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简介】
晁冲之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补之从弟,尝从陈师道学诗,自称“九岁一门生”(《过陈无己墓》),名列《江西诗社宗派图》。举进士不第,授承务郎。后遭废,居具茨山下,人称具茨先生。著有《具茨集》十卷,有《晁叔用词》一卷,已佚。今有赵万里辑本,存词16首。
汉宫春(潇洒江梅)
梅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赏析】
晁冲之写词,不多做词藻上的修饰,而注重整体气韵的贯通,因而词风显得冲淡隽永。这首词咏梅,不重寄托,重在表现梅的姿态、品性、神韵。
开篇“潇洒江梅”四字,对梅的品格进行综括。松、竹、梅向来被称为“岁寒三友”,此处竹与梅相互映衬,更衬托出梅的“潇洒”。“横两三枝”,状似林逋咏梅名作《山园小梅》中写“疏影横斜”,恰切地表现出梅的疏淡和孤介。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写早春梅开的情形。梅花笑傲严寒,在冰天雪地里开出“东风第一枝”。词人写“东君不爱惜”,既“压”且“欺”,意在点明梅花的冷傲,以及自己对“梅”的喜爱。“无情燕子”一句,承接“东君”句而来,继续表现梅的孤高。因燕子早春不归,因而谓它“轻失花期”,“轻”字呼应“无情”之意。
东君不惜,燕子无情,“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常见开时”,只有早早归来的大雁,才欣赏得到梅开的身姿。接连三句,词人分别写“东君”、“燕子”、“归雁”对梅的态度,点出梅不被注目的事实,以此层层渲染梅花不流于俗的风骨。
上阕从侧面写梅,下阕则转入正面描写。“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这三句先写梅的生长之地。“清浅”二字提炼自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小溪如练”再次指明词中所咏之梅是“江梅”,即野梅。在词人看来,梅品性高洁,与其生长在金玉堂中被精心呵护与赏玩,不如生在“茅舍疏篱”边,才更显自然和野趣。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暗指林逋逝世之事。林逋终生不仕,也未娶妻生子,他酷爱种梅养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因而时人谓“梅妻鹤子”。林逋死后,他种下的梅花自然无人再赏,也没有人再为它们写下美好的诗句。“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既然无人欣赏,只好“孤芳”自赏。此处从林逋之梅的角度来写,仍重在表现梅的“孤”与“洁”。
“空自倚”是对梅“孤芳”自赏的具体描写,不论有没有人来欣赏、闻香,梅的清香都不会因此而减退,因为“风流不在人知”,此句收尾全词,既是总结,又有所升华,将梅花长在茅舍疏篱边,脱俗清高、清冷傲岸、自赏风流的姿态表现得十分恰切。
【大师导读】
政和间,置大晟乐府,建立长属。晁冲之叔用作梅词以见蔡攸,攸持以白其父曰:“今日于乐府中得一人。”元长(京)览之,即除大晟丞。词中云:“无情燕子,怕春寒、常失花期。惟有南来塞雁,年年长占开时。”时以为燕雁与梅不相关,而挽入,故见笔力。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圆美流转,何减美成。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