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遗落的名人往事
5385000000003

第3章 徐福东渡(1)

连云港市赣榆县有一个普通的村庄,当我们走进它的时候才发现,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却有一个不寻常的名字——徐福村。难道它真的与传说中的徐福有什么联系吗?

导读:

徐福是传说中为秦始皇出海寻找仙药的人,历史上确有其人吗?据说他是东渡扶桑的第一个中国人,难道他真的是传说中创立日本文化的神武天皇?他最终没有寻到长生不老的仙药,那么他到底带着那三千童男童女去了哪里?

在徐福村东约15公里的大海中,有一座小岛,每年春夏之交,这里海雾迷蒙,如同隐于云雾之中,恰似传说中的海中仙岛……

求取仙药的传说

两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永久享有这样的权力,他急切地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他不断派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在秦始皇到泰山封禅之后, 东巡路过龙口(当时还叫作黄县),在当地官员的安排下,方士徐福以地方名流的身份晋见了皇帝,并伴驾前行。到了琅琊 (今胶南)的时候,徐福正式上书说渤海中有三神山,山中居住着神仙,吃了山里的仙药,就会长生不老, 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得仙药。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 但没过多久,徐福就回来了,说他见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礼薄,需要美好的童男童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换得仙药。秦始皇于是派三千童男童女及工匠、技师携带谷物种子等物随徐福再次出海。徐福离开后,秦始皇一直不肯离开,等候了3个月,不见徐福消息,才怅然而返。

徐福出海寻找仙药的开支是很大的,秦始皇一直焦急地等待着他凯旋的消息。漫长的9年过去了,终于等到了徐福的消息,徐福上奏说:“蓬莱仙山确实有仙药,但出海时常遇大蛟鱼阻拦,所以不能到达。请派弓箭手共同前往,见到大蛟鱼用连弩射击。”秦始皇于是下令入海时带足渔具,还派出了连弩箭队。海船再次由琅琊起程,航行数十里,经过荣成山,再前行到芝罘时,果然见到大蛟鱼,当即连弩齐射,大蛟鱼中箭而死,沉入海底。秦始皇认为已经没有阻碍,又命徐福入海求仙药。可是徐福还是没有找到仙药,便以种种借口为自己推脱。秦始皇大怒,下令将徐福的弟弟扔进了滔滔的江水之中。徐福再也不敢推脱,只好带着三千童男童女、百工和武士,装载上粮食、种子、淡水等物品,再一次踏上了东渡求仙之路,从此一去不返。也就在这一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今河北世鹿东南),此后再也没有徐福的消息。

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徐福其人?他到哪里去寻找仙药?他来自何处,又为何走上出海求取仙药这条不归路?我们还要继续追寻那些隐藏在长生不老之药背后的故事。

避暴政,渡海求仙

徐福是以求仙炼丹为业的方士。古代的方士虽然在官方的正史中是以搞迷信为生的“三教九流”式的人物,但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懂得诸如医药、炼丹术、占星术、航海术等科学技术。 行业特色决定了他们上可以接触帝王贵族,下可以联系平民百姓,在当时社会上是比较受瞩目的一群人,而徐福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战国至汉初,山东沿海的方士入海求仙风盛,多是为了迎合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

但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他屡次出海,没求到仙药,却依然能在秦始皇的暴政下安然无恙。为何他能逃脱,而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方士却因求药未果而被驱逐呢?这一方面说明徐福才能卓著,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的东渡之旅不仅仅是求仙药这么简单,而是伴有其他的政治目的。徐福东渡求仙药说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在秦代,方士之业是很流行的。在齐地和燕地,像徐福这样的方士很多。自战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代起,便有大批齐、燕方士入海求蓬莱仙药。和徐福同时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卢生、韩终、侯公等。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位 ,为秦始皇入海求药,是很有可能的。

另有东海避祸一说。一位专家认为“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于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极抵抗,在沿海地区,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属于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 他不满秦的暴政,但又无能为力, 于是表面上热衷于寻找仙药,实际上是寻找合适的机会移民。”《汉书》中也曾提及:“徐福、韩终之属多携带童男女入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唐代诗人汪遵《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

另外,还有海外开发一说。当时邹衍的“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的疆土。 邹衍的大九州学说引导和鼓舞着沿海的航海家、探险家积极地开发海外。秦始皇所向往的正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迹所能到达的地方,都有他的臣民。于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就打着求仙药的幌子,派徐福出海,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吕氏春秋·为欲篇》也指出了当时秦国统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东至扶木”就是东至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日本。这应该就是秦始皇对国家版图的宏伟规划。因此,秦始皇东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东至扶桑的理想,而徐福探海东渡正是实现始皇宏愿的具体行动。直到后来,秦始皇年老体衰,精力减退,才渐渐偏向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寻找徐福后裔

徐福东渡求仙的故事在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那不过是民间杜撰的一个传说而已。那么,历史上真有徐福这个人吗?我们在连云港市的徐福村继续探究徐福的秘密。

据当地的老人们讲,徐福,又名徐芾,原本徐福村叫做徐阜村,后来才改名叫做“徐福村”。根据当地地方志,徐阜村在明清两代均称徐福村。至今这里还流传着徐福率童男童女浮海东渡的故事。

徐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了,那么,徐福村里几位老人的说法又有多少可信度呢?在清代的《赣榆县志》和徐福村村民收藏的家谱中,我们发现了关于徐福村、徐福社、徐福河等的文字记载。徐福村周围还出土了一些板瓦碎片,经考古专家鉴定为汉代的布纹板瓦。这说明,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就已有了村落。

在徐福村出土的一个石药碾,与现在一些中药房里使用的铁药碾形制大致相同。村民们告诉我们,发现石药碾的地方距离传说中徐福的种药地不远。

据说当年徐福的种药地,栽种了各种中草药,这块地得到国家准许,可以免交税银。

我们沿着这些古遗址的发现轨迹来到徐福村,深入地了解关于徐福的故事。

进入徐福村,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叫徐福的村里却没有一个徐姓人。但是,当地的老人们讲起徐福的故事来却头头是道。村民们用他们的方式向我们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因为当时徐福求药时间过长,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秦始皇要降罪于他,他又没有回来,只好捉拿他的家眷和亲属来抵罪。他的家人眼看要遭殃,只好选择改名换姓,或者干脆背井离乡,以求保命。

老人们说,其实徐姓之人并没有走远。在离徐福村3公里的后石埝村就住着一户徐姓人家。他叫徐恒平,自称徐福的第72世孙。徐恒平的家中挂着一幅徐福的画像,在徐福画像的旁边摆放着徐恒平父母的照片。

徐恒平的父亲——徐福的第71代传人徐广法,曾于20世纪90年代,应日本徐福研究会的邀请,赴日本佐贺等地进行访问,还参加了当地纪念徐福的活动。

在徐福村口,有一座占地24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村里的老人说,这里以前就是一座徐福庙。我们现在看到的仿古建筑,是当地人在原址上新修建的一座纪念祠堂——徐福祠。

作为徐福的后代,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徐恒平都要按照当地的风俗到徐福祠来祭祀祖先,他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徐福这位祖先的敬意。

在赣榆县城中心有一座徐福像,徐福手持航海图,镇定自若,面向前方。相传徐福在第三次出海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他的船队到底去了哪里,他们到底在驻扎的地方留下了什么样的遗址?我们将沿着他的后裔的足迹,去寻找徐福的去向。

根驻他国,众说不一

两千多年来,对于徐福到底去了哪里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因为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地方,都有民众在纪念徐福,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地方,世代流传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制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尤其在日本,徐福船队的到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一直徘徊在原始社会的日本推向了奴隶社会阶段。两千多年前那次背景复杂的东渡,虽然让徐福如履薄冰,却让今天的人们永远记住了他。那次东渡成了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端,徐福也成为三国人民友好的化身。每年这三个国家的人民都会拜祭这位最初选择东渡的伟人。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徐福其人以及东渡之事的研究,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曾有人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根据徐福遗迹在日本的分布情况,后人大致绘出了徐福东渡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