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5297900000002

第2章 那个永恒的少女(1)

她是优雅的同义词

安妮公主的芭蕾舞鞋

1953年8月,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的浪漫爱情片《罗马假日》上映。这部童话般美好的爱情故事,是方形银幕的最后一场繁华。1953年的经典爱情过去,好莱坞电影由神话时期进入英雄时代,直到大约20年后才重回现实主义。半个世纪过去了,各种悲喜交加的爱情故事在电影院循环往复地上演,但总有一些东西堪称永恒。数以亿计不同种族、国籍和年龄的观众,被当年大不列颠公主安妮和美国记者乔·布莱德里的爱情深深打动,尽管他们的邂逅只持续了短短24小时。

安妮公主留下的不仅仅是她惊世骇俗的美貌,她的纯真调皮,最终放弃爱情时那一抹意味深长的忧伤的笑容,那句“罗马,最喜欢的当然是罗马”,将年轻的奥黛丽·赫本推向了神坛。几十年来,赫本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女演员的范畴。她的装扮,她的生活方式,她的爱情故事,她晚年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的慈善义举,成为全世界喜爱她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赫本的出现改变了当时对女性的审美。她有着欧洲人的优雅矜持和美国人的活力,是多年来女性们追求的楷模。这种楷模不是男性心中幻想的女性类型,而是女性心目中的理想样貌。赫本展示了勇气和娇弱,坚强和美丽是如何在一个女人身上完美地融合。不仅仅在态度上,在时装上也是如此。

《罗马假日》并不是一部时装电影,但它对于时尚的影响竟是如此巨大。安妮公主在罗马街头游荡时的打扮:清爽俏丽的短发,白衬衫挽起袖子,长及小腿的伞裙,宽腰带,平底芭蕾舞鞋,这样的搭配现在已经不算时髦——2010年的春夏时装秀,不论是D&G还是Chanel,都已经推出了战后美国的复古装扮——在当时却称得上历史的突破。因为在那个时代,美女的定义取决于男性的审美标准:金色卷发,丰满身材,红唇,纤细的弯眉,细腰,高跟鞋——就像玛丽莲·梦露,或者珍·曼斯菲。赫本给时尚界带来的却是清爽、舒适、优雅的风气。纤瘦的身材、赫本头、芭蕾舞鞋(近几年几乎在红地毯上和“恨天高”平分秋色的新宠!),样式简单剪裁精良的套装,大太阳镜,轮廓夸张的帽子……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赫本风格”。这种风格不但改变了男人对女性的审美方式,更重要的是给女性们上了一课: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舒适率性地穿着,原来女性可以为了自己而穿衣打扮!

《罗马假日》上映后,不计其数的女性模仿安妮公主的样子,把头发剪成短短的样式,发型屋在大门口竖起“赫本头”的广告牌招徕顾客。减肥事业也红火起来,因为大家都被赫本纤细高挑的身材吸引住了。的确,只有这样的身材才能把衬衫配高腰裙穿得漂亮……

时至今日,当我们看着秀场上冷若冰霜的模特扮成战后美国女性的样子的时候,我们承认那是美的,制造了流行的。但我们更加怀念安妮公主真实的、毫无造作感的笑容和灵动的双眼。奥黛丽·赫本的魅力超越了时空,在年复一年的淬炼中得以升华。因为美丽也许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迷住你我,但唯有优雅,这个说不清道不明,但被赫本具象化了的词,能够经得起时光的考验,而得以永恒。这就是安妮公主教给全世界女性的人生课。

纪梵希的缪斯和小黑裙

“每个演员都有一部对其演艺生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影片,以至于成为他职业生涯一个永远的参照点。《蒂凡尼的早餐》对于我母亲来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肖恩·赫本·费雷在《天使在人间》里这么写到。的确,《蒂凡尼的早餐》是1961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同时也是赫本所有影片里上座率最高的一部,赫本演唱的主题曲《月亮河》同时获得了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音乐(歌曲)和当年美国格莱美最佳歌曲奖。那个走在空无一人的第五大道上的交际花,不但没有想象中的风流媚俗,反而自有一种孩童般的纯真脆弱和任性天真。

很多人都愿意把《蒂凡尼的早餐》划入时装电影的范畴。赫本在电影中的打扮一直到今天都没有过时。当赫本穿着纪梵希为她设计的黑色裙装,戴着黑色的长手套和珍珠项链,挽着高高的发髻,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捧着可口面包,出现在清晨空无一人的第五大道上时,那款小黑裙立刻和赫本一起,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丰碑。即便在45年之后,《蒂凡尼的早餐》依旧被评为给时尚界带来最大影响的影片。投票的全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朋克教母薇薇恩·伊斯特伍德,年轻的鬼才设计师马克·雅各布斯……再后来,俄罗斯美少女莎拉波娃穿着小黑裙捧起美网冠军的奖杯;街拍女王妮可·里奇在客串父亲的MV时,把《蒂凡尼的早餐》直接当成效仿的蓝本。这些让女性无限憧憬的名流,用不同的方式向她们心目中“永恒的少女”致敬。

赫本与纪梵希创始人Hubert de GIVENCHY的友谊保持了一生。实际上早在赫本出演《萨布里娜》时,其中来自纪梵希的几套戏服就掀起模仿的狂潮,大街上出现了无数围着头巾,戴着太阳镜的女性。此后,纪梵希不但为奥黛丽·赫本设计日常衣饰,同时也负责打点奥黛丽·赫本在电影中所穿的服装。在《蒂凡尼的早餐》上映30年后,赫本在电影中的形象出现在纪梵希化妆品的广告中。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说清赫本和纪梵希到底谁是谁的缪斯。这两个同样优雅出尘的人物仿佛注定要并肩携手改变时装界的历史。赫本曾说:“你(GIVENCHY)的衣服给予我在电影角色中的灵感与生命,当我穿上你设计的衣服时,我就能进入角色的生命中。”而纪梵希这样回应道:“在每一场发表会上,我的心,我的笔,我的设计都是跟着奥黛丽走的。奥黛丽虽已去世,但我仍然感受到她与我同在。”

纪梵希的4G logo分别代表古典 (Genteel)、优雅 (Grace)、愉悦 (Gaiety)以及Givenchy。尽管多年来纪梵希的设计师几经变动,但4G的品牌精神却始终不变。也许这只是巧合罢了,但有谁不承认Genteel、Grace、Gaiety就是奥黛丽·赫本的个人标签呢?不是谁都能轻易拥有一件昂贵的纪梵希礼服,但赫本和纪梵希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让她们变得更美丽、更自信,并且找到真我和幸福。这是这对终生的挚友留给我们的财产中的精华所在。

美丽像忠实的尾巴,跟随她回到天堂

当我们看暮年时的奥黛丽·赫本的照片时,虽然她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身体因为疲劳和病痛更加瘦削,但她的神采一如往昔,甚至比最耀眼的青春时代更加迷人。那是一种被岁月沉淀后的美。这样的美丽已经不是来自于她标志性的浓眉大眼,而是那颗悲悯的心,那份身为人类一员的责任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面对绝症的坚强和乐观。

如今,明星做慈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管是成名已久的巨星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小明星,都忙不迭地把自己和慈善捆绑在一起。出于真心也好,为了博得人气也罢,明星和慈善已经密不可分。他们都在说,慈善是一种时尚。而奥黛丽·赫本,正是用名气行善的第一人。如果不是出自内心的善良和悲悯的情怀,赫本不会在生命中最后的五年完成50多次人道主义之旅。甚至在病重的1992年,仍然坚持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和出访。

赫本在她的最后一部电影,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合作的《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哈普。她在影片中穿着宽松的长裤和高领毛衫,乘着一道白光面带笑容地出现,整个背景是金黄色的原野。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出她的精神哲学。法国有句谚语说:“人到40岁,就要为自己的容貌负责。”赫本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更加清楚地发现这个最终也是最持久的角色——人道主义者。远离纪梵希的精品店,百老汇的灯光,好莱坞的银幕,赫本轻装便服在全世界最贫穷的地方行走,帮助那些在贫困线以下,没有人理会的儿童,这时的她却更有魅力。她的好友爱娃·嘉实则说:“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穿着普通的白长裤和白衬衫,就显得如此好看。无论她怎么穿,永远都是那么优雅无暇。没有皇冠,她依然是位皇后。”

如果赫本需要出席一些颁奖典礼或者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筹款晚会,她通常会选择雷夫·罗兰或者纪梵希的衣服,感觉上又回到她专属的优雅风格。媒体总喜欢拿这些小事小事捕风捉影,问她两位设计师谁更胜一筹。赫本不慌不忙地说:“拥有纪梵希和雷夫的衣服就是拥有绝世佳品,我不想比较他们的衣服,我只想穿他们设计的衣服。”

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在瑞士的“和平之邸”告别了她优雅的一生。纪梵希,格里高利·派克以及她的前两任伴侣,也到场为她送行。“现在上帝身边多了一位最美丽的天使。”伊丽莎白·泰勒说出她的哀思。世人皆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