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约诗文集辑本,为元末明初崇明籍学者秦约作品专辑。
秦约(1316—1388年以后),字文仲,号樵海道人、淮海居士、太迂先生,孝友先生秦玉之子,崇明东沙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博学强记,喜好吟咏,擅长诗文。明洪武四年(1371),朝廷下诏征聘文学人才,应召撰《慎独箴》,经评定获第一。官拜礼部侍郎。后因母亲顾氏年老病危,辞官返乡。洪武六年(1373)二月,朝廷下诏征求儒士,征询、讲论治国之道,又被以宝钞、束帛征聘入京。上疏恢复县学书院、书堂,恢复义学,重视守令的选择,明确考核的规则等。后任应天府溧阳县教谕。儒道兼修,自号“樵海道人”。曾在太仓西渚北筑“耕获堂”。著有诗文集《樵海漫稿》(又名《樵海集》《樵海诗集》),另有文言小说集《师友话言》(又名《诗话旧闻》)、《樵史补遗》及《孝节录》等。入祀乡贤祠。
传记见《明史》卷136《曾鲁传》附传、《明一统志》等。
秦约诗文集辑本,首次汇辑于诗人去世后六百载。其中不少诗文,反映了他与故友之间学术、友情的交往,折射出元末社会风貌和历史真相。
鉴于秦约在崇明文化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而其作品又无通俗流行的完整版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与崇明县档案局(馆)、崇明县地方志办公室合作,整理出版其诗文集辑本,列入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二辑加以整理出版。
此次整理以崇明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徐兵历年留心搜集的秦约资料为基础,作为底本加以校点。参与整理工作的同志,分别为徐兵、龚家政。郭焰同志对诗文中有错漏的文字等提供了修改意见。偶有原刻无考者阙以存疑,文中异体字径直改正,舛误处以“至德[至正]”等加以校正。
沈廷扬《海运奏疏》一卷计六篇,为明末海运倡导者、抗清志士沈廷扬仅有的存世作品。沈廷扬(1594—1647),字季明,号五梅,崇明长沙人(一作南沙人)。家境富有,崇尚侠义,创海运以接济军粮。崇祯十二年(1639)授以武英殿中书舍人官职。时值崇祯帝下诏议恢复海运事,应诏上疏,建议从太仓浏河出海直抵天津,较运河转漕便捷,且省费用。进呈海运书和海程图,并自备船只,亲试海运,获得成功,受户部员外郎职。崇祯十五年(1642),清军入侵,锦州告急,被加以郎中官职,至山东登莱,筹划海运粮饷,接济锦州明军。翌年,漕运总督史可法保荐其为光禄寺少卿,又升太仆寺正卿兼户部事。崇祯帝对沈十分器重,曾说:“居官尽如沈廷扬,天下何难治!”崇祯十七年(1644),应南明福王诏,以原官督饷江北军,编练部下熟悉水道的水手,得二万人。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5),加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职,总督浙直水师。南明桂王永历元年(1647),廷扬率舟师,联络张名振、张煌言、冯京第等部,于鹿苑与清兵大战四昼夜。被俘后被囚至南京,于是年7月2日就义于南京三山街淮清桥。其甥黄仲融将其棺木葬于苏州虎丘五人墓西。南明桂王追赠其为户部尚书,清乾隆中追谥“忠节”。遗著有《海运奏疏》一卷计六篇。
2007年6月,崇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崇明县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崇明县档案局(馆)为缅怀这位乡贤,联合编纂出版《沈廷扬——明代崇明籍著名海运人物》一书,汇辑纪念诗文、奏疏及诗摘、史料拾零、世系及生平大事年表,计八万余字,并举行隆重的纪念座谈会。鉴于沈廷扬在崇明文化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与崇明县档案局(馆)、崇明县地方志办公室合作,整理出版其奏疏,列入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二辑加以整理出版。
此次整理以清乾隆《崇明县志》卷十九《艺文志》为底本加以校点。由徐兵参阅《沈廷扬——明代崇明籍著名海运人物》《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崇明县卷(中)加以校点整理。徐兵、郭焰同志对奏疏中有错漏的文字等提供了修改意见。偶有原刻无考者阙以存疑,文中异体字径直改正。后人题咏沈廷扬等不作补辑。
施彦士《求己堂诗集》一卷、《求己堂文集》一卷,为清代嘉道年间崇明文人施彦士整理付印的著作。施彦士(1775—1835),字楚珍,一字容之,号朴斋,崇明七滧镇(今属中兴镇七滧村)人。
道光元年(1821)举人。喜好泛览经史百家书籍,有胆有识,尤其熟谙海运。专注于经世致用。道光四年(1824),黄河决于高家堰,运道梗塞。朝廷考虑改漕粮河运为海运。于是呈《海运刍言》于太仓知州张作楠,建议朝廷仿效元、明海运,并提出漕粮海运“四便”之说。张将其推荐给江苏巡抚陶澍。陶采纳其说,并且使其直接参与漕粮海运。历任内邱、繁补、万全、南皮、正定知县。“皆有治绩”。为官期间,参与“修学宫,复书院,筑城楼,辑县志,百废俱兴”。著有《求己堂八种》丛书,嘉庆至道光年间由其友人江都人陈逢衡校定,施氏求己堂刊刻。计《读孟质疑》三卷、《孟子外书集证》五卷、《海运刍言》一册、《春秋经传朔闰表微发覆》四卷、《推春秋日食法》一卷附一卷、《历代编年大事表》一册、《求己堂诗集》一卷、《求己堂文集》一卷。另著作《宗贤考》一卷,未刊。道光十二年(1832),在内邱县纂刊《内邱县志》四卷。
道光十四年(1834),在万全县纂刊《万全县志》十卷,首一卷。是崇明历史上存世著作较多的一位,其著作《求己堂八种》以及道光《内邱县志》、道光《万全县志》,今分别由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收藏。南京图书馆收藏其著作《海运刍言》《开垦水田图说》《沟洫图说》等。其著作《春秋朔闰表发覆》《推春秋日食法》《读孟质疑》分别收录入《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续编》,道光《内邱县志》被收录入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求己堂诗集》一卷、《求己堂文集》一卷则收录入《清代诗文集汇编》。
鉴于施彦士在崇明文化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而其作品又无通俗流行的版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与崇明县档案局(馆)、崇明县地方志办公室合作,经斟酌,先行整理出版其诗文集,列入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二辑加以整理出版。
此次整理以上海图书馆所藏《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录的据原刻本影印的《求己堂诗集》一卷、《求己堂文集》一卷为底本加以校点。参与整理工作的同志,分别为龚家政、徐兵。郭焰同志对诗文中有错漏的文字等提供了修改意见。偶有原刻无考者阙以存疑,文中异体字径直改正,舛误处以“傅[传]”等加以校正。其佚诗、佚文、传状等因内容丰富,另行补辑。
《沈汝梅集》,为清末民初崇明诗人、崇明民本中学首任校长沈汝梅作品专辑。沈汝梅(1882—1959),名占先,崇明庙镇原丰华村(今属民华村)人。光绪三十年(1904)中秀才。科举废,进苏州高等学堂肄业。后任崇明师范校长。民国初年补选县议事会议员。1915年8月,南堡镇县立第四小学成立,任校长。时校舍无着,就堡镇土城内关帝庙遗址擘划经营,稍具规模。孙中山亲笔题赠“行易知难”为校训,民主人士杨杏佛曾到校巡视。
1920年堡镇始创纱厂,参与经营易筹。在小学基础之上,1925年创立民本中学,兼任校长,逐年扩充成为崇明东部最高学堂。
1925年加入国民党,1929年脱离国民党。1938年崇明沦陷,避地上海、香港。一度在上海任私立南洋模范中学教员。庙镇私立宏仁中学成立,聘请为校长。1945年民本中学复校,仍为校长,东西部两中学同时兼顾。后因年老,精力不济,辞职休养。
1949年10月后,曾任崇明县各界人士组成的第一届代表大会代表。晚年优游自适,时而发为诗歌,所绘国画,山水、花鸟得淡逸之致。病逝家乡。著有《适庐周甲酬唱集》《适庐丛稿》(佚)。
因沈汝梅《适庐丛稿》作品集已佚,其诗文集辑本,为诗人、校长去世后迄今六十载首次汇辑。其中不少诗文,反映了他与故友之间学术、友情的交往,折射出清末民初崇明社会风貌和历史细节。
鉴于沈汝梅在崇明近代文化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而其作品又无通俗流行的版本,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与崇明县档案局(馆)、崇明县地方志办公室合作,整理出版其诗文集辑本,列入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二辑加以整理出版。
此次整理即以崇明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徐兵历年搜集《适庐周甲酬唱集》等资料为基础,作为底本加以校点。由沈茂华参与整理工作。徐兵、郭焰同志对诗文中有错漏的文字等提供了修改意见。偶有原刻无考者阙以存疑,文中异体字径直改正。
限于学识,上述校点过程中难免疏漏,敬请方家指正。
崇明县档案局(馆)
崇明县地方志办公室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