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活学活用(1—12计)
5375300000006

第6章 围魏救赵(1)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共敌:指兵力集中的强敌。敌阳:古代兵法把先兵攻敌、先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阳”。敌阴:古代兵法把伺机进击、后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阴”。

【译文】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计名出处】此计语出自战国时代孙膛“围魏救赵”的故事。

【计名阐释】

此计的来源,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发生在战国时代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教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令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话热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人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固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讲解】古人说:“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要害部位威胁它,或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返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

欲救赵,先需守赵,这是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古计今用例说〕

(一)围魏救赵与经商谋略

〔围魏救赵经商实用〕《三十六计》上原文计名阐释为:“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意思是说,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用计先分敌再制敌。先去制服强敌,不如先去歼击弱点充分暴露的敌人。

在经商中运用此计应做到:对来势汹汹的竞争敌手,避其锋芒,转移其视线或者对其意欲枪占而又顾及不到的市场抢先进取,最后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围魏救赵”的关键,就在于“避实击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本较少,生产经营不可能形成很大的规模,相对大财团、大企业而言,自己是“小鱼”,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就只有挨打的份。中小企业必须利用自身经营方向灵活等特点,围魏救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1.占领“后方”市场

我国产量最大的汽水厂是广州亚洲汽水厂。该厂有一套从鲜橙中提炼橙油和榨橙汁的独特技术,生产汽水的工艺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有好几个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的银质奖和优质产品奖。然而,后来新建的“百事可乐”等几家大的饮料厂,迅速占领广州的市场,“亚洲”的产品一度受到排挤。对此,亚洲厂经过分析认为:与这几家工厂硬抗,拼个鱼死网破没有多大价值。于是便采取了“围魏救赵”战术,挥师进入大片后方市场。他们先后派出精明的技术小分队,分别在省内的东西南北和省外的北京、昆明、西安、洛阳、湖南、乌鲁木齐等建立了17家分厂。这些分厂由合作的形式经营,即由分厂出资金、厂房、人力,亚洲厂出技术和提供制汽水的半成品,分厂向总厂缴纳技术服务费。这样,过去只能在广州地区销售的亚洲汽水,现在分厂所在地和它的邻近地区迅速扩散开去,即提高了亚洲汽水的市场占有率,又增加了经济收益,该厂1985年仅技术服务费收入更达23万元。广州亚洲汽水厂取得如此效益,正是巧妙运用“围魏救赵”的结果。

2.“东丽”公司的辉煌

日本的东丽在60年代初期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是,该公司自从于1971年投资应用新原料的生产之后,经过百折不挠的创业,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流的碳纤维厂商了。

该公司自70年代开始,每年以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速度发展,这是与该公司的现任社长伊藤昌寿有自知之明和远见分不开的。

东丽公司的经营策略就是不与竞争对手直接展开正面的价格和同类品种的交锋,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经营策略,另辟渠道,拓新商品,实行产品差别化,充分发挥人无我有的优势。

东丽公司从1965年开始研究合纤技术的运用,除了花巨额经费给科研人员研究分析合纤这种新原料的多角化的应用技术外,并派出大量的人员到海外各地去进行市场调查,最后将两部分得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现,使之有异于同行各业,然后确定发展碳纤维为目标。

1971年开始投资生产,一两年内,由于市场上对该产品的需求量不大,使公司亏了本。

尽管如此,东丽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努力研究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后,认为亏本是暂时的,前景是光明的,故不气馁。

果然不出东丽公司所料,不久后,东丽公司的产品逐步被应用到制造高尔夫球棒、飞机材料、人造卫星天线等方面。到1974年,东丽公司转亏为盈。

接着,东丽公司了解到录音机、录像机的广泛进入民用,自然带来了生产录像带和磁带所需的多元脂薄膜的需求量大;这正好充分发挥本公司合纤技术专长。

因此,东丽公司又投资生产多元脂薄膜,继而开发人造革多元使用。进入80年代,东丽公司已成为合纤原料的最大供应厂商之一。

东丽公司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功呢?以下便是他们的经验:

1.发挥独家技术。

2.差别化的产品。

3.决策领先群雄。

4.多元化的经营。

5.确保市场占有率。

6.巧妙应用“围魏救赵”计。

尤其是巧妙运用“围魏救赵”之计和决策的领先群雄,使他们在以后的实际商战中的胜利翻开了光辉的第一页。

3.微软公司的惊人之举

近些年来,微软和苹果一直是计算机市场上的重量级拳王,互为对手,在市场竞争中斗智斗勇,各逞风流。

1997年8月6日,计算机界传出了一项惊人的消息,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宣布,他要向陷入危机中的苹果电脑公司注入资金1.5亿美元。消息一传出,电脑界无不为之愕然,世界人士一片哗然。

苹果公司虎落平阳,龙卧浅滩。昔日的王者风范已经逐步消退,差一步就要被淘汰出局,若微软再出重拳,肯定会将苹果逼到绝路,微软非但没有这样做,而且还解囊拉苹果一把,着实令世人为之大吃一惊。微软的此番行动所为何来?

苹果电脑公司是一家大名鼎鼎的高科技企业,20年前,乔布斯与伙伴乌兹尼克在美国硅谷的一个破旧车库里创立了引起电脑产业革命的苹果电脑公司。

乔布斯是第一个将电脑定位为个人可以拥有的工具,就像汽车一样,可供每个人使用。这在那时可是破天荒的观念,对一般人而言,过去的大型电脑简直是一头巨型怪物,被供奉在电脑中心的冷气房中,被精心保护着,只有少数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可以接近并利用它来做点事。

乔布斯基于自己的想法,推出供个人使用的苹果电脑,从而引起了电脑迷们的重视。尤其是苹果所开发的麦金托什软件,是一件异想天开的划时代之作,开创了在屏幕上以图案与符号呈现操作系统的先河,大大方便了使用,是软件业的革命性突破。

靠着这些制胜法宝,苹果公司刚刚诞生便一呜惊人,它的销售业绩连年递增,经营现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迅速增加,它在个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曾经一度超越老牌巨人IBM公司。苹果公司志得意满,威风八面,大有傲视群雄的派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脑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互联网络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许多电脑公司都意识到,要抓住90年代的价值增长机会,需要抓住时机及时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

实际上,这次机遇确实也造就了一大批电脑业的后起之秀,如微软公司、大阳微及网景公司等。这些电脑业的新秀充分利用网络化这一趋势,着重确立自身在某一方而的优势,从而站稳了脚跟井获得了迅速发展。苹果公司在这一大潮中却反应迟缓,行动滞后,它的优势逐渐丧失,市场占有率急剧萎缩,财务收支状况连年恶化,1995年、1996年都连续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数额竟高达数亿美元。

为了挽回昔日声誉,重现苹果雄风,苹果公司也作了诸多努力:

1996年苹果公司曾宣布裁员计划,试图靠降低人员开支来降低成木,达到阻止经营恶化的目的。

近几年,苹果公司又频繁地更换公司领导人,今年甚至又请出了苹果公司的创业元勋乔布斯出任总裁,希望籍此恢复苹果元气。

尽管如此,苹果的经营业绩仍然不尽人意,昔日的王者之气已退失殆尽,苹果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苹果公司焦头烂额、度日如年之际,昔日的对手微软公司突然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让苹果深感意外,也让所有的电脑界人士迷惑不解。

真的有雪中送炭的救世主吗?

毫无疑问,在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资本主义市场竞争当中,是不可能出现这种奇迹的。尽管比尔·盖茨曾是苹果公司中的一员,曾参与过风靡一时的麦金托什的研制开发,但和自身的经济利益比较起来,这一份对苹果电脑的旧情无疑就显得份量太轻了。

盖茨不是什么“普渡众生”的“救世主”,他向苹果公司注资1.5亿美元以帮助苹果渡过难关,是有他自己打算的。

盖茨深知,“死的骆驼比马大”,苹果作为一家辉煌一时的电脑霸主,尽管其目前元气大伤,窘境连连,可是它潜在的实力却不可低估,连赖以异军突起的制胜法宝“视窗”操作系统软件,也有苹果的麦金托什软件的影子在里面。

许多电脑公司也都抓住苹果乏力的机会,纷纷提出与它合作的建议,如1996年苹果就与康柏、迪吉多等公司结成了联盟。微软公司的一些主要竟争对手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大智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特别是网景公司都在借助与苹果的合作来和微软明争暗斗。

目前世界上使用“视窗”软件的个人电脑已经达到85%,但微软公司仍不敢无视苹果与其它大软件的合作,它们一旦取得某种突破,则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市场冲击,影响到微软公司的经营业绩。

若及早将苹果拉到微软这一边就可以减小对微软的不利影响,提高微软公司的经营安全度。

盖茨考虑到了法律方面的状况。美国《反垄断法》规定,如果某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定标准,市场中又无对应的制衡产品,那它就要面临垄断方面的调查。

若苹果公司彻底垮了,那么以微软公司操作系统软件的市场占有率(约92%)就要受到美国司法部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按反垄断法进行质疑,若真那样,微软公司将为这场诉讼要付出的费用将大大超过它从苹果让出的市场份额中赚取的利润。

界时大批的麦金托什爱好者们也将纷纷投入到微软的竞争对手的阵营里,而若是把苹果拉过来,两者操作系统软件相加就差不多占领了全部个人计算机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微软与苹果的软标准实际上成了整个行业的标准,别人只有跟着走的份儿了。

在这当中,由于微软实力大大超过苹果,因此它也可以左右局势,不必担心受到苹果的牵制。保留苹果公司显然是对微软有利的。

此外,在网上测览器方面,微软一直心存不平,当初,判断稍慢,让网景公司捷足先登,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微软一直在暗中寻找机会,试图夺回自己在网络方面的优势。

通过与苹果联手,微软公司可以将自己生产的英特网测览器附装在每一台苹果电脑的包装盒里,用户如欲用网景浏览器,就得自己去买软件,自己安装,极不方便,这就为微软的英特网浏览器增加了竞争获胜的筹码。

由于目前太阳微系统、大智与IBM等公司在联手开发功能强大的开放性的LINUX程序语言,有意把它开发成继“视窗”之后未来的网络标准操作软件。那将严重威胁到微软的“视窗”软件,是微软最不愿意面对的前景。将苹果公司拉过来后,微软计划让其它软件公司应付“爪哇”构成的挑战。比尔·盖茨虽然生在美国,但这一招“围魏救赵”运用得也非常精妙。

4.“间隙理论”

在日本,盛田昭夫称新力公司是电器业中的土老鼠,但是新力公司不断地实验开发新产品,却都无法长期独占市场,主要是因为当新力生产了录音机,其他公司也会跟进,而新力更进一步地研究制造晶体管收音机,其他公司也纷纷生产销售……

尽管新力不断创新,但是,一旦三菱、松下这些大厂商也加入生产行列,新力这个小公司的市场就很容易被搅乱甚至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