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我现在的年龄,貌似不易受伤,不易兴奋,不易被忽悠,更加不易被感动。庆幸的是,那些蒙尘的情绪仍然会在某个刹那跳出来,原来,我内心深处所有的敏感神经还都健在。
周末驱车一百二十公里前往康保县城,为的是去看望2005年9月在张家口爱家园公益组织帮助下捐助的一个孩子。康保县位于张家口北部地区,靠近内蒙,下辖十五个镇,属于靠天吃饭的坝上地区。坝上阳光强烈,天空一望无际,四月里草和农作物都还没有长起来,目力所及是黄土、黄土,还是黄土。孩子住在史家营村,乡间道路漫长泥泞,需要不停地向路人打听才终于到达。因为事先并没有充分联系,没有见到孩子的爸爸,妈妈竟然与我年龄相当,但因为乡间劳动显得苍老。孩子腼腆内向,并不多言,但是难得的有礼貌,每一次进出都主动为我开门,在让他带我看他家的羊和狗之后,他的小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村里的人更加热情地牵了一头驴来让我这个傻傻的城里人骑,然后站在一边齐齐大笑我骑驴的滑稽模样。
陪我前往的是爱家园的发起人之一杨海涛大哥和主要负责人章建萍女士,都是初次谋面却全无陌生感,我想是由于对所付出心力的助学事业的认同,当然,和他们相比,我不过是一时激情而为之,惭愧得很。我很明白,偶然做一件好事和N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完全是两个概念,更何况是无回报、出于博大爱心且需出钱出力、费时费心的纯粹利他行为……闲谈间知道章建萍一年往返康保二十七次,深入到几乎每一村镇,做大量细致的家访,让我们这些捐助者的钱真正能够雪中送炭,能够将一片遥远的爱心落到真实的大地上;在康保县城热情接待我们的张海大哥也是一样,利用大量业余时间行走在康保的村落间;杨海涛大哥“能够影响身边人”的愿望简单朴实,而我正是三年前由于偶然间读到他的博客才与他联系的……如果没有他们无私持续的连接工作,捐资助学的美好心愿或许只能是另一次滑稽的财富转移罢了。最令人动容的则是,他们也都来自收入有限的工薪阶层,更与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着繁忙琐碎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是理想主义让他们走到今天。迄今为止,已经有二百八十名孩子通过爱家园获得捐助,他们都来自贫病交加的农民家庭,是读书点燃了孩子们未来人生道路的希望……而我也逐渐明白,太多慈善家高高在上的心态并不慈悲,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与孩子通信、探望孩子、坚持帮助好一个孩子,这些比一次心血来潮的奉献来得更加有意义,因为,助人亦是助己。
对于慈善我有另外的想法,或许是学经济且在金融领域工作的缘故,认为用经济的途径解决贫穷问题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因此对孟加拉格莱美银行的小额贷款相当认同。前些日看到经济学家茅于轼作客《锵锵三人行》,许多观念心有戚戚。这个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八旬老人,对消除贫富悬殊有独到见解,且身体力行从事脱贫实验,九年间在山西农村推广格莱美模式的小额贷款,更自筹资金在北京为进城打工的妇女开办保姆学校,他对于快乐的帕累托改进很有意义,用经济学的语言讲就是——在没有任何人快乐受损的情况下至少让一个人的快乐增加,从而达到社会的快乐总量极大化。他说自己最快乐的事是阅读保姆学校的简报,因为,他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几千农村妇女的命运……感动,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