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石嘴山之最
5381400000023

第23章 科技·文教·卫体(8)

第一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2001年,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立项的平罗县也是石嘴山市第一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千亩无公害枸杞生产园区在平罗县惠北乡建成。

率先在宁夏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2010年12月13日,石嘴山市惠农区率先在宁夏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利用40天左右的时间,组织机关干部、技术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道德、科学技能、法律知识等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干部通过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调查梳理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集中加以解决,最终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和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启动1个月,惠农区已以乡镇为单位共举办培训42场次,受训农民3500人次;以村组为单位共举办培训267场次,培训覆盖面以户为单位以达到92%,以人为单位达到40.7%。累计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2万份,发放征求意见表2000份,共梳理各类问题171个,已解决65个;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2场次,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

第一届乡镇干部大专班

2003年8月8日,石嘴山市首届乡镇干部大专班在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来自全市近200名乡镇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农业预科班学习后,通过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大专学籍考试,获取为期3年的农业产业化大专学历教育资格。这是石嘴山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批“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

2005年,石嘴山市实施全市第一批“塞上农民新居”工程,以“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示范点为突破口,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加快农民新居建设。同时,以村庄绿化美化、生产生活区分离、通信、广电、户用沼气等设施配套,人畜饮水卫生达标为目标,建设“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2007年7月27日,自治区政府考察团一行对石嘴山市“塞上农民新居”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到平罗县姚伏镇小店子村11队、通伏乡马场千户农庄,惠农区燕子墩乡外西河村、庙台乡省嵬一队,大武口区隆湖一站村、长胜街道办事处龙泉村等地进行考察,对全市“塞上农民新居”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制度上确保“塞上农村新居”工作落到实处。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9亿元,共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58个6299户,整治村庄326个29384户,危房改造2918户,受益农民达12万人,占全市29万农民的41%。石嘴山市“塞上农民新居”建设以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推进快等特点走在宁夏前列。

第一家12315涉农维权联络站

2006年3月15日,石嘴山市第一家12315涉农维权联络站,在大武口区长胜街道办事处潮湖村正式成立。联络站将及时有效地处理农村消费者在农资、食品等消费方面的质量投诉,查处侵害农村消费者权益的违章、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有效维护农村消费者群体的利益。同时,联络站还将积极培养、发展农村义务监督员,负责监督辖区经营户经营商品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第一家股份制农村经济合作社

2006年6月,石嘴山市第一家股份制农村经济合作社——燕子墩乡西永固村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社挂牌成立。该合作社由该村党支部领办,采取村集体和村民自愿入股的形式,共筹集资金22万元。其中,村民入股7万元,村集体入股15万元,购买了多功能大型拖拉机和深松犁等农机具,主要为村民提供耙耱、播种、收割、深松等机械化服务。该合作社的成立,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的转化。

第一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

2010年,根据《石嘴山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精神,惠农区燕子墩乡立足该乡行政区域广、交通不便的实际,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成立乡服务大厅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便民为民服务措施,率先在石嘴山市成立了西永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零距离”为村民服务。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工作制度、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预约服务制、监督检查制等,为村民提供信访处置、民事调解、政策及法律咨询、党员帮扶救助、计划生育、低保救助、残疾证办理、民政临时救助、劳务经济、家电及汽车下乡服务、粮食补贴申请变更等12项服务项目。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成立,实现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的改革目标。

宁夏最大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2007年2月2日,全区最大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在平罗县崇岗镇崇岗村投入使用,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去年8月5日开工建设,当年11月份筹建完毕。为新建红墙蓝瓦两层小楼,主要采取市委组织部帮扶与该村自筹资金的形式,投入资金7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4平方米的集党员活动室、办公、文体、娱乐于一体的供暖、上下水设备配套完善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多功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这是全区新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最大的一个。为2006年,中央和自治区拿出专项资金,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自治区给石嘴山市安排下达了4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要求用两年时间完成建设任务,石嘴山市已顺利完成了27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在揭牌仪式上,市委组织部向崇岗村捐赠6万元资金,平罗县组织部向崇岗村捐赠1万元资金。

第一家农村义务消防队

2007年5月16日,石嘴山市首家农村义务消防队在惠农区燕子墩乡挂牌成立。石嘴山市农村火灾发生较多,燕子墩乡是惠农区最边远的一个乡,距辖区消防中队约20公里,且路况较差,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官兵最快出需要近20分钟才能到达,常常失去了最佳扑救时机,给村民们的财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在此建立消防队十分必要。

第一个农业科技服务110

2007年6月25日,石嘴山市农业科技服务“110”正式启动,农民朋友遇到技术难题可拨打服务电话96123,这标志着石嘴山市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科技110启动试运行1个月时间,接到农民咨询电话20多个,实现了就近接入、快速反应、有求必应、无偿服务的目标,服务范围涉及种养等各个领域,服务层次从共性服务拓展到个性化服务。同时还开展了96123专线咨询、制作网站、安装农业智能专家系统、筛选服务站点、完善工作制度、争取项目经费、补充咨询专家等网络建设工作。

第一个种植业标准规范文本

石嘴山市农牧局农技中心从2003年至2009年历经7年,经过大量反复试验示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编写了《无公害脱水甜椒宁椒1号生产技术规程》,这是石嘴山市种植业制定的第一个农业地方标准规范文本。该项技术规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规定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环境质量要求、栽培技术措施、采收、间作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生产档案等方面对无公害脱水甜椒宁椒1号生产技术进行了规范。

首创宁夏农村房屋流转制度

2010年,石嘴山市惠农区在自治区首创农村房屋流转制度,将闲置资源变资金,唤醒了农村2000多万“沉睡资产”,流转出了一条解决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问题新渠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惠农区一部分有能力的村民进城居住,使原有的农村安全砖房闲置下来;一部分村民有进城务工、购买住房的意愿,但由于原有安全砖房没有出售,缺乏进城动力;还有一部分老弱病残困难群体由于条件差,无能力建房或购房,仍然居住在土坯危房里。2009年以来,该区实施农村安全房屋流转制度,对各乡镇危房户购买流转房质量进行逐户核查认定,并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对购买流转房的农户采取政府补助一部分,个人自筹一部分的办法解决购买资金问题。该区现已完成农村安全房流转近800户。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日前批示:这是一条好路子,可以在城郊推广。

第一次孵化环道育苗

2010年,石嘴山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水产育苗中心新建成的孵化环道首次育苗成功,第一批60组花白鲢亲鱼一次性产卵成功,孵化出水花鱼苗5000多万尾。长期以来,石嘴山市水产育苗一直停留在只能孵化鲤鱼、鲫鱼等粘性卵鱼类水平,生产所需要的花白鲢、草鱼苗全部从南方外调。随着星海湖、瀚泉海、惠泽湖等10多个生态型湖泊的建设,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到16万亩,其中,大水面生态湖泊12万亩,占总面积的75%,全市渔业已成为典型的湖泊型渔业。为了维持湖泊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湖泊水域资源的生产力,必须长期坚持增殖放流、轮捕轮放,针对湖泊型渔业的生产特点,还要投放花白鲢、草鱼良种。孵化环道首次育苗成功,使石嘴山市水产技术部门弥补了花白鲢、草鱼等浮性卵孵化技术的空白,突破了苗种自繁自给不足对渔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为石嘴山市大力发展生态湖泊型渔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