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教育学
5508100000024

第24章 进行处世教育,让孩子快乐地保护自己(2)

提高孩子的危险警惕性,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被保护照顾得太周到了,自己出门时,欠缺自我保护的意识。一次,在家长会上,小杰的妈妈交流了自己的育儿经。她围绕孩子的打人和被打的事情说开去。作为家长,这是一个很重视的问题。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年龄小,碰到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就是打。在这中间,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1.孩子打人了,该怎么教育他?2.孩子被打了,该怎么教育?怎样进行自我保护?我想,大家对第一个问题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打人了,当然要跟他讲道理,教育他不能打人。那么,对于第二个问题,大家会做如何解释呢?

面对打闹现象,我们应该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不仅是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应该让他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当孩子被打了,我们不仅要跟孩子说,你要学会保护自己,更应该明确地告诉他保护自己的方法。当他第一次打你时,你可以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不能打人(或告诉老师)。如果他还是打的话,那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跟他说理了。你就要学会防卫,抓住他的双手,并警告他:再打我要还手了。

有些打人的孩子,当我们不能用道理来说服他时,就没有必要要求被打的孩子不能打人。否则,他会成为永远被打的对象。

父母还要告诉孩子碰到危险情况该如何应对,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我们经常设计一些“和爸爸妈妈走失、什么情况下去找警察叔叔、有陌生人敲门”等情景,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在各种情景下的反应,以游戏的形式告诉孩子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并反复教他背我们的电话号码、住址、父母的姓名等,希望他能多些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在以下几个情景下,要提高警惕,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1.当陌生人赞不绝口时

很多时候,当孩子聪明可爱引入注意时,家长会对周围人的赞誉乐不可支。有时难免会忽略过多地与陌生人的攀谈,其实已经是让孩子更加勇敢、不认生。作为家长,应该简单果断地感谢对方对自己孩子的赞扬后,带孩子礼貌地与之道再见。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当你这么做时,就是在保护孩子;孩子也会从你告诉他“不要和陌生入说话”的命令中明白对他人的态度。如果家长和人聊起来,孩子会奇怪,你干吗老说家里的事情,这个没有什么不安全的因素。就像上面的孩子那样,让他们记住反复重复他们的那句话。

2.当陌生人给孩子食品或说跟他走时

我们经常会在火车上遇到这样的情况,邻座入对你的孩子非常关注,还拿出好吃的给孩子,倘若你没有给孩子带这个吃的,小家伙看到后会一个劲流口水。第一次无论对方多么热情地给与,一定要坚决地加以回绝。

让孩子谢谢对方。虽然孩子会馋嘴,但是家长必须意识到即便是再和善的人,你只要第一次让孩子接受了赠与,他会被食物吸引,而忘记自己的安全。而且,有些时候,一旦对方图谋不轨,食物就会是最危险的手段引孩子上钩。时刻提醒孩子不吃陌生人的东两,‘才能减少丢孩子的风险。孩子要知道家人不在身边,就不能和任何人走。无论谁说带你找妈妈,也要在原地等候。

3.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

当有人抚摸孩子,家长要教给你的女儿“身体是自己的宝贵处,不能被人动”。某些过分的亲热,既会让孩子不安,也会伤害孩子。告诉孩子,不要以为亲孩子的人就是对孩子的喜欢,学会用手或身体抵御其他成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身体的抚摸。同时,家长更不能忽略对男孩子的教育,保护男孩子的身体不受侵害是一样重要的。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小男孩不像女孩子那样柔弱,而且通常是会以男孩占别人的便宜为荣,所以不太注意教他们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们一定要清楚,男孩也要懂得自己的身体不应被触摸。如果对方就是这样,让孩子大声喊出来,坚决说“不”。

4.遇到危险时的求助

一旦孩子受到陌生人的威胁,教会孩子记住求助的电话号码,比如110等。记住家里的地址、电话或父母的姓名,在有人相助时提供出来。

这些看似简单的安全保护,应该深入到孩子的内心。遇事不惊,不和陌生人说话,不和陌生人走,会拒绝他人,是我们的孩子应该牢记的常识。

作为父母,必须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遵守规则。过马路时,即使马路上没有一辆车,我们也会牵着宝宝的手,一直等到绿灯出现,并且会告诉他怎样分辨车辆和行人应该遵守的信号,所以现在宝宝过马路会很自觉地看红、绿灯,会告诉我们“绿灯了,可以过了!”我们带宝宝出去时,会主动绕过井盖走,还会告诉他井盖不能踩。刚开始他会问为什么,当我们把道理告诉他,并多次重复后,宝宝记住了。至少他现在走路会绕着这些东西,还会告诉其他小朋友:“别走井盖,危险!会把牙磕掉的!”

未雨绸缪,做父母的永远也不希望有上述场景出现。但不希望不代表它不可能发生,父母如果能在日常安全教育上下点心思,会减少许多危险发生的几率。做父母的,快行动起来吧!

带孩子到社会的大课堂转转

让孩子独自一人去接触社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敢于面对一切复杂问题的勇气,不做“温室的花朵”。比如小乐园6岁那年,她用自己的压岁钱做了一个“祝北京申奥成功”的绶带,并买了签名本,独自来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公园、地铁等处为申奥签名助威,并独自坐车去奥运会申委办公楼,奥申委领导亲自接见了小乐园并给她签了名,亲切地称她为“申奥小天使”。让孩子独自去参加申奥,并非哗众取宠,而是想让她从小就参与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是培养她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针对很多家长对孩子假期独自在家的顾虑,提出建议,如果给孩子选择辅导班,一定要有针对性,并把握好学习的时间和课业量。此外,应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去社区参加公益活动,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社会实践,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等,培养学习以外的多种素质和能力。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人是复杂的,人的关系是复杂的,所以,由人和人的关系构成的社会就更是复杂的。现在的孩子,很多人从很小就开始接触社会了,电视、报纸、网络,这些都为他们了解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和广泛的途径。他们一方面不断接触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件,一方面由于心理方面的不成熟而产生深深的不安与困惑,面对心理的这些问题,他们很多人不懂得该如何解决,也不懂得该向哪里寻求帮助,这样持续积累’

下去,必将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社会经历的简单性和社会事件的复杂性,导致他们不可能依靠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来面对这一切。对孩子们来说,他们一直是处于一个相当简单的生活环境中的,这里的简单是指关系的简单,在学校里就只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在家里只有与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在孩子的眼里,这些就是一切了,他们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每天上下学路上所遇到的行人,他们同样以这样的关系来和这些行人进行联系。

要让孩子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就要先认识关系的复杂性。与邻居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路人的关系、与交警的关系、与垃圾清理工的关系、与公交售票员的关系、与学校门卫的关系……认识了这些各式各样关系的含义之后,才会懂得社会是什么,懂得自己在社会中是什么角色,以及应该如何处理社会中遇到的各类事情。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开始了解社会关系与社会角色,相信这会成为将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现在许多家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而忽视他们的社会教育,这是一种偏见。其实,让孩子尽早地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中的入,与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同等重要。青少年时期是社会性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同情心和自信心等的培养都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社会性培养呢?

首先,创设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最需要心灵的安全感,最害怕的就是条条框框的“不行”、“不准”。多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给予孩子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如和长辈问好、喂养小动物、做家务、和同伴交往等等。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地在有效的环境下,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及社会交往能力等,生活中时时都渗透着社会教育。

其次,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社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活是孩子社会学习的课堂。家长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看似微不足道,而这些琐碎的“小事”恰恰成了幼儿观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另外,最重要的是,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一贯主张和鼓励“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但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发现很多家长很少给孩子独立办事的机会或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否定甚至不加理睬。其实,这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极其不利。因此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规律,即从不会到会,从做得不好到做得好。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关键是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在自己的特长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同时,平时要多鼓励孩子,这样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总之,孩子迟早是要进入社会的,让孩子尽早进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及潜规则,对孩子今后进人社会后的适应很有帮助。如果将孩子隔离在社会之外,怕孩子受到伤害而不让孩子进入社会,孩子长大后就很难适应社会了。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合适的接触社会,并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和接受社会。

让孩子知道,不可不信人,也不可尽信人

有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让孩子太实心眼,对谁都信任,这样会吃亏;反之,总让孩子带着戒备心,孩子就会失去他应有的纯真。要让孩子知道,不可不信人,也不可尽信人。想做到这点可能不容易,毕竟孩子还小,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都是有限的。但是没关系,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

有一天晚饭的时候,女儿说,老师告诉她们如果有不认识的阿姨或者叔叔去接她们回家,告诉她们爸爸妈妈没时间接她,千万不要相信,因为那个人有可能是骗子,是拐卖小孩的。

听女儿这么说,王妈妈就不由想起自己小时候,都是自己上学,自己回家,从来没有让父母接过,为什么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呢?难道这世界真的有那么多坏人吗?王妈妈一直刻意地让女儿保持天真的本性,但是,现实却是她很难保住天真的本性,这真的是无奈。

于是王妈妈想了想之后,给女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狼出去找食物,找了半天都没有收获。

偶然经过一户人家,听见房中的孩子哭闹,接着传来一位老太婆的声音;“别哭啦,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

狼一听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不远的地方等起来。太阳落山了,也没见老太婆把孩子扔出来。

晚上,狼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转到房前想伺机而入,却又听到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了吃。”

狼听了,吓得一溜烟跑回老窝。

同伴问它收获如何,它说:“别提了,老太婆说话不算话,害得我饿了一天,不过幸好后来我跑得快。”

故事讲完,王妈妈告诉女儿,做人不要太被动,一定要有辨别能力,不能老是天真地以为别人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别人信口开河,你却信以为真,免不了会被人骗。

虽然做父母的,常和孩子说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要与人为善,做一个善良的人,但同时也不要忘了教育孩子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即使是特别熟悉的人和不常见面的亲戚。对于这一点,有很多家长忽略了,结果酿成了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