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会在无形当中浪费很多时间。
一位家长说:“我儿子读小学五年级了,晚上做作业还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上学、吃饭等都拖拉。知道孩子拖拉不好,但是不知道怎么帮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一位母亲这样说:“为了让儿子改掉做事拖拉的习惯,我和他爸爸想了很多办法,承诺他按时完成作业就带他出去玩、给他买喜欢的玩具,但好像都不太有效。”
一位妈妈如是说:“对于我提出的任何要求,我儿子一定会说‘等等’或‘过一会儿’。如果他做事能够雷厉风行的话,我会高兴得跳起来。他爸爸做事也总是拖拉,这让我烦恼极了。拖拉难道也会遗传吗?”
如果孩子总是这样,养成了拖拉的习惯,那么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那么,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现状呢?我们要给孩子灌输时间观念,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杜拉克在一家银行当顾问时,发现这家银行的总裁是很善于管理时间的人,也就是说,他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非常注重自己的工作效率。他对所有无意义的事情有意忽略;不追求完美,但追求办事效果;对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坚决说“不”。
杜拉克每月都要同这位总裁谈一次话,谈话中发现,总裁每次总是与他谈1小时30分钟,而每次晤谈,总裁事先都有充分的准备,所谈内容每次仅局限为一个题目,每当谈话时间进行到1小时20分钟时,总裁总是这样对他说:“杜拉克先生,我看我们该做个结论了,也该决定下一次谈什么题目了。”1小时30分钟一到,总裁马上就站起来握手告别。
还是银行总裁,当他思考问题时,不允许有任何电话来干扰他,只有他的夫人和美国总统例外。而美国总统很少来电话,他的夫人则深知他的习惯,从来不干扰他。当思考问题过后,他才会以30分钟时间来接电话和接待访客。
“快!快!快!为了生命加快步伐!”这句常常出现在英国亨利八世统治时代的留言条上,用来警告警示人们,旁边往往还附有一幅图画,上面是没有准时把信送到的信差在绞刑架上挣扎。当时还没有民办的邮政事业,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信差发送的,如果在路上延误,要被处以绞刑。
在我们看来,这条法律太残酷了。但试想一下,假如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会被处以绞刑,人们还会拖拖拉拉吗?相信人们一定能干脆利落地把事情办得很漂亮。同样道理,如果孩子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但是孩子的惰性和“等明天再说”的坏习惯让他效率低下,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充当起“绞刑架”的作用,严格管教孩子,孩子的拖拉习惯是不是会有所改观呢?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史东说,“立即就做”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小时候妈妈逼他遵守的一个行为习惯。他年轻的时候卖过报纸,从卖报纸的时候起,他就一直遵守“立即就做”的准则,后来他通过保险推销,训练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保险队伍,并成为百万富翁。
能管理时间,不浪费时间,做事不拖延,是孩子的良好品质,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这种品质,不能有丝毫懈怠。
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
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
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超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哪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原来当快乐不能分享时,竟然会变成一种惩罚。快乐如果能够分享,快乐会加倍;痛苦如果能够分担,痛苦会减少。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20多年前,一个在美国长大的犹太裔青年到以色列访问,教堂神父给他讲了二战期间发生的一桩往事。
一个冬天,德国**将犹太人驱赶在一起,用火车运往欧洲某地的集中营,火车必须经过漫长一夜才能到达目的地。欧洲冬季的深夜是那样的寒冷——而每6个人中只有一人能得到一条毯子御寒。但没有人争吵,没有人抢夺,因为,幸运分到毯子的那个人总会平静地将毯子铺开,和周围其他5人分享,分享这难得的温暖。
故事给年轻人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后来,他将这种理念引进到自己的企业,他不仅为公司的临时职工提供福利,还创立了美国企业历史上第一个“期股”形式,即让公司所有员工都获得公司的股权。此举开始时受到公司高层很多人反对,而且推行之初公司经营呈现亏损,但是,他坚持和员工分享公司利益的政策。他相信通过利益共享,与员工形成互相信任的伙伴关系,并将这种信任和真诚传递给顾客,股东的长期利益才会增加,这么做的效果比单纯广告宣传对公司的作用要大得多。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公司不但业绩很快扭亏为盈,更被誉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股票市值在十多年间上升了100倍,市值达到300亿美元。
这位年轻人名叫霍华德-舒尔茨,他领导的公司就是当今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神奇的爱,让数学失去了它应有的规律。同样的痛苦和爱,如果分享了,痛苦还是一个痛苦,但是爱却变成了两份。”分享被人类奉为一种美德,分享是获得,而自私有时代表着自己也得不到,而不是自己得到的少。
人生的成功也是如此。未来成功的新典范是,不在你赢过多少人,而在于你帮过多少人。你帮过的人愈多,服务的地方愈广,你成功的机会就俞大。
作为父母,当孩子拥有6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让孩子把它们都吃掉,因为孩子把6个苹果全都吃掉,他也只吃到了6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孩子把6个苹果中的5个拿出来跟别人一起分享,尽管表面上他失去了5个苹果,但实际上他却得到了其他5个人的友情和好感。
而且以后,他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他分享,他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他可能就得到了6种不同的水果,6种不同的味道,6种不同的颜色,6个人的友谊。
当孩子把苹果让给其他人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的行为,赞赏孩子的举动。分享是一种豁达的心胸,更是一种智慧。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干红才是美丽的春天。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用他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他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孩子总是脱离不开集体的,要想在集体里生活,就必须学会在集体里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学会分享。
孩子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在风风雨雨中,孩子除了需要家庭,有时候也需要朋友在前进的道路上互相搀扶。周华健的歌曲《朋友》中有一句“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充分说明了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想要孩子交到知心朋友,一定要记住一个前提条件一一学会和朋友去分享生活,分享痛苦和快乐。生命的丰富会因为孩子的分享而成倍地增长。
鼓励孩子与人分享,让孩子学会分享,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帮孩子练出一颗豁达之心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
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他家偷窃。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怒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您大老远来看望,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说着便将长袍塞在小偷手里。小偷有些惊慌,抓着长袍跑了。老禅师看着小偷远去的背影,又看看头上的明月,叹了口气:“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
第二日,当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自语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还有一则阿拉伯的传说: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他们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觉得深受屈辱,一个人走到帐篷外,一言不语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一片绿洲,停下来饮水和洗澡。在河边,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
被救起之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朋友好奇地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着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受到朋友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像天空,像海洋,也可以像湖泊,像游泳池,像马蹄坑,甚至可以像针尖。生活中我们见过一些心胸狭窄的人,为了针尖大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那样活着,不是很苦、很累、很可悲吗?美国著名的文学家爱默生说过:“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林肯总统素以对政敌宽容著称,后来引起一些议员的不满,议员建议他:对这些政敌你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不正是消灭了我的敌人吗?”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也许会成为潜在的朋友。
作为父母,我们要教育孩子从小拥有豁达心胸,绝不能胸怀像马蹄坑一样小。拥有了宽广的胸怀,孩子才能明确人生的意义,才能活得更乐观,更有意义。
要想让孩子拥有豁达的心胸,首先要让孩子保持宽容的心态,不要凡事斤斤计较。当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要积极正面开导孩子,不要让他对人、对事产生仇视、报复心理。
这个故事来自一个翻译的叙述:在泰国的一个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中英文的翻译。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位大约4岁的西方小孩,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了。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孩子较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清点人数少算了一位,将这位小朋友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这位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饱受惊吓,哭得稀里哗啦的。现在孩子的妈妈出现了,看着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开,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我亲眼看见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4岁的小孩,并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地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当时只见那位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这位妈妈看来是理性的,我们的中国妈妈会这样做吗?让孩子宽容别人不仅给别人带来了好的境遇,同时也让自己更愉快。
此外,父母还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包容孩子。
只有我们包容了孩子,孩子才能懂得去包容别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都有其两面性。孩子也一样,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要因为孩子有了一点小毛病、一个小缺点,我们的父母就如临大敌,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拳脚棍棒相加。为什么父母就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呢?
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总会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
这时候,如果连父母都看不起他们,甚至嘲笑他们,那孩子会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从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赏识孩子,不仅仅表现在夸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也不仅仅是激励孩子更加努力和勇敢,还包括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短处及至孩子可能永远无法改变的缺陷。
父母宽容孩子的缺点,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缺点,弥补缺陷,从而健康地成长;父母宽容孩子的缺点,孩子由此便会懂得去宽容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