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存,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或经验。
任何成功都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通过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的。华尔街精英们更是如此。普通人为了生意都要学习,更何况这些精英们呢?为了生活得更好,更有成就,唯一的出路只有学习,做学习型人才。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
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要想过好日子,有好的生活,必须靠知识和能力获得财富。而这些都与学习分不开。
华尔街精英都是学出来的
华尔街——这个全世界人眼中的财富圣地。我们一提起它,浮现在我们面前的也许是华尔街上那些衣冠楚楚、举止得体的年轻入,他们代表着成功与自信;或是美国全国广播电台CNBC那些声音清楚洪亮的分析员和他们对市场走向的预测——尽管他们的预测往往将投资者引入误区;或是纽约证交所门前宽阔的大理石石阶上,那永远坐满的从世界各国慕名前来的人群;再或许是热闹的42街、百老汇以及世界闻名的公园大道(ParkAve)上各高楼大厦顶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股市自动报价系统和互相交错的红绿线;又或许是各大洋行醒目的广告话(画);花旗银行的“生活富有”(Live Richly);或波士顿第一银行的“最便宜直接线上交易,五美元一次”(CSFB Direct,$5 a trade),等等,不胜枚举。但在这一切联想画面中,我们看不见华尔街拥有一个工厂,生产一双鞋袜,不为人们提供任何一个“可见产品”。那么,他们是靠什么赚钱的呢?
华尔街财富的创造,简单地说,是由华尔街精英们创造的。华尔街精英以自己的智能才干通过管理资产的能力而获得财富,创造出来的产品不再是人们需要的穿在脚上的一双鞋袜。在鞋袜满足以后的今天,根据投资人占有资产的多少以及投资风险的包容能力,华尔街精英们替银行的客户们制定投资方案,替投资者们设计或买进卖出各个不同的金融产品,又称“不可见产品”,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在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同时,自己也致富。
“华尔街精英”这一名词代表着财富,代表着骄傲和能力。可是这些荣誉是凭空而降的吗?不是,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争取到的。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华尔街精英如何不落伍,不被淘汰,扎稳脚跟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学习型人才,通过学习来填充自己的大脑财富。
全球第六大投资银行美国贝尔斯登副董事长兼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的唐伟曾说:“我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学习,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全年没有一天休息。因为没有绿卡,每小时收入只有1美元。但是我想想自己一天差不多能挣到我父亲那时1个月的工资,心里又开心起来。”语言学校的英文课太深,上下学的公共汽车成了唐伟最好的学堂,今天,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唐伟谦虚地说,自己讲的是巴士英语。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通过勤奋的学习获得的,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没有不劳而获的人。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近10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发明创造远远超过了过去1000年的总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创新频率的加快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孕育出新的生产方式、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不加强学习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
学习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哪怕是为了起码的生存。人能够成为万物之灵,靠的是学习。国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学习就灭亡”。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著名的研究报告,题为《学会生存》,就把学习同生存直接联系在一起,可见学习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处在当今多元发展的社会,我们不能仅仅满足能够生存的状态,我们要学会生活,很好地生活,所以,我们要成为人才。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正如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
想成功一定要学习。你可能听过这么一句话:穷人不学,穷无止境,富人不学,富不长久。这里的穷与富我们可以理解成经济上的穷与富和思想上的穷与富,如果你身无分文,那样你如果想成功,只有通过你富有的大脑才可以帮助你想到成功的点子。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马云,就是凭借着他富有的大脑而取得成功的。当然,你经济上很富有,但是思想很贫穷,那样,我相信结果你也一定会富不长久的。
全录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约翰·西里·布朗(John Seely Brown)提到,将跨越21世纪的人类,首先要学会如何去学习,并且学会如何去喜爱学习新事物。
作为父母,如果你也想让孩子成为华尔街上那一道绚丽的风采,你也想让孩子成为人人羡慕的华尔街精英中的一分子,那么你就该让孩子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学习型的人才。
一、让孩子自主学习
学习型人才有很强的求知欲、好奇心,对学习充满兴趣。他们学习不是出于外在的压力,而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学习具有主动性,自觉性,所以大凡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人,一般都是那些好读书,爱动脑,对!学习充满兴趣,并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的人。终身教育就是要努力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鼓励孩子探索,使其从中得到满足,逐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二、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获得广泛的知识,才能学得更灵活、更扎实。孩子应具备的自学能力有: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预习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提出疑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习解答的能力等。
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固然要不怕吃苦,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少走弯路,从而尽快地达成目标。学习型人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勤于思考,兴趣广泛,他们看上去或许不太“用功”,但他们会学习,往往能举一反三,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个人的成长高度,重点在于此人是否为学习型人才。甚至一个人是否为学习型人才将决定此人的一切成败。基于此种原因,父母应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学习型人才。
积累在平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说得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句话强调了积累的作用。苟子给我们留下一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同样强调了我们在做事过程中要不断地积累。积累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要发生质变,没有一定的量变做基础是不行的。
在现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有的人干事情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想像百米赛跑那样快速取得成功。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社会中只有积小胜才能得大胜,只有一点一点的积累才能取得最后的辉煌。
有一位拥有100万美元的富翁,原来却是一位乞丐。我们心中难免会产生疑团:依靠人们施舍一分、一毛的人,为何却拥有如此巨额的存款?
事实上,这些存款当然并非凭空得来,而是由一点点小额存款累积而成。从一分到十元,到干元、万元,以至到百万元,就这么积聚而成。不通过长期一点点积累,想靠乞讨很快存满100万美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们家长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挣得不多,又想存下点钱当孩子的教育基金,就要靠每月积攒一点点钱。虽然这不可能一夜暴富,但也算是一个积累财富的办法。储蓄的数目不在多,贵在坚持,哪怕只是储蓄一点小钱,都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财富需要积累,学习同样需要积累。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知识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因此,一定量的积累对任何科目都是非常必要的。学习的遗忘频率很高,知识面又很窄,所以必要的量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每次练完书法之后,都会在院门前的一个池子里洗笔。起初,笔上的墨滴进池子里就不见了踪影,不留下一点痕迹。但随着王羲之持之以恒的练习,他最后竞把池子里的水洗成黑色的了,而他自己也练成了鼎鼎大名的书法家。
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尤其是他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杂文至今仍充满“战斗力”。为此,有人给他冠以“天才”和“中国的高尔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他却毫不遮掩自己的“短处”。他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曾对羡慕他文章写得好的人说:“老实告诉你,我的学问并不好,我写的文章,常常挨人骂。谁说我有本事,又能干?我常常上别人的当,吃别人的亏!”
当然这可以理解为是鲁迅先生一贯的谦逊与幽默之词。但有一次他却亲口对他弟弟周建人说,他离开了书报就写不出东西了。所以他毕生重视读书学习与资料收集工作,并每每以此为乐。他说:我伏在书桌前写作时是工作,坐在躺椅上看书读报就是休息。他认为积累资料就应该像蜜蜂采蜜,不辞劳苦,点滴积累,集少成多。据说他当年为了写《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就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从浩瀚的书海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摘录和收集,从不厌烦;他所写的《小说旧闻钞》一书,就是从90余种1500余卷书中用蝇头小楷一笔一画抄录出来的,真可谓是“废寝忘食,锐意穷搜”了。
还有一个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一天一个水滴从房檐上滴下来,掉在了一块石头上。石头大笑道:“小水滴呀,小水滴呀,就凭你那微小的力量还能滴穿我?”小水滴一言不发只顾往下滴。一年、两年……十年过去了,小水滴终于滴穿了大石头。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成功不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呢?李时珍尝遍百草才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司马迁十年如一日,才写出了史学巨著《史记》;爱迪生通过上万次的实验,发明了造福全人类的电灯。无论成功的路有多远,只要一点一点积累起来总会成功。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要想成功先要学会积累。
积累知识首先要达到积累的深度和广度。使用沙堆模型来形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恰当。沙堆能够堆多高代表知识的深度,沙堆底面占的面积则代表知识的广度。
术业有专攻,真正能够代表核心竞争力和创造效益的是沙堆的高度,即知识的深度。因此当我们准备达到一个高度时,首先要准备够知识的广度或者说沙堆的底面的基础。在一定的沙堆底面积下,沙堆堆积到一定高度后就很难再堆高了,这个时候必须首先要把沙堆的底面积扩大,即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广度,当广度扩大后才能够在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朝高度发展。
有了广度后,即沙堆底面积累到一定面积后,就需要有意识地将这种广度朝深度转换,因为只有将广度转换为深度,才能够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和创造效益。如果一味地追求广度,将无法将价值最大化。
所以,孩子在学校学习阶段,重点是积累基础知识,铺开沙堆的底面积为广度做准备。学习积累的知识越多,视野越宽,在工作后更容易比别人的沙堆堆得更高。
知识的积累应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仅让孩子读课本、做练习、考试,还应要求孩子多读课外书,经典名著、报纸杂志,顺手拿来就读,尽管很杂,但这正是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的好途径。同时,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仔细观察和了解,不断补充新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的积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爱迪生,一个一生中只在学校读过3个月书的人,最后成为发明家,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爱迪生为什么能成功?天才?勤奋?恐怕不只这些,做事情讲究方法也占了很大原因。大家可能都知道以下这个故事:
一天,爱迪生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里埋头做着实验。这时,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梨形空玻璃灯泡,说:“一会儿请告诉我灯泡的容量。”
助理听后赶紧陷入深思,紧锁眉头,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爱迪生问:“容量是多少?”
这时,助手正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根本没有听到爱迪生的询问。由于灯泡是梨形的,不是规则的形状,所以,计算灯泡的周长、斜度都非常麻烦。
看到助手还没有算出结果,爱迪生有些着急了,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把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既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