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5476500000039

第39章 皇位之争(2)

长公主不是常常可以在窦太后那里见到皇帝弟弟么,皇帝弟弟不是也喜欢跟姐姐唠嗑唠嗑么,长公主便抓住这个机会,经常到景帝跟前说栗姬的坏话:“栗姬这女人相当善于嫉妒,每次遇到其他有宠的妃子,就常让侍者在她们背后吐口水来诅咒她们,而且她还相当迷信巫术呢。”还把自己曾经给皇帝找漂亮宫女遭到栗姬嫉恨的事情搬出来。景帝听了姐姐这样说以后,也开始对栗姬印象变差起来。

后来景帝偶然健康不佳,为此心情也忧伤起来,便告诉栗姬:“我百年以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与她们的儿子。”栗姬听完这些亲切嘱咐的话,不想暴怒起来,她非但不愿意照顾其他有宠的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出言不逊,说什么你心里就想着这个那个,完全不管自己的死活。景帝对她的态度相当不满,公主姐姐讲得一点儿也没错,这真是个醋坛子。但是鉴于她是太子他妈,还是忍耐下来,只差没有发作而已。

长公主在贬低一方的时候,当然不忘抬高另一方。

馆陶长公主时常向景帝夸奖王美人的儿子。而景帝以前曾听王美人说,她在怀孕时曾梦见日入腹中,所以也连带觉得王美人的儿子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是上天赐给大汉的宝贝。

王美人这边也得跟上长公主的进度不是,她知道景帝还在担心栗姬的事,怕事情生变,就设计陷害栗姬。

王美人的毒计乃深谙刘启心理后的决策:唆使大臣向景帝请求立栗姬为皇后。

大臣便向景帝进言:“常言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天太子的生母还只是一个姬妾,现在应该要给她一个名号才是,所以应当立为皇后。”

这下真是捅了马蜂窝啦!

景帝大怒道:“这是你该说的话吗?”于是将进言的大臣处死,并且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将栗姬贬入冷宫。

皇位之争白热化

一时间,大汉没有太子啦!

窦太后欢喜起来,她天天就记挂着大儿子刘启把皇位传给小儿子刘武,也就是如今的梁王。两个儿子接连着做皇帝,做妈妈的多开心啊。

然而,残酷的事实很快就呈现在梁王的面前。

大臣方面通不过啊!

起先刘启哥哥说要传位给梁王的时候,不是就有人站出来反对吗,那个人还是自己的亲堂舅舅呢。这不打紧,哥哥刘启好像也毫无传位给弟弟的意向,他现在正和长公主、王美人那伙人打得火热,再说了,这个太子位空缺还真是她们一伙努力的结果。

窦太后把大儿子叫了去,直接问道:乖孩子,你传位给弟弟不?刘启很无奈,回答:娘啊,这个您实在太为难儿了呀……

讨价还价后,加上长公主的斡旋,窦太后想着自己的孙子和自己的心肝宝贝阿娇订婚了,将来皇帝皇后也还都是自己人,只好作出让步。但是她并不是完全地放弃给小儿子争取,她的想法是这样的:大儿子的皇位可以传给孙子,但是孙子的皇位还是得传给梁王或者梁王的子孙。

太复杂了,反正这个老太婆就是希望两个儿子都当皇上,小儿子当不上皇帝,就让他的子孙也当当吧。

既然窦太后作出让步了,刘启在废除了故太子刘荣后,马上将自己的第十子胶东王刘彻推上太子位,以免夜长梦多。

刘启想错了,夜才刚刚来到,梦也才起个头。

就在刘彻被册立为太子后的第三天,朝廷里出现了一个惊天大案。

推荐刘彻做太子的朝廷重臣袁盎被人行刺,其他提议以及赞同册立刘彻为太子的十多个大臣也被牵连受伤,就是太子本人的一匹宝马也被人下毒,死掉了。

不得了啦!白花花的刀子终于亮出来啦!

大汉朝廷一时风云突起,草木皆兵。很快,就有人提出:谁在这次胶东王被册立太子事情中得利最大,谁就是这次事件的最大的嫌疑人。

太子倒了,谁得益?太明显啦,这不就是梁王吗?刘启皇帝不是说要传位给他吗?不是都废了当前的太子了吗?但却又立了自己的儿子,梁王能甘心情愿么?一时间,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了大汉的梁孝王刘武。大家都知道,整个汉朝的诸侯王,就他一个人在做着皇帝的梦想。再说了,七王之乱中,梁王依靠坚固的城池,崩掉了吴王刘濞的大牙,为周亚夫大举反攻奠定了基础,军功可谓显赫。梁王私人也是在这场战争中名利双收,不仅有朝廷的大量奖赏,还捞了无数的战利品。这下他更加地有钱有名了,野心自然更大了。

一个没什么作为的人是没有谁会嫉妒他的,反倒可以提拔他、照顾他,这样能显示自己比他强呗,心里多舒畅;而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被人嫉妒是很难的,为什么,这个社会在一定的时期内,权利啊、财富啊、资源啊都是有限的,你能耐了,理所当然得多拿,可是,也许那正好是我苦苦追求的呀!于是,矛盾产生了,梁王遭殃了。

大家将刀口一致对准了曾经令人称慕的梁王。在梁王想当皇帝的议论渐渐地流传开来的时候,刘启恼怒了。他下令严查凶手,同时派人把梁王府给监视了起来。

梁王刘武明显觉得皇帝哥哥已经在憎恶自己了,生死垂危之际,惟一的指望,就是向母后求救,也就是到当今的皇太后那里去哭诉。

刘武是一个聪明人,是他妈妈的心头肉。他就专门拣那些最可以打动老太太心思的话来说。老太太窦太后终于发飙了:

“皇帝是我的大儿子,梁王是我的小儿子。现在我的大儿子要杀我的小儿子了。我老太婆还有什么活头啊?我看我还是死了干净,省得在这里碍眼……老了,老了就不中用了。我还是死了算了……”窦太后当然就是要哭给大家看,哭给刘启看。就挑准了时间,在召见那些谏官群臣的时候,就这样一直喋喋不休地哭闹着。

汉朝可是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的子女都不得有不孝敬的行为发生,否则将被视为十恶不赦,即便是天子也将受到上天严厉的处罚。譬如出个日食呀,搞个飓风啊什么的,那是皇帝做错事情后,上天的惩罚呀!如此社会心理下,做长辈的还是很拉风的啦!

这不,刘启看到老太太如此恼怒,马上作出反应来。刘启的目的基本也达到了,既让朝廷上下、天下百姓看到了刘武篡权的野心,也用事实告诉老妈,别闹了,惹火了老子,吃不完让你们兜着走!既然目的达到,于是故作惊吓地连忙到窦太后处劝说,并马上下令辟谣,大事化小,低调处理。

在窦太后的发飙护卫下,梁王的小命算是安全了,但是,威风扫地。自此,未央宫的太监和宫女们再没有见过皇帝和梁王同乘一台玉辇来往了。梁王平日在朝见了皇帝哥哥之后,也没有人见他们哥俩说过半句与公事无关的话语来。而窦太后的身边却从此多了一个端茶送水的高等仆役——梁王刘武。

一句酒后戏言,换来兄弟反目,这在皇宫这个是非之地,确实不算奇事。对梁王来说,能够保下小命,算是三生有幸了。权利呀,是个魔鬼!我再也不碰你了,老妈妈给了我二次生命,我甘愿生生世世为她做牛做马。

虽然当时的梁王再也没有了奢望皇权的想法,但是皇权之争不会因为他的退出而淡化,另外一些虎视眈眈的眼睛一直没有从那个位置上挪开过……

这是下本书里的故事了,还是先给我们的景帝做个小结吧。

景帝刘启本来不是汉文帝的长子,他老妈窦太后也没有强大的实力,为什么就当了皇帝呢?没办法,天意,那些哥哥都早死了,他不就变成了长子么。

说起来,这个景帝算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吃过什么苦头,心胸还比较狭窄,要不也不会一棋盘把吴王的宝贝儿子给灭了。但是,他在位那会儿,百姓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为什么呢?

原因一:他爹爹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之一;原因二:他维护了国家的完整。

何出此言?

他爹爹开明关他鸟事?不然,我们知道,制度都是具有传承性的,汉景帝即位后,就是继续推行文帝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的。他即位后,继续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田赋三十税一。人民的赋税负担大大减轻了,当然就有更多的钱来买农具啊、买肥料啊、娶更多的老婆、生更多的儿子、开更多的荒地、种更多的粮食……自然慢慢就阔气起来了。

当然,发展农业还是要政府大力兴办水利事业才行,我们的汉景帝就做得不错,除了跟王子大臣搞点儿内部斗争,还是花了时间花了心思在社稷上面的。所以,我们说,汉景帝的臣子确实难做,汉景帝的百姓却好做得很。

第二点,景帝维护了祖国统一,这个就算大功绩了,祖国统一了,就少了战乱,就不要四处征兵,就不会糟蹋良田当战场,平安是富呀!而且祖国统一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活计,对下一代也好啊,省了多少军费呀。汉景帝之所以遇到七国之乱的麻烦,还不是他老爷爷刘邦一高兴封那么多刘姓诸侯;他老爹爹刘恒不忍心杀戮,尽搞绥靖政策。终于,内战一触即发了,而且伟大的汉景帝赢得了胜利,天下太平。还有什么比给百姓一个和谐的生产环境来得重要呀?

总之,景帝敢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打击了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就是一个有作为的好皇帝了,至于他自己脾气好不好,心胸宽不宽,这只是我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

景帝还大力加强了军事力量,在反击匈奴的侵袭和骚扰中,牛刀小试。另一方面,他又采取了和亲政策,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双管齐下,保证了双方基本的平和。当然也为将来的皇帝儿子刘彻抗击匈奴夯实了基础。什么基础?财力和人力。

所以历史给景帝的评价是:他采取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政治上相对稳定,统治得到加强,社会十分殷实富足。

文帝爸爸与景帝儿子的功绩用一个词概括: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