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①,单千金之家②,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③。
【注释】
①朱泙漫:人名。屠龙:屠龙的技术。支离益:人名。
②千金之家:指富豪之家。
③无所用其巧: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施展这样的技巧。
【译文】
朱泙漫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技术,耗尽了千金的家产,三年后学成技术却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施展这样的技巧。
【寓意】
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毫无用处。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定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无的放矢,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么学来的本领再好也是不名一钱的。
【延伸阅读】
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所以“朱评漫”虽然学了杀龙的技术却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这并不奇怪。可奇怪的是,今天在某些企业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单位为了提高员工的实际技能,经常组织一些实际技能练兵和实际考核。应当说,在教育员工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面向实际技能,这样做为解决生产和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对提高员工的素质都大有益处,是一个进步。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单位所学和所考核的内容有一部分跟实际工作脱节,出现了实际考核和实际技能学习不“实际”的现象。比如,就拿采油行业来说,“铰板套扣”、“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内容就经常出现在一些单位员工的实际技能学习和考核中。而这些内容早已过时,都属“屠龙之技”。相反,有些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在工作中大有用处的技能却常常被“冷落”,实在让人扼腕惋惜!
常言道,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将所学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否则,你学的东西再“高深”,也只不过是“无所用其巧”的“屠龙之技”。因此,企业要多吸取“朱评漫”的教训,一定要把时间和精力多放在引导员工多学点实用的东西上。相信,这对于员工,对于企业都大有好处!
目前社会上众多大学生就业困难,而职业学校学生基本上能够百分之百地就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学生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大部分知识和本领都属于“屠龙之技”。
“学以致用”是中国的古训,这个“用”字非常精辟,比“实践”这个词更有概括力。“用”字中是包括能力在内的,单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具备了这个能力,才可以用到实处。现在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知识量少、知识门类狭窄,这不能责怪学校,学校只要按教学大纲授课就行,因此,学生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大学开设的课程再多,也不能代替课外读书。大学期间力求知识面要宽,知识内容要杂,切不能只限于自己的专业。单一的知识无法充分开发人的心智,要用多学科来耕耘,哲学能启迪人的思辩思维,社会科学能使人进入社会深层,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的能力。文学艺术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激发人的想象力。
目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学生超负荷读书,有的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但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都是死记硬背,不能激活人的思维。到了大学,正是需要用知识来开发人的心智的时候,大学生们反而感到他们应该从书本中解放,他们是需要从应试教材中解放出来,但不能从表现多种知识思路的书本中解放,还没接受多元知识的洗礼就高唱解放,这样就培养不出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仅仅从教材课本上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到了社会上就会显得贫乏无力,学不足用,学不能用,离了用的学是空学,只能是一种“屠龙之技”。
“学而不思则罔”,学不但要与用结合,而且要与思结合,将知识经过消化、物化到实际工作上,这就是能力。知识的物化要通过思,没有思,知识在脑海里永远保持原生态,就无法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就无法提高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思,将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才能引导人接近事理,才能对各种现象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作出相应的对策。在实际生活中,就需要可以将知识消化、物化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放到哪个岗位上,马上就能发光发热。然而现在相当多的在校学生,不善于运思,不注重培养思维的灵敏度,对风云变化的世界感应不多,看表情傻傻的,谈生活,还能凑上几句,几句也是常规常理,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说到事物的义理,就目瞪口呆。思是一种精神劳动,思产生在“求甚解”的过程中,陶渊明标榜的“读书不求甚解”贻误了多少人,不求甚解就是不运思,学知识时囫囵吞枣,即使读了书,能背上几句现成结论,也还是无法抖落掉身上的傻气,带着傻气走上工作岗位,不可能有所作为,说这些人学的是“屠龙之技”也不为过。
学以致用,责任不仅在于学校和有关部门,也在于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辨别哪些是屠龙之技,哪些是有用武之地的真材实料。在学好规定的屠龙之技的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学习一些真本领。
人生大智慧:摒弃屠龙之技,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