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探秘人类家园(地球的秘密)
5504900000005

第5章 怪秘地带——令人困惑的自然异景之谜(2)

这种石头移动现象,不可能是由于人为故意造成的,如果某人故意将这些石头移动,会在盆地表面留下足迹。此外,在此之前,曾听说过死亡谷大篮子火山口在27英里长的路线上存在着强劲风,但是在跑道盆地的风尽管强劲,却无法将石头吹动。在最近的暴风天气中未曾发现有石头出现移动。

科学家还无法给出解释

为什么死亡谷中的石头会移动呢?一些科学家的解释是,死亡谷底有着一层特殊的泥土,被雨淋过后,这层泥土便变得异常光滑。一旦刮起大风,石头便会在泥土上滑动起来,并随着风向的变化频频移动,而石块移动留下的“足迹”又非常硬结,再加上该地干旱少雨,风后的景象保留长久,石块神态各异,石轨纵横交错,便成为死亡谷中一大奇观。然而,这种解释理论不能解释不同质量的岩石能够以不同的速度并排移动,或以不同的方向移动。此外,从物理学计算也不支持以上理论,当地至少需要数百英里每小时的风速才能移动某些石头,但最终这样的风速也无法移动数百磅的石头至数百米之遥。

扩展阅读

·石头也有生命吗·

法国地理学家阿诺德勒谢和皮而艾斯可勒在对世界各地的岩石标本作了长时间研究后,得出一个很惊人的结论:石头表现出某种生命活动的迹象,尽管它可能非常缓慢。他们甚至认为石头的结构会变化,也会变老。另外,石头在某种程度也能“呼吸”:一次呼吸要花三天到两周的时间,而且它们每次的“心跳”能持续三天。通过摄影对比,他们发现石头会移动,其中一块石头在两周的时间里移了2.5厘米。因此,他们坚信石头是活着的生命。生物能源的专家玛利安娜安尼说,“我们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物体都是活的,都是受能量驱动的”,而且“石头也无例外。石头都带有一定的生命”。

世界上最低的死亡湖泊——死海

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湖面海拔-422米,湖长67公里,宽18公里,面积810平方公里;盐分高达30%,为一般海水的8.6倍。它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

死海名字的由来

死海所以叫“死海”是因为它的高盐度使鱼类无法生存于水中,但有细菌及浮游生物;因为盐度高,所以富含大量的镁、钠、钾、钙盐等矿物。也因盐水密度高,任何人皆能轻易地漂浮在死海水面,但也要注意避免海水进入眼睛或口中而造成不适。

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若不考虑水文,则有另外两个陆地最低点:俄罗斯贝加尔湖最深处的湖床海拔-1181米;而地球陆地未被液态水覆盖的最低点为南极的本特利冰河下沟谷(被冰覆盖),最深处谷底海拔-2555米。

死海形成的原因

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死海的形成,是由于流入死海的河水,不断蒸发、矿物质大量下沉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死海一带气温很高,夏季平均可达34C,最高达51C,冬季也有14~17C。气温越高,蒸发量就越大。其二,这里干燥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50毫米,而蒸发量是1400毫米左右。晴天多,日照强,雨水少,补充的水量,微乎其微,死海变得越来越“稠”——沉淀在湖底的矿物质越来越多,咸度越来越大。于是,经年累月,便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咸的咸水湖——死海。死海是内流湖,因此水的唯一外流就是蒸发作用,而约旦河是唯一注入死海的河流。但近年来因约旦和以色列向约旦河取水供应灌溉及生活用途,死海水位严重受到的威胁。

大约250万年前或稍后时期,大量河水流入该湖,淤积了厚厚的沉积物,内有页岩、泥土、沙石、岩盐和石膏。以后形成的泥土、泥灰、软白垩和石膏层落在沙土和沙砾层之上。由于在最近1万年中,水蒸发的速度比降水补充的速度快,该湖逐渐缩减至目前的大小。在此过程中,露出了1.6~6.4公里厚的覆盖死海湖谷的沉积物。

利桑半岛和塞多姆山,历史上称作所多玛山,是由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层。塞多姆山的陡峭悬崖高耸在西南岸上。利桑半岛由泥土、泥灰、软白垩和石膏层形成,隔层中夹有沙土和沙砾。利桑半岛和死海湖谷西侧类似物质形成的湖底向东部下降。据猜测,是塞多姆山和利桑半岛地势上升,形成了死海南部的急斜面。板块之间的运动使得地表形成断层,使得死海形成。随后死海的水冲过这一急斜面的西半部,淹没死海目前较浅的南端。

扩展阅读

·死海会“死”吗·

死海是内流湖,水的唯一外流途径就是蒸发作用,而约旦河是唯一注入死海的河流,因此约旦河河水流入水量与蒸发水量决定了死海的水位。但近年来因约旦和以色列向约旦河取水供应灌溉及生活用途,死海水位受到严重的威胁,水面已经每年减少1米,2006年时海拔-418米,2007年时更低到了海拔-420米,面积几乎比50年前少了二分之一,拯救死海水位的计划众多,其中包括建造运河将死海与地中海或与红海沟通,以便稳定死海水位,但因许多重大的困难和经济、中东政治问题而尚未达成协议。2009年10月,约旦表示计划于2010年单方面展开约旦国家红海水务发展计划,经海水化淡程序后剩余的含盐废水,会经隧道输入死海,有望解决死海干涸问题,但当中仍存在各种生态危机。

地球的神秘地带——北纬30°

地球至今仍有无数未被人类所认知的秘密,而其中北纬30堪称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在这条独特的纬线上,贯穿有四大文明古国,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洲,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等诸多独特的奇特自然及人文现象,并且这个地带是全球火山和地震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我国西藏和印度北部都是地震多发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西海岸也是如此。

北纬30的神秘色彩

沿着北纬30线,天地为我们打开了地球所有的记忆大门。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有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又有海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世界几大河流——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同时,这里也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所在地:古埃及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北非撒哈拉沙漠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远古玛雅文明遗址……

而沿着北纬30线寻觅,我们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于“悲惨的一昼夜”间沉没于海中的亚特兰特提斯岛,也就是常说的大西洲。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位于大西洋中心左右。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亚特兰特提斯岛,岛上有宫殿和奉祝守护神波塞冬的壮丽神殿,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壮观。首都波塞多尼亚的四周建有双层环状陆地和三层环状运河。在两处环状的陆地上还有冷泉和温泉,除此之外,岛上还建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这座理想之都从此成为众人心目中永世向往的神圣乐土。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国学者史考特·艾利欧德指出,亚特兰特提斯在当时已达文明的巅峰期。

另外,古埃及的许多习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找到奇异的“记忆”。在玛雅人的陵墓壁画中,可轻易找到与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图案。这样的“巧合”不胜枚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和习俗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个联系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或重复。由于它们相距十分遥远,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他们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证据,而且它们还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之间的一系列“巧合”,更像是远古时代遗留下的“记忆”!这一系列都为北纬30°增添了神秘色彩。

部分科学家的相关解释

部分地球物理学家们认为,沿着北纬30发生的种种神秘现象的起因缘于地球内部,可能是地球磁场、重力场和电场以及其他物理量的差异所致。并且,地质学家们更多地注意到全球规模的地壳运动的影响,在第三纪初期(大约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大部分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古印度大陆在大海南部遥遥相望,在板块运动作用下,古印度大陆开始向北漂移,最终拼贴在欧亚大陆上,经过几百万年的拼贴过程,原来的汪洋大海全部消失,古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的下部挤压俯冲,致使青藏高原隆起,喜马拉雅地区褶皱成为山系,这一宏伟的过程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地质学家们认为,青藏高原目前正以每年几毫米至十毫米的速率上升,全球地壳的厚度平均为35公里,而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70公里,这就意味着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将成为全球构造形变最为复杂、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地区。

其实,在漫长的地球发展史中,海陆格局并不是今天的样子,最初只有一块巨大的泛大陆,称之为冈瓦纳古陆,后来,冈瓦纳古陆逐渐解体,分裂成几块大陆,随之又发生了大陆漂移。地壳运动并不仅仅局限于水平运动,在现代大洋中,新生的地壳(洋壳)不断生成,地幔物质从地球深部不断地涌出,海底的火山和地震活动非常频繁,不难理解,处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部位的青藏高原为什么成为全球火山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而青藏高原正好处在北纬30地区,沿着青藏高原向东西方向延伸,北纬30就成了地球的脐带,是整个地球最敏感和复杂的地带。在这个地带,复杂的地壳运动影响了地球磁场、重力场和电场的变化,也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知识链接

发生在北纬30的神秘事件

闻名于世的百慕大三角区,自从16世纪以来,这片神秘的海域共失踪了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二战时期,在川藏这条北纬30线上,美军共损失468架军用飞机。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县8.0级大地震震中也在北纬31,离30很近,震及30的地方均被破坏……

第第四章 山野之秘—人“神”莫辨的山海异形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也是一块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由于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原因的影响,地球产生了许多奇特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景。大自然的创造力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从人们发现大自然起,它就不停地用鬼斧神工的山川、举世无双的河湖、浑然天成的奇景冲击着人类的视觉,扩展着人类原有的想象空间。

科罗拉多大峡谷——地球上最大的裂缝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也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

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上的“巨蟒”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25公里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举世无双。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有人说,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谷底宽度在200~29000米之间。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在这里居住。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质时期,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颜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旅游者的目光。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科罗拉多河刻凿出的“峡谷之王”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公里。“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有此名。

科罗拉多河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