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月先黄昏。”在此处乃是借山势以壮豪情,另外,上党之地是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后羿射日等神话的源起之地,词人提及,恐也是为表其文化地位之显要。“先生”句则是夸赞友人,说梅庭老有古之大儒风范,正匹配前文“天下脊”的上党之地。这两句笔力雄劲,意象壮阔,空间上通天彻地,时间上追慕先贤,于梅庭老应当是受用的。“时平”一句再用“鲁连书”之典,一者言梅庭老有鲁仲连箭书退敌百万兵的大才,对其不遇之遭际表示同情;二者也是劝慰其如今时势安稳,不需建立宏图伟业,做到宠辱不惊即可。
因为对方要离乡背井,去的是边塞之地,要出任的又是闲职,尽管词人语出壮阔,也很难遮掩其对友人此行远去的担心,不难看出豪言壮语其后的劝慰和嘱咐,饱含深情,言出肺腑。
【大师导读】
这首词文字虽短,内容却极曲折,有同情,有劝勉,有赞颂,有不满,种种思想感情融汇在一起,含蓄而又和谐。
——于培杰
全首仅六句,却委曲周详,既同情于友人不得志的遭遇,又复风义相期,开到他努力于公事。作者是用自己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朋友,出语洒脱却发自肺腑,故能感人。
——周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