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教育学
5508100000006

第6章 进行品质教育,让孩子快乐地积累美德(2)

进行诚信教育,让孩子尝到守诺的甜头

诚信,指真实、诚恳、守信。中华民族历来都崇尚诚信,并以此作为立身之本、处世之道的美德世代相袭。诚信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要旨,是高尚的伦理、道德的具体体现,古人把信誉看做生命。做人要讲人格,要真心实意;做事要以诚待人,诚实不欺。诚信作为中国社会人们的人格标准,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巨大的制衡作用。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小时候就注重对孩子的诚信教育,让孩子成为讲诚信的入。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讲究诚信的人数不胜数。先来看几个著名的讲究诚信的故事吧:

小时候,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大胆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在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

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可见,诚信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北宋词人晏殊,就是一个以诚实著称的人。在他14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目是自己10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通过这两个故事,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良好的人格是成功的关键。

父母应积极引导孩子少一些眼前利益个人得失的计较,多一些注重诚信的社会实践。诚实的人有时会觉得自己受委屈,却不知旁观者往往通过你的为人诚信程度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因此,家长完全可以坦率地告诉孩子,有时候诚信的人会吃点眼前的小亏;但往远看,社会越来越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所以说诚信并不吃亏。

秦未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干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目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是得不偿失的。

现实社会中,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人们急于要富起来,有的人为了聚敛财富,不择手段,唯利、唯我。此风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在许多社会活动中蔓延开来,对于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已经造成不利的影响,处于价值观生成过程中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消极影响。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言而有信的人,对于完善他们的人格品质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到诚实守信呢?

第一,父母亲必须做出表率。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父母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父母亲在与人相处时,应注意做到对人诚实,言而有信。如对待单位工作,应该是认真负责,用心去做,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如答应了要帮助生病的邻居家爷爷送煤气罐,结果第二天下雨了,那也应带着雨具去。否则,就会给人家的生活造成困难,让人感觉你是言而无信。这些虽然都是一点一滴的日常小事,但给孩子耳濡目染的影响却能保持一辈子。

第二,孩子生长在信息社会,家长应带着孩子多经历多见识,还要多分析、多思考、多实践,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因为,社会始终青睐具有诚信品质的人。

第三,关注孩子的第一次。有的孩子虽然有自己的主见,但往往又比较稚嫩,做事难免前后不一,家长留心一点就会发现,如他经常要带到学校的书突然不拿了;他在接听别人的电话时会支吾其辞,语言不那么流畅;或家中出现了不知哪里来的用品、玩具;这时家长应及时询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孩子说出真话来。

第四,你给别人做出承诺时,应有一种心理准备,先考虑能否答应,再考虑实施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和所付出的代价,能否克服困难去做到,如果无法克服就不要轻易答应;再次,承诺了就要竭尽全力去付诸实现。

比如说一个孩子承诺借书,但迟迟不肯兑现,问起来便说自己忘了。但原因究竟是什么?可能是忘了;也可能是真的自己要用,但又不好说,便一再说忘了;也很有可能他还没有足够的诚信意识。其结果只会导致他人对自己的不信任,会影响自己的社会信誉。

第五,家长应善于以生活中的实例教育孩子,帮助他们理解:一个人拥有诚实的品德、言而有信的人格,才会有合作的基础,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才会有自立于世的基础。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一个人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他人的信赖,也就拥有在社会上立足、创业、合作的人格资本。

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常以是否“诚实、守信”作为一个人的德性、行为甚至有无发展前途的判断尺度。诚信也是人与人之间能不能合作共事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交往合作的必要前提条件。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诚信的人,那么就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个诚信的人。

用自尊和自爱教育你的孩子

家长朋友经常听到孩子说:“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爷爷、奶奶!”

“我爱外公、外婆!”“我爱老师!”……孩子如此博爱,让家长心花怒放,但大家有没有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请看下面嘉嘉的故事,您是否也有嘉嘉妈妈这样的担心?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说,嘉嘉在幼儿园磕破了下巴,经校医检查不用缝针,上点红药水就行了。听后嘉嘉妈妈的心揪得紧紧的,准时去幼儿园接她时,当着老师和医生的面问嘉嘉痛不痛,她却跟没事似的。但一回到家,她就跟妈妈撒娇,说伤口痛,要妈妈抱。猛然间,嘉嘉妈妈突然对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了答案。她爱身边所有的人,唯独缺少爱自己的意识。

英国作家毛姆说:自尊、自爱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家长们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爱意识,使其因自爱而自立、自强,这将使孩子受用一生。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使其学会真正地爱自己。

自尊自爱是我们在生活中使用频率和熟悉程度都比较高的词语,也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自尊即自我尊重,是指我们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是一种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心理。自爱,是指爱惜自己、珍爱自己的人格尊严。

世界上最名贵、最美丽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霓裳羽衣,而是知愧知耻、自尊自爱。一个人只有自尊自爱,才能在他人心中树立威严,赢得他人的尊重;一个人如果能真正懂得知愧知耻、自尊自爱,就会主动维护他人的尊严,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结合起来,从而散发出高贵庄严的气质。

自尊可以给人带来力量。

有一次,在某个班里,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有了自尊,懂得了自爱,其力量是巨大的。懂得自尊自爱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有一次贝多芬和歌德在热烈地交谈,这时德国的皇后和皇太子从他们身边走过,并向他们脱帽致敬,亲热地打招呼。贝多芬把头一昂,似乎什么也没有看见似的,歌德却受宠若惊,赶忙抖抖身上的尘灰,整整衣领,脱下帽子拿在手上,迎上去向皇后他们弯腰致敬。看见歌德这种卑躬屈膝的样子,贝多芬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高大的形象顿时土崩瓦解了。因为,自尊自爱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自尊自爱。可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孩子的自尊心是需要培养与呵护的。没有父母的耳濡目染,没有父母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很难培养起自尊自爱的意识,反而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心理。

在公共汽车上,一对父母带着孩子上车,当售票员让他们付三份乘车费时,那对父母以“孩子还小,不用买票”为由,与售票员发生争执,继而恶语相向。约莫已有8岁的孩子一脸害羞和惊恐,缩着身不敢站直(分明是父母早已吩咐过,以免显出身高)。双方的争吵后来愈演愈烈,试图息事宁人的孩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正想交给售票员,却被母亲阻拦,还被狠狠地推搡了一把。看着在全车乘客面前丢尽脸面的父母,孩子拉着父母的衣角泪流满面。

实际上,父母们通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好好做人”,但干言万语往往毁于你的一次行动。父母的一次无自尊的行动,更会毁掉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孩子自尊、自爱。这是爱自己的另一大内涵,它与自主、自立、自信成正比,在形成良好个性,完善自我方面有很高的心理价值。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爱呢?

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所长,人人都有所短;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自卑感,或因此自暴自弃。比如:节日里请小朋友表演节目,老师没挑选你,但这并不说明你是个笨孩子,回到家里你可以演给爸爸妈妈看,同时在家中对孩子要少一些偏袒、溺爱,多一些客观的评价。使孩子建立真正意义的自尊,而不是唯我独尊。

其次,家长要珍惜、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做孩子的朋友,常和孩子谈心,让孩子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参与简单的家政,倾听其合理的意见和要求。

同时,要相信孩子的力量,满足其自我操作的要求,让孩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增强其自尊、自信。此外,要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将其作品给父母欣赏时,不要不屑一顾或过分挑剔,这种场合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肯定、鼓励和分享他的喜悦。

总之,孩子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处在父母的呵护下,他终究会离开父母的怀抱,去适应社会。当没有父母的保护时,做家长的唯有教孩子学会爱他自己。自尊和自爱是每个孩子应该从小培养的,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自尊和自爱的人。

让孩子吃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李绅的《悯农》的这句诗,相信各位家长和孩子都能出口成诵。这首诗,大意是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些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粮食也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就在不久前,非洲一些国家数以万计的人,因缺少粮食而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看得人触目惊心。

但是,很多人都在浪费粮食,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在一个电视剧中看到一段故事,在一家有很多地的土财主家里,三少爷因为受罚和下人一起吃饭一起下地干活。农忙季节,主人给长工们蒸的肉包子,三少爷只吃肉馅把包子皮都扔到一个供牲口吃的桶里,起先只有他一个人扔,后来有几个长工学着他的样子做,这一幕被老地主看见了,他什么也没说,转身过去把那些已经泡得腐烂的包子都捡了起来,一把把往嘴里塞。另外一个画面是在他的地里,望着金灿灿的粮食,老人家说:“一个不懂得珍潜粮食的人,不会是一个好庄稼把式。”这个关于粮食的故事提醒我们注意,当我们温饱不愁的时候,一定要想想那些灾年荒年,想想那些因为饥饿而死去的人们。