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3—24计)
5375200000006

第6章 借尸还魂(2)

6.借尸还魂抢风头

或许你用同样的资金,在某地经营某种商品,开发某个项目的情景并不见好,而一旦发现某一形势的发展方向,赶紧投资进去,却能嫌大钱。还有,手头的小本钱去经营别的东西不会有厚利,可了解到某种东西即将成为时髦,抓紧购进,到时卖出,也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走在风头前的发财法。因能抢风头而发大财的例子有很多,下面我们举一例。

香港的企业家施先生,认准大陆搞改革开放后的有利形势,及时作出决策,抢尽风头,获得了巨大成功。

施先生也是从社会的底层干起的,曾有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但他并没有气馁、消沉。后来,他看清了我国开放、改革的好形势,与友人合办贸易公司,走到风头前,终于闯了新的局面。从1983年起,施先生与他人一起向内地投资,并与香港金融界的朋友一起,投资改造厦门特区的某宾馆,“借尸还魂”。到现在,总投资2300万港元的本利已收回,董事会计划再投资,进行第二期扩展工程。这充分显示了施先生的眼光和组织能力。施先生和他的友人,是首批踏足厦门经济特区的港商。

施先生从一个码头苦力,到今日的十来家企业公司的董事长,固然是他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的结果,但在方法上却有其独到的一面,能抓住我们开放、搞活的机遇,抢在风头之前,当别人在观望、犹豫之时,首先说动金融界、企业界的朋友在国内投资,首先说动金融界、企业界的朋友在国内投资,使事业兴旺发达起来。

要抢在风头前发大财,就需要我们观八方,尽快捕捉丰富的信息,并且根据自己对上自政策、举措,下至消费者的心态,以及社会潮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然后借尸还魂,从而把握住时机,抢在某种风间之前,达到自己的预期的目的。

7.古技生今财

把商标培植在文化沃土上,可以使人们把长期的文化教育的熏陶中获得的情感移植到商标上,从而对商标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表现为一种艺术的回味、旋律的体验、情感的寄托以及对人物的仰慕。这就使商品除了物质的功利作用,又具有一种精神上的非工利诱惑力,缩短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人们不再需要强化记忆,便会熟识、记住这种商标名称,从而使这种商标很容易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一旦某种文化商标具有亲切感、知名度和非功利诱惑力,就会产生出一种商品本身不可达到的效应。

美国迪斯尼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约翰·菲涅有一段体会深切的话:我们卖的产品……价格都不便宜,但很受欢迎,因为这些产品融进了“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特征:温暖、诚实和亲如一家。“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商标权,给该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1990年,外销额就达150万美元。

文化商标与商品产地的历史文化相联系。1986年下半年,山东邹县宝泉酒厂负债7万余元,全厂职工只剩下15人,镇政府决定将它并给砖瓦厂。这15人不甘心,同镇政府签订了承包宝泉酒厂的合同。他们想到了曾生长在邹县这块士地上的中国儒学——孟子。于是请来了孟子后裔孟祥朵等有关儒学的专家,收集代孟府酒坊的酿酒技术。终于,一个完整的失传的历史名酒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诞生了。1988年6月,宝泉酒厂正式改名为孟府酒坊,并申请注册了“孟府”商标。“孟府”酒一炮打响。产品分别被评为省优部优,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在当年的青岛交易会上,外商大量订货。在广州交易会上,外商订货25吨,产品远销东南亚、香港等地。该厂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还注册了“孟府宴”、“孟府喜”、“孟府家”等12个商标。难怪邹县的人都说:“是孟子救了这家厂!”

孟府俩坊正是借孟子的“魂”还了“宝泉酒厂”的“尸”,获得了新生。

8.福勒的勇气与智慧

福勒是美国一位黑人佃农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决定选择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而他后来选择经营肥皂。于是,他就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售价是15万美元。他决定买下这家公司,但他在过去12年的经营中,一点一滴地积蓄了2.5万美元。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十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如果他不能在十天内筹齐这笔款子,就丧失已交付的保证金。

福勒在他当肥皂商的12年中,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现在他去找他们帮忙了。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些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获得了援助。

福勒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里自言自语:我要驱车走遍第61号大街。”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芝加哥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光。他走了进去。在那里,在一张写字台旁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把那位承包商吓得向后仰去。“是呀,当然!”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

那天夜贝,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时,衣袋里已装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以后,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个公司,包括四个化妆公司、一个袜类贸易公司、一个标签公司和一个报馆,都获得了控制权。

福勒成功了,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冒险的勇气与他的智慧。假如他没有寻找到这灯光呢?假如他没有勇气去向这个陌生人求助呢?假如他不会运用“借尸还魂”之计呢?那他也许就要彻头彻尾地失败了。借尸还魂是一个好的计谋,但这也同样需要勇气。请记住: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勇气的人。

9.菲利浦公司绝处逢生

在兵法中有“绝处逢生”一说,其意是处在极危险境地中的人必将竭尽全力拼搏,才能有生存的希望。在企业经营中,对于衰落期产品,或连年亏损的企业,要善于“借尸还魂”,要改转适销对路的产品,要改革企业的管理,哪里有生机就往哪里转,绝不犹豫。在这个方面,菲利浦是成功的一例。

菲利浦是荷兰一家电器公司,创建于荷兰的埃因候温市,是1891年由菲利浦的赫拉得与安顿两兄弟创立的。最初,它只是一家生产电灯泡的小厂,全厂20多位职工全是菲利浦家中成员。经过90多年的发展,菲利浦公司今天不仅是荷兰电子、电气工业最大的垄断企业,亦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电子、电气工业最大的垄断组织之一。它在6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其中在50个国家设有工厂200多家,共拥有职工34万多。其近年销售额一直居欧洲电子工业公司的首位,达200亿美元左右。

菲利浦公司的发展史上曾经历过3次生死关口。创建之初,公司的经营相当艰难坎坷。主持公司的是长兄赫拉得,是一位电气工程师。但在经营管理上却是“门外汉”,产品打不开销路,工厂连年亏损,债台高筑。

1895年正当公司面临清盘倒闭之际,赫拉得让位给其弟安顿主持该公司。安顿是个善动脑筋的人,而且具有经济眼光。他亲自出马进行产品推销工作,工厂的生产和技术管理交由哥哥负责。他通过报刊的消息了解到当时俄国刚开始普及电灯,立既捕捉住这一重要信息,迅速带着灯泡样品赶到俄国去,经过反复地走访上门,终于在彼得堡接到5万个灯泡的订单。他急速地打电报给哥哥备料生产。赫拉得收到弟弟的电报后深感怀疑,拍回电报查问是否5万个灯泡之多。哥哥的怀疑是有依据的,因为自从菲利浦公司成立以来,每年生产的灯泡不过5千个之多。从打开俄国市场之后,安顿相继又将本公司产品销向其他欧洲国家。从此,菲利浦公司大步向前,到1912年,公司改名为菲利浦电器公司,不仅生产电灯泡,还生产其他电器、电讯设备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菲利浦也不能幸免,陷入了奄奄一息的垂危之中。兄弟俩几经奋力撑持,菲利浦才勉强生存下来。

正当非浦电器公司恢复元气、重振旗鼓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到荷兰。1940年5月荷兰被德军占领,猛烈的轰炸。使菲利浦的厂房设备所留无几,刚接任董事长不久的布利兹。菲利浦被捕入狱。

战后,布利兹被释放了,他率领家人及部分职工重建菲利浦家园。他大力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并按产品建立分门别类的生产部门,在董事会下面成立经理局,统一领导生产,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和推销策略。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到50年代中期,菲利浦公司已成为荷兰的3大超级企业之一了。从70年代起,该公司大量增加科研经费,发展高科技产品,以电子计算机等更新产品争占市场,用电视机、录像机与世争雄。现在菲利浦的名字已远播世界。菲利浦公司正是采用“借尸还魂”之计,才得以绝处逢生。

世界步入了20世纪80年代,医学领域由于高科技的渗入,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先进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延年益寿的人们开始渴求永驻的青春容貌和精力。

迎合新时代的新要求,抗衰老药研究热潮在全世界掀起。杭州中药二厂的厂长冯根生注意到了这一潮流的发展,他感到了曾一度遭到冷遇的古老中药正在吸引着人们探求的目光,“国宝”大放光彩的时机就要到了。他决定“借尸还魂”,推出抗衰老中药。他迅速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开启古医书的金匮,叩响神秘的帝王宫门,涉足民间沃土僻壤,从多如繁星的古方、秘方、验方中进行细心地筛选,终于得到一种配剂严谨而不纷繁、药味合理而不怪僻,甚至不会出现副作用的满意处方——明朝永乐太医院的秘方。

1979年根据这一秘方整理炮制而成的“青春恢复片”问世,这是真正的国药。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结论是:1.无不良反应;2.具有非特异的广谱作用;3.有调整或正常化作用,不论肌体的功能是亢进或低下,均可恢复正常;4.能起到保护肌体的作用,没有西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却有堪与西药相媲美的效用和装潢。

嗅觉灵敏的港商首先看到了这一抗衰老新药所具有的无与伦的竞争力。1982年,中国国家医药总局专为对外介绍青春宝而组织学术交流团赴港,由冯根生任团长并作报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港方报纸整版整幅的广告,连篇累读地报道,美联社也发了专稿:“人间喜获‘青春’宝,世界争传抗老篇”。冯根生借尸还魂堆出的青春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87年,“中国青春宝公司加拿大分公司”成立。这是我国中药行业中第一家与外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冯根生出任董事长,成为“国药”传人中越过国境飞向世界在第一人。

(二)借尸还魂与创业谋略

“借尸还魂”,原意是指使己经死亡的东西,借用另一种形式生还。在作为计谋运用时,它的实质是利用没有作为或不能有作为的事物而加以控制。对有作为、难以控制的,则不以施计。

“借尸还魂”这一谋略,名为“借尸”实际上是为了“还魂”。许多成功的创业者在运用此计在商战中派生出许多妙计来:

收购和兼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重新进行改组,使企业起死回生;借用一个新的名字,使旧的产品复活;将旧产品进行改头换面,使老旧产品获得重生。还可以借用本地的人文历史“旧瓶新装”,建立企业的新形象及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度过难关,等等。

1.塑料厂的腾飞

某市塑料厂始建于1956年,是一个集体小厂。1984年以前,有职工30人,房屋5间,主要产品是木制家具及办公用品,由十来个木匠勉强支撑着企业的生存。1979年,该厂为了打个翻身仗走上致富道路,土法上马自制一台年产30吨高压塑料薄膜生产设备,由于产品单调,质次价高,销路不好,企业濒临倒闭边缘。1983年,该厂向银行申请外汇贷款90万美元配套人民币贷款100万元,用于从日本引进一套高密度聚乙烯单向拉伸薄膜生产线,生产塑料制品。

银行接到企业申请后,对这个小小集体企业竟有如此大的胃口感到有些怀疑。为了争取银行贷款,企业有关人员建议银行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调查研究、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银行经实际调查,认为项目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产品在该省也属短线产品。其后,银行决定向该厂发放90万美元的外汇贷款和100万元人民币配套贷款。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紧张建设和设备安装,1985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当年实现产值222万元,上缴利税33万元。该厂被市政府授予引进国外技术先进单位,产品被评为市、省、轻工业优质产品。而且该厂引进技术的成功,为我国塑料行业填补了一项空白,并保证了用塑料薄膜代替玻璃纸的国产化。

用贷款来发展企业,几乎是每一个白手起家的经营者的必经之路。这些经营者在这里运用的就是借尸还魂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