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阕描述梦境,自然巧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过片继续写京城的繁华生活,不同之处在于不再描景,而是转而写人。“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玉人”即歌妓舞女,美丽的女子用纤细的玉指为“我”调试琴瑟管弦。只见伊人眉如柳、眼若杏、含情脉脉、顾盼生姿,她轻抚手中乐器,声音回荡、婉转迁回。这里描述的是上层士大夫平日的宴乐,以及宴会上众人享受的姿态,呈现出一派奢华景象。
朱敦儒早年也经历过这样富贵安逸的生活,故有感而发,感触颇深。尾句“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将一切美好情景打碎。梦醒后,词人发现眼前只有凄冷风雨,又有潺潺溪流淌过,顿觉寒气逼人。当梦境消逝时,他只有直面现实,词人将繁华的“汴京”同眼前的“海角”荒蛮之地作比较,反衬梦境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抒发心中的沉痛感伤。
【大师导读】
这首词所抒写的是士大夫怀旧伤时之情,没有广泛的意义,情调也不免低沉感伤,与同时代一些慷慨激昂的强音显然有别。但它在艺术上却有些特色。词的首、尾分别以入梦起、梦醒结,中间四句,全写梦境,打破一般词作以上下片划分内容层次的结构章法。
——刘学锴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赏析】
作者晚年居住在嘉禾时,写下这首《好事近》。词以散文化的笔法开篇,引领上阕,以写景引领下阕,勾勒出作者晚年闲适的生活,展现了他轻松惬意的心境。
上阕抒发作者超脱世俗的轻松之感。首句“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语言简明纯朴,基调轻快,写出了作者无忧无虑、不受束缚、潇洒豪放的胸襟。“摇首”形象地描写了他对“红尘”不屑一顾的态度,表明作者弃官的坚定。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中的“绿蓑青笠”和“披霜冲雪”勾画出一位渔父的形象。作者综合了张志和的《渔父》和柳宗元的《江雪》中对渔父的描写,既不像前者那样潇洒浪漫,也不像后者那样贫苦凄寒,而是描写了一位在山水间徜徉的隐士,恬淡闲适,过着远离世俗的生活。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下阕描写夜晚到来,风定人静,明月升起,月光照在水面上,将纹丝不动的钓丝照得清澈透亮。“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描写水天连成一线,寂静的环境下有一只若隐若现的孤鸿。作者在原本静态的画面里加了一个动点——一只时隐时现的孤鸿。写实与象征的手法相结合,意境更加灵动。水天相接的寂静画面,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宁静,而孤鸿是江上无拘无束的幽人形象的写照。
词人晚年远离官场,退隐山水。整首词描写了美丽的山水景色,无忧无虑的闲适生活,洋溢着词人欢快闲适,无拘无束的情感。
【大师导读】
在宋金对峙局面稳定后,他在嘉兴城南一带经营了别墅,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用词描摹自然景色,表现他萧然世外的闲散心情。像《好事近》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游国恩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赏析】
这是一首散文化是词作,行文流畅如天马行空,表达了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这也是词人历经人间世事后的大彻大悟,展现其暮年清心寡欲、洒脱坦然的心境。
开篇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两句领出,有悲凉之感。“世事”与“人情”相对,“春梦”与“秋云”相对,对仗工整,一“短”一“薄”形象生动,表现了人在神秘而强大的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是词人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词人把未知的和已然经历过的世事都归为“命”,有强烈的宿命论色彩。“苦劳心”是说世间万事皆有定数,不必为此劳心伤神,同时暗示早年自己的努力徒劳而无聊,颇有佛家“定也不可转”的意味。“原来”表现出这是词人历经大半生沉浮后的顿悟,仿佛他已参透人生的真谛。
下阕感情基调逐渐轻松起来。“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生活苦难,多亏有美酒、鲜花相伴。“幸”字传达出乐观旷达的心态,“况”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然未来无法预知,就应把握当下,词人在“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两句里,传达着及时行乐的观点,这两句运用倒装手法,先说果后呈因,设置悬念,增加了阅读趣味。
从“明日阴晴未定”来看,此词开篇就“命运”而言,在发表一系列议论之后又绕回“命运”二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尽管词人一再强调“欢笑”,但不可否认的是,作品中流露着浓郁的消极情绪。
【大师导读】
(朱敦儒)南渡初以词章擅名,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其《西江月》二首,辞浅意深,可以警世之役于非望之福者。
——宋·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赏析】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开篇引领全词,似儿歌童谣一样浅显明了,读来轻松亲切。一个小园子,两三亩地,词人如话家常一般谈论自己的生活,颇有清心寡欲和知足常乐的坦然。
“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这三句在内容上承接前文,词人在自己的园子里种满鲜花和竹子,俨然一派园林之风,他还在周围插上一圈整齐的篱笆,一间茅舍在花竹篱笆环绕中,显示出几许山里人家的味道。
一花、一竹、一篱、一舍,勾勒出一幅城郭依山峦,茅舍傍流水的田园画,令人心旌荡漾。
“等闲池上饮,林间醉”,这是词人日常生活的写照,他每天在自己的田园里享躬耕之乐,不因红尘世事劳心伤神,闲来无事时在池边饮上几杯美酒,人醉心也醉。将日常闲事融入简单景物描写中,突出闲适从容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词人沿用上阕笔法进行描摹,写他生活在静谧恬静的山林里,只需考虑自己,不再为外物牵挂,迷人的风景也络绎映入眼帘。词人抛去周遭庞杂的污秽和杂念,只管循迹山林,沉醉山水,感受心灵与大自然相契合的惬意。
“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这两句道出时光短暂易逝,呼唤世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时行乐做自己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另外也包含着对光阴难留的慨叹。
最后,词人表示将在此地度过余生:“洞天谁道在、尘寰外。”人生已经过半,词人希望能在这人间“洞天”怡然自得地度过岁月,远离尘嚣纷扰。此句正常语序应为“谁道洞天在尘寰外”,巧用倒装,实现了韵脚的协调,使整体读来有流畅的韵律美。
全词于宏观抒情,微观落笔,词人对山水的眷恋溢于言表,词中营造的意境淡雅温馨,令人也不由得对那超脱闲适的山林生活生了几分向往。
【大师导读】
陆放翁云:“朱希真(朱敦儒)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顷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室中悬琴、筑、阮咸之类,檐间有珍禽,皆目所未睹。室中篮缶贮果实脯醢,客至,挑仍奉客。”
——宋·周密《澄怀录》
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乎淫,谓不淫非词也。余谓词何必淫,顾所寓何如耳!余于词所爱者三人焉。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陶渊明。此词之三变也。
——宋·汪莘《方壶诗余》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①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
①矰缴(zēng zhuó):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
【赏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主角是一只落单离群的孤雁,通过对它饥寒交迫、潦倒不堪的境况的描述,暗暗道出词人自己飘零天涯的遭遇。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夏去秋来,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南方迁徙,或许是因为羁旅劳累,或许是因为风雨交加,一只孤雁不幸离群。“相失”二字,写出了离群之雁茫然无措的样子。这只离群雁,实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词人用叙事的口吻将孤雁境况娓娓道出:孤雁飞过漫长的旅途,饥渴难耐,疲惫不堪,连翅膀也无精打采地垂下来。它无力振翅高飞,只好孤独地伫立在寒冷的小岛上。“垂”字极为生动,表现出大雁精疲力竭的模样;“寒”字既写岛屿实况,也衬托出大雁孤立无援的状态。
下阕一叙到底,继续交代这只孤雁的情况:“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寄居在小岛上的孤雁和常居此地的鸥鹭难以相处,又因为体力不支,大雁无法高飞,成了猎人的目标,时刻有命丧于弓箭下的危险。这两句描绘了孤雁无依无靠,且置身于危险中的困厄境遇。
结尾两句“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进一步突出孤雁的悲苦,天地之大,云海茫茫,却没有它的安身之地,孤雁悲哀的鸣叫也无人在意,无人倾听。哀婉和悲戚的情调在此被推向巅峰。
这首词写于靖康元年之后,金兵一路进犯,词人随着逃难的百姓一路南行,就如词中“南飞”的孤雁一样,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他娴熟地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借失群之雁表现自己背井离乡,仓皇逃难过程中承受的艰苦。另外,这只孤雁亦可喻指所有流离失所的北宋民众,寄托着词人对时事的忧虑。
【大师导读】
在南宋与北宋之间则有朱希真,作品多自然意趣,不假修饰而丰腴天成。
——梁启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